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理论的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6:42
非常感谢方军,寄来了的《长尾理论》中文版一书,令我能够在第一时间一窥中文版之全貌。准确的说,是翻译版本的全貌。英文版我送给了老方一本,不过他老抱怨说英文书看起来太慢,不如看中文书来的畅快淋漓,不论是看书还是写书,他的速度都是超常的,或多或少能表现他的一种行为方式。
方军在快件里附赠了《经济观察报》的商业评论专刊:《长尾:无处不在》和《走出困境》。都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再次谢谢方军。
说到长尾理论,Hopesome很久以前的文章已经将长尾的精髓深入浅出的阐述得非常清楚。但在很多网络上评论中,在公司的战略讨论中,常常看到各种对长尾的引用和解释,让我困惑的是更多仿佛是在生搬硬套,反而令人将长尾想像成一个极其神秘的玩意,却忽略许多意义上的理解。
以一位朋友的话说:“长尾理论与引爆流行相比,显得单薄,它缺乏一个理论模型,而几乎所有理论的论证都是以个别案例的形式来描述,谈不上在理论的证明和论证过程”。当然,如果真的有一个纯理论的论证过程,估计也没有太多人愿意看。但长尾理论的误区是经常存在的,在我的理解,长尾有两个基本元素:
Make everything available
Help user find it.
所以基于这两个基本元素为条件,是必须同时满足的,所有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元素的案例都是不正确的套用。比如说一家BSP可以说自己80%的流量来自用户独立的blog产生的流量,所以该BSP是一个长尾模型。显然,这个假设满足了第一个条件,让一切都可用,可访问,但却忽视了第二个条件,帮助用户发觉和发现。如果单纯以此将商业模型套上长尾理论,显然是不成立的。但许许多多的UGC们都会将自己的商业模型和长尾挂钩,或者捆绑,是令我很费解的事情。
显然有几个重要的问题忽视了,把尾巴安错了。
 
在成功的长尾案例中,企业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分发平台(Distribution Platform),而很少自己生产内容或者说产品 Google提供的正是一个信息分发平台,自己并不生产内容。
 
往往存在着众多廉价生产的内容和产品,这些生产目的并不以经济利益为主要驱动,更多的由其他原因的推动。
 
Feedburner通过聚合和分发众多的其他生产者驱动而生产的内容
 
基本上处于“零库存”和近乎于没有的存储成本。
 
苹果的iTunes里提供的音乐,没有库存和存储成本。Netflix中的DVD几乎也是零存储成本。
 
长尾市场由基于足够多的选择中的众多小需求堆砌而成,如果说针对这些小需求需要耗费大量市场和销售成本的话,那几乎是死路一条。
 
Amazon为书籍提供一个平台,需求和买卖通过匹配形成交易,没有针对众多书籍的单独宣传。
 
接近无限的选择。这里其实是一个行百里路半九十的故事。
 
亚马逊的成功在于他几乎将收集接近100%的书籍书目,而与其他网络书店的核心优势在于,大多数网络书店能做到90%,但亚马逊能做到100%,对众多选择者来说,亚马逊提供了别人无法提供的接近无限的选择。
 
专注于一个行业。
 
目前为之除了亚马逊,其他成功的长尾案例都集中在一个领域中,并在所在领域做透做彻底 当然,对于亚马逊,也开始满足消费者多种的需求,但书籍仍是最核心业务。
 
 
基于UGC”用户生产内容“的Web2.0公司,如果轻易的在PPT里面画上一条衰减曲线,中间切上一刀,换点颜色就将业务形容成长尾市场,反而是弄巧成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