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军解放衢州的战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1:18
1949年4月21日,整编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5兵团第16军强渡长江安庆以西至望江段。十余天后,渡江战役的第二阶段任务拉开序幕,1949年5月4日至7日,第16军48师、47师、46师、第11军32师相继解放开化、常山、衢州、江山和龙游,在追歼国民党逃敌的同时,截断了浙赣线。  为纪念衢州解放60周年,4月底,本报记者辗转采访了原2野第16军作战处处长(后任副军长)、军史办公室主任高涨等多位军史专家,揭开了原2野第16军及第11军(后并入第16军)解放衢州鲜为人知的历史。  整编后16军有2.5万人 记者:高副军长,请问您参加过解放衢州的战斗吗?  高涨:攻打衢州时,我是2野第5兵团第16军的作战处处长,跟随军首长一起参加了解放衢州、截断浙赣线的战斗。  记者:第2野战军是曾经的中原野战军吗?第16军建制的由来是什么?  高涨:是的,2野是原来的中原野战军。第16军由原来中原野战军一纵改编而来。  记者:这种变化有什么背景?  高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总兵力已发展到358万余人,国民党军总兵力已下降到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仅146万人,完全丧失了在战略上实施有效防御的能力。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我军和全国人民“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为了适应战略形势发展和作战的需要,中共中央军委于1948年11月和1949年1月,发出了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指示,
对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整编。原中原野战军编为第2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
参谋长李达。所属部队编成3、4、5三个兵团。  军史:2野第3兵团司令员是陈锡联、政治委员是谢富治;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陈赓;第5兵团司令员是杨勇、政治委员是苏振华。  第一纵队编为第2野战军第5兵团第16军。军长尹先炳、政治委员王辉球、副政治委员戴润生、参谋长杨俊生、政治部主任吴实,
下辖3个步兵师,一个随营学校。原第一旅改编为第46师,师长齐丁根、政治委员范阳春。原1、2、7团,分别编为第136、137、138团;
原第二旅改编为47师,下辖第139、140、141团;原豫皖苏军区部队一部编为48师,3个团分别编为142、143、144团。
军直属队编有侦察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警卫连、政卫连、担架连。原纵队机关,除抽调一部分人员作为组建兵团机关的骨干外,
其余人员编为军机关。原1纵所属20旅调归18军编为52师;骑兵团调归豫皖苏军区建制。整编后,全军共2.5万人。  荩1949年5月6日,我军攻占江山县城,138团主攻登上墙头,全歼守敌。解放衢州的深层次原因 记者:很多历史记载,解放衢州和截断浙赣线很有关联,为什么要截断浙赣线?  高涨:解放衢州的深层次原因是截断浙赣线。我们2野司令员刘伯承曾经讲过:嘴里吃一个,眼睛盯一个,筷子夹一个
。截断浙赣线,就可以把长江以南的汤恩伯集团和白崇禧集团分割开,达到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目的。  记者:渡江战役和解放衢州有关系吗?  高涨:解放衢州是渡江战役的第二阶段任务。渡江战役之前,蒋介石一边和我们假和谈,一边积极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布防。“京沪杭警备总部”汤恩伯集团中的50多个师担任湖口至上海段的沿江守备,并控制北岸要点,置主力于京沪地带,另20多个师配置在浙赣线、苏南、浙江、皖南纵深地区;“华中剿匪总部”白崇禧集团的27个师,担任宜昌至湖口段江防和武汉地区守备,另13个师配置在长沙、南昌等纵深地区。以其海军第二舰队、江防舰队及空军主力,分别配属该两集团,构成所谓“立体防线”,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我军南进。  记者:针对敌人的阴谋,我第2、第3野战军是如何准备在长江下游实施渡江作战、解放华东南的?  高涨:第2野战军首长根据战役企图,确定以主力从敌人两大集团接合部突破江防,密切同第3野战军行动,保障其钳形突击的成功,并不失时机地向纵深发展。决心以3个兵团并列在贵池至马当镇间,以安庆东西段为重点,突破敌长江防线。  