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同仇 -- 看抗战中国战场 - 萨苏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40:29
三晋同仇 -- 看抗战中国战场
2007-01-12 07:41:52
大中小

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有这样几个常见的问题,试着说说我的看法。
1。抗战到底是共产党打的,还是国民党打的?
我的看法抗战是所有中国人的抗战,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无论是毛泽东还是蒋介石,在抗战原则问题上都采取了坚决的态度,他们只是执行人民的意志,如果他们不执行人民的意志,就会和汪精卫一样被历史所淘汰,抗战是中国的选择,或者说是历史的选择,不是某一党的选择。因此,从这个角度,个人感觉,把“国军” 抗战和“共军”抗战对立起来,都存在对历史不负责任的问题。抗战中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流出的血一样鲜红,又何必问这是国民党的血,还是共产党的血?
2。怎样评价抗战中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
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不容易,作为西安事变後确立的抗日战争中国领袖(共产党的各种历史文献中,在那一阶段都没有否认这一点),他完成了任务,那就是中国是最后的战胜国。这个司机开车的技术大可商榷,花园口决堤的惨重损失,不断的失败的战役,腐败的后方。。。乘客大可指责,而且这司机真的把乘客摔得鼻青脸肿,不过,国共双方都承认,只有他能担负这个任务,而且毕竟他踉踉跄跄的把车开到了终点。我不习惯于认为抗日战争胜利是一个国民党的成就,或者共产党的胜利,而认为是一个中国的胜利。无论国共,他们都只是国家的代表,他们顺应了民族的意志,才能够领导中国取得胜利。毛泽东,蒋介石,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然后才是一个共产党人或者国民党人。国民政府,首先是一个中国政府,然后才是一个国民党的政府。我的看法,蒋和他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功大于过。
3。中国的抗战是否打得很糟糕?
从战术角度,漂亮仗也有,但更多时候打得很糟糕,往往出现七八倍的兵力拿不下日军,或者一溃千里的悲惨场面。然而,我以为这非战之罪也,而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反映,抗战开始以前,中国就知道战场上双方对比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个实力不仅是枪多少,炮多少,还包括工业基础,部队的素质,指挥官的军事能力等等,比如当面对的日本军官是狂热的法西斯军事专业人才,中国的军官很可能是通过裙带关系上去的纨绔子弟或者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普通农民 -- 这个对抗包括了整个国家的状态和经济基础,综合国力 -- 抗战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中国军队中出现的错断,叛变,内斗等等,都是长期积淀形成的,包括存在国共两党的分歧。然而,抗战的战略过程整体却掌握在中国的手中。败仗虽然不断吃,却没有崩溃,顶到反法西斯联盟完成没有投降,体现了中国的坚韧牺牲和战略眼光。全面反击把日本人赶下海去,是漂亮的赢,得道多助,借用盟军的力量获得战争的胜利,也是赢,不那么漂亮而已。不过,战争,目的就是赢。
中国在以弱敌强中选择了一条能够打赢的道路,并且赢了,这就是结果。
抗战,是中国一次战略上的胜利。
所以,对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我以为并没有问题,确切的说这不是国民党的表现,不过是一部分中国人在抗战中的表现罢了,和我们一样的中国人。其实,共产党和国民党又有多少区别?当时都是一批抱着富国强兵的目的,曾经为了中国而奋斗的团体,有同样的腐败问题,有同样的特权阶层,有同样的改革愿望,有同样的东方权谋。把国民党贬下地固然不公正,把它捧上天也不对劲,中国人的好处和毛病,两个党都一样的有,主义不同,我以为倒是细枝末节了。
中国战场上具体的军事战略,依稀可以在蒋百里为首的中国军事家战前建立的对日作战模型中找到脉络,总结起来,无非三点:
第一,持久抗战,空间换取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迫使日本入不利的国际形势,形成与整个盟军的决战,改变实力对比。
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在芦沟桥后果断变局部事件为全面抗战,坚决破坏日军对占领区的消化。-- 这一点共产党明显更厉害。
第三,主动开战上海,变日军南北进攻轴线为东西进攻轴线,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在这里拖住它,形成长期战场。
事实上,整个抗战进程正是如预演一般照此进行,为了担心第二地理棱线挡不住日军进攻,抗战前中国政府的最后国防工事线甚至修到了西康!其它,发动群众等等,应该是非军事层面了。
这个中国的战略模式,完全超越了日本僵硬,目的性不明确的战略指导,以至于岗村宁次从邱维达处看到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黯然神伤,承认这位东方军事名家第二次一个人就战胜了整个日本陆军的精英。

泛泛而谈,一孔之见,待专家指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