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被耽误的130分钟-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57:36

丁东:被耽误的130分钟

作者:丁东   发布时间:2010-4-18 8:36:39   

截止15日16时30分,青海玉树大地震统计己有760人死亡,243人失踪,11477人受伤。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数据还会上升。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没有发生前震,玉树大地震之前可是发生了4.7级的前震,当中有宝贵的130分钟。如果地震部门足够重视,紧急应对,政府有没有运用现代传播手段,紧急通知民众避震,减少伤亡的可能?人命关天,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问题。地震部门应当反思。不久前,我看了一部名叫《掩埋》的纪录片,写了一则感想: 

  对于当今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最近海地、智利连续发生特大地震,全球关注。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1976年唐山大地震有24万多人丧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又有将近9万人遇难。特大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不可避免,人的伤亡能不能避免?这是政府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许多公民密切关注的问题。大陆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说法是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像唐山、汶川这样的地震,现代科学预测不出来。连《南方周末》这样的媒体,也发表长篇报道,附合这种论调。主流的舆论,是否符合事实?还是权力部门为了推卸责任营造的谎言?独立电影人王利波摄制的纪录片《掩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做出了有力的回答。 

  片中采访了地质部地震地质大队黄相宁、北京地震队耿庆国、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华北组组长汪成民等专家,他们在唐山地震前,历经艰难,向国家地震局发出了准确预报。还采访了当年山海关一中地震科研小组负责人吕兴亚、唐山乐亭红卫中学地震科研小组负责人侯世钧、唐山二中地震科研小组王书蔚、李伯齐夫妇。他们以简陋的仪器观测地电、磁偏角、水氡的变化,持续不断地做出记录,抓住了地震前一系列宏观异常,也向有关部门正确预报了唐山地震。当年青龙县科委的王春青,回忆了他把汪成民发出的临震信息带回县里,县委做出防震预告,创造了全县无人丧生的奇迹。片中还展示了作家张庆洲保留的青龙县委书记冉广岐的录音,是他毅然决定向全县百姓传达临震信息。他掷地有声地说:别人拿乌纱帽当乌纱帽,我拿乌纱帽当尿憋子,我考虑的是全县47万人!片中还展示了很多文献档案:七十年代的地震界内部刊物、写给国务院的相关文件、中学老师观测用的图纸、国家地震局关于青龙县避震成功的简报。这部纪录片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唐山地震不但有前兆,而且专家和基层群防群测人员都有正确预测,是国家地震局某些人失职,未能提请中央政府做出防震预报。二十四万多人丧生,超过东京大地震,成为20世纪全世界一次地震死亡人数之最,历史教训太惨重了。 

  我虽然不认识片中的人,但通过自己接触的一些事感受到,地震预测在中国首先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大概七、八年前,朋友张冠生说,看到一部很有价值的书稿,不知能否寻求公开出版的机会。这就是唐山作家张庆洲的《唐山警示录》。我向张冠生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室主任郭沂纹。郭沂纹拿到了张庆洲的书稿以后,颇感兴趣,力主出版,社长、总编都认同,编辑排版设计也做好了。这时总编参加一个聚会,在饭局上说起本社将要推出这本新书。席间有人说,这样的题材最好事先和国家地震局沟通一下。没想到沟通的结果是地震局告到中宣部,中宣部不但制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这本书,而且给其他出版机构打招呼,不许出这本书,致使张庆洲的书稿被冷藏了几年。直到2005年,才由《报告文学》杂志推出。后来在上海出版单行本以后,发行还是受阻。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地震事先到底有没有预测,预测者是谁,预测意见是怎么说的,是否报给了政府决策部门,政府是怎样对待的,再度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2008年毕竟不同于1976年,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很快,网上便披露了耿庆国等专家预测5月8日前后10天阿坝一带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信息。一般人的反应一是震惊,二是遗憾:这样的预测为什么没有引起高层的重视?也有网民怀疑:是否真有耿庆国其人?耿庆国预测是否真有其事?恰好,我有一个朋友叫徐海亮,他不但和耿庆国本人很熟悉,还参与了他们的天灾预测活动。徐海亮告诉我,他5月20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文章,证明耿庆国和他的伙伴正确预测汶川地震决非谣传。他们后来公布,预测报告在2008年4月30日用机密件报给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秘书长马凯和中国减灾委、中国地震局,提醒他们从5月份开始,在兰州以南至川甘宁交界地区将发生6到7级地震。后来在面对媒体的时候,民政部减灾委的司长王振耀承认收到了这个报告。 

