揭秘:蒋介石何以夸口“一年必能反攻大陆”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01:59
揭秘:蒋介石何以夸口“一年必能反攻大陆”(2010-04-22 11:10:18)转载 

文:王波

蒋介石夸下海口:我可很确实地告诉你们,今后三个月内,共匪如果来侵犯台湾,那就是我们迎头痛击、乘胜反攻大陆的时机。这样,三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反攻大陆了。如果共匪始终不敢来侵犯台湾,那我们亦要在一年之内完成反攻大陆的准备,至迟一年之后,亦必能实行反攻大陆。

蒋介石要保卫台湾,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军事问题。随着国民党军被从大陆赶到沿海诸岛上,其防线也被大大拉长。而防线的拉长则使国民党军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局面:一是其微弱的海空军难以对如此漫长的防线提供后勤补给,二是分散在各岛的守军将在人民解放军各个击破的攻势下逐渐被全歼。1949年10月11日的蒋经国日记反映了对这种局势的担心,他写道:“华北、西北、西南各重要地区,相继失陷,海南与舟山两地,已成孤立无援地带,今后对此两地之运输与补给困难尚在其次,而以寡敌众的形势,恐终将为共匪所蚕食也。”《风雨中的宁静》,第250页。权衡再三,蒋介石决定有选择地放弃一些岛屿,以收缩防线,集中兵力,重点保卫台湾,并从海南岛开始实施这一计划。

蒋介石放弃海南岛是迫不得已的。海南岛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据有海南,一可策应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分子,为将来重返大陆之跳板;二可控制南海,从海上封锁大陆;三可在海上与台、澎形成“犄角”之势,遥相呼应。因此,早在退据台湾之前,蒋介石即加紧经营海南,成立了以薛岳为总司令的海南防卫总部,下辖3个军共6万人,积极在琼州海峡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储运战备物资,并大规模“清剿”岛上的中共游击队,海南防务暂时得到强化。对此,蒋介石于1950年1月21日致电薛岳,予以嘉勉:

薛总司令:海南防务,赖兄指导适宜,已日益坚强,备念辛劳,至深佩慰。今后尤望奋励肃清内匪,巩固反共基地是盼。

此前,蒋介石还曾计划将自青岛南撤广东的刘安祺部运驻海南,加强防守力量。只是尚未行动,即被人民解放军围歼于广东阳江一带。2月底,蒋介石判断战局继续不利,已经有收缩战线的设想,开始考虑“海南撤防之实施程序”。但他当时左右为难:“琼州放弃主张,粤人必加反对,桂系更将从事挑拨,然为根本之图,无论财力兵力若非舍琼州,则不能保台,两者不能兼全,只可断臂以求生耳。”《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2月27日。果然,他的设想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尤其是国民党内广东籍的军官因地缘关系,坚决不肯撤退。蒋介石因刚刚“复职”,顾忌“如果粤将领不愿撤守时,必为桂系所乘挑拨”,一度产生了犹豫。《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3月6日。3月底,国民党军队被赶出西昌,其在大陆的据点尽失。蒋介石下定了“集中一切兵力,保卫台湾基地”的决心,要从海南撤退,在解放军进攻时,不再死打硬拼。

自2月中旬始,海南岛国民党守军处境越来越糟。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部第15兵团,在积极进行渡海作战练习的同时,先以小股部队分批偷渡海峡,突破国民党军防线,与岛上游击队会合,积蓄力量,准备日后与强攻部队里应外合,聚歼国民党军。至4月15日已先后有10余支部队近万人偷渡成功。4月18日,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海南岛战役,登陆部队万船竞发,强渡海峡,迅速突破国民党军海防工事,向纵深发展,至4月22日已进至距海口10余公里地区。薛岳不得不将其指挥部从海口撤至榆林。

在海南作战过程中,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再次显露出来。守卫海南的主将薛岳自恃“能战”,不肯轻易撤兵,并不断向台湾方面发布“捷报”,甚至在4月22日已经被解放军赶出海口前,仍谎报战绩,等蒋介石知道实情,为时已晚:“本日海南战况突变,据报薛岳已离海口而迁榆林,可知昨晚中央社战报完全诳妄虚伪,实令今后宣传无法取信,可耻之至。”《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4月22日。而薛岳则认为海南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蒋介石有私心。他公开对美联社发表谈话,称蒋介石妒忌他,害怕粤籍将领“坐大”,“而不惜牺牲琼岛”。这令蒋介石十分愤怒,大骂薛岳“忘恩负义,为掩饰其平身罪恶而不惜污辱国家与领袖,此人之背谬乃为白崇禧之第二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4月25日。

