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圆·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39:51
晚清民国年间,外国银元输入中国者,属墨西哥鹰洋最多。据清朝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调查统计,当时中国所流通的外国银元约有十一亿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鹰洋。

  墨西哥鹰洋是指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使用的新铸币。它是从1823年开始铸造的。笔者保存着一枚墨西哥鹰洋。其直径为39毫米,重27.58克。正面图案是墨西哥共和国国徽的造型:一只雄鹰,张着翅膀,嘴里叼着一条蛇,伫立在一棵从湖水岩石长出来的仙人掌上。这个造型的下边由橡树和月桂的枝叶环绕,象征着力量、忠诚及和平。

  墨西哥鹰洋的成色较其他外国银元为佳,而且多年不变,人们都乐于使用。墨西哥鹰洋在中国南部、中部各省流通非常广泛,几乎成为主币。上海的外国银行发行纸币,在民国八年(1919)以前都以墨西哥鹰洋为兑换标准。沈阳造币厂” 原名 “奉天造币厂”,前身是奉天機器局。奉天機器局在1897年設立,1900年沙俄藉義和團事件佔領,1902年交還後改名“奉天製造銀圓總局”。1907年與吉林銀元局合併改名“東三省製造銀元總局”。

    民国初年,因奉省流行大洋票不兌現紙幣,且生銀缺乏,大銀元只生產少量,以製二角小毫及造銅元為主。至於沈阳造币厂何時開始造大头,有兩種說法:

1.1916年(民国五年),數量45萬1千餘枚。
2.1918年(民国七年),數量17萬3千餘枚。
3.兩種說法均只生產一年。

    1919年張作霖要擴充勢力向財政部強索廠房改兵工廠,財政部被迫照辦,以奉省久行紙幣“無留存必須”名義,將奉厂裁撤。1923年遣散员工,停止造币。後因兩次直奉戰爭,奉系軍費支拙,加上市場蕭條通貨緊縮,乃於1926年复工。

    在1926-1929年間生產低成色大头銀元1,870萬枚,此後沒有記錄。(有說法是只生產到1928年,總數量相同)

    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1930年7月,张学良定厂名为“遼寧造币厂”,造東三省一分銅幣。九一八後東北淪陷,日寇於1933年3月9日宣佈溥儀為“執政”,同年3月20日改遼寧造币厂為“滿洲中央銀行造币厂”。

    抗戰勝利後改“中央造币厂瀋陽保管處”,後改“東北銀行工業處”,據手邊資料是1953年7月5日改由人民銀行總行印制管理局領導,更名“沈阳人民造币厂”。

    1949年3月為穩定金融,在將三年版袁大頭修飾後恢復生產首批[後造大頭],1951年依人民銀行指示,再度製作兩批三年版袁大頭以因應偏遠地區及少數民族須要。沈阳造币厂留有刻 “1951.3.26” 日期及“沈阳造币厂製”之複製工作模(working die)用之大頭母模(hub),“圆”字為“三角圆”。

    此[後造大頭]可能就是“三角圆”的由來。成都造币厂在50年代初期,也曾为入藏部队量產袁大頭銀元,大量“三角圆”再經尼泊尒、印度流至國外。


    海南造的银元

 

    国民党政府在解放军即将解放广东前夕,被迫于49年11月6日将“广东省第一造币厂”迁往海南岛海口市,并将厂址设在当时的海甸造船厂内。为了给刚刚成立的“海南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筹集“发行兑换准备金”,利用回收的银元等改铸含银量较低只有八成的,“袁头九年”银元,随之又改铸含银量更低的仅有七成五的“二十三年帆船”银元,但因“二十三年帆船”成色太差,最后又铸含银量为八成的“孙头”银元。这三种银元因紧急超负荷制造,又因压制时压力不够,造成币面不平,不正,质量较差。经笔者区分,与下版同样币比,三币银元的版别特征如下:

    海南造“孙头”银元,币面上方“中华民国”和下方“开国纪念币”文字销高;

 

    海南“孙头”和常见版“孙头”比,左边中的花饰,常见版“孙头”为“三棵草”(\|/)。海南版则为少了二棵草,变为二个点(●|●);常见版“孙头”右边中的花饰为“三棵草”(\|/);海南版则为三个“点”(∴),花饰比常见版少三棵草 。

    海南造“二十三年帆船”银元其边缘比原版宽,币背“圆”字第一竖笔常见版距内缘约1.2毫米,海南版币则为0 .8 毫米。海南造“二十三年帆船”和云南1949年造的“二十三年帆船”版区别不大。

 

    海南造“袁头”银元,币面上方“中华民国九年造”,字体微细,特别是“九”字更为明显,“年”字则较低小。币背花饰不平,不正


    银元是一种使用较多的金属货币。在银本位制的国家中,为了便于流通和计价,大量铸造银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银元起源于外国,所以在中国又名叫“洋钱”、“洋细”、“番饼”。在16世纪时,西班牙银元首先流入我国,后来是墨西哥银元,嗣后英、日、美、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银元亦伴随着武装入侵流入我国,充斥市场,为经济掠夺服务。因此,有一个时期市场上流通的银元都是外国银元,后来我国地方和私人也逐渐仿照外国银元铸造少量银元在国内流通。
  我国银元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90)开始正式由官方铸造。民国初期,始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进行大量铸造。
  银元种类很多,在我国大约有二百多种,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约有三四十种,其成色重量,颇不一致。成色最高为98.5%,低的只有60%左右,私人铸造的甚至更低。重量最大的为36.5克,一般以26.5克居多(合库平七钱二分)。银元中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以及一毫、二毫等小银元(也叫银角子),这些大都作为辅币应用。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种类型的银元:
  一、本国银元
  (一)中国苏维埃币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镰刀斧头,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字样,背面为“壹圆”二字,以麦穗图围之,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制”字样。

 


  2.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李大钊像,长髯光头半身便服,周围为“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国币”和“一九三一年”字样,背面中间为镰刀斧头及“壹圆”二字,周围为花纹,上有一空心五角。
  3.平江县苏维埃币:这是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在1931年所铸。正面中间为空心的五角星、嵌铸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和“一九三一年制”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
  4.1932年造苏维埃币:正面中间为一地球,嵌镌实心的是铁锤和镰刀,周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上面为“一九三二年造”,下面为俄文字。
  5.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币:正面镌有地球、镰刀、斧头,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为“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一九三二年造”字样。
  6、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币;正面中间镌有地球及镰刀斧头,周围为“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一九三四年★”字样。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川陕):此系川陕造币厂1934年所铸。正面中间为一地球,嵌镌空心的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和“一九三四年”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川陕省造币厂造”字样。

 
  (二)满清统治时代银币。
  1.光绪元宝:有广东省造、湖北省造、江南造、北洋机器局造。安徽省造、四川省造、吉林省造、北洋造、奉天省造、东三省造、云南省造、天津造币总厂造等多种,各省铸造者大同小异,其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字上有铸造地名,字下为“库平七钱二分”字样,背面为盘龙,龙之四周为英文字。

 


  2.大清银币:正面为“大清银币”四字,上面为满文,下面为“宣统三年”,背面镌有团龙围绕“壹圆”二字,下有英文。

 

 


  3.宣统元宝:广东、湖北、云南等地均曾铸造。正面为“宣统元宝”四字外,其余均同光绪元宝。

 


  4.一两大清币:正面镌有“大清银币”四字,中间有满文,四周有“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和“库平一两”字样,背面铸有二龙珠图,图中为“壹两”二字。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银币
  1.袁头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图中有“壹圆”二字。此币有1914年(民国三年)、1919年(民国八年)、1920年(民国九年)、1921年(十年)数种。天津、武昌、南京、广东、杭州、安庆各造币厂均有铸造。

 

 
  2.袁世凯共和国纪念币:正面有戴帽武装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为“壹圆”二字,围有嘉禾图,上边有“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币”九字,下边为英文字。
  3.袁世凯洪宪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军装戴高缨帽,背面为一飞龙,上有“中华帝国”四字,下有“洪宪纪元”字样。此币是袁世凯1915年窃国称帝后铸造。
  4.洪宪元年开国纪念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古帝服,戴天平帽(帝王帽),背面为团龙,上有“洪宪元年”四字,下有“开国纪念”四字。此币系袁世凯于1915年窃国统治时试铸,数量不多,流通不广。
  5.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正面镌有黎元洪像,光头半身,上有“中华民国”四字,下为“开国纪念币”五字,背面中心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四周有英文字。
  6.黎元洪戎装开国纪念币;此币除黎元洪像为戎装之外,余皆与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相同。
  7.徐世昌纪念币:正面为徐世昌半身像,背面有殿堂及人物,并有“仁寿同堂”四小字,上面有“中华民国十年九月”八字,下面有“纪念币”三字。
  8.曹锟纪念币:正面为曹锟戎装脱帽半身像,背面有五色旗及军旗,上下有篆文“纪念”二字,周围有五角星六颗。
  9.段祺瑞执政纪念币:正面有段祺瑞半身西服像,上镌“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背面有篆文“和平”二字,以嘉禾图托之。
  10.甘肃袁像币:与袁头银币相同,惟像之左有“甘”字,像之右有“肃”字。
  11.四川汉字币:为四川军政府所造,上面镌有“四川银币”四字,中心有海棠花一朵,上边有“军政府造”四字,下边为“壹圆”二字,背面为18个圈绕成一环,中镌篆文“汉”字,大环内有横线纹,外有纵线文,上面有“中华民国元年”字样。亦有1928年(民国十七年)四川铜元局所铸者,“汉”字下小圈内有两须,而1914年(民国三年)成都造币厂所铸者,“汉”字下小圈内无两须。


  (四)国民党统治时期银币
  1.孙头银币:正面镌孙中山半身像(俗称小头),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围绕“壹圆”二字,四周为英文字。

 


  2.孙船银币:有三种版式,一种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试铸,正面为孙中山大头像,上边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字样,背面三帆船图,两边是“壹圆”二字。一种是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版,正面为孙中山像,上边有“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字样,背面为双帆船图,帆上有飞鸟三只,船的右边有太阳,左右两边是“壹圆”二字,以上两种流通不多,而比较多的是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版,正面为孙中山像和“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字样外,背面也只有双帆船图和“壹圆”二字。此种银币1934年亦有铸造。
  国民党退到台湾后,曾仿铸三种银币:一种是袁头银币,周边圆点及袁像眉眼肩章都模糊不清,背面“壹圆”二字及嘉禾都显得粗糙而无光泽,音响微尖;一种是孙头银币,其边缘突出部分不明显,中英文字笔划较粗,版面均模糊不清,正面梅花上角叶纹中间缺少三条直纹;一种是孙船银币,其边缘突出不均,孙像模糊,眼角无珠,纽扣不朋显,背面波浪与船身之细纹模糊尤甚,音响尖而有金属声。

 
  二、外国银元
  1.西班牙银币(俗称本洋):正面镌有西班牙国王半身像,周围有西班牙文字,背面上旁有一僧帽,帽下有上方形下圆形之格,格内分五小格,中间格为椭圆形,有三个塔状物,左下角及右上角之格内,各有小狮作起立状,左上角及右下角之格为城墙状,周围有西班牙文字。
  西班牙银元是在墨西哥铸造,其所以称为西班牙银元,乃因当时墨西哥为西班牙的属领(墨西哥于1810年独立),银元上镌有西班牙国王像。16世纪中叶,由西班牙商人输送到中国。1684年,东印度公司在广东建立商铺,输入于福州、厦门、台湾及广东等地颇多。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出茶叶、丝茧、陶器、绢织物、大黄及其他中国产品,多以西班牙银元支付。
  2.墨西哥银币(俗称鹰洋):有新版和旧版两种。新版正面为一飞鹰,上面为西班牙文,下面为花叶状,背面为丘形教士帽放出光芒,帽下为西班牙文字。旧版正面与新版同,背面上镌小形丘状教士帽放出光芒,其下为一天平和宝剑,亦有西班牙文字。
  3.英铸香港银币:正面镌有英女皇维多利亚头像,上下边有英文字,左右边是丁字不断头花边,背面中为如意迥纹图,嵌有“香港”、“壹圆”字样,边亦为丁字不断头花纹,内圈与边之间有英文字。

