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揭秘:三次反对美国核袭大陆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05:41
 到了1954年,美国人对蒋介石反攻大陆计划的冷漠逐渐出现转变迹象。当年2月,台湾与美方召开“共同防卫台湾作战会议”。4月,蒋军与美军在台湾南部共同举行“联合大演习”,14日,蒋介石邀请美国军方高级将领普尔少将等人聚餐,参加者一致表示,愿随蒋介石“并肩反攻大陆”。9月3日,海峡两岸发生炮战。解放军自厦门向金门发炮6千余发,击毙美军在金门的顾问2人。7日,台湾蒋军出动海空军攻击解放军炮兵阵地。10月11日,蒋介石致函艾森豪威尔,认为如果苏联首先使用氢弹,先发制人,则“氢弹一落,全世界人心震惊,其必同时萎缩、昏迷,不知所至,更不知如何能图报复。”因此,他建议美国,“不如助我反攻大陆,使敌人专致力于此,而无暇顾及其他,是为长期消耗敌力,陷入泥淖,不能自拔之一法。”美国空军部计划处向蒋介石提议,只要蒋申请,即可出借原子弹供反攻大陆之用,显然与这一背景有关。

  蒋介石当然知道原子弹的厉害,也知道此物对他反攻大陆会很有用,但他更清楚,此物“使用”不得,一旦使用,“对于民心将有不利之影响”。后来的历史表明,蒋介石终其一生,没有向美方提出有关“申请”。

  蒋介石虽然是个反共的政治家,但是,他懂得争取“民心”的重要。一旦他向美国人借用原子弹,那么,不仅反攻大陆不会成功,而且,他就将永远成为民族的罪人了。

  史海回眸:蒋介石父子是如何反台独的?

  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日据时期,在政治上脱离中国,在文化上台湾人民又不愿意做“皇民”,这便产生了所谓“孤儿意识”,分离主义处于潜伏状态。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因台湾没有解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战前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的状态,海外的反华势力和岛内一些戴着不同面具的分离主义者,便炮制出所谓台湾“托管”和“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企图“划峡而治”,让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蒋氏父子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但在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方面与中共不谋而合。面对海外的分裂势力,中国国民党在1992年以前表现出坚定的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立场。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提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也不能落在美国人手里”这种对台政策。

  从政治上宣扬“台独”容易受到打击,因而一些“台独”人士往往从“文化台独”尤其是“文学台独”做起。所谓“文学台独”,系“文化台独”、“台湾自主论”、“台湾主体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指国民党为“外来政权”,“中国文学”也属“外来文学”,属“漂流到台湾来的一缕孤魂”。台湾文学虽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但更受日本文学的影响。这种曾用日文书写的文学,既不是“中国文学”,也不是“日本文学”,而是独立的文学。所谓“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分支”,完全是“陈词滥调”。“台湾文学”与中国文学已经“分离”,已经“断裂”,这两者的关系,有如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关系。两岸是“一边一国”,两岸文学其实质也是“两国文学”。两岸文学交流,不是国内文学交流,而是国际交流,即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交流。这个“国家”,目前是“两个中国”之中的“中华民国”,以后则是“台湾共和国”。

  上述言论在1950—1980年代大体上处于萌发阶段,远未有1993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系统化和“学术化”,但只要上述言论一露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蒋氏父子及其附属文人,便给予严厉的批驳。如1982年9月28日,“党外”人士发表《美丽岛受难人共同声明》,其中云:“在台湾岛完成民主,远比中国制造统一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当局敏锐地发现这是“台湾”高于“中国”的论调,便从上到下围剿,《中国时报》所发表的文章态度尤为强硬。这说明到了多元文化的1980年代,当局的言论尺度及治安处置均没有松动。这次以散发传单形式发表“共同声明”的四位党外人士,便受到三周禁止与家属团聚的处分。

www.stnn.cc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