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第九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0:37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十一
学会倾听自己
只有善于分析、倾听自己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
为什么有时候,有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再是从前的自己,并对自己感觉很陌生?那是因为他不再倾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其实,倾听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他人很难,学会倾听自己更难。但是,学会了倾听自己,就会发现真实的自我,就会明确前进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从而拥有精彩的人生。
有的人只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的人精神世界终究是肤浅的。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自己的思想丰盈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更渴望得到自己得尊重。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学会倾听是每个渴望事业有成的人的一种追求,更是优秀教师必备的技能。
我们应该追求的更高境界,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都在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人生的,不仅是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还有孩子们的现实的人生";"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作为教师,学会倾听自己,就学会了自我反思,自己与自己心灵的沟通,自己也就成为了自己情绪的主人。生气时,要学会制怒,忧虑痛苦时,要学会化解,失败时,要学会积极地自我鼓励,使自己倍增勇气。
倾听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养成这个好习惯,你将终生受益。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十二
善于发现自己
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是发现自己。
                                                                              ——著名心理学教授 南森
著特级教师徐世贵曾在他的书中这样写到: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利用自身的潜能和特长去创造本该出现的奇迹。教师要想发展自己,就应该从心理学、人才学、创造学等角度科学认识自己,从而去发现和开发自己。
据神经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大脑皮层中有神经元约140亿个,这比任何一台现代计算机更丰富复杂实用得多。
人的心脑潜能的工发,不仅是人自身的学习记忆能力、创造能力或其他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更伟大的潜能是人可以借助各种外在的能量潜力,借助世界开发潜能的一切成果,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开创新的世界。
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具有巨大的潜能。若是一个人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
著名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不从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
以上说法也许有点夸张,但人具有很大的潜能是无可否认的。这种潜能可用冰山理论来形容。即海面上漂浮着一座冰山,阳光之下,其色皑皑,颇为壮观,其实真正壮观的景色不在海面之上,而在海面之下,与浮出水面上的那部分相比,沉浸在海面下的部分是它的五倍、十倍,甚至上百倍。
我们可以这样比喻,浮在海面以上的部分,是人的显在能力,即我们已经知道的能力,沉浸在海面以下的部分,是人的潜在能力。可见,人的潜在能力大超过显在能力。
为什么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潜能的存在呢?为什么自己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呢?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潜能开发训练,使人的潜能没有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而并非人们不存在潜能。
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只要他的潜能得到发挥,就可干出一番事业。因为研究发现,那些被世人称为天才者,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者,只不过开发了他们的部分潜能而已。
例如,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他死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大脑无论是体积、重量、构造或细胞组织,与同龄的其他人一样,没有区别。这说明,爱因斯坦事业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大脑与众不同,而是在于他开发了自己的潜能。
教师要有潜能意识,只要肯努力,自己也可以走进优秀教师这个队伍中来。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十三
                                               着装要有时代感
服装是视觉工具,你能用它达到你的目的,你的整体展示--服装、身体、面目、态度为你打开凯旋、胜利之门,你的出现向世界传递你的权威、可信度、被喜爱度。
                                                                       ——著名形象设计大师   庞德
一个人的着装在很大程度上传递出他的各种信息。如他的职业、地位,他的愿望、追求,他的知识、修养,他的品德水准、生活情趣德行。正如英国著名体态语学者D·莫里斯所说:'穿衣服不传递社会信号是不可能的。每件衣服都说出穿着者的一段故事,而且常常是很微妙的故事。"对教师而言,服装更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无声语言,得体的着装可帮助教师建立美好的形象,畅通地传递与教书育人密切关联的各种信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言谈举止、衣着服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衣着语言是教师与学生相处时传达给学生的第一信息。
很多人认为教师着装不能过于新潮,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可事实上教师着装也不能过于守旧,这样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一定的社会环境总有一定的服饰流向,这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教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着装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人们终于恢复了爱美的天性。改革最见成效、最立竿见影的变化就是人们穿着打扮的改变,尤其是姑娘们似乎在眨眼间便孔雀开屏似地变得光彩夺目。新款式、新花样、新色彩的服装使我们和我们这个世界都变年轻了。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如果教师的关装还是不修边幅、陈旧保守,又如何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学生的热爱呢?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接受、选择美的服饰,纳入时代大潮而不可一味地古板地拘泥于自己的天地之中,与世隔绝。教师应该撇开"形而上"的观点,坚持传统不意味着固守传统,跟上时代的步伐才是教育发展的方向。这就是说,教师的着装应与社会大环境协调,给人以时代感。
