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少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4:40:31
中医少年

    十一长假很多人都出去游玩儿,可刚才您看到的两个孩子做什么呢?对了,学习中医。不到十岁的小孩不但会切脉,还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您要问了,他们是怎么学会切脉的?他们真的能给人看病吗,能开方子吗?他们为什么学中医呢?

  这个给病人号脉的小女孩叫郭佳欣,今年7岁,学中医一年,号脉则是从今年暑假刚刚开始学的,说来也不到半年的时间,现在她已经基本能号出病人的脉象,判断出身体的症状。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本事,有什么秘诀吗?

  杨志勋:手把手教,我先摸一个,再让他们摸,他们摸完以后,讲,我纠正,再摸,什么是浮脉,什么是沉脉,都有感觉了,因为这个脉学纯粹是感觉。

  杨志勋,是这些孩子的中医老师,从去年春节开始,他每个周末在自己的诊所内,给孩子和家长讲一个半小时的中医课。学中医首先从切脉开始,秘诀则来自杨志勋自编的80句切脉口诀。

  口诀第一步教如何找脉:“实操切脉步,高骨先定关,中指落关部,食指落寸部,无名落尺部,手之寸关尺”。怎么找呢?以人自己的右手切左手的脉为例,右手掌朝上反握住左手,高骨就是左手腕突起的那块,这就是右手中指放的位置,找准了中指的位置,食指和无名指并排,食指对应的就是寸部,无名指对应尺部。

  小孩:刘尚谨:我们小孩应该这样号,男士号左手,女士号右手。

  知道了怎么找脉象,还要明白究竟为什么要这么找:因为左手的寸部正好对应的是人体心和小肠的部位,可以摸出心和小肠的运转情况,中指对应肝胆,无名指对应肾和膀胱。如果这些位置脉象异常,那就说明出了问题。

  那么如何判断这些部位的情况好坏,进而判断出人体的情况呢?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他的心率每分钟是72次,如果比72次快,人就太热了,如果低了,就太寒了。从脉象来说,人的脉受到四季的影响,春天人的脉就像琴键般跳动,夏天就像洪水,波动比较凶猛,到了冬天就比较沉稳。如果反过来,冬季脉象就像夏天那样波动凶猛的话,那身体肯定出现了问题。

  孩子们先记下口诀和个中关系,接着就在诊所里连续一周实地操练,不断地摸不同病人的脉象找感觉,有的干脆在家里就给亲人把起脉来。

  刘云龙给爷爷把脉:教我怎么号脉,给我号脉,号脉的口诀给我写下来,经络的周转从哪到哪,什么关系,都跟我讲。

  刘云龙,今年7岁,学医三个月,他就是正好从切脉开始学的。

  刘父:刚开始去的时候很茫然,集训之后,回来就说我来给你号号脉,哎,怎么变化这么大,这么神奇。

  刘云龙一开始其实是一个小病号,经常感冒发烧,长期打点滴伤害了脾胃,身体特别瘦。自从学了中医以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父:刘云龙最爱吃的是冰淇淋,其实他想不想吃,想吃,但是不吃了

  刘云龙:杨爷爷说吃东西要按季节吃,夏天热要吃热东西,冬天冷要吃冷东西。

  对于这些学中医的小孩和家长们来说,学会诊断看病只是手段,通过中医学会自我保健,预防生病才是最终目的。比如和人体健康直接相关的“五十大会寸”,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小孩 刘小宁 8岁:阴气推动血,绕完五十圈之后正好是半夜两点,胃气进入血管内,和阴气回合,会在寸口这,所以半夜两点熬夜,会伤害阴气和胃气,本来你应该睡觉的。

  刘小宁,今年八岁,他算是这个中医班的老学员了,学医一年半。他来学习中医完全是受了表弟的影响。

  刘小宁母:爷爷说聪聪去学中医了,让小宁去学,我说小孩这么小,能学的懂吗?

  刘小宁的表弟聪聪,大名姜兆聪,他是坚持至今最老的学员了,可是他的年龄却是最小的,今年刚六岁。正如刘小宁母亲所怀疑的,一开始,所有的家长都怀疑小孩到底能不能学懂中医?

  聪聪妈妈 刘玉芬:当初对国学比较感兴趣,中医肯定属于中国的国粹之一,听说有中医班的时候,我们就特想去看一看,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去一看以后,就做决定说这个地方很好,很适合孩子,他的成长,那就决定坚持来,就一直坚持。

  聪聪学习中医坚持了一年半,不时地从古方中找一些偏方,给家人养生保健。比如首乌灵芝水,就是用生首乌15克,熟首乌15克,灵芝10克,加1500毫升水用大火熬开后,改用小火熬10分钟即可。作用是滋阴补肾,净化血液,如果有高血压加鱼腥草9克,如果便秘,就加瓜蒌仁6克。现在,首乌灵芝水几乎成了聪聪家里的必备保健品。

  聪妈妈:原来对中医几乎是一窍不通,只知道买点药,通过自己学中医,他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调理的。而且有的东西不一定要通过药调的,从平常当中,就注意。

  除了正规的方子之外,聪聪还学会了很多小偏方。比如给妈妈做的面膜,就是把板栗壳里的膜烧成灰,跟蜂蜜搅和在一起,擦在脸上,可美容。给爷爷开的偏方就是玉米须煮水,可治高血压,软化血管,降血脂,预防疟疾。除此之外,聪聪自己也明白了中医强调的一个道理:"过犹不及"。以前偏胖的体重降了不少。

  聪聪妈妈:因为他特别贪吃,这个东西只要好吃,他非得一下子吃饱了,所以他特别胖,但他现在吃东西也经常说,小孩的胃长到十四岁才能长好了,现在我吃多了,就容易生病。

  学中医除了切脉,最基础的就是阴阳五行。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学会这么复杂的关系呢?