    福建最早出现的是外国银饼,称重计算,大的称“马钱”,是海马形,中的称“花边钱”,小的称“十字钱”。“花边钱”有大中小三等,大的重七钱三分左右,中的重三钱有奇,小的重一钱有奇。民间通称为“洋番”或“番钱”。明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外商到福建大量采购茶叶、瓷器等土特产所使用的货币,就是外国银元。
  外国银元主要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香港银元、日本龙洋、美国贸易银元、还有荷兰、智利、越南银元等多种。由于银元具有质量形态划一、使用方便等特点,比银锭优越。后出现以银元套购白银,引起白银大量外流,于是福建的漳州和台湾以及上海等地,为适应市场需要,已开始自铸银元。
一、福建银圆 
福建省最早铸造的银币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台湾铸造的,形式仿西班牙本洋,正面有寿星像,左右分列篆书“道光年铸”和“足纹银饼”字样,像下有正楷“库平七二”四字;背面铸一鼎,并有满文“台湾”字样,俗称“寿星银饼”,行使不广。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闽浙总督刘韵珂在漳州铸有“漳州军饷”银币,成色98%,直径3.8~4厘米,正反面都有汉字楷书,无图纹,正面横书“漳州军饷”字样,下有草书签押“七十四”,指币重七钱四分。反面横书“足纹”,直书“通行”,是本省早期试铸的银币。“漳州军饷”银币还有3种版别,外形、面文、成色、大小都相似,但签押各不相同。由于主要对“漳州军饷”的草书签押认识不同,对该币的铸造年代和何人所铸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漳州军饷”银币的花押是“曾”字与“左”字。传说是同治三年(1864年)至四年,曾国藩、左宗棠在漳州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所铸。但币上草书签押是否“曾”或“左”字组成仍有争议。另一种意见是“漳州军饷”银币的签押分别为“朱成功”和“国姓大木”所组成。原来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大木,据此认定“漳州军饷”就是“郑成功大元”。根据这种论点“漳州军饷”铸造时间应该是顺治九年(1652年)前后,使福建省自铸银币时间要提前近200年。
  光绪十五年(1889年),福建省开始自铸“光绪元宝”龙洋。光绪二十年清廷命令各省管理本地银元的铸造。光绪二十二年十月户部又规定:无论金、银、铜任何一种钱币,统归官局铸造,不准商人附搭私股或私自铸造。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度支部批准,成立福建官局,铸造面额1元的“光绪元宝”龙洋,直径3.8厘米,成色88%,重量26.56克。当时又铸造一种“福建恭进”银币,正面有光绪半身像,背有图纹中“寿”字,直径3.93厘米,成色98%,重量36克。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正式规定银元为本位币,铸币权收归政府。同年5月,开铸“大清银币”流通福建省。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国民政府铸造“开国纪念币”。民国3年政府公布“新国币条例”,仍以银元为单位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元,俗称“袁头”。民国16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禁铸“袁头”,改铸孙中山头像币,俗称“孙币”。“袁头”和“孙币”在福建省广为流通,从此外国银元逐渐退出市场。
1933年7月1日(民国22年),福建省奉命发行新的孙中山银元(俗称新币),由中央造币厂统一铸造,银币正面铸孙中山像,下有“中华民国二十二年”8字,背面正中铸双帆船1艘,两旁有“壹圆”字样。
  同年7月底财政部通知:为统一币制,除由中央造币厂铸造新币行使外,各种旧币一律不准流通。各省中央银行限期收兑各种旧币,福建的中央、中国两银行奉命收兑鹰洋、本洋、袁币、龙洋、北洋等旧银元,全部运往上海中央造币厂改铸新币。
  民国24年(1935年)11月,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后增加农民银行)钞票为法币,从此不再兑换银元,其他银行钞票一律停止发行,并禁止银元在市场流通。
  福建在历史上流通使用的银元,除外国银元和本省自铸银元外,还有外省铸造的银元流入福建省也不少。流通范围最广的是“孙中山币”,其次是“袁币”和“龙洋”;闽南地区流通最多的是“鹰洋”和“本洋”。各种银元比价,大部分可以十足流通使用,偏远地区对外国银元须加贴水。

    1949年國內局勢動蕩,物價飛漲,民眾對紙幣毫無信心,政府被迫於七月初正式公告恢復銀本位制,並重新製造及發行與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原完全相同之銀元。

一般僅知曾向美國訂購三千萬枚,其餘情況均不甚詳,為“不容青史盡成灰”,現將所知之以前泉界先進所留資料加以整理後簡述如下供參考:

一.上海中央造幣廠:

抗戰勝利後中央造幣廠於次年遷回上海,因輔幣停產業務中斷,賴經營副業維持。籌備恢復銀本位時令該廠先行製作二十三年版船洋以備不時之需。至五月底上海前計造幣662萬5千枚,而因戰況危急,所製銀圓均提前發放。

二.成都分廠:

由中央銀行成都分行於七月間與該廠訂約,代工費為千分之二十五。八月即開工生產,所用原料大部自香港運來,少數為原有庫存。至十一月止共製394萬5千枚,交央行成都分行。

三.重慶第二十兵工廠:

央行會同中央造幣廠與兵工廠署第二十廠於七月初簽約,委託生產船洋200萬枚,費用比照成都分廠。生銀亦來自香港及重慶分行庫存,次月中旬即開始交貨,至十一月中旬交清,月底時原擬續約,但因兵臨城下乃告作罷。

四.台北分廠:

同年四月間已戰火波及京滬地區,中央造幣廠為安全計將上海總廠機器設備分別疏散至成都及台北,九月正式開工。原預定日產10萬枚,但因自廈門、汕頭等地供應之銀料不順,到十二月底止計出104萬8千枚。

五.美國財政部造幣廠:

中央銀行奉命更改幣制後,六月在廣州設金融顧問委員會,規劃有關財政、金融、外匯等業務。為支撐新幣制之信用,向美國訂購銀幣三千萬枚。由費城、丹佛、舊金山等三廠趕工製造;數量分別為2025萬枚、655萬枚及320萬枚。首批即便在當月中旬裝船,末批則於七月底完成,共分八批,自七月初起運抵香港,總計3000萬枚。


上述五廠所製二十三年版船洋,約有4360萬枚。據報導,雲南當時雖未受委託,但也曾製作船洋,數量約176萬餘枚。另在貴州之八十九軍軍長劉伯龍亦曾私造低色減重船洋3萬餘枚。後製1949年版船洋制额,估計在4500萬枚以上。

以上統計數量並不齊全,1949年尚有其他地方製作船洋,此謹供參考之用。

1999年春台北中央信託局公開標售銀幣,首批是六千枚,係當年撤退來台時留存之物。後又陸續拍賣數批,詳細數量不明,共計有數萬枚之多。據了解,除船洋外,亦有大頭、小頭、鷹洋等等。剛開始拍賣時,許多人對市場走勢持悲觀態度,但決標價是逐次昇高,最近一次標售之成交價超過1999年價格的一倍,零售市價自然是水漲船高。


清末四川通用龙模铸造银币,民国成立后废除龙模,由四川军政府自创模型,“一面中书四川银币四字,中心作海棠花一小朵,上边加军政府造四字,下边加壹圆二字;另一面用十八小圈绕一大圈,圈内篆文汉字,以直线纹为底。上边加中华民国某年字样,其银字的金旁系连书四画。此项模型即为四川银元定型,一直未变。”(见《四川军阀史料》第二缉)
民国元年(1912),成都造币厂开铸四种银币,一元币重七钱二分、五角币重三钱六分、二角币重一钱四分四厘、一角币重七分二厘。当年共铸二百九十余万元。其中各种角币约一十一万元。此后“一角、二角的银币完全停铸,只铸五角币”。故一、二角银币当时即在市面流通很少,现更其难觅。
民国二年(1913)川督胡景伊为镇压熊克武在川发动的二次讨袁革命,军需孔急而大肆鼓铸汉字川版银元,至民国四年陈宦入川时止,共铸一千三百余万元,其中仅有五万余元五角币。民国六年(1917)罗佩金、戴戡主持川政时,又完全停铸五角银币,只铸一元者。
根据《国币条例》规定,一元银币主币其成色为银九铜一,而银辅币为银七铜三。为防止辅币过多,有损币信,同时又规定规定,辅币之铸造量应限制在主币的百分之二十之内。 民国十一年(1922)年,刘存勋主川时,为求铸造余利,则反其道而行之,公然违反《国币条例》,加大五角银辅币铸造比例。“当年 鼓铸一元银元约二百八十万左右,而鼓铸的五角银币达八十三万余元”,几乎为主币的三分之一。民国十三年(1924),杨森任四川军务督理,为扩军筹饷,竟下令造币厂停铸一元银币,只铸五角银币。
民国十四年(1925)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三军联合逐走杨森,进入成都后,邓锡侯接管造币厂,即步杨森后尘,全铸半元银币。由于邓锡侯独占造币厂,引起刘文辉不满。刘遂收买造币厂制模工匠,为其雕模,在其防区雅安开铸银币。川中军阀尽皆仿效,刘部旅长刘元塘在会理、邓部李家钰在成都忠烈祠、城隍庙及遂宁防区、谢德勘在成都外南倒桑树街、罗泽洲在顺庆、邓国璋在郫县、黄逸民在灌县、扬荣向在金堂、陈书农在合川、田部何瞻如在安县、曾南夫在三桥南街纷纷开厂铸币。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川中军阀铸币之所多达28处。其铸皆五角币,且成色低下,含银竟有低至3-5成者。故四川民间为区别之,称前成都造币厂所铸五角币为“厂版”,称各地军阀设厂所铸五角币为“杂版”。
由于军阀私铸滥造,致使川中币制大乱。因各地所铸之银币成色不一,在流通中需对其含银高低进行鉴别,大大造成了经济活动中的严重困难。据《成都文史资料》记载,当时成都安乐寺(银钱总市)上,川铸大洋壹圆(汉字版),四笔横写的全字旁高于金字旁;双须高于无须。五角币厂版高于杂版;厂版又分尖花、园花、以及圆字开口、角字出足等名目。
低成色杂版五角币泛滥成灾,成都金融紊乱达于极点。成色较高之一元币大多隐匿不出,而厂版五角作九折、杂版五角作八折行使。且各地之折率不一,波伏较大。民国十六年(1927),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在其防区擅自规定杂版作五折使用。故大量杂版涌入尚将杂版以八折行使之成都,引起人心惶惶,市场一片混乱,从而激起了一场杂版风潮。商民惊恐,交易停止,店铺关门,形成罢市。四川民间文人刘师亮即有一联以讽之:“半元生洋破、烂、哑;三个死人邓、田、刘!”
    民国十七年(1928),杂版在市面仅以二折行使,完全跌致原材料价值之下。各地军阀私铸半元杂版已无利可图。故又回收杂版提取白银,改铸一元大洋。历时一年半之久的杂版风潮渐息。但川中军阀大小造币厂铸造壹圆川板仍贯其始终。四川军政府壹圆银币,因其铸主众多,铸期较长,再加铸造期间换模修版等原故,现存于世者版别极其繁杂,当在百种以上。