在注重教师着装时代感时,我们也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整洁卫生,适合自己的身体条件,与校园环境相协调。
整洁卫生,这是对教师着装的总要求,也是最起码的要求。马卡连柯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因此,任何一名教师都要认识到,讲究个人衣着的整洁卫生,不仅仅是教师道德修养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教育好学生的需要。
适合自己的身体条件,是指教师的着装要从自身条件出发,综合考虑自己的体型、肤色、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穿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如身体较矮的教师衣着应以简洁明快、上下色泽一致或上浅下深的色泽为主,以便身材反衬得高些,颈部较长的教师应以高领、筒领或翻领为宜,以便增强颈部的粗壮感,而颈部较粗的教师则宜选"V"型领口一类的衣着。得体的着装会使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并影响学生随之振奋,提高课堂效率。
与校园环境相协调,是指教师的衣着要随着具体的校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时的衣着应该整洁而高雅,劳动、游乐时的着装则应简便、轻盈。同样是课堂教学,不同学科的教师在着装上也应有差别。体育教师上外堂不可能西装革履,理化教师的实验课也需要考虑便捷利落。语文教师教《一月的哀思》这样基调悲痛的课文,不宜穿得花花绿绿,而就以冷色调的服装与教学气氛相一致;而教《春》这样基调欢乐明快的课文,则可选式样新颖、色彩明丽的服装,使之与教学内容相和谐。
以上三个方而后核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知识、能力等因素。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教师,要针对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特点,选择一些色泽鲜艳、明快的服饰,给他们以美的熏陶。而面对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教师的服装应朴素而典雅,以培养他们成熟的衣着行为,同时使他们受到思想情操方面的陶冶与启迪。大学生的世界观已基本形成,他们已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因此,对大学教师的衣着修饰则不那么严格。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十四
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品位,它是生活的本质和内涵,一个有品位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高雅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宋运来
做人要有气质,做事要有风格,我想,做为一名教师,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闪耀着灿烂人性的特色,就是教师的品位。一个教师有了这独具的、高雅的品位,就会使其教育教学洋溢着风采,充满着生机。
一个有文化品位的教师,使教育达到了激发学生创造力,挖掘学生潜能,弘扬学生个性的目的。这样的教师绝不会满口讽刺挖苦,而是举止文雅,浑身发散着书卷气和激励人向上的力量。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女教师,可以不漂亮,但一定充满了高雅的气质,一个有文化品位的男教师,可能不潇洒,但一定具有儒雅的风采,这种文化品位或许就是吴非的愤世与傲骨,于漪的执着与奋斗,魏书生的哲学与超脱。
教师的品位是真挚的博爱和慈善的宽容。似乎很少有哪一位教师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曾把老师当作自己最亲的亲人,这种纯真的情感一辈子都不能豁舍。这种让学生想起就怦然心动的感觉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在校园所感受到的老师真挚的爱和慈善的心。没有教过调皮学生的老师是不存在的,让所有调皮的学生都难以忘怀、感激涕零的教师却并不多。一个教师以爱的情怀去教育学生,以海的博大去宽容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它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无私真诚的品质。
一个有品位的教师,具有理性精神,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其博大的爱惠及与之接触的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师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修养,在任何生活细节方面都表现出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有着良好、温和而优雅性格的人,礼貌而懂得关照别人。这样的教师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有信念和理想,可以不依赖现实而生存。灯红酒绿的地方与之无缘,生活看似简单,却真正远离喧嚣,即使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自得其乐,享受着宁静而精神富足的生活。这样的教师一定有自主意识,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去行动,会因此获得一种挺立的人格,保持着内心的澄静与清明。
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品位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要真挚、博爱、慈善、宽容。第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自身生理性与社会性的成长,坚决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第三,教育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沉淀。第四,教师要把工作的忙碌当作生活的充实,把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的成功。不仅关注人生的功利,更关注幸福的内涵。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十五
语言要有亲和力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是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一般,但在学生面前有较强的亲和力,学生就会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也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亲和力是一种协调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与传统师道尊严背道而驰的,是新课改理念下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反之,如果教师唯我独尊,不顾学生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课讲得再好,也不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亲和力在很大程度表现在他的语言上,因为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语言是实现这一交流的最直接的工具。
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面镜子。如果讲课时教师语言干瘪无味,缺乏情感、文采,学生就会毫无兴趣,听课昏昏欲睡,也就达不到语言训练的要求。
要使语言有亲和力,就要使它具备独特的风韵格调。比如说,内容要准确科学,遣词造句应简洁明了,说话态度宜亲切自然,表达感情要朴实动人,声音语调讲究抑扬顿挫,速度节奏力求张驰有度,语言格调庄重得体,又要诙谐风趣……
要使语言有亲和力,就要注意平时言谈要和蔼可亲,如春风化雨细细密密润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做到活泼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涩;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下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学生学习上有失误或做了错事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面指导。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教师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十六