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为避免残余部队被全歼的命运,蒋介石做出撤退的决定。但在正式公布撤退令之前,先由《中央日报》发表题为《再论海南问题》的社论,为台湾民众打一剂预防针,以安抚人心。社论说:“我们的军事不能够长此支撑,长此消耗,因此,我们在战斗上的努力,不能挽回海南的危机。我们以为政府应该为反共的持久战争作长期的打算。海南纵然是东南亚洲一个战略的基地,我们以为也应从整个军事政策上着眼,切实考虑这一局部问题”,“我们今天要求读者不必失望,这是军事政策上的问题,而不是军事战斗上的问题,我们的读者要了解这一军事政策的现实性,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中央日报》,1950年4月23日。这是国民党军要撤离海南岛“转进”的信号。

4月25日,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余汉谋离开海南,飞抵台北,海南撤退悄悄开始。28日,国民党正式公布从海南岛撤退的命令。随后,在海南南部港口开始大规模撤退行动。同一天,“政府发言人”沈昌焕举行新闻界人士茶会,蒋经国出席并专门就国民党军撤离海南一事发表谈话,他解释对海口的放弃,是基于巩固以台湾为主的据点、反攻大陆这一“全盘战略的要求而决定的措施”《中央日报》,1950年4月29日。

经过5天的紧急抢运,至5月2日,残余的国民党军全部撤离海南。次日,《中央日报》发表关于海南撤退的长篇报道,声称“国军”海南作战的战略意图为“在海峡地带,利用陆海空军之联合威力,予匪以打击,使匪付出相当代价后,我即全部撤离”。自当年2月13日至4月15日,在海峡地带“共毙伤共匪7191人,俘1169人,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乃按原计划撤退”。报道还以历史事例证明其撤退的正确性,“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袭击珍珠港、新加坡后,英美军即迅速缩短防线,撤退菲律宾、新加坡、关岛等地军队,集中力量。以后不仅恢复了上述各岛屿,且以雷霆万钧之势,如秋风之扫落叶,反攻欧陆,纵横海上,击败日军。故今日海南我军之撤退,吾人正应当奋发蹈励,加紧准备,迎击再度来犯之匪军,待机反攻大陆,固不因此以馁吾人志气也”《中央日报》,1950年5月3日。把被迫的逃离说成主动的战略转移,以此来粉饰失败,推卸责任,是国民党军的一贯作风,此次又是故技重演。

但海南撤退,毕竟是国民党政权遭到的又一次毁灭性打击,使得台岛形势更加危机。花言巧语的解释很难祛除台湾军民种种疑虑。为挽回日渐低落的士气,蒋介石不得不召集在台文武官员2000余人在中山堂开会,亲自就海南撤退一事详加说明:

我们中国本身对日本抗战八年后,而又连接着对俄共单独作战至四年之久,实已感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因为这样,所以力量益见单薄,经济资源亦将枯竭,事实已无固守海南之可能了。所以在去年12月海南军政长官曾来台请示:我们的力量既不足以久保海南,则不如早日集中兵力,以增强台湾防卫的力量,否则备多力分,不仅不能保卫海南,而台湾亦恐难确保,与其台湾海南两个主岛同时并失,乃不如集中全力确保台湾,而为得计。但我明告他们,海南岛的地位不仅关系着我们本国,而且关系于东南亚各国的安危,更为重要。目前,他们对于这一点还没有认识,但我们一定要先想办法来忠告他们,可使他们了解,而且我们一定要用我们最大的力量防卫海南,尽到我们的责任,非到万不得已,不宜轻言撤退。不幸在过去三个月中,东南亚有关各国对于我们的这个非正式的忠告,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反应,都是袖手旁观。乃到了上个月,共匪果然对海南大举进犯,我们政府认为已竭尽我们的力量,且已尽到我们对各邻邦掩护的职责,于是不得已乃只好宣告撤退,所幸海南全部军队都已按计划安全撤抵台湾。

蒋介石最后说,撤出海南岛后,“台湾防守的兵力,很显著地加强了,虽然装备方面还感不足,但台湾的防务,从此益形巩固。自信更能确保台湾”《中央日报》,1950年5月6日。他在当年的总结中也写道:“四月底乘匪攻海南之时,放弃海南,调军防台,此为集中兵力第一步之实行,而于内政影响及统一关系乃更为重大。否则,桂系与美艾□□专以海军为其分裂我政治,挑拨我内部,削弱我实力惟一工具也。”《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三十九年工作反省录”。

