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神州颂及其与娱乐圈的那些事-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10:28
王益、神州颂及其与娱乐圈的那些事作者:席韬来源:本站编辑部来源日期:2010-4-4本站发布时间:2010-4-4 17:49:37阅读量:2540次

3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西门口聚集了众多媒体,为的是旁听王益涉嫌受贿一案。说到王益,金融界的企业老板和北大的师生相信并不陌生,案发前也许会因与王益沾上点边而引以为豪。王益,这位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著名巨型交响乐《神州颂》的创作人,昔日以资深专家、学者、音乐人等多种身份在聚光灯下可谓春风得意,举手投足间将这些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然而,正是这位用音乐剧的形式歌颂伟大祖国、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的人,却因收受巨额贿赂而被“双规”,最终走上了被告席。

王益是一个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立志成材的典范,从考上大学到踏上仕途,再到功成名就,如果没有智慧和不懈的奋斗,也许他就只能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没有光环的环绕,但也少去了尘世江湖的种种贫念与诱惑。

王益的人生轨迹

从王益的履历来看,顺理成章的平凡间透着传奇色彩,他的人生轨迹就像一条不规则的抛物线,在人生得意之时从最高点落到了万丈深渊,而这一切的操盘手竟是他自己。

王益履历:

1956年4月1日生于云南剑川

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六年半时间读完了本科和硕士,获硕士学位

1985年11月——1992年9月,任职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曾担任国家领导人薄一波的秘书

1992年10月——1995年10月,任国务院办公室副主任

1992年下海经商,担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理事

1993年底,创办北京百峰新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由其妻王昭明的海南海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控股

1994年,由于海南房地产业形势恶化,王益下海失利,决定重回仕途,当年9月,王益考入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经济学博士,199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5年11月——1999年2月,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1999年2月——2008年6月,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2008年6月,被中纪委“双规”调查

2009年1月22日,王益以涉嫌受贿罪被逮捕

2009年2月,王益被宣布“双开”

2010年3月30日,王益受贿案在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王益依靠自己的才华位至国开行副总,他对政治与财富的追求使他不断地奋进。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然而对于王益来说,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并不是他的人生信条,这注定他成不了君子,当一切伸士与纤纤君子的外衣都被撕裂后剩下的就只是才胜于德的小人了。王益并没有走出高官落马的套路,曾颖在新京报的一篇文章中总结得恰到好处:并不太显赫的家族身世,勤奋而刻苦的青少年时代,春风得意的中年时代和利令智昏的壮年时代。恰恰落入了古人早就总结出的人生循环逻辑:穷窘生勤奋,勤奋生富贵,富贵生昏聩,昏聩生骄奢,骄奢生灾祸……

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王益可谓做到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但在金钱和地位面前却迷失了自我。 

王益案也许并不到结案时

据媒体报道,3月30日王益出庭受审,受到的指控只有一项:利用其在国家开发银行担任副行长的职务便利,为云南昆钢朝阳钢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谋取利益,收受贿赂,涉案金额1196万元。

在庭审上,王益似乎以站在讲台上的那种从容接受检方的全部指控。由于此次审理只涉及到王益一个人,而且只有一项指控,加上他认罪态度极其诚恳,如此看来,王益案应该到了定论之时,然而仍有许多谜团等待进一步的解答。

《经济参考报》王益案:“银行案”浮出水面,“证券案”悬而未决一文认为,检方对王益的指控罪刑全部发生在其担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期间,而未对其担任证监会副主席期间的诸多疑团予以解答。王益被“双规”后,曾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太平洋证券2007年出人意料地上市有关。太平洋证券在上市前曾出现巨额亏损,2006年才转亏为盈,在没有连续三年盈利的情况下上市显然不符合有关规定,更让人生疑的是,王益的弟弟王磊的公司为太平洋证券注入了巨资。此前,王益在证监会任职期间的几位老部也纷纷下马,但此次指控并没有涉及其在此期间所引起的种种疑虑,难免会引来各界的猜测。

作为一名普通纳税人,我希望王益的罪刑到此为止,但媒体的各种疑问并非无中生有,如果对此没有彻底查清楚就结案,难以消除疑虑。好在这并不是最终的定论,中级人民法院择日宣判后,在王益案上是继续争论猜测还是归复平静,我们将继续关注。 

北大的骄傲与神州颂的风靡

从北大历史系毕业的王益,对母校可谓用情不浅,光华管理学院EMBA的创办与成功,项目资金源源不断的注入,他的功劳都不可小觑。王益在北大受欢迎的程度可与明星出场相媲美,翻开昔日《光华校友通讯2007夏季刊》,我们也许可以略窥一二:金融家、音乐家、历史学人、王益老师这个光华人对他的亲切称呼都难以表达学生们对他的崇敬以及以他为荣的那种不能名状的校友情怀,正如《一样燕园情,共谱<神州颂>》中所表达的:对于王益老师的气质,我们真的很难分辨。诗人的率真和激情;历史学人的深邃和内敛;金融家的果断和严谨;我们更愿意把他视作有哲学思辨、历史钩沉和文学冲动的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师和朋友,就连一向词锋甚键的张维迎教授也在出场致辞时语带哽咽,可想而知王益在北大人心中的地位。