  当然,有人也会以科学的名义吹毛求疵:汶川地震是8级,你预测6到7级不准确。这种狡辩不值一驳。6到7级还不该重视吗?如果政府领导真的采信了6到7级的预报,还不该让老百姓防一防吗?如果有预防,能死这么多人吗? 

  中国不是没有成功避震的先例。1975年2月4日的海城地震,因为辽宁省委书记李伯秋、毛远新在得到专家预测信息后做出了避震的决策,大约减少了10万死亡。再有就是本片讲述的冉广岐,根据汪成民等人的预测意见做出避震决策,青龙县倒了七千间房,没死一个人。耐人寻味的是,青龙县避震成功,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奖励,在国内却讳莫如深。国家地震局发了简报又迅即收回。影片的意思很明白:青龙县能做到的事,唐山等其他地方为什么没有做到?人们一联想,有关人的误判和失职就无法掩盖了。 

  从另一面讲,谁做出避震的行政决定,谁就要冒政治风险。如果通知老百姓避震,结果地震没有发生,轻则被嘲笑,重则干扰生产生活,影响社会秩序。1975年9月底,毛远新向毛泽东汇报了海城地震情况时,毛泽东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毛远新说;“别提预报的事了。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毛泽东说:“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后人再给你编一个‘辽人忧地’的故事。”毛远新说:“地震后,外面把这次成功预报吹得很高,但我总觉得有偶然性。上午发了预报,下午动员群众出来,当晚地震就来了,纯属巧合。”毛泽东说:“是偶然,但也反映必然,某种程度。”这段历史,由于毛远新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被判刑,很少有人提起。 

  面对决策的两难,我认为,政府的名誉是小,百姓的生命是大。限于当今科学的水平,预测地震确实达不到预报天气的精确程度。政府领导人在得知有专家预测大震临近之际,能否及时做出决策,告知百姓,尽可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伦理考验。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如何权衡轻重?我主张,宁可宽容政府误发地震预报,不可纵容政府漠视专家的预测意见,牺牲广大平民百姓的生命安全。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都应当昭示这样的结论。 

  可惜,无论是当今政治权力的掌握者,舆论权力的掌握者,还有地震专业学术权力的掌握者,都不想正视这个血的教训。如此下去,必然如唐人杜牧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这个意义上,王利川导演的《掩埋》,是一部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对人类命运深切关怀的警世之作,是当今中国纪录片少有的杰作。当今中国的影视界的主流是发财至上,娱乐致死,歌舞升平,取悦权贵。在这种世风中,王利川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我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并且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外国人,看到这部片子,从权力的掩埋中获取鲜血和生命的启示。 

丁东:被耽误的130分钟-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丁东:被耽误的130分钟-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丁东:《公民的目光》序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丁东:从1984到2013-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丁东:“坏人”的传记究竟应该怎么写?-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被政治运动绑架的青春-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丁东:被耽误的130分钟 思想解放的下一个突破口-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让周森锋官运亨通的后台水落石出-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戴晴:我的义父叶剑英-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体制-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刘瑜:民主的裤衩-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梁文道:大国背后的毒蛇-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肖雪慧:卓越的实验-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刘瑜:权力的道德捆绑-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崛起-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泰国民主的未来-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陈冠中:“盛世”里的知识分子-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裴敏欣:中国崛起黑暗的一面-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雁风:被囚秦城的反特专家-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许知远:极权的诱惑(一)-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岳建一: 担当记忆的尊严-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木然:为了忘却的纪念-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谢培:我们的“第二历史”-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