    船洋”银元是上海中央造币厂为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发行的银本位币的俗称。其正面图案铸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身着汉装的侧面头像,上方纪“中华民国二十二或二十三年”;背面图案是双桅帆船放洋图,纪值“壹圆”两字列在船的左右,银元直径3.94厘米,重量26.697克,成色88%,含纯银23.49克,外环直齿边。“船洋”发行后,在市场上深受民众欢迎,并和“袁大头”、“开国纪念币”一起逐渐取代了流通于市面的各式“龙洋”和外国银元。直至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为止。
    在该币系列中,民国二十三年1元币较常见,总铸数是9874万枚,市价每枚210元。其次是民国二十一年1元币,总铸数是4640万枚,市价是每枚260元。在“船洋”银币系列中,有一种民国二十一年版的银币有着戏剧性命运。
“九·一八“事变之前,国民政府发行了民国二十一年银元,币面刻有一艘双桅帆船,顶上有三只飞鸟,东方有一轮初升的太阳,俗称“三鸟”。寓意“国运”、“一帆风顺”、“旭日东升”。不料刚发行,正逢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时有人把空中图案附会为日本国正要升起,三只鸟被说成是东三省要飞掉了,因此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国民党。政府也感到“天上的飞鸟是外国人的徽记,凌驾于中国帆船之上”,都认为不妥,马上下令收回这版银币,以制止谣言流传。如此小小方圆之间,竟然蕴藏着如此深刻的历史内涵。民国二十一年版“船洋”总铸量为226万枚,实际流通不足5万枚,目前市价从年前的每枚3000元,升到现在的每枚7000元 ,翻了两番。
    除以上发行流通三种“船洋”外,还有数种“船洋”试铸币流传于世。一是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版试铸样币,图案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上缘刊写“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为三桅帆船图。这五个国家试铸样币图案基本相同,均是按照政府所拟定的标准图设计雕刻试铸,为数极少。所以,能得到其中任何一枚皆非常可贵,市价都在两万元以上。二是民国二十五年版试样币。这版试铸样币,没有正式发行,它归结为卢沟桥事变后,由于抗战爆发,国民党政府内迁,所以发行受阻。现发现有几种民国二十五年银元存世,一种是双桅帆船图,面值有1元、中元(半元)等两种。另一种是古布图,面值有1元、中元等两种。以上均未正式发行,存世极少,图书所标参考价高达3万至8万元,属珍稀品。
“船洋”因其系贵金属所铸,制作数量比铜元、纸币少得多,加上民国时期社会动荡,银元主要集中在少数官宦商贾手中,又由于解放后的大量兑换,存世所剩很少,比现发行的邮票、纪念币数量少得多。可以预见,“船洋”银元必将成为收藏界的一匹蓄势待发的黑马。(信息来源:中国商报 陈阿泉)


    袁大头”壹圆银币的主要版别 袁大头壹圆银币版别纷繁,现择要述之。 第一,民国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别 民国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铸量都较多,属普通流通版。另外有数种铸造量较少的版别: 1.“O”记版。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记,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 2.粗发版。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交叉“8”的结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 3.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圆字内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别是“厶”形。 4.开口贝版。此币壹圆的“圆”字内“贝”字最下一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别未见的。 5.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 6.签字版。此为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 7.“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为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为“T”字形边或为鹰洋币形边。第二,民国八年版袁大头主要版别 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没有变异,嘉禾规范有序。有一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挡(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挡)。另外有几种铸量较少的版别,主要在“造”字的书写上有几种不同: 1.“造”字的第三笔一竖从第四笔的一横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与下面的“口”字不相连,故称“牛”字版。 2.有的“牛”字与“口”字相连,故称连口版。 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横一笔,形成缺口,称为缺口版。 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见中孔,称为无口心版。第三,民国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别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后者铸量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领全为封领。第四,民国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别 十年版中的普通版,其图案文字与一般袁大头无大差别,铸量较大。另外有一些在“年”字中的一点写成一竖或“7”字形,但铸量较少。“袁大头”壹圆银币除上述版别外,还有许多大同小异的版别,笔者难以说全。

 

    “袁大头”银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袁大头是我国银圆史上铸量最多,流通时间较长的银圆,也不可否定它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第一,袁大头的发行,对抵制外国银圆起了一些作用。袁大头发行后,广大民众愿用国币,不要“洋钱”。如在1919年“五四运动”反帝高潮中,上海钱业公会宣布使用袁大头,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钱币。 第二,袁大头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乱制各式银圆的现象。因当时颁布的《国币条例》明确规定:“国币铸发权专属于政府。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壹圆银币,政府以国币兑换改铸之。凡公款出入一律用国币。”后在1917年官方规定以袁大头为税收本位币,更加巩固了袁大头的第一主币地位。这在客观上使各地乱制各式银圆的现象有所收敛。 第三,袁大头的发行,改变了清代实质上长期实行不完全的银、铜平行本位制的紊乱局面。银、铜平行本位制是把银和铜都作为货币的材料,分别铸造成货币,但铜制币规格不很统一,纹银的铸造成色、重量的计算单位各地更是各搞一套,这必然形成流通中的币种繁多、比价不一、换算复杂的局面。袁大头发行后,规格、成色统一,并以此为本位,使币制在一段时间内有所统一,紊乱状况稍有改善。 第四,袁大头对在军阀间经济分割时起了一些缓解作用。袁世凯称帝后,中华民国形式上的大体统一也已瓦解,军阀混战、各据一方、各自为政,在经济上也都相互控制和争夺。此时袁大头尚能在全中国大部分地方通行,这对全国大部分地区间的物资交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客观上对军阀间分割经济的状况起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第五,袁大头的发行对融通货币资金,恢复与发展生产起了一些积极作用。袁大头壹圆银币铸造量颇多,据南京造币厂统计,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该厂铸造袁大头379819210元。全国各厂铸造数虽未见综合资料,但从南京造币厂铸造数可见袁大头是我国银圆史上铸量最多的一种,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市场流通的需要。 但是袁大头铸造和流通的时期是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货币紊乱的状况没有得到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本国各式银圆、银两、铜币、纸币及外国银圆、纸币等还是混杂流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之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独立自主的、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才真正得以实现。

 

    清末,币制紊乱,清政府在全国整顿金融秩序,为收回铸币权利,并使铜元、银元整齐划一,而整顿币制。光绪29年(1903年)3月,户部奏派军机大臣徐世昌及陈壁、张允言等为提调主其事,在天津勘定地势,筹设户部造币总厂。该址占地面积31916平方米,于光绪31年(1905年)春竣工,最初定名为“铸造银钱总局”。该厂引进美国、日本、德国等最新的机器设备,在当时堪称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精良、技术最先进的造币厂,也是全国货币制造的中心。因该厂直属户部管辖,故于光绪33年(1907年)将原名“铸造银钱总局”改为“户部造币总厂”。
  造币总厂初创时,拟定铸造金、银、铜三种货币,称为“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通行天下,已归一律。
  光绪32年(1906年),户部易名度支部,造币总厂亦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总厂”。
  宣统2年(1910年)2月,清政府下令铸造权收归中央,度支部奏准,将各省所设银、铜元造币厂一律裁撤,统归造币总厂统一铸造。4月,度支部颁布《币制则例》,铸造“大清银元”,据《币制则例》明令,“国币单位,定名曰元”,定“元”为单位,定银元为国币,标准趋于统一。至此,从光绪10年(1884年)—宣统3年(1911年),共27年的货币单位银元制与银两制之争方休,铸造大清银币的标准趋于统一。
  清末,造币总厂铸造的“光绪元宝”银币数量很大,仅就光绪34年(1908年)来说,就铸造了近1亿枚,宣统3年(1911年),铸造“大清银币”约7700万枚。北洋银元局和该厂从1902年-1907年5年间共铸铜元约6.8亿枚。此间也有许多版式品种的银元,由于未经户部核准,只铸出试样钱。但已核准版式的银币便大量铸造行用,推动了货币改革,是中国近代货币史的新开端。
  1912年,度支部造币总厂与度支部造币津厂(原北洋银元局)合并,更名为“中国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度支部造币津厂称为西厂,专铸铜元;原度支部造币总厂称为东厂,专铸银元。该厂组织完备,机器精良,堪称全国造币厂之最。民国3年(1914年),当时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兼造币总厂监督吴鼎昌为该厂题写“造币总厂”四字门额。
  1914年2月,根据颁布的《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定,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为国币。
  “袁大头”铸造数量很大,自1914年开铸至1917年共铸有1亿8千余万元,此后杭州、南京及武昌各分厂开铸,估计其总发行量在5亿9千万元以上。该币在中国辽阔的疆域内普遍流通,长达数10年之久。
  1923年3月12日,国民政府以总统敕令公布了国币型式,俗称“龙凤币”。民国时期,造币总厂还铸多种试样币和纪念币性质的金银币。比如:为孙中山、袁世凯、徐世昌、曹锟、段祺瑞、褚玉璞、张作霖、张学良等政要名人铸造了纪念币,铸量比较少。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禁止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元,改铸孙中山头像新币。该厂于1920年始铸孙中山头像银币,至1929年铸币9000余万元。
  民国初期,造币总厂恢复了铜元的铸造。1919年,每日铸铜元达50万枚,至1922年,每日铸数高达500-600万枚。仅1922年一年间即铸当二十、当十铜元约8.5亿枚。由于质量日趋低劣,加之各省造币厂铸造的廉价、不足量、成色低的铜元充斥天津市面,遂形成铜元一再贬值,铸造铜元也已无利可图,加之商民的极力抵制,造币总厂从1927年起时铸时停。
  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地区,积极策动华北五省的所谓“自治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北平设立实质上脱离南京政府管辖的“自治”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由原国民党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任委员长。1936年,原造币总厂受命制造“自治”政权的铜元。
  1940年,造币总厂停业。造币总厂的创建和发展,在我国金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明治元年,日本由香港购得全套铸币机器(英国人的机器,1866至1868年曾在香港铸造过香港第一套货币),在大阪成立国家造币厂。明治三年,造币厂落成,马上开铸银圆,大小币值分5钱?10钱?20钱?50钱?1圆5种,将“圆”定为日本的本位货币,即实行银本位制度?