我真的很想知道现在的北大对集率真与激情、深邃与内敛、果断与严谨于一身的王益会做出什么样的评价,是否会像对待汶川大地震中的“范跑跑”一样以他为耻?媒体人曹林早在2008年就在撰文发问:北大历史系会不会以王益为耻?范美忠与王益同为北大历史系的毕业生,当范跑跑成为舆论众失之的之时,北大历史系称:我们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辱。而如今面对曾经引以为傲的王益,北大目前并没有作任何回应。也许我们应该理解北大的尴尬,曾经的王益确实是母校的骄傲,在儒雅、风趣、智慧、严谨以及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外衣遮蔽下,可能谁也不会料到他竟是吞噬国家财富的蛀虫。如果北大在王益落马后立即变脸,也难免舆论的板砖。

然而这并不能使北大抹去所有的责任,作为教人育人的高校不应势利,不能因某个学生功成名就就处处以其为荣,而急于与那些为学校摸黑的校友撇清关系,将学生的成功归于自己,而将失败归于学生本人。学校是学生启蒙成长的地方,学生的军功章上有他自己的一半,也有学校的一半,同样,他的迷途与学校的教育也不无干系。王益说,他在“北大的学习,两个东西最重要:世界观的形成和思维方法的训练。”不知他在北大形成的世界观是什么,训练的思维方法又是什么,难道是像他自己所说的“对祖国的、民族的爱”?但现在看来,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王益在北大如此受欢迎,不仅源于其高位的身份、作为老师的“精彩”授课,还与那部传遍大江南北的大型交响乐《神州颂》有关,用一篇报道上的话说,这部剧在北大演出时观众的狂热程度丝豪不比“快乐男生”差。《神州颂》是由王益于2004年作词作曲创作的,为的是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王益自己的话说,他对祖国、民族的爱流淌在血液中,《神州颂》实际是这种爱的自然流露。一位老师曾经给我说过,人往往是缺少什么,就看重什么。就王益而言,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吞噬国家财产,为了掩盖内心的彷徨,而大肆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其阵势之大可谓无人能敌,就连昔日巨贪许宗衡,虽也在公开场合每每表示要清政廉洁、执政为民,却未曾如此大张旗鼓的宣扬。

《神州颂》自2006年首度上演以来,至2008年短短时间内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了50多场。按理说,像《神州颂》这种严肃交响乐,费用高,市场需求低,不会像演唱会那样有很高的经济收益,但实际上,《神州颂》不但社会效益良好,经济效益也很不错。这部剧的受欢迎程度似乎也是空前的,对《神州颂》不惜溢美之词的《高雅艺术大众化的一次成功探索》一文对演出盛况作了描述:这部作品在上海演出时“上海大剧院的三场演出全部爆满”;“在广州音乐厅演出时暨南大学载来了19辆大轿车的学生”;在珠海演出时,“珠海格力电器公司组织36000名职工前来观看”,而用来形容这些演出的词则是“曲终人不散”、“全场沸腾”等。期间各种赞叹声更是不绝于耳,2007年8月6日一篇题为《交响大合唱<神州颂> 以大众化审美激活高雅音乐市场》的文章引用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的话说:“王益音乐超越了许多专业作曲人,音乐中呈现的是最本质的表现。这些作品优美、通俗……是艺术生产方式的另一种尝试”。

然而,这些音乐狂欢在王益被“双规”后却嘎然而止,原本计划于08年6月24日在深圳音乐厅上演的《神州颂》被悄然撤换,之前的赞美声不见了,另一种声音在权力落幕后浮出水面:《神州颂》所表现出来的演出盛况并非建立在真正的市场需求基础上,几乎是依靠地方政府出资邀请和企业的赞助包场,而这一切均源于王益的位高权重。据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郭文景评论,舆论对王益作品一边倒地称赞是很不正常的,参与王益作品创作的人也认为《神州颂》并不像之前宣称的那样是交响乐中的奇品。既然如此,为何连资深的专家都对这部作品赞不绝口?又为何称其为高雅艺术的大众化呢?这其中不乏某些人对权力的顶礼膜拜与从众心理。

王益和女明星的那些事

现在贪官落马如果少了女性的参与,似乎少了大众化的看点和饭后谈资,如果再能与明星扯上点关系,则更能吸引众人的眼球。今天,在谷歌资讯里敲入“王益”两个字,检索到的文章多达1300多万条,而以刘芳菲、赵薇等女明星为标题的文章占居了绝大多数,刘芳菲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一事更是被各大网站转载。

王益案得以浮出水面,导火索就是其在国开行的第一任秘书为王益前女友——央视著名女主持刘芳菲付房产费一事,这为审计人员按图索骥提供了线索。对于将王益贪腐案件娱乐化的现象,许多人发出了警示信号和批判的声音。王琳在《高官腐败为何不敌明星秘闻》中指出,高官腐败不敌明星秘闻的深层次原因实则是中国贪腐严重的事实已使网民对贪腐案出现“审丑疲劳”,不添点新的元素进来似乎不足以引起关注了。扬子晚报一篇报道认为:将刑事报道泛娱乐化会使让人不分主次,淡化了人们对受贿案件本身的反思,而这种公共反思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周俊生南方网撰文提醒人们王益案不应被娱乐新闻遮蔽指控,而应理清太平洋证券蹊跷上市中的种种质疑,“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廉政建设,改善市场管理”。

盘点最近中国高官贪腐人员一览表:贵州省政协主席黄瑶、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勇、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堂堂、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每一位都处于权力的高位,每一位高官的落马都伴随着不少的欢呼。贪腐案件既让感到痛快与解恨,也让人感到痛心疾首,但是不管是何种心情,每次在得知某高官被“双规”的消息时,我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新闻我们什么时候能够不这么频繁地听到?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个这样的高官在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