培养观察力
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乌申斯基
观察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自产生教师这一职业以来,对教师就提出了这个要求。观察力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教师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首先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就不能事事依靠别人的介绍,或能过学生本人的回答解释,主要还是靠教师自己的观察。观察是一种直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最有效的办法。教师的观察力是因村施教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活动细心观察、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情况,分析研究他们心理和个性特点形成的原因,才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特有兴趣、专长、性格与脾气,然后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学生从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发展,有所进步和提高。
一个人的思想、内心活动总是会在行为活动中有所表现的,尤其是青少年情绪比较外露,往往还不善于掩饰自己,教师从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神态和表情中就能捕捉到学生思想感情的变化,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的极其微小的发光点,找到还处在萌芽状态的错误苗头,从而使好事得到及时扶植,发扬光大,使坏事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能及时觉察社会上各方面的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和了解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预防何种"患",从而把握住教育学生的主动权。
能不能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教师观察力最好的考验。"用其所长,克其所短",这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经验。每个学生身上都应该说有长处和积极的因素,当然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中间"不少人有旺盛的精力和特殊的才干"。如心灵手巧,有组织才能,身强力壮,眼明手快等都是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是可能迁移到学习、劳动和各种正当有益的活动上来的。如果把这些心理品质发扬起来,不断巩固和扩大,是完全可以控制、克服和缩小各种消极因素,最后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的。而一般来说,后进生的优点往往被短处、缺点所掩盖,再加上人们对他们形成了习惯、固定的看法,他们身上的优点往往被忽视。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才能善于发现他们。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善于抓住后进生的突破口,成功地改变其心理状况,激发出后进生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将他们变成了好学生或将后进生育成了奇才。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随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历程,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确引领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的发展。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十七
学会倾听
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
                                                                            ——中国特级教师 周一贯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说与听是同等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有时比说更重要,可在现实中,教师的语言充斥了整个课堂,甚至充斥了师生交往的所有空间。我们要学做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学会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学会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聆听学生的倾诉;善于触摸孩子情绪的温度,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能发现谬误蕴涵的新奇,琐碎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包含的合理,我们就一定会听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
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一个教师能否有效倾听学生的发言,不仅对师生间的沟通,甚至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都有着重要意义。
倾听有利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
倾听有利于调动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思维是地球是最美丽的花朵",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耐心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和争论,这也是重视、保护、发展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策略。新型的学习方式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要由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旁观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辩论,使学生形成敢思、善思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因为教师唯有耐心、缌、充满爱心地倾听学生心声,才能把握学生的脉动,并敏锐地捕捉和把握住学生与文本间的差异,学生之间的认知新式异,来积极地创设能使学生间思维互相碰撞的情境,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只有善于倾听学生,适时调节自己教学,才能扮好自身的角色;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正确判断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言语,才能正确地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够对症下药,教学效果才能够真正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在学生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予以及时指出、正确分析。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十八
教师,要有"约束"感
作为教师,需要有约束感,这是衡量一位教师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中国特级教师 ——嵇明海