    日本初铸银圆,其意是驱逐当时在日本大肆横行的本洋(双柱)?鹰洋,统一货币?由于头版的龙银铸量少,人们一时不能接受,结果这场银圆日本龙洋大败而终,于是明治八年,日本又铸造了贸易银?这种贸易银与旧版相比,成色不变,重量增加,结果又被民间收藏熔铸,日本再败一阵?
    日本连败两阵后,马上应变,于明治十一年停铸贸易银,回复到明治三年的成色重量水平?明治十一年至三十年,龙洋的铸造量逐步递增,进入了日本龙洋的黄金时代?
    日本把枪头对外,军事?经济均开始实行扩张,需要大量的殖民贸易货币?此时的日本龙洋不但成功地在本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而且把影响力扩大到了东亚?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其中中国东北?华东?华南地区受其影响较深。
明治三十年,日本仿照西方当时的风气,实行金本位制,发行5?10?20圆等面值的金币,次年停铸银圆?此项措施引起日本人的巨大恐慌,纷纷抛售银圆,套购黄金?
    为了防止人们用龙洋到日本国内套换黄金,日本政府将手头上约2千万枚销往中国?台湾?朝鲜等地的各式龙洋经由东京?大阪两厂打上“银”字?所以明治三十年(含三十年)以前龙洋均有这种“银”字版存世?分“左银”?“右银”两种?“银”字打在龙洋背面“一圆”两边的空白处?“银”字在左,是大阪造币厂产品,称“左银”,18,350,000枚;“银”字在右,是东京造币厂产品,称“右银”,2,100,000枚?也发现有把“银”字打在龙洋正面,或者直接打在“一圆”上面的,比较少见?
    明治三十四年恢复铸造银圆,完全沿用明治三十年前的模式,直至大正三年(1914年)?   
浙江光绪元宝尔宝七钱二分银币
真钱解说:
  浙江光绪元宝尔宝七钱二分银币,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浙江省铸行。“寅”字从尔,钱文采用魏碑体,为当时书法家陶溶宣所书,又称为浙江魏体一元。当时铸量不多,民间留存极少,近年价格飙升。该银币的制作工艺极高,文字饱满,笔画道劲,充分体现了魏碑的风格。背面的坐龙层次丰富,有很强的立体感,龙鳞排列有序;英文、花星标准美观有,表面光洁,齿纹清晰。
假钱解说:
  浙江光绪元宝尔宝七钱二分银币,近年新仿品,具体步骤是先按银币图录上的图像刻成祖模,然后翻铸仿品。由于摹刻银币模具的难度很大,再加上无清晰的实物照片作对照,所以仿品严重失真。如正面的满文错误百出,“七钱二分”的“二”字起笔处均下垂,“钱”字的末钩都没有了。背面的英文、龙纹丑陋不堪,连阿拉伯数字“2”都写不好。如这类伪造的浙江尔宝一元银币至少见过十多种不同版式。
北洋造光绪七钱二分银币
真钱解说:
  北洋造光绪七钱二分银币,由北洋机器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开始制造。该厂生产之银币共有两大系列,第一系列采用圆、角、分纪值方法发行银币,有光绪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个年份,分一圆、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五个等级。第二系列采用钱、分、厘纪重方法发行银币,有光绪二十五、二十一六、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三、三十四六个年份,分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个等级。发行量最大的年份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七钱二分银元,即本图所示的品种。
假钱解说:
  北洋造三十四年光绪元宝的仿制品五花八门,其中最具蒙骗性的品种即如图所示的机制仿品。由于仿制者采用现代化电火花开模机开模,因此从表面视觉上比较,真伪难辨。但电火花开模亦有仿制上的漏洞,它的立体效果不可能与真品一模一样,存存微妙差别。本品电火花开模仿品的龙鳞较为饱满,文字深度比真品略深,成品的文字略显肥厚。此外还可以从材质和包浆光泽上加以区别。此品非银质,声音较锐,呈长音,人工包浆粘附力差,易清除
光绪二十四年奉天省一圆银币
真钱解说: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奉天省一圆银币,由奉天机器局银元铸造厂生产发行。奉天机器局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获朝廷允准筹建,光绪二十三年(1897)六月开始试铸银元,面值有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和七分二厘四种。光绪二十四年(1898)改版发行以中心纪值的新品银币,面值有一圆、五角、二角和一角四级,其中五角面值铸额最少。光绪二十五年(1899)奉天机器局停止生产银币,前后共历时二年半左右。
假钱解说:
  奉天二十四年一圆银币仅铸一年,发行数不大,但不属稀珍极品,市场参考价每枚3000~6000元之间,是当前求大于供的中挡紧俏品,因此仿制的伪品亦较多。目前所见伪品大多文字模糊不清,软弱无力;龙纹浅平、齿点不均;外郭不平(参图)。主要原因是作伪者较难获得精美实样作母范。因为造币厂的珍品系列纪念章均未收录此枚银币,而收藏市场偶见的真品又大多有流通的痕迹,品相不完美,不能作为仿造母范。以致仿造者只能自己开模仿制,这些模糊的仿品为我们鉴别真伪提供了方便。
光绪元宝奉天一两银币
真钱解说:
  奉天一两银币,铸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据有关资料统计,该年份奉天省共铸有两种版本银币,一为库平银一两。另一为库平七钱二分。但二者铸数不同,传世实物奉天一两仅见一枚.奉天七钱二分偶尔尚能见到。若以实物相比较,直径大致接近,可是厚度差别较大,重量亦不同,前者重达37克左右,后者为27克左右。
假钱解说:
  奉天一两银币的仿品和伪品版别较多,有银质和非银质之分,亦有粗劣和精雕之别。但大多数伪品制造者因未见过实物,而参照沈阳造币厂发行的“中国钱币珍品系列纪念章”中的奉天一两银币的仿制品作再仿制。该厂生产的纪念章直径与真品相似,厚度明显失误,采用了奉天七钱二分的厚度标准,结果造成了减重的错误。作伪者不了解情况按样仿制,以错传错。因此社会上出现的大批伪品,实际上是失误“错版”的双料伪品。我们掌握此特征,可轻易识别。
广东寿字壹两银币
真钱解说:
  广东寿字壹两银币,铸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为纪念慈禧七十寿辰而铸。由于正值户部推行一两本位制银币,所以这枚寿字纪念银币亦用“库平重壹两”的本位制纪重。寿字壹两纪念银币制造精致,共有两个版别,主要区别在于银币两侧蝙蝠的图案上。由于户部推行的一两本位制银币最终并没有实施,因此此枚纪念币并没有公开发行,属试铸币。
假钱解说:
此枚仿制品是用当代较先进的电火花开模机开模作伪的。由于广东寿字壹两背面图案较为精致复杂,仿品开模时使用的激光光索相对密度亦小,图案显得比靠模实物细弱,尤以银币背面之“寿”字细弱程度最为明显。其靠模实物源于上海造币厂发行的中国钱币珍品系列中广东寿字壹两纪念章。
  此外,仿品银币的重量与厚度明显轻于37克,比壹两真币轻薄25%以上。仿品的实际重量接近于七钱二分,即27克左右,相差近10克。
贵州壹圆汽车银币
真钱解说:
  贵州壹圆汽车银币,铸于民国十七年(1928)。这一年是贵州省公路竣工通车之年,因此当时的贵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特准铸行和发行了这枚纪念银币。总发行量五万枚,实际发发行数为三万八千枚,这与孙中山、袁世凯银币相比,其数量十分微小。由于当时铸模全靠手工生产,工人的雕刻图版有所不同,主要区分在轮胎的钢丝数量和档风玻璃宽窄上,共有五种明显的区别。
假钱解说:
  贵州壹圆汽车银币的版别虽然多达五种,但都有统一的暗记。暗记设在汽车下部的草地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青草排列,白右向左,有“西成”两个大字:“西”字在右面,.由七根青草组成; “成”字在左面,由六根青草组成。西成为当时的贵州省政府主席之名,雕刻工匠对于“西成”暗记都比较小心,不敢随意改变暗记位置的排列,所以五种不同版别的汽车币,其暗记都比较统一。观察暗记亦是目前识别仿制品和伪品的方法之。如图所示的伪品,“西”字最后一笔过长,与真品“西”字有明显区别。
民国二十一年三鸟银币
真钱解说:
三鸟银币铸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该币是国民政府放弃金本位币制、确定银本位币制、公布“铸造条例草案”前夕发行的第一枚银币。然而因背面图案中太阳、飞鸟含日本空军侵略中国之意,被停止生产,此币铸数不多,故真正意义上的首枚银本位国币应是无三鸟无太阳的孙中山帆船银币。但因此币数量不多,也就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
  