军史:具体部署是:3兵团由安庆以东至枞阳段渡江,进占歙县(即徽城),尔后沿公路东向杭州;5兵团在安庆以西至望江段渡江,尔后沿浮梁、婺源直出衢县(即衢州)控制浙赣线,断敌退路;4兵团在望江至马当镇间渡江,尔后沿江东下,接替3野9兵团监视芜湖敌军的任务,并准备参加夺取南京的战斗。各部渡江成功后,即派得力部队向两翼扩张,主动接应友军登陆,协同作战。  记者:16军具体的运动线路是怎么样的?  高涨:3月9日,第16军由河南沈丘地区出发,经阜南、固始、叶集、霍山、桐城,4月6日进至安庆西南、漳湖东北地区,配属17军50师,野战军榴弹炮兵团一个营、兵团野炮营、17军和48军炮兵营,在洪家坂至黄石矶地段突破敌江防,首先截断安(庆)景(德镇)公路,歼灭东流守敌,掩护兵团二梯队军渡江,尔后经至德(即东至)、浮梁、婺源、常山,向衢县、江山发展进攻,截断敌浙赣线交通。  记者:您能为我们描述第16军渡江的概况吗?  高涨:我们要渡过的长江东流至黄石矶段,正面宽25公里,江宽1-2.5公里,流速每秒0.5-1.5米。军首长决定集中兵力、兵器,于吉阳至阜康圩南端实施主要突击,在清节洲、黄石矶方向实施辅助攻击。10天之内共筹集各种船只398艘,动员水手1230名。筹集的船只从距江岸2-3公里的内湖引入江中,我们必须开渠筑坝,引船入江。又以两个团的兵力,9460个人工日,掘土1.9万立方米,挖掘成宽约6米,深1.5米,总长5000米的两条水渠。为使船只在起渡前能隐蔽地配置在江边,以12个连的兵力,6-7夜,筑船坞240个,并在船坞附近挖了供部队隐蔽登船的交通壕。尔后,以780人、100部水车,2-3昼夜,从水渠两侧的沟塘里,抽水约1.1万立方米入渠。随后,又以20个连,6-7夜,在敌冷炮袭击和空袭下,冒雨将内湖里的139艘船,拉过拦水坝,引入江边船坞内。  军史:4月20日,蒋介石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17时25分,第16军各炮群对敌进行急袭射击。同时,137团一部和143团、军侦察营主力佯攻。17时50分,136、139团登船起渡,直冲敌岸,18时58分,136团和139团全部登岸,21时50分,敌141师防御体系解体。23时,46师137团渡江完毕,22日拂晓,军主力过江。(记者范列 向罡)取龙游未发一枪一弹  记者:第11军32师(后并入第16军)龙游方向的战斗如何开展?  高涨:5月5日,32师进至上方镇,截住了由遂安逃出之敌106军一部,在峡口以南杜泽一带将其歼灭,俘敌600余人,缴获机枪2挺。师侦察连向衢州方向搜索时,在云溪遇敌交警大队170余人,迫其全部投降。95团3营及团侦察排乘胜前进,日行75公里,抢占马村渡口,渡过衢江,在南岸俘敌一部后,发现敌数十只大木船从上游驶来,当即展开阻击,待其接近突然开火,迫敌安徽军管区中将副司令陈瞰及3名少将共2000余人向我投降,缴获大批物资。与此同时,94团昼夜兼程,出敌不意,攻入龙游城。  记者:据说,龙游城的解放几乎未发一枪一弹?  高涨:32师攻入龙游城之前,龙游城内敌人正在争抢汽车,企图夺路逃跑,在我军政治攻势下,敌人放下了武器。我俘联勤总部和皖南军管区所属官兵2000余人,缴获汽车20辆,解放了龙游。至此,该师圆满完成了截断浙赣线的任务。  军史:32师攻歼龙游之敌后,奉命以少数人员接管该城,主力沿遂昌、松阳向大港头地区追截残敌。5月8日,94团在溪口以南地区俘敌350余人,继又勇猛冲进遂昌城内,俘敌14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95团追击途中,在全旺镇迫敌保安团200余人投降;抵灵山镇,俘敌100余人;继在焦村以东,乘敌混乱插入其行军纵队,俘敌106军战炮营,缴获炮6门,随即向敌冲击,又俘敌一部。  追击作战的成功典范  记者:从军事上说,从渡江战斗到解放衢州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高涨:此次作战,渡江战役成功的重要一点在于集中使用炮兵,密切步炮协同,确保突击成功。  军把参战的团属以上炮兵全部集中,按渡江作战的需要,统一编组和区分任务,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形成强有力的火力拳头和对敌炮兵的绝对优势,掩护部队渡江和登陆战斗。  军史:为密切步炮协同,战前,军组织炮兵指挥员,同步兵指挥员一起侦察地形和敌情,在现场明确步兵的登陆地段和炮兵射击的目标,共同商定战斗中相协同的有关事宜。尔后,拟制了炮兵射击计划和步炮协同计划。由于计划周密,协同具体,第一梯队登陆前,我登陆地段及其两侧敌前沿阵地上绝大多数火力点和主要工事,均被我炮火有效地压制或摧毁,使突击部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登岸。战斗中,炮兵及时派出指挥能力较强的干部,随先头突击分队登陆,占领有利地形,开设前进观察所,与步兵保持不间断的协同,根据步兵的行动和要求,及时指挥射击。同时,步兵用信号弹和篝火,及时给炮兵指示目标和标示部队到达的位置,使步兵与炮兵之间的行动始终协调一致,做到了步兵打到哪里,炮火就支援到哪里。  记者:解放衢州和追击逃敌相互关联,从军事上说,追击作战的特点和战术原则是什么?  高涨:敌人是在我军战略进攻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遭到惨败之后,被迫退守长江南岸的。