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8:59
燃烧的红烛
——记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教授洪延姬校友
作者: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来源:    日期时间:2010-1-24 9:56:12     点击:

人物档案:洪延姬(技物80级本科),女,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吉林龙井人,1984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秦皇岛视听设备研究中心工作;1986年1月调到延边农学院农机系任教;1991年9月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4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在该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10月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2000年1月博士后出站后调入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任教。现为该院基础部基础科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总装备部“1153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国家“973”某项目总体组组长,主持国家“863”某专题“十一五”发展战略的规划论证。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中国航天基金奖,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被总装备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现被总装备部推选为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
承担本科生、研究生、任职培训等多项教学任务,年平均课时量630学时;承担国家“863”、国家“973”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外专业期刊、国内核心期刊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收入SCI、EI等共60余篇次。出版专著5部、编写教材2部,出版教育和工程计算软件7套。近年来,曾获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4项,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一等奖2项。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人们对蜡烛的首肯,也是对教师职业情操的礼赞!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教授洪延姬就是这样一支燃烧的蜡烛。
为实现从军报国和教书育人两大理想的完美结合,洪延姬先后从吉林延边大学教师的岗位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深造,又从炙手可热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后,主动请缨到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任基础课教员。和这一次次选择紧密相连的,是洪延姬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她甘为人梯的高尚品质的不断升华。几年来,她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2007年6月5日,洪延姬在总装备部党代会上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讲好基础课。”
1999年金秋,洪延姬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后出站。这时,美好的未来已经向她热烈地招手———有人许以高薪,有人给予优待。但出人意料的是,她的第一选择依然是穿军装、当老师。果然,不久后的一天,她身着军装的身影便出现在北京远郊的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此时,距她1991年离开延边大学的讲台也只有8年,但再登讲坛的激动让她心绪难平。她暗下决心:“军校把我培养成物理专业的博士,我得从基础做起,为部队建设和教育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高学历的她,自然被学院视为“宝贝”。领导决定安排她到实力最强的主干系任教,并给她提供了优越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对此,洪延姬除了对领导的厚爱表示感谢外,十分坚决地提出到基础部为一年级本科生讲授大学物理!当她热情满怀地投入教学时,才发现学员兴趣不高、大班教学质量低、传统教学方法效果差这三大难关就像三座大山。她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讲好基础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她精心设计教案,经常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员思考,并不时穿插一些国防故事和军事知识,努力调动课堂气氛。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她运用“小班教学法”,把教案公布在学院的局域网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此,她的工作量增加了数倍。功夫不负有心人,学员们渐渐喜欢上了她讲的物理课。在此后北京市举行的多次大学生物理竞赛中,她的学生中有3人获得特等奖,有40多人获得一、二、三等奖,成绩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大胆提出把多媒体技术引入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在只有“8000元经费,几台电脑,一间小办公室”的艰苦条件下,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开发出《大学物理网络教学系统》,把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实验用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该软件是国内第一个《大学物理》网络课程,一经诞生,便于2000年8月荣获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网络课程及多媒体课件评比一等奖,并为全军在电化教学方面首次夺此殊荣。
洪延姬没有满足自己的成功,她带领课题组继续前行。只要是教学需要的,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多年来,她在教学上勤奋耕耘,先后主讲《大学物理》、《流体力学》、《军事信息技术》、《新概念武器中的物理学》等课程,开发了多个软件系统,承担了教育部和总装备部5项教学改革项目,出版教学专著5部,有几十篇论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2001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2004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只要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意义,再高的山我也要爬,再长的路我也要走。”
“把先进推进技术作为研究方向。”洪延姬的选择,再一次引起了全院教职员工的震动,大家认为她选了一座难爬的高山。
洪延姬知道,要当好一名高校教员,必须着眼科技前沿。重登讲坛之后,她一直密切关注国防科研的最新动态。一年后,她在一次参观调研中敏锐地发现,先进推进技术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在搞些机理论证,是个很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项目。
面对好心同事的疑问和劝阻,她坦然地说:“只要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有意义,再高的山我也要爬,再长的路我也要走。即使自己达不到顶峰,也可以让后人踩着我的肩膀继续攀登……”
洪延姬是个干起工作不要命的人。立项初期,没有经费,她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中全部积蓄垫上;没有可参考的试验模型,洪延姬带领大家自行设计;没有实验设备,她常常忍着腿疾的剧痛,和大家一起加工零件、自制仪器。2003年11月,先进推进演示试验获得极大成功。2004年,先进推进技术研究终于被列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洪延姬担任了项目总体组组长。
“身教重于言传。既要授业解惑,更要垂范做人之道。”
洪延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为人师者,既要授业解惑,更要垂范做人之道”。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倾注的心血和汗水,不仅收获了一批批学员茁壮成长的硕果,还收获了学员及其家长对她的信任、尊重与爱戴。逢年过节,洪延姬都会收到一些礼物。其中,有两份尤其特殊和别致:一份是一位学生的母亲亲手为她制作的点心,它表达着对老师的重托与期望;另一份是一位学生的母亲为她全家缝制的三双拖鞋,每当看到拖鞋上细密的针脚,她心中就升起一种温暖,升起一股责任。
为了打造一支高、精、尖的科研团队,洪延姬十分注重给年轻人创造成才的机会。她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的机会很多,但她常常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至今没有出过一次国门。她说,年轻人需要学习、锻炼的机会,应多给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2005年11月,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在日本奈良召开,大会邀请洪延姬参加。这是世界顶级学者的聚会,机会十分珍贵。但她力荐一位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研究生参加,让其代表项目组在会上宣读了5篇重要论文,赢得了与会人员的好评。 (应用科学学院推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