假钱解说:
三鸟银币的仿品种类比较多,常见的仿品是用真船洋改刻而成的。作伪者把普通的民国二十二年或二十三年船洋用银焊的办法将正面“二”或“三”字点焊后改成“一”字,然后再在银元背面上方用银焊加上三只飞鸟。右面的太阳因线条较密,不适合银焊,便将太阳光芒刻成阴线(真品光芒为阳线)。这类改刻作假在其他银元中也能见到,尤以江南省银元和袁世凯签字银元等品种最甚。改刻的三鸟银元,往往因太阳光芒的线条反常而被识破 谈银圆的包浆
现在不管是入行多年的行家和刚入行的都知道一个词包浆.有的人认为只要是古玩就应该有包浆,我则不这么认为.
  既然谈银圆的包浆就不得不谈古玩的包浆. 在很多有关古玩的书上,都谈到过玉器、印石、木器、铜件、砚台以及瓷器等各类传世古玩艺术品上,都有一种因岁月流逝而留下奇妙而使人赏心悦目的光亮。 这种类似清漆罩过的光亮,却又不是用清漆抹、用蜡打、用椰子油擦、用皮鞋油搽所产生的浮光。它更精光深邃,使得竹、木、瓷、石这些非玉的东西,都呈现出玉石般的珠光宝气,灵气四溢。这就是藏家们所说的“包浆亮”。
有的书上谈到,紫檀、红木、黄花梨、铁梨木等一些高档木材,本身有些油性,年深月久,油质外泄,和空气中的尘土、人们触摸的汗渍,互相融会成了“包浆。这种说法,似乎还有些科学道理。
那么,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呢?尤其是还有古籍善本以及传世字画,在这些古玩艺术品上,本身并不具有“油性”,但也会出现“包浆”,就比较令人费解了。
然而,事实是这些非“油性”的传世古玩上,确实也会出现“包浆”,但比起木器家具来,要不明显得多,而且较难辨别。
尤其是瓷器的“包浆”,更加难以辨认。 其实,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等传世古玩之所以也会出现“包浆”,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长期把玩、擦拭的结果。由于成千上万次把玩和擦拭,把这些器物表面摩擦得十分平滑,因此变得光鉴可以照人了。也因为这原因,一些小器件,如玉佩、鼻烟壶、砚台、印章、核桃雕件等等,人们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愈加明显。当然,这里也因为人们手上和身上的油汗附在上面,年深日久,帮助了“包浆”的形成。
  我个人认为人们都力求反映藏品当年的本来面貌,如果包浆不影响藏品的本来面貌还能给藏品添彩儿,象宣德炉的包浆那样,就那就留着它,如果不能给藏品添彩儿还影响藏品的本来面貌不要也罢.       
  宣德炉也好,古币也罢,银圆也一样.
我觉得钱币的包浆,叫包浆有点牵强,它最多是脏,是长期流通造成的.特别是纸币,哪个收藏家不想把手里票面脏了的罕见,稀少的纸币清洗干净呢.可纸币下水后就票面变软,还容易掉色.不具备清洗的条件.而银圆恰恰有这个优势.银圆的材料是纯银,本色是银白银白的,非常漂亮,举例说,为什么银首饰时间长了要洗,是因为有氧化时间常了还变黑.看着不舒服.我就把银圆送到首饰店洗过,洗过以后银白银白的,非常漂亮.既还原了银圆本来的面貌,又没影响藏品的价值.原本有图片,可时间长了已经找不到了.各位看官就是凭空想象也想的出是什么样,我就不上图了.
  以上纯属我的个人之言,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是有同意我的观点的,请您回个帖,要是不赞同就让这帖子沉了吧 银圆价格表
(最新成交价格)2008-05-27 16:56
最新上海.南京,北京银圆价格表(最近成交价格)
以下是普品成交价 (单位/元)
袁像大头壹元(三、九、十年) 185
袁像大头八年 360
大头中圆 760(供不应求)
小头 180
23年帆船 180
22年帆船 185
鹰洋 180
四川军政府(汉版) 185
坐洋壹元 135
站洋壹元 255
34年北洋龙 420
33年北洋龙 620
29年北洋龙 520
26年北洋龙 1900
25年北洋龙 900
24年北洋 1300
23年北洋 1900
帆船三鸟 4500
造币总厂 850
大清银币 580
新版云南光绪7.2 650
湖北光绪、宣统 570 /640
广东光绪、宣统 680 /750
云南光绪、宣统1500/1800
四川光绪、宣统 670 /950
唐军长 200
四川卢比 180
曰本龙洋 380
江南甲辰 460
壬寅 800
辛丑 910
庚子 1000
戊戌 1800
己亥 2200
癸卯 2200
已巳 3000
 1、银币的成色是怎么回事?银币之间含银量有差别吗?
  答:银币的成色就是指银币的含银量。古代银币含银量山入很大,即使到了机铸币时代,各种银币的含银量也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在今天的各种银币目录或钱谱上随处可以找到例
2、机铸银币是纯银制作吗?通常情况下它的含银量是多少?
  答:不是纯银。近代机铸银币成色差异较大.但含银量一般都在85%—90%之间,个别在70%以下。 安庆厂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币,有一部分成色低至66%.
3、银币的版别是怎么回事?
 答:版式的区别不仅银币有,其它钱币也有。大致上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名称,同—面值钱币的不同版式。一般情况下表现为文字、图案、齿边等诸方面的不同。—些版别上过于微小的差别,被泉藏家称做“细细目”。
4、版别是影响银币价格的重要因素吗?
 答:是的。不同版别银币的存世量,决定了不同版别银币价值的差异,这都会在银币的实际成交价上表现出来。
5、 品相是怎么回事?
  答:品相是指收藏品的完好程度。就银币而言,品相包含着银币的人为磨损、自然磕碰、表面氧化程度等等因素,是决定银币价格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所涉银币为孤品的时候,品相才“失去意义。换句话说.只要某种银币存世在两枚或两枚以上,它们之间就存在比较,就存在优劣,品相也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6、银币的包浆是怎么回事?
 答:银巾的包浆实质上是银币表面自然氧化后所呈现出来的光泽与机理效果。银币表面长时间与大气、水分等物质相互作用,与织物、皮肤等物质相互摩擦,其表面所产生的光泽与机理效果,润泽、自然,体现银币质感之美,成为传统银币的审美内涵,被内行称为“包浆”。
7、银币的包浆对银币的品相重要吗?
 答:非常重要。有经验的银币收藏家非常注重银币的包浆,既把它作为鉴别银币真伪的重要依据,又把它作为银币美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银币的清洗或除锈的时候,总是慎之又慎,惟恐伤及银币的这层“外衣”,使银币失去宁静悠远的意趣,损害其审美价值。
8、银币“带光”是怎么回事?
  答:机铸银币铸造时用黄油脱模.银币表面在黄油的作用下氧化形成浅褐色或微蓝色的一层很容易被破坏的原有光泽,成为银币收藏中特殊的审美,这种光泽被称为“带光”。由于这种光泽很容易保护,因此“带光”的银币基本上是未经使用的,自然也就弥足珍贵。
9、“带光”且未流通的银币,被人们公认为品相最好的银币,这种银币的价值超过不“带光”同种类同版别银币十倍甚至几十倍。n银币的文字有旋转排列的、也有竖行横列的,念法是怎样的呢?
 答:一般顺序是上下、右左,顺时针渎的叫右旅读,逆时针叫左旋读。实际上许多银币都存在两种不同的旋读,一般是上为左旋读,下为右旋读。
10、 银币的真伪如何鉴别?
  答:鉴别银币的真伪各有各的高招。鉴别古代银币与鉴别近现代机铸币也略有不同,但同时又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就机铸币的鉴别而言,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小(包括厚薄)。有些粗制滥造的假银币连大小都没有过关,对于这样的低级赝品。普通爱好者也不难区分;二是成色。与其它收藏品的作伪一样,质地的作伪是极为困难的一环,因为即使作伪者搞清楚了仿制对象的主要成分,他也无法弄清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更不知道这些微量元素如何添加、铸人,而真品的外观却常常决定于这些微量元素,使赝品露出马脚。一般来说,普通的伪造银巾银色略偏黄,而一些档次较高的赝品银色偏白。二是分量。大小做像了。由于成色等原因,分量不—定仿得相同,各种传统机铸银币的分且之间虽有一些差别,但确仍有规律可寻,用秤—称,真伪立辨。袁世凯头像一元银币,—般含银89%,含铜11%,重量为26.6克,而赝品重量一般在25克以下。精于此道的行家,辨别银币真伪,有时候用手一掂,也就心中有数了。“惦”的功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为在绝大多数实际交易中,买方往往是没有动秤杆儿的机会的。四是音质音色。因为质地的原因,银币在受外物敲击的时候,会发出不同的声响,为“听音辨器”提供了便利。
—般情况下,真品敲击之下所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通透悠长,而赝品的声音有些短促发闷,有些尖利刺耳,都不自然。五是铸造方式。传统机铸银币是用冲压技术制造的,如果作伪者用翻砂或其他方式浇铸,就会留下蛛丝马迹,要么底纹不平整.要么有翻砂颗粒,细心加上经验,再借助放大镜,总能找出些问题。六是文字图案。主要看是否后持,有无改刻。后铸改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作伪者无一例外都是以次充好,以平常充珍稀。因此重点观察普品与珍品的差别之处,就是破解这一作伪手段的良方。七是齿边。—般情况下,真品齿边清晰、整齐均匀(好些吉林银币除外),赝品齿边紊乱,混沌不自然。八是整体效果。观察整体效果,是综合诸多因素之后更进一步的审视。如果说上面几条是注重现其形,那么这—条就是求其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绝大部分赝品充其量不过徒具其形,在真正的行家眼里,都只能是貌合而神离。当然,上面这些辨伪经验,只是一些基本的鉴别理论,而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涉及“眼力”实质的许多东西,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
11、目前机铸银币的作伪大体上有哪些手法?
  答:翻砂(浇铸)、挖填改刻、更新开模机铸高仿。其中翻砂、挖填改刻,比较常见,机铸高仿由于设备投资价格不菲,成功率不高,成本实在太昂贵,一般只在相当等级的银币上才使用。此外,收藏界通常认为修补也是一种作伪,所不同的是前几种方式是在品种和版别上作伪,修补则是在品相上作伪。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作伪手法,其实每一种作伪手法都包含着许多具体的作伪技巧。比如许多作伪者受利益驱使,会不辞辛苦,对仿制好的银币进行“尸水浸泡”。将银币放在动物死尸内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使其表面产生接近自然的包浆,以期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等等,作伪手段不一面足。
12、银币如何清洗、除锈?
  答:如果银币氧化层锈蚀过重,或表面发黑,就需要及时清洗。传统银币清洗与除锈一般使用弱酸,白醋就比较理想,浸泡时间长短视锈蚀程度、锈迹多寡而定。浸泡过后用柔软的刷子轻轻地洗刷,一般锈迹污渍都能除去。对黏结牢固的附着物,用软刷刷洗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可以用木锥顺着银币图案文字边缘慢慢儿剔除,直到干净为止,剔除银币表面附着物,忌用金属、牙、骨等坚硬物质,以免划伤银币表面,降低银币品相。除锈的时候切忌使用牙膏等研磨剂,在除锈的同时,应尽力保持银币原有的包浆。对一些不影响品相的轻微锈浊,最好连弱酸都不用。目前许多对此认识不深的银币爱好者,恨不得把自己辛辛苦苦收集到的古旧银币,洗得如刚发行的纪念币一般。这等出力不讨好的劳作,完全损害了古旧银币温润典雅之美,在洗白银币表面的同时,差不多将银币的价值也“洗白”了。
13、银币如何保养?   
  答:主要是防潮,避免氧化加速;防磨损,以免损坏品相。现在存放机铸银币的通常做法,是将银币用面巾纸包好,再用盒子装起来,既防潮湿,又防碰撞划伤。市场上有专门存放银币的盒子、透明塑料的大约十几二十元钱一个,纸做的简易封套则很便宜,同样可以起到一些保护的作用。银币存放好了还必须经常检查,防止发生意外的损伤。  近代银圆的真伪鉴别
  我国清代中后期,银元这种货币形制从西班牙、墨西哥等国传入我国以后,在清代光绪年间才正式开始制造中国的银元,谷称“龙洋”,随后在市面上流通。我国各省的官钱局以及民间的钱庄、银楼对银元的成色鉴定,大多从银元的色泽、声音、重量以及打戳的方法来综合考查,并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鉴别真伪方法。这套鉴别办法,在前段时期是广大收藏钱币爱好者鉴别真伪银元的法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延,到了90年代,还使用原来鉴别真伪的办法已经远远不够了,因当前银元的制假水平越来越来高,有些制假者应用高科技,用电脑测绘真品,然后制钢模、机制冲压、滚边打齿等一套系统的制假手段,使真伪银元很难识别。特别是当前钱币市场上又出现了大量的真银假币,假如还用测试含银量、听音韵的老办法,根本无法鉴别出真伪银元来。由于假银元的泛滥,钱币收藏者们上当受骗,在经济上蒙受损失,并挫伤了他们的收藏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干扰和破坏了钱币的文化市场。为此,本人愿把多年来通过收藏和鉴赏汽积累的一些鉴别真伪银元的粗浅经验提供收藏爱好者们参考。                     一、银元的成色鉴定
 1、看色泽
  真银元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量的银元,色泽润白柔和,&127;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色低的银元或假银元,色泽暗淡,含红铜的银元带微红色,含黄铜的银元带微黄色,含白铜的银元带微青色,含铅银元带灰黑色,含锌的银元带青灰色。
 2、听音韵
  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元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成“哑版”。但也有一些真银元经过火烧,猛摔有裂痕或长期受潮湿而造成声音反常。故听声音时必须细心、谨慎。
 3、用比重法测试
  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它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次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元或民国期间袁世凯头像、孙中山开国纪念币等,一般重量都在25.5克至27克之间,一两银元的重量为36克左右,真银元的误差不会超过0.4克。而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它金属,&127;知道了不同金属的比重,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轻,真银元重。用天平称称,假银元比真银元轻2克至5克。
二、银元的文物鉴定
  仿制品和后制品,银元的文物鉴定方法是广大收藏爱好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收藏者切身利益的重要环节。作为收藏者必须不断学习文物鉴别知识,积累经验,充实自己,逐步提高。
