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几声啼鸣,吹皱一池春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29:43
我为什么说GDP增长将达到11%?
4月19日的中国股市出现了暴跌,说是暴跌,其实跌的也不算是厉害。原因虽然众说纷纭,尤其是房地产商有组织的大规模砸盘是最有说服力的“传说”,但华尔街日报似乎置之不理,他们的解释简单明快,只有两个:一是房地产和金融股暴跌;二是高盛事件的拖累。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是专业分析,我相信华尔街日报的分析就是了,尤其是高盛事件,人们都担心金融风暴再次来临,毕竟连巴菲特都看走了眼,谁知道其中的水有多深?
对于一个市场来说,这些都是阳谋,是可以估计并且评估的事情。但与之相比,有的就不是阳谋,而是阴谋了。
理财周报报道说,2010年4月16日下午3点15分。两市收盘。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刚刚落锤。
包括基金、私募、保险、银行、期货、券商等国内百余家机构千余名投资经理和研究员集体接入了区号是010的一个电话。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四个会议室也同时接入了同一个视频会议当中。这是某证券公司的宏观策略电话视频会议。
此前,业界已局部传开:会上,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某博士将会抛出“新观点”。
此前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达11.9%,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引发了市场对经济过热的极度担忧。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周之内,A股两次暴跌,中小板、创业板严重跳水。
会上,某博士与其首席策略分析师全面解读了,围绕资本市场二季度宏观面和策略的多层次问题。其中,对地产、人民币、中国经济走向等多个问题发出了极其尖锐的“预警”,引起与会机构投资者的强烈反响,亦足以引起社会深思。
理财周报独家获得该会议内容,特整理高善文部分发言,予以刊发。
问:某博士,国务院对房地产的政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某博士: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个是迄今为止对房地产市场最猛烈的一次调控政策,不排除后期还会有相应政策的调整。从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来看,中国一二线的房地产市场可能已经处在泡沫非常靠后的时期,甚至是末期。这个政策的兑现会对房价和交易量产生影响,在一两个季度之后会有相当明显的表现。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现在出台的政策不是压垮落策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以说离最后一根稻草距离也不远了。对于房地产投资的恢复,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表面上看房地产总量增速相对比较高。
从行业层面看,与房地产相关的一些行业也比较活跃,比如在一些工程机械等行业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如果考虑到2009年同期房地产投资的系数比较低,使用2008年或者2007年同期数值的基础再来计算复合的的房地产投资,新开通的整个面积的增速都是处在15%-20%之间的水平。这些水平实际上跟其长期历史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偏低的。本身关于房地产的投资处于同业向历史回归的趋势当中,但从一季度的数字来看,并不算强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房地产的调控在对以后一两个月内的交易量产生影响的同时,应该会对房地产的开户和投资也产生影响。考虑到房地产现金流的状况、负债的状况等等,房地产投资增速最后在可比的意义上,维持在10%或者更高的基础上,还是有可能的。
某基金: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网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某博士: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我没有研究过交通运输体系的外互性。对这个问题研究不是很深入。我想谈一个相关的问题。交通体系快速的增长直接的影响就是运输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市场被整合到一个整体,之后带来两个影响,一个是竞争的加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效率。从宏观的角度看,在过去五六十年年里,尤其是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比较快,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加速与全球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全球航空运输的发展,包括远洋运输的拓展,和同等领域成本的下降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下降,我们很难理解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去配置自己的生产链条和供应链。我们也很难理解中国的玩具会源源不断流向美国市场。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年911后不久,美国大街小巷挂满的美国国旗,大量都是中国生产。表现出中国的企业在远洋运输和网络运输的灵活性。理论上讲就是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资源优化的整合。
对于中国现在来讲,高铁的快速发展包括公路网的快速发展,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提出来很有意义。前一段时间讲到拐点的问题,可能也有中国的竞争力面临下降的问题,整个市场参与的非常质疑的观点是中国有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伴随着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可以把沿海生产过程源源不断运输到中西部。这种做法,表面上很有吸引力,但是我个人对其可持续性抱有较多的怀疑态度。非常关键的证据是,在市场整合的条件下,跨地区的自由流动的民工工资差距应该是拉平的。从2009年三季度的数据看,中西部和沿海地区民工的月工资水平相差不到10%,即使假设沿海地区民工工资1800左右,那么中西部地区民工也可以拿到1500左右,两者的差距不到20%。我们知道,2002-2004年,中国的低端制造业,沿海地区民工就可以拿到500元,有的90年代也就可以拿到500元了。现在中西部民工工资水平,比2002年的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高很多了。而这种差异,就不能使用过去几年的通货膨胀来解释了。
这种现象也说明了资源整合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效果。如果沿海地区的工厂搬迁到了内地,公司成本压缩不到20%,但是离市场更远的港口支付的成本会更高。
不排除生产链条向中西部转移,但是空间不是很大。如果说中西部工资增长显然不是来自中西部生产链条的搬迁,为什么中西部工资水平处在这么高的水平上?