国民党自身岌岌可危,随时面临灭顶之灾,在惨败后只有部分部队弃甲丢盔逃到台湾,完全是势所必然。蒋介石却强词夺理地找出种种借口解脱,似乎成了主动的、有利于日后作战的“战略撤退”。为了安慰刚刚逃脱厄运的来台官兵,蒋介石又下令“国防部”政治部预算局会同“联勤总司令部”,给每人发了5元新台币,作为慰劳金。

但海南撤退震动尚未平息,东南沿海的舟山一线又告危急,蒋介石又不得不决定放弃舟山,回缩防线。

同海南相比,舟山群岛之战略价值,只在其上,不在其下。对此岛的经营,蒋介石一直十分重视,亲自领导制订该岛的防守计划。1949年10月初,舟山之云横岛及定海之门户金塘岛均被人民解放军攻占,舟山形势告急。蒋介石乘船前往该地视察战况,巡视驻军阵地,并于10日召集桂永清、石觉等陆海空军将领,研究防卫定海与收复金塘、云横之计划。11月1日蒋介石又召见陈诚研究定海防务问题,决定加派52军前往增防。

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和训令,国民党在舟山一带集结了15万大军,并有大量的海空部队,屯集了大量军用物资,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大型军用机场。蒋经国的政工人员也积极活动,以彻底动员组织民众。舟山本岛25万人口,凡年满8岁者均被列入动员对象,8~12岁的男女儿童组成儿童队,13~17岁男女少年组成少年队,18~45岁壮年组成壮年队,18~45岁女性组成妇女队,46岁以上男女组成长老会。各队下面又分若干分队,分担不同工作,如壮年队又分警戒队、担架队、输送队、情报队、宣慰队,妇女队又分缝洗队、救护队等。国民党以地方保甲为中心组织上述各种会队,并强迫民众参加三个月的训练,以备战时之用。同时,蒋介石还以舟山诸岛为基地频频出动海空军,攻击大陆沿海各港口及长江中下游各大城镇。特别是对上海的轰炸和封锁,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的生产恢复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对新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海南战事开始之际,他还派蒋经国于4月18日赴定海视察舟山防务。5月3日,海南撤退刚刚结束,国民党陆军官兵第一届代表大会在舟山“革命干部学院”举行,大会发表宣言,“确认三民主义是救中国救世界的惟一主义,蒋总统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惟一领袖”。蒋经国又专程前往致词,鼓动官兵士气。总之,蒋介石是要将舟山诸岛建成袭扰大陆的基地,防卫台澎的屏障。

但是,形势的发展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对舟山防卫问题重新加以考虑。

以舟山为基地的国民党海空军的频繁骚扰,给大陆沿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人民解放军制定了作战计划,要迅速解放舟山,歼灭此地区的国民党军。为此,在浙江沿海一带,特别是以杭州湾为屏障,征集、赶制了千余艘帆船及轮船,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发动两栖进攻,一举攻占舟山,并相机进攻台湾,国民党舟山防卫部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1950年4月始,人民解放军加紧在浙江沿海赶修大型军用机场,以使最新式的喷气式战斗机能够起降,舟山国民党军又面临着猛烈的空中打击。而解放海南岛、琼州海峡渡海作战的成功,也使解放军掌握了远距离渡海作战战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舟山的国民党军处境越来越险恶。与此同时,又得到可怕的消息,在上海发现了苏联的喷气式军机,蒋判断,解放军已经有丰富的渡海作战经验,再加上优势空军的掩护,国民党军队将难逃覆灭命运。