  古玩世界银元的文物造伪,并不着重于在成色上掺假,仿造品的成色与真品相差不大,特别是机制仿造的成色基本上与真品相似。在制作上,有些限于技术条件,银元仿制品的精美程度稍逊于真品。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结合来鉴定。首先要对真品有所了解和掌握,如银质的成色、重量、大小,币文风格,字体形态,边齿的排列与间隔,图案细部的对称,总的要归纳出真品的整个特征,然后再去对照伪品。而伪品不管制假者制币技术多么高明,制作过程多么细致、精密,包装多么逼真,也是不可能达到真品那样图文流畅,字体优美,看起来那样赏心悦目。假币总是存在着文字笔划生硬,字体臃肿拙劣,满文呆滞、粗壮而失调,英文字母不规整、排列不齐、字边还附有毛齿。银元齿边之间的齿隙有宽有窄,齿身浮浅。“龙版”银元的龙体立体感差,龙眼无神,龙纹臃肿,龙鳞扁平,龙身与龙仿制品和后铸品银元,从普通型到珍稀型在钱币市场上发现几百种,并且交易比较活跃。假如掌握了鉴别真伪的知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银元,鉴别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钱商为了牟取暴利,把普通银币改刻成罕见的、珍稀的银币。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成罕见的,珍稀的银币。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镶拼技汉。像湖北省光绪元宝本省一元币,存世量稀少,伪造者利用常见的普通币湖北省光绪元宝一元来改刻造假,刮去背面的长花星,镶嵌上用银片制成的“本省”两字,普通币摇身一变,陡然成为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稀品。但是,只要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看“本省”两字及周围,就很容易发现镶嵌上去的痕迹。或再用湖北省光绪元宝一元真币同改刻币相比较,漏洞就暴露出来了。
  湖南省光绪元宝一元币,这种银元是极其珍贵的试制币,现存世量极少,伪造者把湖北光绪元宝的“湖北”两字刮去,用银片镶嵌上“湖南”两字,把一枚极其普通的银元,变成了稀世珍宝。
  改刻的银币种类很多,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一元的,还有半元的,还有专门改刻年份的。像江南省光绪元宝一元币,把甲辰年改刻成癸印、戊戌年。英国贸易币在香港流通的俗称“站洋”的银元,1911年的是枚普通币,1921年的是当今世界仅存六枚的珍稀币,伪造者把1911年改刻成1921年。
3、戏作品和臆造品)
清末和民国初期,造币工厂的生产任务并不饱满,生产时续时停,加上厂里的管理制度不严,有些职工在停工时戏作了一些银币,用不同的钢模正背二面合成另一种异品银币。或用同一种正面银模合成异品银币,像民国3年的袁世凯头像,&127;正背二面都是头像,就是用正面钢模合成的。影响最大的是高帽袁世凯大飞龙币,正面采用袁世凯共和纪念币,背面采用新雕的大飞龙钢模,合成后成了赫赫有名而又很稀少的大飞龙银元。其它还有大清一元、北洋一元等很多戏作品银币。
戏作品银币制造量稀少,制作精美又是从国家造币厂生产出来的,并与其它钱币同样在社会上流通,所以,此种币属于真币,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广大钱而收藏家们都想得到此类钱币。
  臆造品银元从民国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还继续臆造。随着收藏热的掀起,每个时期专营钱币买卖的钱商,其中有些人为了牟取暴利,挖空心思设计荒诞的图案,投合收藏家的猎奇心态,伪造出奇品来欺骗收藏家,另一种是利用收藏家配齐成套的心理,伪造者从真品上借鉴图案和文字,加以改动,翻出新式样。在当前又出现了臆造品的现代仿制品,其中有凤图一元呈样银元,有同治恭进银元,乙酉慈禧凤币等。以上几种臆造品或现代仿制品,
X古玩世界臆造品银元,都是由钱商私铸而成的,纯属假币,没有一点文物价值,只能说是造假的一段历史遗存吧
“袁大头”合背银币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合背银币,正反两面主景均为袁世凯免冠戎装侧身头像,周边有珠圈环绕,“中国民国三年”字样跃然币上。此币直径约为3.9厘米,重量23.42克,较标准银元轻3克左右。据有关资料查证,此币正反两面用同一钢模浇铸压制而成,属造币厂工人的戏作。在“袁大头”系列银币中,此币是除“签字版”、“鹰洋边”、“T字边”外较为珍贵的一种,市面上很难见到。《中国银币目录》中,专家将此币定为7级,价格1500元。
 “光绪元宝”银元价值17万美元
  它,曾经造出共和国首枚硬币;它,曾经生产出共和国首批团徽;它造出的金银纪念币曾获得钱币界“奥斯卡大奖”……
  而今日———9月29日,我们迎来了沈阳造币厂110岁华诞,
  沈阳造币厂是目前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造币厂,主要生产流通硬币、金银纪念币等。1896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奏请光绪皇帝在盛京城东营建造币厂。1898年,正式造币生产;1948年,沈阳解放,中央人民银行接管。
 “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元”造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它与其他三种比较珍贵的银元合称为“四大天王”。
  在美国加州举行的一场世界货币拍卖会上,一位中国台湾商人曾以17万美元的高价买走一枚。
  沈阳造币厂生产的纪念币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2005年,麦积山5盎司金币获得了克劳斯硬币大奖世界最佳金币大奖,这个奖项堪称钱币界“奥斯卡奖”。这枚麦积山5盎司金币,一面为佛像,印有“2000元”字样,另一面为麦积山形象
清朝的钱币银元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吉林机器局开始铸行“吉林省造光绪元宝”银元。从光绪二十五年起,吉林银元的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相继有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中心图案有万年青、太极图等多种版别,光绪三十四年,又出现两种新版别,一种是中央满文“大清”,另一种正面中央有阿拉伯数字,一元是“11”,二角是“2”,一角是“1”。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户部在天津筹建制造银钱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建成,改名为“造币总厂”。同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
在此期间,天津造币总厂制有币面标为光绪二十九年的户部光绪元宝试样币一套,面值一两、五钱、二钱、一钱、五分共五等币值。湖广总督张之洞此时极力主张银元重一两,在湖北开制了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重库平一两,背面为双龙戏珠图,此币有少量进入市场流通。
  由于“两元之争”一直没有结果,天津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二年试制了一套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面值一两、五钱、二钱、一钱共四等;光绪三十三年又试制了一套丁未大清银币,面值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共四等。户部所制的这几套银元,制作都极精美,有标准币之称,但都未正式发行。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天津造币总厂制造光绪元宝银元一套,币面计重为:库平七钱二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共三等币值,回复到了币面看似计重,实际当作一元、二角、一角流通。这是光绪年间清朝中央政府制造发行的仅有的一套银元。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有些省开始制造宣统元宝银元,宣统二年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以圆为单位,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共三等。造币总厂还根据《币制则例》规定,于宣统二年试制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图七)。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试制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计有长须龙(图八)、短须龙(图九)、大尾龙(图十)、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
银元"袁大头"甘肃版
  民国政府成立后,百废待兴。其中影响国计民生的银元货币,种类繁多,成色重量不一,流通混乱,交易不便,难于统一管理。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整顿统一币制,规定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银九铜一,以后又改为银八九铜十一。以民国三年袁世凯侧面头像“壹圆”银币为标准币,由天津造币厂开铸,在全国流通使用。之后,广东、湖北、杭州、安庆、甘肃兰州造币厂相继铸造发行。此币图案新颖,成色高,重量足,深受官民欢迎,是民国时期铸造最成功、流通最广、市场信誉最高的一种银币。该币俗称袁大头。
  而今随着收藏事业的兴起,各种中国银币目录之类的书应运而生。这些书的共同点是把袁头币分为普通币和珍稀币两种,估价也大同小异。收藏者也有意无意地以此为准,按图索骥。袁头币除有英文款识的签字版、T字边和鹰洋边外,其他袁头币都是普币,其收藏价值也不高。袁像甘肃银币则是高于普通币又低于珍稀币的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稀少之币。袁像甘肃“壹圆”银币,直径39毫米,边厚约2.5毫米,重26.6克。查阅华光普编著的《中国银币目录》,其中对此币的评语是“花纹较粗,成色甚劣,铸不多。”但此币制作工艺水平并不亚于同等袁像银币。
  在我国铸造的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或“大头洋”,它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由北京政府铸造发行的。
  民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头绪纷繁,货币问题尚无时间作更多的研讨,市面上流通的银元仍然以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为主,还有些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等。到了民国三年(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定民国三年由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的袁世凯头像银币为国币,随后南京、广州、武昌等造币分厂也开始按规定的重量和成色仿铸这种新银币,流通全国。袁世凯头像银币面值分别为壹元、中元(五角)、贰角、壹角4种;直径分别为39、31.5、22.6、18.6毫米;成色分别为90.4%、78%、70%、70%;重量分别为26.6克、13.5克、5.3克、2.7克。由于这类袁世凯头像银币形式统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
  袁大头”银币正面图案为袁世凯侧身像,上方是铸造年份“中华民国某年”字样;背面图案为二株嘉禾花纹,当中衬托着“壹圆”面值字样。根据“袁大头”的铸造年份、铸造样式和铸造地点不同,“壹圆”面值的“袁大头”一般可分为六个品种。
  目前,我国国内邮币卡市场里也常见有“袁大头”银币出售,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其售价基本在180~200元之间,属老银币中的低价潜力品种。民国八年铸造的“袁大头”存世量略少些,现市价约240余元一枚,为不少集币爱好者所看好,甘肃省铸造发行的标有“甘肃”字样的“袁大头”存世量已经很稀少,现成交价已达1800多元,普通的集币爱好者已难以玩转它了。
 “袁大头”中最珍贵、最稀罕的品种当属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签字版”试铸币,现一般邮币卡市场里根本难觅其踪影,连钱币拍卖会上也鲜有所闻。该币目前估价约值人民币4~6万元左右,是近代银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国内外钱币收藏家所关注。袁世凯头像贰角、壹角小银币的售价一般在15~40元左右,中元(五角)价格较贵,为300元左右一枚,市面上中元银币赝品较多,收藏爱好者当引起重视。
  对一些刚涉足钱币交易市场的朋友来说,花上数十元,购藏一枚民国三年或九年、十年铸造的“袁大头”留存,还是物有所值的。
  袁大头也分年限和厂别,那个厂产的价格不一样,一枚品相上好的民国三年铸造的“袁大头”也只卖200多元,中元(五角)价格较贵,为300元左右一枚,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正式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袁大头”由天津造币厂首先开铸,其后南京、广东、武昌、甘肃等地的造币分厂陆续铸造。“袁大头”为民国的通行货币。“袁大头”由于铸地多、铸量大,出现了许多版别。有趣的是,尽管版别不同,但“袁大头”的标准重量都为七钱二分,以今天的计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9.1%,含纯银23.493克,而且各地的“袁大头”均可通用。按年号,“袁大头”分为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均为普通版,唯独五年版铸量较少。其中,八年版为英国伯翰造币厂所制钢模铸造,品相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按铸造工艺及齿边纹饰,“袁大头”可以分为这些版别:鹰洋齿边版、丁字齿边版、英文签字版、“甘肃”铭文版等。其中,“甘肃”铭文版重26克,为民国三年兰州造币厂铸,花纹较粗,成色甚劣,数量不多,但各省一些藏家都有收藏。
南京再掀古钱收藏热  江南系列主币价格翻番
  今年入春以来,古钱币的市场价格好似南京气温一样迅猛攀高,长势最快的银币莫过于南京制造的江南系列主币,价格从年前的一百三四十元人民币飚升到两百六十元至三百元,翻了一番多。
  目前,南京的江南系列主币已经成为中国长势最快、成交量最大的古钱币,由此再掀南京人的古钱币收藏热。在夫子庙淘宝市场中可看到,名符其实的江南系列币共有九枚,正面印有“光绪元宝”和“江南省造”等字样,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则附着于钱币的背面,整个古币在阳光下呈青灰古旧的色泽,敲击声轻微发闷.
 “现在不仅仅是江南系列币,所有的银元价格都在涨”,“袁大头”(民国时期袁世凯当政时发行的货币)从几年前六十五元涨到一百二十元,江南龙洋涨幅高达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孙中山的开国纪念币更是从一百多元飞涨至两百多元,也翻了近一番。除了银元,铜钱市值也在涨,就连南京人俗称的“鬼票子”(民国时期发行的纸币)涨幅也有三成左右。
