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联想与实现(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6 02:15:58

 道

 

                                
《道德经》直译快车 创业必备
(之一) 一、寻找入道之门,玄之又玄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天地之始;有,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有正常的道,也有非正常的道。所以它有一般的命名,也有不同一般的命名。道的作用一是渡过,一是限度。所谓渡过,是指有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从生到灭的过程的功能。所谓限度,是指有能力控制着万物发展的极度,可致使万物发展到一定极限时就转变其性质的作用。例如,由爱而生之转变为至其于死地而后快,从而转变为另一种发展方向和途径。所以付出了努力而有涉及增加了相应条件的事,虽然在当其时还没有出现结果,但已经是必然为将来所出现的结果形成了开端。还有,事情有了结果之后,就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所以人们做过了的事情,在还没有看到其结果的时候,就要观察其与他物有配合性的相联关系的迹象;当事情出现了结果之后,就要观察其存在过程的微妙变化的迹象。其实,只要留意观察所做过了事还没有结果的微妙变化和有了结果之后的全过程,也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和反思的方法找出事物变化的奥妙,同时能发现事物变化是根据其本质展开的规律性,这就是摸到了入道之门。  二、道的表现形式,为而不恃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为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天下人在意识上认为是美的东西、认为是有发展价值的东西,都是带进了主观认识的美和善的意向,这就包含了对其他事物的抗拒性和否定性,主观认为肯定有发展价值的事,就必然对其余不同一类的事加以否定,这些主观上的认识并且不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物质都是以运动变化着的形式存在,而且现存的物质体会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消亡,暂时没有表现出来的物质体,会在将来某种条件下出现。因此,有和无是存在于经过自然付诸于成长的条件,再经过了孕育阶段变化出来的结果,因而,对同一性的事物中都存在着有与无的互相转变的关系。例如当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认定是困难的方面,如果从另一方面入手处理就显得比较容易成功;在意识上认为是合心意的美和善,都是通过现存的同类事物加以比较而推断出来的。其实,自然存在的事物,认为是长的正是通过与其短的相比较;认为是高的是与其下的相比较。由此可知,“道”是指有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整体变化能力的过程体。例如,有声调高低的必须音量大小相配,有出现在前面的事物必然是有后面事物才显示出来的,不然不就没有前后之分。正因为有前有后的事,也就意味着道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推动的互相协调的和谐的进步的整体。从自然规律去处理人间事的意义上来说,智者应该意识到,处理问题时不加入主观意识,就不会使问题节外生枝;教导他人时不说三道四的加入褒贬意见,就能使人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按照在意识上做了超出于客观发展必然存在的事物,也有它发展的规律。例如过度的给予对方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反而得不到如愿的收获,而且多余的付出也不会换取相应如愿的报酬。自然时间是不再回头重现当前情景。总之,智者是懂得多余付出的爱心行为,都是没有好结果的,所以他们从来不做笨拙事。   三、爱之而不过度,无为之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为之治。 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事物都是为人所爱。而且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这是人性反映出来的行为规律。但社会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在舆论上不抬举有能力的先进者,就不会激发人性的嫉妒心,没有嫉妒心就不会出现攀比和纷争事;不抬高希世宝物的价值,就不会引起人性争夺之事,这是圣人的治国方针。因而,在治世方面,采取劝导人们以虚心态度处世的同时,能给予他们充裕的物质消耗,鼓励他们踏实做好一个人,妥当地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在不知有利于自己的事,是不会产生新的欲望追求。即使是智者,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做出危害整体人的利益的事来。在修身、治人等方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增不减的顺应自然办事,这就是无为之治。  四、联系有多样性,风雨同舟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什么是道呢?前三章已说到了,一章说道有玄机,二章说道的特点是为而不恃,三章说道是爱之而有限度。这一章说道有其爱的力量和原则,爱是付出一定价值去推动感情向前发展的力量。所以,道是一种爱之适宜的力量,这是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力量源泉。在爱的作用下共同相处,就是挫掉伤人的语气,以坦诚的态度解决纷争,能共处一起享乐,同在一起受辱。如果人们能够遵循这种真诚而深切的爱的形式,就分不清你我之间的界限了。  五、自然理性需要,天地不仁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仁的观念是人们自己对世道的主观认识到有联系的客观存在着事物关系,从而认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从自然的理性需要的角度来说,仁,是不存在于纯粹理性,因为理性是自然发展的需要,甚至于万物之所以能同处于自然空间,都道的所爱。道的这种爱的力量又叫做自然力。自然存在的天地之间的空间犹如一个风箱,有进口处也有出口处,万物只能互相作用而不可以停留在某一点位置上不作变动。道中的万物存在于天地之间,天地就将它们视为祭神用的刍狗,用完就丢。圣人视百姓如刍狗,就一视同仁,没有了阶级之分,也没有贵贱之别。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看成是时间空间的自然的产物,这就不会出现有爱之过深和恨之入骨的情感事出现了。现在谈感情和理性的事还为时过早,故暂且不提。 

(现实中的爱,以“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形式中度日者的为多见。所以很多人不能成为王者,主要是思想上不能进入爱的至高境界,因而显得平平庸庸,在仕途和事业上没有显著成就。这是在社会交往中,只图要得到利益而往来,却不懂得真爱之玄德。)

 六、不断提供能源、绵绵若存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就是永远不间断地提供万物存在和发展变化需要的能源,因为它有神奇的作用,所以叫做“玄牝”。它也是用来观察能否利用了天地合力的根本标志。得道之后,就是得到了自然力,此后就不再需要努力的加它一把劲,它也会自然地完成天命。投入资源之后只适度的管理,谓绵绵若存。不过度而用之,为用之不勤。 (事实上, “玄牝”的功能。人类通过唯物主义认识论已达到这一境界。例如,修水库、建水坝、装配发电机,就长期有电用,这是人们认识道之后,能够综合利用自然力的结果。开发意味着利用,建立意味着保持,道有长久之利,立人之道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