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华:别墅村何以变成豆腐渣(中国青年报 2010-4-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0:00
    “地下都是空的!这样的房子怎么敢住?”指着自家客厅地面上凿出的两个洞,蹲在地上的村民卢新利忧心忡忡。

    其实,早在几年前,老卢就一直觉得怪:客厅的水泥地面踩上去怎么总是“空空”地响?还能感到脚踏地板的震动。大致估算下,这样的面积大约有8平方米。

    直到这几天,疑惑许久的老卢在客厅地面上打了两个手掌心大的洞,才发现其中的蹊跷——五六厘米厚的水泥地板下,竟然有一大块是空的。从洞口望去,原本应是地基的空间里,乱七八糟地塞满了编织袋等废弃物。

    老卢所住的邓店新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走进这里,一排排整齐矗立的二层小楼和掩映其间的红花绿树,总能赢来人们羡慕的眼光。然而,就是这些外观漂亮的建筑,却因为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使这里入住已近10年的村民一直心存焦虑、寝食难安。

    村民新居不断遭遇质量问题

    2000年10月,长安科技产业园落户郭杜镇。为配合园区建设,郭杜镇政府将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东五桥、西五桥、邓店南、邓店北4个村庄实施整体拆迁,并统一兴建新村。 2001年和2002年,4个村庄的1100余户村民先后告别被拆掉的老村,搬进镇政府为他们兴建的五桥新村和邓店新村。

    按照当初的设计规划,这些新村住宅全部为别墅式建筑,面积在160~200平方米不等,家家有车库,户户通天然气,还有宽敞的卫生间,甚至还可以上网,“力争建设成全省新型农村的样板工程”。

    然而,乔迁的喜悦尚未褪去,仅仅3个月后,村民们就发现自家小楼不断出现质量问题:先是屋顶渗漏、墙面空鼓,时间再长些,一些房屋的大梁竟发现了裂纹,有的甚至出现了地基下沉现象。“90%的房屋都或大或小出现了问题。”乔迁的村民陷入了无尽的烦恼。

    4月15日,记者来到东五桥新村。在东二1排6号村民张德发家中,整面西侧山墙严重渗水,墙面的涂层、水泥大面积脱落。在其他部位的墙体上,轻轻一抠,就有厚达数厘米的灰渣大量掉了下来。屋内的墙壁、大梁上,还有横横竖竖的多处裂缝。

    “这样的房子谁住着都害怕。”张德发告诉记者,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后,村民找到各个部门反映,最终,园区管委会派工程承建方过来维修。满怀希望的村民以为这下可以解决问题了,但更多烦恼接踵而至:大的维修有过好几次,小的也不下20次,“但每次都是简单的修修补补,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墙面上的裂缝,施工单位贴上胶带、刷一层涂料,就看不见了。”张德发说,自家的山墙漏雨问题,前后修了十几次,但仍旧是漏了修、修了漏。无奈之下,张德发拒绝再次维修,并继续找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最后,经园区管委会出面协调,承建方答应给3万元让他自己维修。但拿到钱的张德发并没有就此罢手,继续多次找有关部门说理,因为“这不是一家两家的事,问题太严重了”。

    承重大梁附近出现裂缝

    站在五桥新村主干道向南望去,四五栋靠街楼房的山墙顶部向下约30厘米处,都有一条横贯楼体的裂缝,裂缝上下方明显错位。“地基没打好,再修也不管用。”张德发说,这几处墙体错位已经维修过,但不到两年,裂缝再次出现。

    “不光是这些,我住的那一排,楼顶一踏一个窟窿,就像进了布满陷阱的地雷阵。”村民张胜利告诉记者,刚搬进新村不久,自己上房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哪料刚落脚就被闪了一跤。低头一看,发现脚下的保温层被踩碎了一大块。“这一排的整个楼顶都是这样,保温层的水泥含量太低了。”

    记者随张胜利爬上他家的屋顶,整整一排6户长达几十米的保温层已是坑坑洼洼、一片狼藉。由于保温层不断垮塌,记者几次险些摔倒。塌陷断裂的水泥块用手轻轻一捻,立刻变成一堆砂石颗粒,嵌在其中的铁丝裸露出来,一掰就断。

    在邓店新村,随处可见房屋维修过的痕迹,同时仍不断有村民反映自家房屋存在的问题。记者察看五六家住户,几乎每家阳台窗户里外接近同一位置,都有一道斜向裂缝,从窗台一角延伸向地面。住户告诉记者,这是地基下沉所致。

    在村民指引下,记者来到6排一户村民房前。这幢房子的北墙与村路的连接部分,是一个两米见方的大坑。村民告诉记者,一场大雨后,这里便出现了塌陷,维修队察看后认定这里原是一处墓坑。“按说当时建设时遇到这种情况,应回填夯实处理,但施工队草草回填,才导致了现在的塌陷。”从坑中向内探,这幢房屋的部分底部,以及一大片路面都是“悬空”状态。

    村民任智民自2001年10月底搬进新房,不久发现漏雨,前后补了三次,直到对屋顶进行彻底翻修后,问题才算解决。但时隔不久,他又发现二楼的地板裂缝越来越严重,这些裂缝就发生在承重大梁附近。