  古玩世界古钱币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从史上曾流通过的贝币、刀币,到铜钱、铜元和银元,古币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历史久远的古币成为收藏家的喜爱,_
  从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了解到,南京民间古钱币藏家实力大户约五百人左右,其中藏币市值在百万以上的顶级户约一百人,且年轻人正在不断加入收藏古钱币的队伍中。近期,古币价格猛涨也带动了南京人的钱币收藏热。
  古钱币的收藏价值是由存世数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来判断的。同时,古币的品相也是价格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磨损不多、埋藏污浊少、表象精美的钱币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更大。   近年来,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我国银元日渐走俏,价格一路上扬。尤其是我国的银元珍品,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价格稳步攀升。在1998年上海首届近代银币拍卖会上,我国银元成交率很高,竞拍相当激烈,令收藏投资者颇感振奋,一枚1929年“孙中山正面像地球双旗图”银元以50万元成交。而在中国嘉德1999年世界邮展邮票钱币拍卖会上,一枚光绪十年“吉林厂平壹两”银元以28万元落槌。中国银元今后很可能成为收藏投资领域中的一匹“黑马”。
  我国银元缘何如此受欢迎呢?从银元自身特点及优势分析,有以下几种:             一是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中国银元是由贵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代表了一个时期的货币文化,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二是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中国银元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文化、外交、金融的历史兴衰和沧桑,其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苏维埃根据地银元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的珍贵实物和依据。一枚“中华苏维埃造”列宁像银元,在美国拍卖成交价高达1.4万美元。                                     三是存世量少。中国银元停止流通的时间较长,加上解放初期的大量兑换和几次运动的“扫荡”,使仅存的银元又大量损失。现在散落在民间的银元数量有限,这些也增加了银元的收藏价值。
 从风险角度看,中国银元没有邮币卡等新收藏品的大起大落,其价格始终呈稳步上升之势;而且银元曾长时间充当流通货币,国家对其实行收购,这无疑增加了它的流通变现能力。因此,中国银元将会是一种颇具投资潜力的收藏品。
银元四大天王;
  明代崇祯四年至解放前夕共发行了640余种银币,其中四种银元因珍贵稀少,被誉为“四大天王”。 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壹两银元
  此币于光绪二十九年奉天省(今辽宁)造币厂铸造,直径4.05厘米。正面上方为“奉天省造”,中间为“光绪元宝”;背面为蟠龙图案,四周环绕英文“奉天省·库平一两”。其试铸后未发行,十分稀罕。1991年6月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超级展览馆世界钱币拍卖会上,其起拍价为3.5万美元,最终以18.7万美元被我国台湾钱币收藏家张秀清收入囊中。今日,此币陈列在台湾鸿禧美术馆,供世人观赏。
  香港造上海壹两银元
  清同治五年,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开铸银元,谁知“上海壹两”(分龙图外有芒纹和无芒纹两种)银元的图案出现了英国皇徽和国徽,而且读序与我国一般钱币的读序相反,竟然连主图的蟠龙也变成了狮头,甚至外以英国最高勋章围绕;背面圈外有中文“上海壹两”,下书“1867年”,左上小字“982”,表示含银成分,右上小字“566”,表示重566格令,周围英文译为“上海壹两”、“香港”。同年十月,“上海壹两”这种外貌呈地道英国风格的银元,公然在市面上通行,但最终未被接受,不久便销声匿迹。现在此币民间交易价在15万元以上,香港回归后,“上海壹两”银元拍至66。7万元港元。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本省银币:
  直径3.9厘米,重27克左右。其正面中间为“光绪元宝”上书“湖北省造”,下有“库平七钱二分”字样,面文笔画浑厚,背为蟠龙图案,四面环绕“湖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英文字样,左右为“本省”字样。因“本省”两字有画蛇添足之嫌,废止停铸,故十分罕见,深受泉界重视。在1998年5月上海银元铜元拍卖会上,以62万元天价成交,是国内银元拍卖价最高纪录。
  孙中山像地球版壹元银元
  天津造币厂于1929年铸造。此币直径3.9厘米,重27克左右,正面为孙中山着西服肖像,背面有地球图案,故称“孙中山/地球”版银元。1997年3月,此币在上海首届近代拍卖会上拍至55万元高价。
银元的种类
  银元是一种使用较多的金属货币。在银本位制的国家中,为了便于流通和计价,大量铸造银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银元起源于外国,所以在中国又名叫“洋钱”、“洋细”、“番饼”。在16世纪时,西班牙银元首先流入我国,后来是墨西哥银元,嗣后英、日、美、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银元亦伴随着武装入侵流入我国,充斥市场,为经济掠夺服务。因此,有一个时期市场上流通的银元都是外国银元,后来我国地方和私人也逐渐仿照外国银元铸造少量银元在国内流通。
  我国银元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90)开始正式由官方铸造。民国初期,始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进行大量铸造
  银元种类很多,在我国大约有二百多种,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约有三四十种,其成色重量,颇不一致。成色最高为98.5%,低的只有60%左右,私人铸造的甚至更低。重量最大的为36.5克,一般以26.5克居多(合库平七钱二分)。银元中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以及一毫、二毫等小银元(也叫银角子),这些大都作为辅币应用。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种类型的银元:
  (一)中国苏维埃币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镰刀斧头,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字样,背面为“壹圆”二字,以麦穗图围之,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制”字样。
  2.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币:正面镌有李大钊像,长髯光头半身便服,周围为“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国币”和“一九三一年”字样,背面中间为镰刀斧头及“壹圆”二字,周围为花纹,上有一空心五角。
  3.平江县苏维埃币:这是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在1931年所铸。正面中间为空心的五角星、嵌铸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和“一九三一年制”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
  4.1932年造苏维埃币:正面中间为一地球,嵌镌实心的是铁锤和镰刀,周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上面为“一九三二年造”,下面为俄文字。
  5.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币:正面镌有地球、镰刀、斧头,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啊”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为“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一九三二年造”字样。
  6、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币;正面中间镌有地球及镰刀斧头,周围为“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一九三四年★”字样。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川陕):此系川陕造币厂1934年所铸。正面中间为一地球,嵌镌空心的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和“一九三四年”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川陕省造币厂造”字样。
  (二)满清统治时代银币。
  1.光绪元宝:有广东省造、湖北省造、江南造、北洋机器局造。安徽省造、四川省造、吉林省造、北洋造、奉天省造、东三省造、云南省造、天津造币总厂造等多种,各省铸造者大同小异,其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字上有铸造地名,字下为“库平七钱二分”字样,背面为盘龙,龙之四周为英文字。
  2.大清银币:正面为“大清银币”四字,上面为满文,下面为“宣统三年”,背面镌有团龙围绕“壹圆”二字,下有英文。
  3.宣统元宝:广东、湖北、云南等地均曾铸造。正面为“宣统元宝”四字外,其余均同光绪元宝。
  4.一两大清币:正面镌有“大清银币”四字,中间有满文,四周有“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和“库平一两”字样,背面铸有二龙珠图,图中为“壹两”二字                                                         (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银币      1.袁头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图中有“壹圆”二字。此币有1914年(民国三年)、1919年(民国八年)、1920年(民国九年)、1921年(十年)数种。天津、武昌、南京、广东、杭州、安庆各造币厂均有铸造。
  2.袁世凯共和国纪念币:正面有戴帽武装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为“壹圆”二字,围有嘉禾图,上边有“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币”九字,下边为英文字。
  3.袁世凯洪宪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军装戴高缨帽,背面为一飞龙,上有“中华帝国”四字,下有“洪宪纪元”字样。此币是袁世凯1915年窃国称帝后铸造。
. 4.洪宪元年开国纪念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古帝服,戴天平帽(帝王帽),背面为团龙,上有“洪宪元年”四字,下有“开国纪念”四字。此币系袁世凯于1915年窃国统治时试铸,数量不多,流通不广。
  5.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正面镌有黎元洪像,光头半身,上有“中华民国”四字,下为“开国纪念币”五字,背面中心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四周有英文字。
  6.黎元洪戎装开国纪念币;此币除黎元洪像为戎装之外,余皆与黎元洪光头开国纪念币相 7.徐世昌纪念币:正面为徐世昌半身像,背面有殿堂及人物,并有“仁寿同堂”四小字,上面有“中华民国十年九月”八字,下面有“纪念币”三字。
  8.曹锟纪念币:正面为曹锟戎装脱帽半身像,背面有五色旗及军旗,上下有篆文“纪念”二字,周围有五角星六颗。
  9.段祺瑞执政纪念币:正面有段祺瑞半身西服像,上镌“中华民国执政纪念币”,背面有篆文“和平”二字,以嘉禾图托之。
  10.甘肃袁像币:与袁头银币相同,惟像之左有“甘”字,像之右有“肃”字。
  11.四川汉字币:为四川军政府所造,上面镌有“四川银币”四字,中心有海棠花一朵,上边有“军政府造”四字,下边为“壹圆”二字,背面为18个圈绕成一环,中镌篆文“汉”字,大环内有横线纹,外有纵线文,上面有“中华民国元年”字样。亦有1928年(民国十七年)四川铜元局所铸者,“汉”字下小圈内有两须,而1914年(民国三年)成都造币厂所铸者,“汉”字下小圈内无两须。
  (四)国民党统治时期银币
  1.孙头银币:正面镌孙中山半身像(俗称小头),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围绕“壹圆”二字,四周为英文字。
  2.孙船银币:有三种版式,一种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试铸,正面为孙中山大头像,上边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字样,背面三帆船图,两边是“壹圆”二字。一种是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版,正面为孙中山像,上边有“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字样,背面为双帆船图,帆上有飞鸟三只,船的右边有太阳,左右两边是“壹圆”二字,以上两种流通不多,而比较多的是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版,正面为孙中山像和“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字样外,背面也只有双帆船图和“壹圆”二字。此种银币1934年亦有铸造。
  国民党退到台湾后,曾仿铸三种银币:一种是袁头银币,周边圆点及袁像眉眼肩章都模糊不清,背面“壹圆”二字及嘉禾都显得粗糙而无光泽,音响微尖;一种是孙头银币,其边缘突出部分不明显,中英文字笔划较粗,版面均模糊不清,正面梅花上角叶纹中间缺少三条直纹;一种是孙船银币,其边缘突出不均,孙像模糊,眼角无珠,纽扣不朋显,背面波浪与船身之细纹模糊尤甚,音响尖而有金属声。