2003年看到的例子,中国中西部的平均增速比沿海高,物价水平,比沿海也要高。过去的七年里,所有中部的省份最高的增幅是2.9%,而沿海是2.4%,微观层面上物价的更快增长也清楚的表明中西部自身的经济增长更快,更高的增速带来就业的加速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中西部地区在过去的六年里为什么经济增长这么快?个人倾向认为,大宗商品和基础能源的大幅上升是其重要原因,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八七的崛起,看到了澳大利亚、印尼等的崛起,而在中国自身的自身氛围内,大量的能源和区域资源的机会主要隐藏在中西部地区。在这一轮的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内蒙第一城市由包头转移到鄂尔多斯,因为后者有能源,而包头只有钢铁公司。类似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的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
山西和内蒙,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增幅最快的省份之一,主要是他们拥有煤炭、焦炭和粗钢的冶炼。这种产业的出现,从其资源禀赋上看,优势十分明显。
我们把以上的解释合并在一起,可以说,中西部凭借其自身的能源优势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了工资的高增长,再加上全国范围内的交通网络的紧密构建,使得各种优势整合在一起。现在的事实是内陆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农民工收入相对沿海地区来说具有比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是从侧面暗示,把沿海的制造业挪到内地,并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我对什么理财周报完全不熟悉,我只知道这个所谓“神秘会议”的基本观点,实在是站不住脚。首先是房地产调控要开始了,这难道还是个要说的问题吗?这个世界除了智商水平最低但同时胆量却最大的房地产商之外,几乎没人不知道这一点啊!此外,证券市场也没有暴跌啊,至于市场波动和通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则是从2008年冬季甚至更早就开始,并且持续的。对于中国的通胀问题,当然有的人嗤之以鼻,我想有些人即使被按着头看现实,也是不会承认中国通胀问题的,但与那些死不认账的人相比,某博士在通胀迫在眉睫之际,用这种耸人听闻的神秘会议方式来弥补过去的观察失误,也未必是好办法吧。其次是有关中国大建高铁问题的观察,高铁问题的观察和讨论也有很多了,显然某博士对中国大建高铁是持正面看法的。但问题是高铁基本是在原有铁路系统上的重复建设,只是速度提升了一截。但问题是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有什么资源整合能力可言?再加上高铁是运人,不是运物的,某博士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第三个是中西部的能源发展产生了发展机遇?我不得不在这里使用了问号?因为仅仅是能源发展就能有机会,如果是这样的话,国家就不会号召西部大开发了,因为西部早就大开饭了!我想某博士应该知道,美国有多少废弃的资源型城镇吧?众所周知的是,没有产业基础的西部,仅靠能源和资源,就想一步登天。只能说,分析者基本是丧失了理智。
某博士过去总说,中国还会维持有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属于乐观派中的乐观派。现在也许看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面,终于明白了通胀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成长也是有周期性的,所以就用这种召开自己的“WTO会议”的方式来打转向灯。没关系,这可以理解,但如果有人要质问,这是否是一次砸盘的召集会议,用来对抗中央精神?我看这解释起来就有点费劲了!
正所谓,几声几声啼鸣,吹皱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