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增长的巨浪覆盖泡沫——中国经济的野蛮生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49:35

用增长的巨浪覆盖泡沫——中国经济的野蛮生长

时间:2010-04-24 | 来源:天涯社区 | 评论共0条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其实它一点也不神奇。它不过是一个学生而已,他可以在30年的时间内掌握人类所有的物理学知识,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好学生,一个学生懂得了了量子力学、领会了相对论并没啥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他要为物理学的进步作出贡献,他要拓展人类理性的边界。

 崩溃,一词有足够的震撼力,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有天然的吸引力。人类追求知识,是希望世界变得简单而清晰,更有利于理解。因此,我们很难抗拒简单而有力的回答。
  
  中国的崩溃,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这样的声音就在国外国内不绝于耳,彼得林奇说:悲观论调总是显得明智。在大家很愉快的时候,不惮于扫大家的兴致,发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更是很多知识分子对自己的要求。而中国,就像一个固执而热爱冒险的愣头青,跌跌撞撞,在某些地方眼看就要摔倒,却有惊无险最终驶过险滩,愈显纯熟而老练。让你一次又一次修正自己的预期。
  
  一个年轻人,他可以有无数的缺点,他不修边幅、青涩而笨拙、懵懂而愚蠢,但是有一点无可置疑,这些缺点丝毫不妨碍他的日渐强大。我们拿中国和美国、欧洲比的时候,这个国家可能一无是处,他浑身上下都是缺点,有的缺点甚至不可原谅,让人绝望。但伴随这些缺点和人们的质疑,这个国家却一天天地改变,你稍不注意,他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就好像你几年之后看到邻居的孩子:“哎哟,你都这么高了。好像前天你还在胡同门口玩泥巴,今天怎么就成了帅小伙了?!”
  
  发展,就这个词来说,它描述了一种变化,后来的比原来的好,就叫发展。中国市场和美国比,它距离“纯正的完美的”市场经济远了很多,但是把现在的中国和以前的中国相比,它距离市场经济就近了很多。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发展否定了市场经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值得全世界学习的“中国模式”。其实这是完全的扯淡,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向市场经济更近一步,和历史比,它与市场经济的距离更近,虽然,他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距离还很远。但中国的发展不需要和美国比,只需和历史比,和自己的过去比。正是这种距离的缩短,让它获得发展的能量。
  
  中国有多少缺点,它就有多少机会。这些缺点改正一个,它就可以获得一点发展的能量。事实上,中国的发展空间,无一不是通过和历史艰苦角力赢得的。这就是中国的野蛮生长,一个愣头青的残酷青春,伴随血腥和残忍。
  
  如此,我们不难理解某些经济学模型在面对中国时的失效。要把复杂的经济现象熔入一个模型,我们就必须把真实的世界简化,简化到几个数字,然后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些数字会如何如何相互影响。但中国的“其他条件”与其他国家的“其他条件”相差太大,所以模型赖以正确的“其他条件”根本是不存在的。
  
  在一定的制度和技术条件下,经济发展是有它的边界的,即资本富余,到达它边际生产率的阶段。这个时候,资本积累将成为不明智。一个资本富余的国家若想获得经济发展的动力,只能通过改进自己的制度和技术,因为它已经失去了通过最简单的资本积累来发展的机会。由于社会的复杂性,我们很难预期怎样的制度改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只能通过社会自发的试错,来试验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与安排,而这种试错,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技术上的突破同样如此。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80年代欧美的滞涨, 也不难理解日本近二十年的停滞。他们已经达到了技术和制度所允许的经济发展的边界。无论用任何手段,经济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除非有信息革命这样的基础技术的突破,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而中国,无论是制度、技术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其他国家通过几百年积累的制度,它只需几年时间就可以模仿,虽然这种模仿是拙劣而不完全的。其他国家经过无数的天才俊杰卓绝工作取得的技术突破,他只需照单全收。因此,它的资本总是可以在来不及填满旧的洼地时候,就寻找到新的河床。当我们对照西方的教科书指责中国企业不务正业,自己的本业还没做好就到处投资的时候,那些“土鳖”企业家们,却在你不注意时候,又创造了资本的奇迹。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其实它一点也不神奇。它不过是一个学生而已,他可以在30年的时间内掌握人类所有的物理学知识,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好学生,一个学生懂得了了量子力学、领会了相对论并没啥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他要为物理学的进步作出贡献,他要拓展人类理性的边界。
  
  因此,它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日本人已经到达边界,他们在边界徘徊,艰难地寻找突破口。而中国,边界还远远没有到来。日本人的资本泡沫,鼓起来,没有东西填满,只能一个个破灭,而中国的泡沫,完全可以被发展的巨浪覆盖,即便这个泡沫无比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