中国近代银元铸行概况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中国海禁渐开,随着外贸日益繁盛。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旧有银两币制同存在形式,种类名称过于复杂、成色高下不齐、平砝大小不一、称量、颜色及计算极为烦难等弊端。不适应用,难以为继。至便包括墨西哥、荷兰、葡萄牙、美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银币在内之大量外国银元,得以乘虚涌进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迄止1910年在华使用之外国银元已逾十五种,数量达十一亿元之巨。外商大量输入重七钱二分、成色约百分之九十三银圆,与重一两、成色百分之九十三点五的中国该银等量交换,套取大量银锭出口,尤以鸦片贸易剧增,巨额白银外流,银价暴涨,危及国计民生,银元届时已成西方列强控制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与财政金融重要工具。中国朝野有识之士莫不忧心如焚。纷纷提出改革建议,;力主中央政府统一铸造银圆,籍以“维主权、存正朔、收利权、塞漏洞,”限制洋银流通,阻截白银外流,挽救国家经济。
  乾隆57年(1792年)清廷听行令西藏地方政府,设炉鼓铸地区性流通货币——“乾隆宝藏”用以驱除曾长期流通于该地区之廓而喀(尼泊尔)劣质银币。“乾隆宝藏”银币以中国历史上首枚形制,重量、成色等皆由中央政权明文统一规定,严格督造并广泛使用之银币流通铸币。
  清廷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自铸机制银币在历经近半个世纪反复论争酝酿之后,始由吉林机器官局铸成。光绪十二年(1886年),广总督张之洞于广州筹创“广东钱后”。全套造币机械由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购进,并进聘外籍技师。光绪十五年(1889年)该局投产,初铸共有五等币值之“光绪元宝七钱三分银币系列”(便称七三番版)如“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系列(更称七二番版),成为中国近代官铸机制银圆之滥觞。惟因币铭“光绪元宝”被英文围绕,遭致清廷驳回,未正式发行。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新版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系列铸行,刻汉满文“光绪元宝”字样,并“广东省造”及记值文字,背面中央均为蟠龙图案,环以英文币铭。后经清廷下令作为法币,终成晚清中国自铸银圆典型规范,“市面行用,商民称便”。此后各省群起效尤,竞相设厂鼓铸,大利所在,不待清廷下令推广,即已迅速在全国展开。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有天津、广东、湖北、北洋、江南、新疆、安徽、湖南、奉天、吉林、黑龙江、福建、云南、台湾等十余个省区设厂铸币。由于各省各自为政、钱法混乱,银币成色重量不一,且以省名,互相抵制,流通不畅。
  面对全国竞铸银元热潮,清廷力图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独占铸币暴利,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处,其余造币厂全部裁撤,遭到地方势力强烈反对。同年,在北京筹办“京局”(即中央造币厂),拟铸“庚子京局制造光绪元宝银币”,次年就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建天津户部造币总厂,欲铸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通行天下,以求统一货币铸行权,未果。后曾酌留江南、北洋、湖北、广东四处分厂,并令各省造币厂停止扩充,统一更名为某省户部造币分厂,所用币模均由总厂提供,亦不能如愿。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覆之。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将原江南造币厂改为财政部管理,开始铸行有孙中山先生侧面肖像,面值分为壹圆、贰角、壹角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民国初年,中国市场银元流通状况更趋混乱,海外各国银币和清朝龙洋并行,种类繁多,成色不一,市价时高时低,民众经济活动涤受其害。1914年2月,民国政府着手改革币制,公布“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侧”。以求整顿并统一银币铸行。规定以壹元银圆为本位币,分壹圆、半圆、贰角、壹角四等币值,几在中国境内以国币授受者,无论何种款项,概不得拒绝。国民政府还在大量收兑龙洋政铸新币。是年十二月,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首铸新版银币,其正面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嘉禾纹饰与币值,俗称“袁头币”,计有壹圆、中圆、贰角、壹角、五分共五等币值。新币币值划一,花样全新,重量成色准确,易于识别,将快风行各地。在1914年至1921年间,曾多方鼓铸。为数甚巨,并渐排斥各种外国银币,成为中国流通银币中最重要币种。
1927年,北伐战争胜局已定,北洋军阀统治集团土崩瓦解,国民党政府复都南京。因国民厌恶袁世凯窥国称帝丑行,政府停铸“袁头币”改以民国元年版孙中山先生像开国纪念币旧模,略改英文币铭等,由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造币厂鼓铸,暂为替代。后国内政令渐趋统一,各省造币厂陆续停办,银币滥铸现象获得一定程度控制,财政部开始于上海筹建中央造币厂,着手拟定新版银本位币设计方案,委托奥地利、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五国代刻孙像民国十八年(1929年)帆船图案银币币模,交杭州造币厂试铸之。 一八八九至一八九0年,清朝政府大臣张之洞从国外进口新式机器设备,在广州建立造币厂,铸造出第一批光绪元宝---七三反版机制银元,开创中国机制币制造的先河,从此以后各省纷纷效仿。机制银元的种类版别很多,但其中有几种铸量不多或仅有样币而身价百倍。台陕西、湖南银币、吉林、广东、北洋一两银元,户部光绪元宝,江南半圆,宣统三年短须龙,广东寿字币等等,这些存世稀少的银币都是收藏家追求的目标,其价格也高不可攀。如一九九一年在美国加州拍卖会上,“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一两”,以一六万美元成交、九七上海首届银币铜元拍卖会“户部光绪元宝一两”,二十万成交,“大清长须龙”十七万成交,“民国十五年张作霖纪念币”四十万成交。在银币收藏热度高涨的情况下,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制造假银元,谋取暴利。当前各种伪币迭出,制造技术逐渐精湛,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因此如何识别银币的真伪,是银币爱好者必过的关口。鉴别银币真假归纳起来有三点:
第一点:看颜色。用手擦一擦银币表面,能擦出银白色光彩的,而绝不泛黄发灰者为真。
第二点:听声音。用银元互敲,能发出清脆婉转韵音的,如同音乐声一般,声音清脆不尖,不刺耳者为真。
第三点:所有真币都是用机器冲压出来的,一切加热浇铸出来的银元均为假货无颖。不管哪个国家,不管什么质地的金属货币,当今都采用高成本、高工艺的机器冲压制造生产方式。所有假币只能采用低成本的一点,认识了这一点,则所有假币均原形毕露,无所遁形。
怎样去判断是机器冲压的还是浇铸的呢?机器冲压的银币,是通过高压、冷压、精制模具压制出来的,其表面平整、光亮、图案清晰,字体干净利索,防伪点线规矩,整齐无重叠点线现象。看银币主要是看齿边,机器压制出来的齿边,非常规矩,齿距疏密一致,齿口直通,中间无任何杂物,在机器的高压下齿口一定是压得较深而干净。而那些假银币都是采用热浇翻砂制造手段,不管它采用什么模铸,它总会有一个加热熔化过程。用真银子翻砂出来的银币,仍旧是假币。过去的民间私铸钱,就是用真银子来翻砂的。不管它用什么材料翻砂浇铸,假币都会表面粗糙,边齿不整,有气孔、沙眼、图案浮露,字体不干净。字体表平面,因未受至压力,多有波折不平。边缘不整,齿边不规矩,齿距不相同,疏密不一致,齿口不通,有些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U”型齿口,民间称“不过水”的便是假货。一些看钱币的老手,他们总是先看齿边,因为假银币的破绽最容易在齿边暴露出来,所以我们在鉴别银币的真假时要特别注意看齿边,这一点非常重要。
总之,我们鉴别真假币就是要看它是冲压的还是浇铸的,只要看出一点浇铸的特征,即可判断其为假币。如果用30倍放大镜来观察银币表面包括字或齿等,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发现假币的浇铸特征(如一些表面会看见许多凸起的针尖状小点等)。
有些银币打了字记或戳记的,多是民间私铸银币,是过去银行、当铺、钱庄已鉴定为假币了。这些私铸银币一般含银量不会超过60%(真币一般在88%左右),其重量也达不到标准重量26.5克。它仍旧是翻砂版。还有一些假币是利用普通真币,在表面进行改刻、加字、加图案的要特别注意,如民国二十四年船版上的二十四年的“四”字,昌用民国二十三年船版的真银元上的二十年的“三”字,改刻成“四”字的;民国三年甘肃版,用民国三年袁大头真品在上面加添了“甘肃”二字;湖北光绪元宝、背后“本省”二字也是后来加上去的;签字版上的英文字,有在原银币上刻出来的(可见斜坡),有重新加上银水再刻制的;民国二十一年船版上的二十一年的“一”字和后面三只鸟,太阳光芒都是加上或改刻上,在30倍放大镜下可见外留有刀刻过的痕迹,和手工加工的不规则线条,加改上的文字笔划呆滞、生硬、不流畅,字里图里有被加热后氧化发黑现象。只有和原银币一起冲压出来,字体流畅,无一点刀痕者才是真币。而这些用普通真银币通过手工加工后变成的高档假币,目前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大家一定要小心提防。
银元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现在,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中国的银元种类在短短的100多年历史中达600多种。较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币、袁头银币、孙头银币及黎元洪、徐世昌、曹锟、段祺瑞等纪念币和中国苏维埃币银币。
晚清银币以光绪币为代表,“光绪元宝”的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字下为“库平七钱二分”,中间有小满文,背面为盘龙,但各省制造的大小并不统一,收藏市场上价格相去甚远。其中比较珍贵的品种在香港拍卖市场上拍到数千美元。
民国期间的银元主要是袁头币和孙头币。“袁头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和“壹圆”字样,有不同年份和地区制造的各式各样品种,另外还有一些袁世凯纪念币。“孙头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半身像,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四周为英文字。还有“孙船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大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民国银元由于留世较多,拍卖市场价格一般比较低。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也先后在中央苏区、鄂豫皖、闽浙赣和川陕等地铸有中国苏维埃币,正面多为镰刀、斧头图形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字样,是非常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我国近代银元的重量一般为26.5克左右(合库平七钱二分),最大的36.5克,经过流通磨损等,也应在25.6克以上。成色大多为88,最高达98.5,低的只有60左右。
投资者在选购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在这两个方面加以辨认,重量不够或成色太低者,不是经过人为处理,就是伪造品。银元除“壹圆”主币外,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等银角子作为辅币,一些较为稀珍、品相成色较好的品种,在投资市场也常有不俗表现。
近代银币成为收藏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近代银币制作精良、图案考究、银光灿灿、使人们爱不释手。二、银币系稀有贵重金属所铸,制作数量比铜币、铁币、纸币等少得多,存世数量有限。三、解放后银币更是大量损失,如今存世量更加稀少。四、近代银币很多种类上的图案、文字出于名人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五、近代银币收藏投资风险小、增值稳定。加上是实物投资、交易比较灵活。目前,我国部分近代银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格相比,还远远没有到位。
近年来近代银币价格逐渐上扬,交易日趋活跃。如“湖南省造光绪元宝”目前市场参考价达人民币5万余元,袁世凯戎装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银币”、孙文骑马“开国纪念银币”参考价达6万元,“云南造宣统元宝”参考价达16万余元。而在近年上海、香港等地举办的拍卖会上,一枚“中华苏维埃造列宁像1元银币”以11万元成交;一枚1929年“孙中山地球”版银币,竟以50万元成交。综上可见,近代银币的收藏价值和市场潜力非同一斑。
十六世纪西方机制银元开始流入中国,后来,国内出现了自制银元。西藏的“乾隆宝藏”是我国最早的地方自铸银元。道光年间,福建的漳州及台湾等地,也出现了早期自铸银元漳州军饷和寿星银饼。到了光绪年间,终于由政府采用机器统一铸造“光绪元宝”银元。由于那时银元背面有龙纹图纹,故俗称为“龙洋”。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因其铸工精湛、币材良好、版别丰富、颇受藏家青睐,市场价格也因此一直坚挺,一些造假者把目光投向了银元。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
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
称重量。一般真银元的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定成色。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目前,市场上发现的批量伪造银元,主要采用铜镍等合金铸造而成,其特点各异:有仿照民国三年“袁大头”银币图案,其颜色为白灰带青色,无光泽,声音尖短,类似其他私版;有的直径比正常银币小1毫米左右,重要的是其重量总在20克上下。
还有少数的是用铜、铅、锡等金属铸造的假银元,外表镀银,其特点为铜质铸造的假银元版图粗糙,音尖短而量轻,磨掉表面银色多呈现微黄,质量为21克左右;用锡、铝铸造的银元,则图案模糊,质软无弹力,声音低沉。将银色磨去,锡质的青灰色;铝质的为青黑色,质量均在20克左右。
另外,由于银币在长期不断地交换流通使用过程中,经过人手的抚摸、磨擦,其磨损的部分主要在钱体的突出部位表现出来,应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匀,无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装、无磨损,钱体又无包浆的高档银币可判定为假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