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大陆房地产将进入买方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40:38

中国时报:大陆房地产将进入买方市场

2010年04月20日 13:52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2

中新网4月20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20日刊出署名文章《大陆房地产将进入买方市场》。文章称,大陆官方日前在短短三天内,用“点煞车”方式降温楼市,看似政策很多,其实是配套的组合拳。一周内,房地产市场将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文章摘编如下:

四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大陆官方在短短三天内,原是一道政策分三次发布,用“点煞车”方式降温大陆楼市,看似政策很多,其实是配套的组合拳,但以三次方式发布,使许多炒房者更加恐慌。

投机者快速抛盘,持有预售房号码牌的人观望暂缓进场,二手房挂牌(委托)急剧增多。一周内,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将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此时,投资者是否需要进场或者观望?

如果已拥有多套房产的投资人,此时不应再进货,得适当调整手上房地产购置计画,不宜再进场;因为官方打压的就是你,抛出近半年炒太高的房子。如果有一两套房子,且在2008年以前买进的,不用惊慌,应继续持有。如果因为预期人民币升值而进场,则是个大好的买方市场时代,可好好砍砍价。

属于自住客,是无需任何担心的,因为政策的影响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何况,四月建材就已涨10%到20%,2011年会再回升。换句股市里说的话,现在应抱持“手中有房子,心中无房价。”

如果想进场,最好是手中有现金,找合适的楼房,杀杀卖家的锐气。以目前上海抗跌区来说,有几点可多加留意者:

一、上海地铁沿线。因为上海增加的新路少,地铁却已增加到420公里,交通便利性使住房不会有很大的波动性。

二、拥有商业房产者不用担心,也不用抛盘。以办公楼而言,已经有了连续一年的低租金,目前则处于升势。因为中国大陆经济第一季度GDP达11.9%,对办公室需求仍在持续增温,这会弥补过去金融风暴空置下来的面积。对于商场,如果跟世博有关及在上海市区的商业楼盘,也在预期增长中。

三、如果是上海当地人购买得多的项目,倒是不用有太大恐慌,应持观望态度。

四、外环线以内、虹桥交通枢纽及浦东国际金融中心概念地段,这些地方是上海金牌抗跌区,是跌少易补涨的区域。

五、适合买二手房,因为会遇到个别投资人抛售,或许可找到很好的价格接手。

其它二级城市诸如重庆、天津、成都等,因去年上涨四成以上的项目,会回跌一成,只要从2008年房价乘以1.45倍价格是合理,超出就必跌。对于海南度假酒店项目都有温州炒房团炒作,将出现退房潮,特别是在预售市场,应立即狠抛,不宜持有,会跌30%以上。

至于一级城市大都会,这些城市是大陆官方主要调控的地方,但地方只能打压房价,压不住需求,一线城市如没有后续政策出台,短期徘徊后,房价一年仍会有一波补涨行情。

但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应抓住此轮可能出现的买房机会,挤上末班车。因为房价下调是很难的,但暂时很难大幅上涨了,这就是机会,可以多些选择余地。未来政策的观察,如:购房消费税增加以及六月份可能的升息,也是影响房价调控因素。(张永河 新加坡红木集团总经理)  

小产权房触犯政府和开发商等既得利益群体 所以遭到取缔

2010年03月19日 05:18证券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37

程 壮

相信经历过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们对“资本主义尾巴”并不陌生。在统购统销制度下,几乎所有的日常消费品都要凭票证供应,物质极度匮乏,作为农副产品供需双方的农民和市民,偶尔会自发形成黑市,这种自然的商品市场和自由交易的商品,常常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遭到取缔。

如今在大多数人通过农贸市场、服装市场顺利地解决温饱后,住房市场又出现了新的“资本主义尾巴”——小产权房,其实质是自发的钞票换“粮票”行为,是在利益驱动下的城乡角色互换和优势互补。经济意义上看,小产权房更接近政府倡导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本质,也更接近真实的市场。城市居民不靠国家,用货币换取城郊、农村的居住空间,城郊、农村居民出租出售自己的多余房产获取收益本来是买卖自愿的好事,为何硬要将精美的楼盘、别墅贴上“野楼盘”标签,甚至不惜拆毁?

