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人比我强是我最大的乐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1 00:09:18
手下人比我强是我最大的乐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2日 13:20  中国经营报
访德意志银行中国董事长、环球银行业务亚太区总裁张红力
徐瑾
编者按/ A股市场IPO(首次公开发行)重启的关键时刻,德意志银行获得了合资券商的关键牌照。
对于这家在华有着将近140年历史的外资银行,这仅仅意味着在中国银行、证券、基金的金融平台初具规模。经过金融危机的残酷洗礼,受创相对较轻的德银对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希冀更多,德银全球总裁阿克曼直言“中国是我们的未来”。
阿克曼的爱将、德银中国掌门人张红力也因此倍感压力。多年参与德银全球业务管理以及执亚太投行牛耳,使得张红力习惯将中国问题置于国际视野之下考虑,他规划中的中国版图更为庞大,并不止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把知识转移给券商
《中国经营报》: IPO重启,德意志银行持股33.3%的中德证券赶在近期获批开业。对于所有的外资投行来说,成立合资券商是中国战略中最重要的一块,但合资券商业绩高下分野很大,在中外方控制权争夺方面,负面的例子也不少。作为后来者,中德证券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张红力: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心,我现在关心的是怎样能更快地做好中德证券,特别在目前中国金融改革这一非常关键的时期。从政府、监管层到山西证券都给我们投了信心票。虽然我们是小股东,但是山西证券对我们很认可,中德证券管理方面主要是我们负责,德银的投行业务也会从人力以及资源上给予中德证券百分之百的支持。前不久我召开投资银行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会议,80%时间都是在讨论中德证券。王仲何(中德证券首席执行官)一直在谈要这支持要那支持,最后我说行了,都答应你,现在你要先给我说说你下面要做什么。
《中国经营报》:你说到德银投行配合中德证券的业务,现在有没有初步框架呢?
张红力:从项目执行到组织框架,我们都下了很大力气来调动德意志银行全球网络和资源支持中德证券的发展。中德证券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投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投资。开业之初,中德证券就拿到了有关发债的项目,但是中德证券还没有这块人才,我们派人过去,作为德银投行的知识转移,那么我们就不收费,免费给中德做顾问。现在中德证券手头已经有一批项目开始在做。我们获批根本上还是源于更多的人渴望投资,更多的人希望市场专业化,政府也希望资本市场改革推进。说起来很顺理成章,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但其实压力很大,我们绝不能做砸了。
《中国经营报》:德银最近天津分行获批。德银在内地2007年成立私人和工商企业银行部,希望以中小企业带动高端零售,但是金融海啸以来,外资银行客户流失严重,海外投资环境恶劣,时机是否不好呢?
张红力:我们注意到金融危机期间很多外资银行申请法人机构以及开设分行都没有通过,看来监管层也很谨慎,担心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我们实际是被观察了半年才获准设立分行。
你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或者客户怎么看待外资银行;二是德意志银行怎么来看待这个业务。从我们的角度,对任何一个业务的看法都是非常长期的。比如华夏银行(10.71,0.07,0.66%),股权价格涨了很多。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外资银行年初都把中资银行股卖了,确实也有人说金融危机的时候能够卖点儿钱回去也挺好,但我们非但不卖,反而逆市增持。到6月为止,我们和华夏合作的信用卡业务发卡都六十多万张了。我们对中国业务方面可能发生的困难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本来并没有预计第一年第二年就马上盈利,结果成立本地法人银行第一年就盈利,当然2009年比2008年稍微有些挑战。
对于人才,该出手时就出手
《中国经营报》:2001年之后,德银全球业务重构,企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部门合并为环球银行业务部,外界一般认为这是德银业务重心向全球以及投资银行倾斜的开始。这段时间你的个人职业生涯也从中国区主席到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部门的亚太区总裁,整个亚太区在德意志银行版图内比重也有所上升,你怎么看待这次转型?
张红力:从亚洲来看,德银的转型最大优势在于它的业务储备。所以,当十年前全球资本市场发生重大重构之际,德银开始转型,原有的人才和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了。比如在中国依托的就是原有的北京、上海、广州分行;你刚才提到的天津分行其实是德银在内地八年来的第一次区域扩张。我更希望在有限投入下先把现有的资源盘活。还有,我们在亚洲各地选择当地人负责,也是因为当地人不会对当地市场不利,否则很多国际产品卖给当地政府企业之后,一旦亏损出事,有些老外就可以转身走人,而当地人则不会如此,他会认真思考产品是否真的适合当地市场。
《中国经营报》:2008年德银被《金融亚洲》杂志评选为“2008年度最佳银行”,理由是对市场持续开拓。你们的投行业务在几年前还是十名左右,当前投行业务都少了,而你们减少得相对较少,所以排名相对上升吧?这跟德国人的做事方式有关吗?
