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接触地方官员,才知北京房价为何高! [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5:43:58
《京华时报》4月12日的消息说,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五里桥附近的“中弘·北京像素”楼盘项目在昨天开盘时价格猛涨,一夜之间每平米涨了4000元,这引得众多买房者聚集抗议。当天《新世纪》周刊的另一则报道说,北京房价租售比已超纽约,恐高症已在北京楼市蔓延。

  从常识来看,无论是日涨4000元还是租售比超过纽约楼市,这显然都是非理性甚至近乎荒谬的现象。但透过这个现象人们必须注意到,作为永守经济理性的开发商,他们不会比普通消费者傻,他们的决策一定经过更为周密的考量,在这种貌似非理性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复杂因素,那么这些因素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诚如很多学者所分析的那样,影响北京房价的因素,当然包括市场需求和供给因素、投机者因素、规划因素、环境因素、交通因素、教育因素等许多方面,但这些因素,不仅对北京楼市有效,对其他任何城市都有效。

  大约从5年前开始,经济学家、公共知识分子乃至不少消费者代表,都对北京楼市进行着严厉的批评,有的人还年年预言北京楼价会跌。但实际情况,却给了这些仗义执言的人们一记记响亮的耳光。

  基于经济学基本规律进行的预测分析,与实际情况形成的巨大反差,只能说明,分析家们还没有真正把住北京楼市的脉搏和病因。在我看来,影响北京楼市的真正核心因素,除了与经济相关的前述各类因素,更重要的就是政治因素,说白了,就是目前的体制所决定的资源垄断,成就了作为“全国核心”的首都北京的高房价,甚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要中国的经济保持增长,北京的房价就会保持着更快的增长速度。

  众所周知,北京拥有全中国最优质和最强势的资源——大到中南海里的决策权力,中到伫立于北京街头的各中央部委楼宇里的资源分配权,小到各类科技、教育、企业资源,甚至北京的一家基层法院所拥有的权力,都是13亿民众必须追逐的资源或者可能受到实质利益影响的因素。基于这种现象,全国各地的很多人,基于各自的利益冲动,选择在北京居住,即便不长期居住者,也渴望在这里买房。

  笔者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各类地方官员,如果将与这些人闲谈所掌握的同类信息作为一种抽样调查结果,那么这种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地厅级以上单位(市、州、地区)的党政首脑和省级领导们,超过50%以上在北京购有私人住房,全国的县委书记、县长们,超过20%在北京购房,这些群体虽然人数不多,但在他们的带动和示范下,各类企业主、有钱人都纷纷加入到北京买房的队伍,甚而至于一些经济本来不宽裕的人家,因为孩子在北京上学、工作或者临时居住,也倾其所能甚至四方举债凑足钱到北京买房,《京华时报》12日报道中就提及,一位林姓女士因女儿在京工作,就将外地3套房屋廉价销售,凑足钱想到北京买房。

  北京楼价高得离谱,为什么全国民众还拼命往这里钻?这不是他们非理性,而是出于无奈或者理性选择。

  对于官员来说,能够在北京有房子,一来方便自己经常往北京跑,二来为子女在北京打下基地,三来可以不让自己任职地的人们掌握自己的财产动向;对于商人们来说,能够决定自己生意命运的核心因素都在北京,不经常跑北京,生意做不大,而经常跑,当然是买房划算;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各类最优资源都在北京,当然希望能够在北京安身立命,也好在未来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样的局面,究其实质,还是中国的决策权过于集中于北京有关。现在,别说是有关外交国防的大政方针需要北京确定,即便投资一个项目的审批权、稍有水平的科研机构、像样一点的大学、规模较大的企业,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北京。为什么同为大国首都,华盛顿那么冷清,没几个美国人争着往那里买房,而13亿中国人则以万众朝觐的心态,疯抢北京房子?说到底,多数北京的购房者,都是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被迫选择——用购房的相对较少成本,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一方面是资源争夺者不惜成本的抢楼行为,一方面是普通市民和消费者无可奈何的眼睁睁心态,前者加剧了后者的恐惧心理并大大提高其对价格的承受力,于是,在一波波的推动下,北京楼价不管东南西北风,只管涨不会跌。而最要命的是,这种疯涨因为有13亿人和全国经济资源的依托,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如有人所言那样形成泡沫。

  如果把视线放宽一点我们甚至还会发现,首都北京的房价规律,其实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同样适用于该区域内的行政中心城市,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这种政治资源和决策权力的集中模式一日不改变,各级行政中心城市的楼市还会长期疯涨,这,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