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一筐"里的思想:中国民间思想家的另类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36:49

"废话一筐"里的思想:中国民间思想家的另类思想

(2006-02-20 16:51:53)转载      在中国的业余网络作家里,其驾驭语言的能力能让我由衷欣赏的人,屈指可数,其中,网名叫“废话一筐”的网友就属于那种我经常要对他竖起大拇指的人。
   以我在中国一个小地方的官场中混了20来年的有限阅历,我在比较了中国的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后,曾得出一个很荒谬的结论,即:在中国当代的语境中,能在平面媒体上经常说“正确”的话的人,说的基本是废话;而生在中国却无缘在平面媒体上获得话语权,只能在中外各大BBS里发言的人,有些人说出来的话到真的是含金量极高的真知灼见,其实,这也是不少与我在网络中相识的菜鸟们的一个共识。
   2005年6月底,我有幸与“废话一筐”网友在北京结识,始知这位在中国各大BBS里人气极旺的业余网络作家,竟然是位年仅40多岁,一表堂堂的非常成功的商人。中国人常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果不其然。自此以后,我对“废话一筐”里的东西开始特别留意。这一留意的结果,使我看到了中国民间一个另类思想家闪光的思想。
   在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废话一筐笔耕不止,又有多篇文章问世。其中,《大陆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吴思》,就是他的一篇力作。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些令人深思的“废话”:

   “伟大”这个词在大陆没有法定的专门使用范围,而在你头脑里就是会产生出这样一个模糊的使用范围来。你说奇妙不奇妙?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吴思的学说中就提到:这就是专制社会长期暴力垄断和思想垄断的结果。

    美国这样发达的民主国家,其政府今天都还鼓励人民,把保卫人权和自由的最后一道防线建立在元规则上。而专制社会的人民又该怎样来保卫和扩张自己有限的人权和自由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过,在吴思的著作里是隐约提到了的,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去看,这可能正是吴思思想“反动”的地方,你要注意“批判”地阅读理解。也因为这样,吴思就不可能获得主流社会授予的“思想家”头衔了。

    毛泽东最多算半个思想家,这要归功于他对列宁主义、《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进行的深入研究了。因为列宁主义提到了要靠武装斗争来夺取政权,而《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所涉及的范围与今天吴思的研究范围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毛发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专制社会的规律。但他的发现显然不及吴思的元规则有价值,元规则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毛最多算半个思想家,毛的其他思想,基本就是马列思想和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的一些论调的翻版后的混合物。因此,要论思想家的“伟大”,毛当然就无法和吴思相提并论了。

    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是有一些伟大思想家的,如孔子、老子、孟子等等,他们实在地研究过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有所发现、有所建树。虽然这些思想传到今天,已经完全被“改退”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了,但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思想成果。何况,年代久远,也不好和吴思比较了。因此,我只能说如标题那样的话了,这可能是保守了点,有些委屈了吴思。但我估计吴思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意见,反正他也被委屈惯了。

   老实讲,我是没有看完吴思的书的,也没有买过任何一本吴思的书。我只是支离破碎地在网上看了一些,再加上看了他在电视上的演讲而已。有网友马上就开始质疑了:“就凭你这样,就能说吴思是伟大的思想家吗?”网友的质疑很好,质疑就说明你已经开始在独立思维了,这在中国都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应该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我当然不是思想家,我甚至什么“家”都不是,如果你一定要给我一个“家”的头衔,我想“玩家”还是比较合适我的,就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授予我这样的头衔了。

  
     以上,我大段的抄袭“废话”,其实是为文的大忌。好在我知道好说“废话”的老弟是个大度的人,他对我的断章取义是不会见怪的。我记得前不久,他写过一篇谈谁是中国的强势群体的文章,题目叫:《与高一飞争鸣:谁是中国的强势群体?》。对这篇文章,任何想断章取义的人,都是徒劳的,所以,我只能再当一回文抄公,把“废话”照录如下:

   我一直以为,在中国写文章是不可以有结论的。因为正确的结论总是无法表达,而表达了的结论总是一贯不正确!因此,文章在中国不可以有结论就成了我的结论。这当然是一个悖论,但中国又有什么不是悖论呢?悖论才符合中国特色嘛。

    关于农民工的权利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权问题,而人权问题在中国并没有解决。这当然不只是农民工的人权,也包括许多城市工、富翁、和官员的人权。在中国,本身就没有建立起维护人权的合理机制,所以,也就无法谈建立起维护农民工权利的机制。强者都没有建立起维护自己权利的机制,他又怎么有闲心去关爱弱者,从而建立起维护弱者权利的机制呢?所以,中国的人权问题不解决,单纯讨论农民问题,多少都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中国的人权问题呢?这就回到了我前面的结论了,即在中国写文章不可以有结论。