张红力:对,德国人做事非常的执著,十分的认真,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做下去,即使市场短期变化剧烈,也不改初衷,继续坚持。这种战略对亚洲市场特别合适,不能今天有钱赚就赚,明天没钱赚就跑。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就喜欢这个承诺,喜欢这个长期的朋友,喜欢这种长期的关系,喜欢从长期着眼发展的各方面业务。
不过,我们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战略主导,我们决定一定要在新兴市场中占一席之地;第二,我们采取积极的人才战略,遇到好的人才,该出手时就出手。我记得我曾经陪我们董事长和一个公司谈合作。会议刚一开始,对方就说你们刚挖走我们三个人,很不开心。我想坏了,我当时也觉得挺抱歉。但会后董事长对我说,“如果我们不重视人才,就不会有今天。”后来事实也证明,人才有了更合适的发展空间,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对于我们的“挖角”行为也就变得释然。所以,战略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执行,执行上关键是在人。其实,我对战略看得比较淡,虽然需要出色,但其实每个银行都差不多,比如某方面在亚洲成为第一、客户第一等等, 最后胜出关键仍然在执行。需要靠心来执行,执行好的话,有一种享受在里面。
《中国经营报》:你担当德银亚太地区投行业务总裁,而在你之前,还没有中国人担任国际投行中的这一职务,在多元文化格局下,你的领导风格又是如何平衡的呢?
张红力:管理其实还是用心在管,充分把大家的热情和信心调动起来。我觉得每个人都想做好,没有人上班不努力,关键是执行。只要你加入德意志银行,如果做的不好,有可能是支持不够,有可能是设置不合理,也有可能是你的问题,但肯定不是百分之百你个人问题,所以我首先会审视自己。我坚信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要相信人,要放权,他愈能干,给他的权力愈大。手下的人比我强,是我最大的乐趣。大家在一起是属于朋友型,每天我都和直接下属多次通电话,有时直接上别人家一起过周末。这可能来自我的导师,就是很讲求human touch(人性关爱),因为多文化肯定存在文化冲突,需要人性化沟通。
国际监管还需改进
《中国经营报》:最近AIG子公司友邦保险(AIA)计划于2010年首季在港上市的工作,集资大概100亿美元以上,可谓近两年最大IPO。你们与大摩入选,其实有些意外,大摩是肯定入选的,大家此前预计另一家是高盛或花旗。
张红力:这里面传言的故事很多,我不便多说,不过我们一直充满信心。这是美国政府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花最大的一笔资金救助的企业,同时又是第一次从市场上融资,可谓标志性事件,有着重大的历史性意义。别人没入选原因很多。我们是从九个多月前就由亚洲投行金融机构业务的团队盯着,我要求这个团队的负责人这九个月什么都不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想今天能为AIA做什么,因为我们与客户的关系是长期的。所以我觉得别的不说,我在调动下属主观能动性方面还是有一套的。
《中国经营报》:2008年的金融风暴使得五大投行中硕果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改组成银行控股公司,这意味着传统的华尔街独立投行模式告一段落。而德意志银行则一直是欧洲式全能银行的样本之一。今后投行业务肯定和过去不一样了,作为从业人员,你身在其中,回头怎么来看这场危机?
张红力:对,你这个问题很好。整个的金融危机原因可能很多,我觉得涉及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阶段、全球化等等。在中科院给研究生讲课时,我曾经把金融危机复杂的原因总结为“六超”:超级衍生、超弱监管、超级杠杆、超级借贷、超级贪婪和超前消费。作为从业人员来看这个事情,我相信投资银行业务还是会继续存在,投资银行活动还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永远地传承下去,前景还会是非常光辉灿烂的,这个业务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相应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也会继续吸引人,吸引一定人才到这个行业来进行工作,而且回报也相应很高。但是这个行业以后具体会怎么样,我想这是全球正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要说监管,对不起,美国当前这种监管还是不行。
《中国经营报》:具体怎么解释?
张红力:太分散了,都负责,又都不负责,最后靠企业自律。结果是每个金融机构目前还是too big to fail(太大而不能倒),这是不对的,根本没有体现市场经济的准则。但是现在市场真的任何一个倒掉都不行。比如现在我和你们俩做生意,只要我一倒你俩全倒,谁也逃脱不了,大家都连在一起。我认为往后应该建立一个枢纽结构,像互联网中枢一样,我倒的话就我自己倒,你们俩还自己站着。不过现在彼此的利益联系太紧密,很难做到,但是必须做到,否则就会是一场全球危机。这需要改进业务模式,杠杆一定要下来,从业人员一定要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设计一些好的激励机制来保护客户和激励从业人员,这是一个平衡。
《中国经营报》:投资银行家的角色在金融危机中非常微妙,有本书叫《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作者就认为投资银行这几十年已经放弃了为客户服务的原有宗旨。
张红力:有这方面因素,但我认为不是主要的,投行整体上还是为客户服务,包括在金融危机当中。我觉得现在应该把自营业务和客户交易之间的利益关联切断,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有客户交易银行就有钱赚。客户的利益是我们长远的保障,只有客户成功我们才成功,所以我们的利益特别是长远的利益是和客户连在一起的。
不过,你说的情况确实有,这属于一个系统问题。这几年老板给我发奖金,我都说相同几句话:“首先我很感谢,其次我实在不值这么多钱,但是市场价比这个高多了,不过我还是很开心”,老板也乐了。这个市场是很疯狂的,很多人赚上千万美元,什么人值上千万美元呢?连参与航天项目的科学家也没这么多钱。这是非常贪婪的文化,导致很多人前几年赚够钱了,现在看情况不好,转身走人,用他们以前赚的钱能够在海滩上享受生活,所以现在投资银行还是缺人。而且咱们中国人常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那系铃人走了系统不就完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