    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任家的房屋进行了检测。检测报告认定:客厅上方的混凝土梁裂缝,是混凝土干缩、温度应力及施工因素产生的综合性裂缝——“斜裂缝是因施工因素造成的,该裂缝的出现,对结构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削弱了混凝土梁的整体刚度,也降低了该梁的可靠性,应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和任智民同村的卢新利家,大梁问题更为严重。

    2006年11月,卢新利发现自家客厅大梁上多了几条裂缝,急忙找到园区管委会。承建单位进行了维修,将大梁表面用钢板加固,两侧靠墙竖起钢板,用以支撑大梁。但令卢新利更加担心的是,维修过的大梁如今又出现了新的裂缝,二楼墙壁、天花板等处的一条条横向裂缝也越来越清晰,这让卢新利更坚定了“地基下沉”的看法,而且认为“总墙和房屋的主体分裂了”。

    村民:新村施工层层转包,不少是关系户

    针对不断出现的房屋质量问题,有村民反映说:“当初的新村建设招标走了形式,也没有经过建设部门批准,施工中存在层层转包,不少是关系户。”

    对此,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薛亚洲表示,工程虽没有通过国家认定的招标公司进行,但程序上是正规的。“当初的施工队,都是经各村群众代表和镇政府派出的专业人员从几十家施工单位里挑选出来的,非常正规。”

    薛亚洲介绍说,当时的施工实行三级监理,监理人员包括镇里的部分干部、从社会上聘请的专业监理人员以及为数众多的村民代表。

    “新村主体刚盖起来,村里派的监理就被全部撤掉了。”当年担任过东五桥新村村派工程监理的张胜利告诉记者,“新村整个施工过程偷工减料,没严格按照图纸规定要求操作,建筑材料都是次品,室外供水管道用的竟然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镀锌钢管,工程完毕后也没有经过质检部门验收。”

    几年来,汇集到张德发手中记录着两个新村房屋质量问题的资料已厚厚一沓:张省平,外墙房角裂缝导致二楼窗顶裂缝,外墙下角一厘米宽裂缝,卫生间渗水严重;李淑兰,大梁裂缝,有断裂楼板,地基下沉地砖被拉两半;任延锋,楼板断裂,柱子空洞,地面空鼓……

    对新村房屋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薛亚洲并不否认:“村民入住后,不断反映质量问题,对来反映的人家,我们都给予了处理,有的户主不愿维修,就由施工队出钱赔偿。”按照薛亚洲的说法,正因为赔偿数额不等,造成村民间心态不平衡,才导致找他们要说法的人越来越多。

    “至于建设许可证,不是没有办,而是因为新村仍属村民自建房,不涉及土地交易,所以办不成土地证,没有土地证也就不能办建设许可证,不牵扯建设部门来验收。”薛亚洲说,当初没让村民分户建设,是考虑到户型、进度、质量都不好控制等问题,由长安区开会决定统一建设,“建设过程可以监管,但最终不能发验收证。房屋质量有问题,也是村民收房时自己签过字的。”

    在园区管委会,记者还见到由管委会聘任、专门负责解决新村房屋质量问题的监理刘饶师。刘饶师说,新村房屋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屋面漏水和大梁裂缝,前些年已对这些问题进行过大规模处理,光大梁加固一项维修户数就将近100家。

    对于多处出现的地面裂缝,以及地下局部空洞,刘饶师的说法是“正常,不存在安全问题”。他认为,“大梁本身是悬空的,和地基没有关系,上面的裂缝是混凝土自然收缩引起;客厅地下空不空也没有关系,地板本身有承受荷载力。”

    但村民并不认同这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说法。住在从交工起就维修不止的房屋里,他们认定仅靠修修补补是无济于事的,并担忧地基的下沉将对自己和亲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本报西安4月19日电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4/20/content_3190961.htm

孙海华:别墅村何以变成豆腐渣(中国青年报 2010-4-20) 孙海华:别墅村何以变成豆腐渣(中国青年报 2010-4-20) 王俊秀:云南大理洱海填湖建豪华别墅群(中国青年报 2010-4-13) 深圳房地产市场乱象丛生:最大民心工程变成豆腐渣 董碧辉:贫困县的供电局 何以别墅林立 董碧辉:贫困县的供电局 何以别墅林立 安徽亳州“老年公寓”变成商业别墅 时评:“年节腐败”何以变成官场“潜规则” 羽戈:农村拆迁何以变成圈地运动? “多头竞争”何以变成“抱团垄断” 违法私建别墅 居然停了又盖(中国青年报 2007-4-9) 胡印斌:官员建别墅当然都会“手续齐全”(中国青年报 2010-1-13) 张军瑜:兰花堆砌的“别墅”泡沫是咋破的(中国青年报 2010-1-25) 张东阳:官员的别墅何以成了群 “诽谤罪”何以一再成为权力保护伞/ 中国青年报 豆腐渣酱油-豆腐渣酱油 当网民变成金鱼,权力又如何走出神秘之幕(中国青年报 2006-6-20) 吴睿鸫:税负痛苦应变成国民福利(中国青年报 2007-12-4) 吴睿鸫:税负痛苦应变成国民福利(中国青年报 2007-12-4) 黄少华:捐款门:警惕爱心和正义变成网络暴力(中国青年报 2010-3-19) “多头竞争”何以变成“抱团垄断”-搜狐评论 医商勾结何以如此明目张胆(中国青年报 2005-12-26) 中国青年报:多味药方何以止不住流血的富士康 当歧视变成一种习惯(中国青年报 200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