舟山是守是撤?董显光的一段回忆很好地表露了此时蒋介石的心情,他说,“蒋总统前海南岛所谓的决定,此际的舟山问题又呈现于眼前。他应否牺牲台湾所有资源之半以保卫舟山群岛呢?此举固又使匪军付出极大代价,但蒋总统知道如果他们愿付出这样的代价,那是无法阻止他们的”《蒋经国传》,第187页。。但如果真的撤退又将给本已心灰意冷的士气以更大的打击,从此更加一蹶不振,且国民党将领中抱此忧虑者不在少数。然若负隅顽抗,结果无异以卵击石,15万守岛部队将遭全歼,而这15万人占了国民党当时战斗部队的45%。惮于舟山守卫部队的可怕未来,蒋介石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在人民解放军发起攻击之前,悄悄地从舟山群岛全部撤出。5月7日,他紧急召见舟山防卫司令官石觉等高级将领,下达撤离命令。他对众人说:“你们恐怕因为舟山撤退,就会使台湾人心不安,但是,如果这支兵力在舟山被共匪消灭了,台湾的人心又会不安到什么程度呢?你们又恐怕因为舟山撤退而使大陆同胞失望,但是,如果为了守舟山而台湾不保,大陆同胞又将失望到什么程度呢?”《风雨中的宁静》,第60页。蒋介石在会议上宣布放弃舟山的决定时,遭到“行政院长”陈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等高级军政干部的“全力反对”,陈诚等所担心是撤退影响士气,且如果撤退过程中被解放军察觉而发起进攻,则后果不堪设想。蒋一再解释,表示撤退是他的最后决心,陈诚“仍不首肯”,而蒋介石也“置之不顾”,坚持实施撤退战略。《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三十九年工作反省录”。

5月9日,石觉等悄悄返回舟山。11日“国防部”参谋次长郭寄峤、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等也悄悄抵达舟山,秘密准备撤退工作。5月13日清晨,国民党空军开始出动,严密监视人民解放军的动态,掩护执行撤退任务的大批舰船进入港口。晚间,在王叔铭亲自指挥下,大规模撤退开始。至16日中午,撤退全部完成,15万人全部撤往台湾、金门等地。台湾舆论界称这次撤退“未遗一枪未失一弹,实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撤退”。同一天,台北正式向公众公布了舟山撤退的消息,蒋介石同时发表《为撤退舟山海南国军告全国民众书》,向公众宣称撤退乃既定计划,并再次开出空头支票,夸下海口:

我现在先将当时政府所决定的根本大计与步骤明白报告大家,就是第一步要集中一切力量,第二步巩固台湾及其卫星岛屿,第三步反攻整个大陆及拯救全国同胞,第四步,复兴中华民国,建设三民主义独立自由的新中国。因此,半个月之前,我们撤退了海南的军队,今天定海的军队也主动地向台湾及其卫星岛上集中了。这就是我复职以后的第一步的计划完全实现了……

我可很确实地告诉你们,今后三个月内,共匪如果来侵犯台湾,那就是我们迎头痛击、乘胜反攻大陆的时机。这样,三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反攻大陆了。如果共匪始终不敢来侵犯台湾,那我们亦要在一年之内完成反攻大陆的准备,至迟一年之后,亦必能实行反攻大陆。《中央日报》,1950年5月17日。

为振奋来台官兵的士气,蒋介石也下令给每人发慰劳金5元。蒋经国的政工人员组织了隆重而热烈的欢迎活动。宋美龄除给每人发面包代金2元外,并于18日晨率“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人员40余人,冒着初夏的炎热亲赴基隆码头,欢迎舟山退台之官兵,并发表演讲说:

我今天不是以蒋夫人的身份,而是代表自由中国所有的妇女,来慰问你们劳苦功高的英勇战士。现在,自由中国只有这块土地,我们要齐心合力保卫台湾,反攻大陆,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亿万同胞,希望英勇的壮士们,负起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央日报》,1950年5月20日。

在放弃海南、舟山的同时,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也被迫撤出了东南沿海的另外一些岛屿。蒋介石自己总结道,舟山撤退是国民党军队“生死存亡之一关键”,也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大之决心,实超过于十一年在桂林回师广州之决策”。“如果当时不能撤出定海,则共俄协定已成,且有喷气机为其攻定之掩护,陆空优势全在敌军,则必为匪消灭无疑。则台湾不足廿万之陆军兵力,其将何以当此陆空优势方张之寇?”《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三十九年工作反省录”。

蒋介石从收缩战线、保卫台湾的战略出发,认为“此时以保全兵力为主”,甚至一度要撤出在金门的驻军,认为“金门防军以势以理,此时皆应撤退”,且越早越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及麦克阿瑟均不同意,美国军事顾问“踌躇不决”。蒋最后只好放弃此念。《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50年7月15日,“上星期反省录”。

就当时两岸实力、士气对比而言,集兵保台,尚嫌不足,“反攻大陆”更是妄言。蒋介石在被迫撤出海南岛、舟山前后的表现,说明他还算是“识实务”的,“反攻大陆”云云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宣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