  打住!还是回过头来说高先生的文章。他认为很简单的欠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牵涉到整个市场供应链的支付情况。农民工遇到的是欠薪问题,而农民工的老板大多会遇到欠款问题。在中国,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中国是一个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三角债一直存在。而位于市场供应链高端的大企业、政府都不愿意及时付款。例如,被誉为民族品牌旗帜的H公司,其付款期就经常长达六个月以上,且还百般刁难盘剥。因此,在其下端的公司必然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你叫它拿什么付给工人?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隐秘,但是很多学者、专家就是看不到。你只要回想一下,过去国有企业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就知道了。国有企业当时是通过银行注资来解决了所谓的三角债问题,但这只是解一时燃眉之急的治标。现在,国家已经把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抛给社会了,而欠款问题之本却并没有解决。只是让它变成了民间的问题而已。当然,这时我们的国有银行也不会奉命来解决民间企业的三角债问题了。所以,大家只好按民间的方法来解决,而民间也没有什么象样的非政府组织(NGO),这样民间就只好按黑社会的方式来讲数了。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砂。”这是我们过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经常引用的民间俗语,殊不知这正是今天中国社会生态环境地真实写照。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拿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老板不欠薪呢?显然,我们没有任何机制。我们只能在道德层面对老板说:“你要有良心!”但是当老板按良心做事反而会吃亏的时候,老板就会问:“良心多少钱一斤?”在一个逆淘汰的社会里,大家都觉得最需要的是良心。但事实上,在这样的社会里,良心却是愚蠢的代名词。这当然也是一个悖论。也许我前面的结论可以完善一下:就是在中国写文章,不可以有结论,却可以有悖论。

  关于农民问题,中国有太多学者研究。比如李昌平、温铁军、党国英等等。对于他们关注这个问题的精神我是敬佩的,对于他们沉在乡村深入调查的具体实践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我也是十分尊重的。但是对于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我却往往是失望的,进而也开始对他们的大脑失望了。就如高先生一样,他们都希望于“政府部门的主动行政行为”。而我认为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因为侵害国人权最多的恰恰是这个被专家学者寄予厚望的政府,而不是什么其他的强势群体。事实上,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真正有能力对人权构成大面积实质伤害的组织正是政府。

  专家、学者们总认为中国农民是弱势群体,不能保护自己的权利,所以,需要专家、学者去关爱和保护云云。这也是我所不解的,难道你今天替农民呐喊了两句,你就进入了强势群体?所以当学者们喊保护弱势群体时,我头脑里面就会自然地冒出一个问题:谁才是传说中的中国强势群体呢?谁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呢?专家所给出的答案,往往类似阶级斗争似地误导着我们。这也是我对专家失望的另外一个原因。

  而在我看来,专制社会是无法维护任何人的权利的,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强势群体。如果真要在华人里找出什么强势群体的话,大概也只能在美国、台湾、香港去找。而在大陆,群体之间的差异就有如袭人、晴雯、坠儿间的差异一样,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想我就不用举刘少奇事件这类经常提到的极端例子了吧?就算老毛也无法摆脱专制幽灵的缠绕。老毛为什么要发动一个接一个的运动,把对手打翻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还不是因为自己觉得受到了威胁。那可是失去生命和自由的威胁,而不仅仅是是失去权力和部分权利的威胁。所以老毛也没有什么好的机制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只能用黑社会的手法保护自己。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生态环境,虽然大家都不喜欢,但也只好面对这样的现实。

  因此,在中国讨论保护弱势群体其实是一个无解的话题。因为谁是弱势群体我们也没有搞清楚。南方都市报的总经理是属于弱势还是强势群体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让我们明白,弱势群体其实也是一个悖论。为弱势群体呐喊的总经理,并没有因此而进入强势群体,反而进了局子。所以,如果高一飞认为自己是强势群体而有条件关爱和保护弱势群体的话。那么我就会问:是谁在保护和关爱象高先生这样的强势群体呢?

  现在,中国的农民问题到底有多糟?我不十分清楚。只是觉得近来有变糟的趋势,但还没有变得十分糟,因为我并没有看见有什么林冲、武松之类的先进人物大量涌现。这个事实说明,农民还可以忍受。而中国人的忍耐力也是举世闻名的,我们不是向来以能忍辱负重而自豪于世吗?

  今天的中国学者讨论社会问题,往往以能借用西方社会科学的名词为时髦。但我认为这并不一定合适,因为我们并没有给这些名词下准确定义的社会环境。这当然是由我们的中国特色所决定的。综观世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世界先进文化还真没有什么好供我们借鉴的。因此用西方的社会人文科学名词来阐述中国问题要小心。这是我的观点,这也算是我反对全盘西化的一个实证吧。

     当然,在“废话一筐”里,象上面那样的“废话”还有很多,愿听“废话”人可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那里开有他的专栏。在专栏里,废话一筐对自己的介绍文字是:

     从前有个屡试不第的老童生,生了个儿子,非常高兴。想到自己正在做学问,就取名为“学问”。过了两年其妻又得一子,老童生还是未第。想到自己一把年纪却一事无成,就灰心地为其子取名“年纪”。又过了两年,又得一子,妻子又让老童生取名,但这时老童生对取名已经毫无兴趣了。几年过去了,其妻不断唠叨老头让起为小儿子取名。老童生生气了,就大声说:“废话!”其妻就把小儿子取名为“废话”。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童生的生活日益艰难。只好让儿子们上山拾柴。儿子们忙了一天。老童生检查战果发现:“学问”居然一点都没有,“年纪”到有了一把,“废话”反而有了一大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