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人为喻的诗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4:51:42
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漫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之中,含英咀华,我们常常悠然心会,偶有所得。笔者发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常常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于是美人为喻这一表现手法也就频频出现在文人骚客的华章中。
  我们溯本追源,这一手法应该追溯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美人、香草的意象了。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用来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文人骚客追随者日众。众多诗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采取比兴手法,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于是这种以美人为喻的传统在后世得到发展。
  曹植的《美女篇》中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地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
  盛唐天才诗人李白的《玉壶吟》道:“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化用东施效颦的典故,自比西施,写出他由于言行做派狂放不羁,在朝廷上下引起一些流言蜚语又招致玄宗不满的一腔愤懑。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中说:“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喻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词中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陈皇后因招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后来她拿出重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辛弃疾这样一个慷慨磊落快意恩仇的大英雄,把一腔报国无门的沉郁之情寄予在婉约含蓄的比喻之中。
  综观上文,我们不由得疑窦突生,为什么这些豪情万丈、才华横溢的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自己拟作柔美婀娜的美人呢?原来在我国古代诗歌传统中“美人”和“蛾眉”代表了对于美好事物和高洁理想的无比向往和追求。古人曾说“女为悦己者容”(司马迁《报任安书》),女子的画眉,是想得到男子的宠爱,与之连带的句子则是“士为知己者死”,士人的才干也希望有人赏识。中国传统的读书人都特别向往能有像刘备与诸葛亮那样的君臣遇合,若没有这样的际遇,他们就会“感士不遇”,于是就假借美女作喻来书写各自情怀,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诗歌表现手法。
  当我们吹开历史的烟尘,流连在那一页页的华章中,眼前常浮现出一个个婀娜多姿、妩媚秀美的佳人,而当我们谙熟了这种独特的“欲把才子比佳人”的手法之后,我们就会读出佳人背后的文人骚客那一腔怨愤和别有寄托,从而领悟这种含蓄朦胧的意境的曼妙。
  下面我们详细地鉴赏两首使用了这种表现手法的诗歌,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诗歌鉴赏提供一些帮助。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1.从两首诗的内容来看,朱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张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看法?
  2.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分别有什么寓意?张籍是怎样委婉地回答朱庆馀的?
  
  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这首诗运用白描的手法精雕细琢,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新嫁娘去拜见公婆之前的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1.朱诗表达了应试的学子在考试前的紧张不安和充满期待的心情。张诗肯定了朱庆馀的才能,并鼓励他要充满信心,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朱诗中以新娘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以新娘的画眉比自己的诗文。张诗把朱庆馀比作采菱的越女,称她才貌出众,让他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