"约束"和"约束感"虽仅一字之差,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学校分给每位青年教师一本书,这叫"得到";如果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比赛,你在比赛中获胜,校方奖励给获胜者一本书,这个"得到"的背后还蕴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这就是"得到感"。一个经常感觉被约束的人,心里一定觉得不自在,甚至痛苦;一个拥有约束感的人,面对一些必须要约束的事,根本没有这种消极的情结,因为,这完全出自他内心的做人准则和道德价值,他的内心是安定的,祥和的。约束来自于外界;约束感存在于内心。
一个人有了约束感,就知道这个社会上哪些事现在还不能做,什么时候做才行;哪些事不想做,但还是要去做好;哪些事是有意义的,需要争取,哪些事是没意义的,需要拒绝;哪些话不说不要紧,哪些话该在哪个场合说,哪些话不该在哪个场合说,哪些话需要通过什么途径去说……一个真正走向成熟的教师必须是有强烈"约束感"的教师,既要在工作中保存自己,又要在工作中保持自己,成为一位受学校和学生欢迎的教师。
作为教师,需要这种约束感。青年教师一旦有了放任的、不加约束的"自由"思想,就会有放任的、不加约束的"自由"行为,最常见的"自由"行为就是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和精神虐待,这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甚至是触犯法律的行为。
作为教师,需要培养和训练自己的约束感。青年教师如果不注意训练自己的约束感,就会在激情和愤怒之下,做出不该做的事来。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因此,我们必须怀有"大爱"之心,以善念和责任心为伍,提升法律视野,增强法律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去同时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帮助自己朝着一个有纪律性、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人"的方向发展。
有约束感的教师,其前提是尊重学生,这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只有教师真正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十九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叶圣陶
提起现在的中学生,许多老师就会摇头感叹: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上网吧、作弊、早恋……实在难管呀。可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学生的问题恰恰出在教师自己身上。
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上网聊天、打游戏,自己却躲在办公室里偷偷上网聊天、打扑克、玩游戏;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佩带手机,自己却当着学生的面发短信,没事偷着乐;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喝酒,自己却红头涨脸醉醺醺地站在讲台上,连书都忘带了;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不随便吃零食,不乱扔垃圾,保持教室和宿舍里的干净整洁,而自己的办公室却从来不打扫,瓜子壳、水果皮扔得满地都是,脏了支派学生来清理;教育学生对人有礼貌,主动打招呼,可是面对学生的问候却是一脸的麻木,一脸的严肃;教育学生讲诚心,可以教师参加各类考试时,却想尽一切办法作弊;教育学生要讲团结,相互尊重,可是教师之间为了当优秀,评职称而争得面红耳赤。
这些现象不能不让人担忧。因为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率先垂范,比任何说教都来的实效。要赤诚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样无声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效教育。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伯特·杜拉认为,影响学生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模式的模仿。首先,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别人的行为,可以获得新的反应方式;其次,通过观察和模仿,可以抑制以习得的反应,也可以解脱对这一行为的抑制,即当学习者观察到某一反应受到惩罚时,就会降低他对这一反应的模仿,反之,当学习者看到这一反应受到奖励时,就会消除对模仿这一反应的抑制;第三,观察和模仿可以激励或强化原有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最大的、最好的、最经常的榜样是我们教师自己。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教师的言于行。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机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九十
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有微笑的人永远受欢迎。
                                                                               ——戴尔·卡耐基
教育是心灵交流的艺术,而微笑是所有的交流中最有力的语言。它展示着一种胸怀,表达着一份信赖,传递着超越语言的理解与关怀。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是能够笑的动物。会笑,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微笑是人的积极肢体语言集中体现,当一切顺心如意的时候,微笑是一种本能;当面对困难考验的时候,微笑则是一种修养,一种毅力,一种精神。在学校,孩子的生命成长,总是一个交织着痛与快乐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带给孩子们的微笑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情绪本能,一种职业自觉。但是,作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在逆境中--无论是自己身处逆境,还是孩子遭受挫折,都能够始终报之以微笑。
教师微笑,不仅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能培养学生健康愉快的心理。老师用微笑增强自信心,老师用微笑显示青春的活力和朝气,老师用微笑调节师生的心理状态,老师用微笑协调师生关系,老师用微笑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老师用微笑让学生愿意与之亲近……老师的微笑不只是对学生的教育有利,而且对教师自身也很有益。教师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不定期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地良好行为的鼓励和赞许,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取。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教师微笑着面对同事,校长微笑着面对教师,有利于构建合作性的同事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团队学习的发展型组织。用微笑去赞美教师和领导,用微笑去化解误会和冲突,用微笑去谋求合作和合力,用微笑去交流思想和灵感,你会体验到教育的巨大幸福,你会少许多焦虑、困惑和无助,多许多理解、支持和帮助。
教师的微笑应该是善意的、会意的,发自内心的,而不应该是装出来的、无奈的、痛苦的笑。只有心中装着学生的教师才会有甜美的、会心的、善意的微笑,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潜能,教师的微笑才会起到作用。
不苟言笑未必就是好老师,一味严厉未必就是好老师。在如今的中小学教育中,微笑成为一种极易忽略,甚至稀贵的教育资源。一笑泯恩仇,笑一笑十年少,笑比哭好。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多一点微笑呢?笑一笑吧!让太阳冲破阴霾,让温暖取代酷寒。笑,是语言的礼貌,教师的一个微笑能够让自己赢得学生,也能够让学生赢得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