小产权房不慎透露了房地产业的天机——土地(空间)资源的统购统销,触犯了包括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在内的既得利益群体。所谓“保护耕地”的理由根本不能成立,因为绝大多数小产权房都建在正常的建设用地、甚至是荒地之上,最多也就占些农民自己的宅基地。对广大农民来说,土地并不是他们完整意义上的财产,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自由买卖转让,即使城市化到了自家门口,唯一的转让途径仍要通过地方政府这个垄断的“中间商”。所谓“野”就野在没有经过行政审批,绕开了那个高成本的大圈子。

土地用于不同用途将有不同的产值效益,一块地用于种田还是建厂房还是盖住宅、商业区,其经济效益有着天壤之别。地方政府打着维护农民利益的旗号,一边禁止农民土地用于高附加值产业,自己却通过规划特权低价征地、以租代征随即转手就倒成工业、商业用地,高价供给开发商再以更高的价格零售给终端购房者,整个链条里,没有公平交易,有的只是强权下的掠夺,往往这种掠夺还戴着“兴建开发区、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建设”等等华丽的帽子。所以,畸形的市场结构造就了奇特的现象:一端是真正的资源拥有者——农民大量失地,没有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利益、或只配享受压制下打了折的利益;另一端是资本拥有者——市民被迫接受畸高的房价,两端的差价损失其实就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暴利来源。

真正的市场经济要求打破各种藩篱的隔阂,突破身份、地域、民族、性别歧视,构筑统一的竞争平台,各种资源配置才能达到最优化。全国9亿农村户籍人口,宅基地总面积合16.8万平方公里,全部城市区域总面积合3.5万平方公里,理论上如能均匀分配,全国人民每人约能分到150平米占地面积,即使扣除公共空间占用,人均一间20-50平米房、户均一套别墅也不是难事。小产权房的价格,其实才是最接近真实市场的交易价格,性质上类似于以前地下农贸市场的肉、菜价格。据估算,如小产权房自由交易,可使目前房价平均降70%。

大公报:政府如何打赢楼市房价心理战

2010年04月21日 14:22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新网4月21日电 香港《大公报》21日刊出署名文章说,解决楼市房价问题的过程,实质就是同投机者和违法者心理博弈过程。这场“心理战”的反击者无疑唯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政府如何打赢这场“心理战”?核心战略归纳起来就是两点:“下狠心”和“出重拳”。

文章摘编如下:

北京青年报》最近刊文强调,遏制房价必须先遏制房价上涨预期。笔者认为,此文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如何打赢楼市“心理战”的问题。

是谁在楼市率先发动“心理战”?笔者认为,是央企。央企财大气粗,高价拿地,频做“地王”,这就无异于向市场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即房价要涨了!带着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人们开始抢购房子,担心现在不买房,将来房子更贵了。

“羊群效应”制造泡沫

“心理战”发动者最希望看到“羊群效应”。它主要是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笔者认为,中国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的制造者就是“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中国特色,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受教育水平不高,容易听信谣言、从众心重者大有人在。即便这类人属少数,在中国也足以成气候。“羊群效应”表现为:一哄而上,采取非理性的行动,如大规模抢购,最终推高价格。

现在,解决楼市问题的过程,实质就是同楼市投机者和违法者进行心理博弈的过程。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这场“心理战”的反击者无疑唯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政府如何打赢这场“心理战”?笔者认为其核心战略归纳起来就是两点:

一是政府“下狠心”。首先,政府要下狠心限制地价,宁可政府减少土地收益,也不能推动地价的不合理上涨。土地定价权掌握在政府手里,只要政府下狠心,就能遏制地价的上涨。一旦地价降低,即能迅速降低人们对房价上涨的预期。

其次,政府要下狠心加速对公租房等保障房的有效供应。政府确实计划今年要加大对各类保障房的建设力度,以解决住房供不应求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项计划应尽快落实,主要是同楼市投机者打时间差,不给他们预留投机炒房的时间。只有当投机者们亲眼看到各类保障房林立且遍及各个交通便利的地区的时候,他们对房价上涨的预期才会真正下降甚至消失,其“投机欲”也才会随之降低。

整治楼市要动真格

二是政府“出重拳”。对于屡禁不止、花样翻新的楼市各类违法行为,政府要加强群众监督,鼓励群众举报,并频频挥动法律的大棒,真正把违法者打疼,直至他们产生惧法心理为止。例如,近日政府出台一系列更加严厉的楼市整治举措,专家称其为“政府动真格的举措”。笔者认为,对于这些新的规章制度,政府应依法监督实施,对违规违法者要严惩。

政府的这场“心理博弈”的目的,就是向市场发出清晰而强烈的信号,使楼市投机者和违法者产生“两种心理”:一是“惧法心理”。面对严厉的法制,他们只能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二是产生“楼市投资收益会大幅下降以及投资与风险并存”的心理预期。带着这种心理预期,楼市交易者们会回归理性,变疯狂为冷静。

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政府的“下狠心”和“出重拳”会打压楼市,使市场持续低迷。相信有中国巨大的住房需求作为支撑楼市的强大后盾,挤出楼市泡沫,只是在为楼市“治病”。被“治愈”的中国楼市在未来一定会更健康地成长,会更具活力。(黄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