  小孩打牌——五行牌

  您仔细看看,这副牌可与众不同,上面写着肝胆,肺,冬,膀胱,恐等等,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杨志勋自己发明的五行牌,一共80张,将人体五脏六腑同自然界对应的关系标注在每张牌上,通过打牌的方式来记住。

  杨:春天要刮风,夏天很炎热,常夏很湿热,秋天凉爽了,到冬天就寒冷。很通俗,再联系到人的五脏,进入比较快,有张表,让家长训练背去,我说风,他们可能说木。

  阴阳五行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比如这一组牌:中间肾、膀胱是五脏六腑,北是他们对应的方向,咸是对应的五种味道,恐是对应的五种情志,黑是对应的颜色等。以此类推,80张牌,可以将肝心脾肺肾,也就是人体的五行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对应起来。

  刘尚谨家长:把五行牌画下来,我们父子两就一起学,配合杨课堂上讲五行上互相的关系,做些游戏。儿子知道了五行的关系。就感兴趣了。

  学会了打牌,也就明白了阴阳五行的关系。可是中医毕竟非常枯燥难懂,让这么小的孩子坐下来也是一个难题。

  杨:第一个基础是他们愿意听故事,我把他们心理想的以及生活中的事情引入到案例

  虽说是讲给小孩听的故事,可一点马虎不得,基本都是古代名医的故事,比如华佗,张仲景,扁鹊等,杨志勋自己将故事转化成小孩愿意听的方式,您看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又是弯腰,又是摆手,丰富有趣的故事把一群调皮的小孩逗的哈哈大笑。

  杨:让他从小有好的情操,好的培养,好的医家的故事,医理,一句话就是一本书,我们不要求他全理解,主要是印象,规范。

  听完了故事,就是背口诀。中医班的口诀以《黄帝内经》为主线,一共1200句,6000字,每行五个字、这些口诀,虽说是中医的口诀,但其实又似墨家,又似儒家,又似道家。您看第一句:"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这是教如何做人做事的,是中国传统的修身养性的最简单的道理。

  杨:我也不要求他们全背下来,但是核心句子,比如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这些要求他们背,时间长了以后这些东西,在他们心里种下了,成条件反射。

  现在这句话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

  刘应龙,7岁:做事先做人,就是要想做事,就要先做人。

  郭佳欣 ,7岁:做事先做人,做中和人才能做好事。

  刘尚谨,7岁:最重要的是学医先学道,先把那三个道先学会,生命观,自然观,人文观。

  背完口诀,开始认药材,怎么认呢?通过吃。您看现在孩子们手上拿着山楂条,津津有味地吃着,这堂课讲的药材就是山楂。每堂课孩子们就要学习一味药材,怎么才能让他们记住呢,那就先得从好吃的药材开始,让他们边吃边记。

  吃过之后,开始对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什么好处,坏处有印象了,在生活中就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不该吃,哪些要多吃,哪些要少吃。

  小孩:刘尚谨:杨爷爷说吃东西要按季节吃,夏天热要吃热东西,冬天冷要吃冷东西。

  刘子实的妈妈:指导生活,以前肺热,不知道的时候最喜欢茴香,现在知道了,就说我不吃茴香了。

  聪爸爸:他经常说,爸爸,夏天到秋天,肺容易不好,他就叫我喝蔬菜汤,调节肺功能。

  杨志勋,退休前一直搞的是理工研究,他的父母曾是上海有名的中医大夫,他通过业余时间跟父母学习中医。2003年,杨志勋在北京开了诊所,一直到2005年之前,杨志勋就在诊所里给人看病,或是到社区走诊,偶尔到高校讲学。直到一个孩子的出现让杨志勋动了教中医的念头。

  接触杨的时候身体特别不好,走投无路的时候,走了好多医院,最后到了杨这,一开始是杨的病人,(杨)就看她特别聪明,就问她想不想学中医。

  于是,当时才五岁的刘子实从病号变成了杨志勋的学生,随着儿童病号越来越多,杨志勋动起了开班的念头,2006年春节后,国医班开班了。

  杨:与其我每天给人看病,还不如不让大家得病,所以开儿童班。2145孩子是空白,现在教育有偏差,文化功底弱,技能强了,说教不可能,就借助中医大的医家就是典范,中医是人生的必须课,伴随人的终生。

  杨志勋的学生都是从病号发展而来,在坚持学习中医后,大家也有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少得病了,身体变强壮了,认识的字也比同龄人要多了,变得更加礼貌谦让了。家长们总结孩子们上的中医课,教的是中医,其实普及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郭父:不见得你背下来,记下来,小孩不见得现在懂,以后慢慢理解。

  王:杨体现的传道授业解惑,讲中医作为载体,讲怎么做人

  刘:中国的传统文化地位重要,让孩子从小参加经典,借用经典的力量,奠定深厚的底蕴,跟人相处的过程中,自己内心的矛盾,能有解决的办法。

  刘::中医跟中国的佛家道家儒家是相通的,不管孩子干什么,不管干什么,如果能用中医的态度去做事,能用中医的理论去做事,都会做的很好

  一年52周,一周一个半小时的学习,算起来不到100个小时,可却让10岁不到的小孩,有了跟同龄人不一样的思维与转变,这是中医的力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中医是国粹,也是一种东方哲学。中医少儿班的好处在哪儿?在于它试图延续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儿,这个根儿,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深厚的积淀。所以,对于传统文化,关键就是要种根儿。我们总说很多事要从要从娃娃抓起,中医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