尽管蒋介石拼命鼓吹其江防如何“固若金汤”,不断为其残兵败将打气壮胆,敌军仍是兵无斗志,将无信心。故我一举突破江防后,敌如惊弓之鸟,争相逃命。对这种敌人,我主要采取了跟踪追击和平行追击相结合的手段追歼。追击中,部队跋山涉水,冒雨疾行,勇往直前,吃不上饭,睡不上觉,仍以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猛追穷寇,接连获胜。实践证明,行动快、追得猛的部队,仗就打得好,俘获就多;迟疑不决,行动不快者,则战果不大,俘获甚微,甚至放跑了敌人。  军史:自婺源南逃之敌,就是遭我军侦察营一个多连紧紧尾追,47师主力及时从侧翼插到敌退路上截击而迅速被歼的。47师进攻衢县,46师138团进攻江山正欲逃跑之敌,都是在连续行军追击后,部队不顾疲劳和饥饿,首先从侧后截断敌退路,继之以勇猛的多路攻击而全歼敌人的。而47师渡江上岸后,因雨大天黑,无向导,师部又中断了对部队的指挥,部队停在半山腰,没有立即控制制高点,直至次日拂晓才截断敌人退路,使敌141师主力得以乘隙南逃。48师进攻婺源之敌时,开始没有大胆地进行迂回包围,后因调整部署太慢,延误了攻击时间,发现敌人逃跑时,又未能及时组织快速追击,致使敌大部逃至海口、九都,才被47师主力截歼。这些经验,对今后的追击作战,仍有教益。  记者:您对解放衢州产生的军事结果可以作一个简单的阐述吗?  高涨:还是那句话,我军出战浙赣线,割断了汤恩伯、白崇禧集团的联系,粉碎了敌人重新组织防御的企图,汤恩伯集团所剩的8个军、24个师、20余万人退居上海,为第三野战军解放上海奠定了军事基础。(范列 向罡)
采访札记  将帅集结和《集结号》  走进原2野16军的军史馆,谁都会大吃一惊,因为在进门的三面墙壁上全是将帅的照片,满壁的将星闪闪发亮。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从原2野16军和现部队走出的将军竟有近三百人之多。  军史馆的同志骄傲地介绍,谁谁谁带领部队打了什么仗,谁谁谁最后担任什么职务。我们从将帅中寻找最熟悉的名字,参加过衢州解放战役的少将以上指挥员,共有两位被永久地镶在了墙上。这当然不是全部,原2野16军政治部主任,衢州军管会第一任主任,曾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实的相片,在另一面墙上挂着。那面墙用以旌表担任过省部级以上重要职务,却未授将军衔的原2野16军170多名领导。  在攻打衢州城的前卫团原2野16军139团团史馆里,我们也有同样惊人的发现。在我们准备告辞时,团史馆的同志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电影《集结号》就是我们团红9连的原型。  我们颇感意外。那位同志说,电影里,谷子地所在的团部队番号就是139团3营9连。  那会不会是巧合呢?团史馆的同志接着说,电影里的139团隶属中原野战军,而2野前身就是中原野战军,它的序列里只有一支139团,就是解放衢州的139团。这个连在大别山保卫掩护刘邓首长时,牺牲巨大,全连最后只剩下5个人,这与《集结号》只有连长谷子地幸存不同。他猜想,可能是艺术加工。不过,他坚决地否认集结号这件事,真实的139团没有集结号一说,这应该是编剧为了让影片更戏剧化而设计的情节。  我们又特意抄下了“红9连”的这段历史:上级交给的任务是重要的,不仅要掩护主力,而且还要保护刘邓首长的安全。(1947年)12月14日拂晓,激烈的北向店阻击战开始了。“红9连”凭着自然山岭,抗击着蒋匪军主力整11师两个团和两个炮兵营。疯狂的敌人集中了大量的炮火向9连轰击,阵地变成了火海。工事修起又被打垮,战士们从土里钻出来又被埋住。在炮火掩护下,敌人还用成营的兵力冲锋。但是,英雄的“红9连”,像一座铁塔,坚守着每一寸土地;敌人的死尸堆满在进攻的道路上。为了主动杀伤敌人,“红9连”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反冲锋,手榴弹打完了,就拼刺刀,武器打坏了,夺过敌人的武器打……,“红9连”打退敌人7次冲锋,守住了阵地。战斗结束后,荣获“铁塔堡垒红九连”锦旗一面。这是一支神奇的英雄部队。第16军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9-03-2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是在南昌起义、平江起义以及湘南暴动和闽西暴动等革命武装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 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领参加南昌起义的第25师一部和军官教导团一部转战到湖南省南部,随即参加了湘南起义。这支部队后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原部分南昌起义部队编为第lo师第28团第3营,肖劲光任营长,吴弼任党代表。1929年春,红4军挺进赣南、闽西,创建新的根据地,部队扩编为3个纵队,以原第28团第3营与毕占云、张威领导的起义部队编成的军特务营、独立营合编为第2纵队。10月,第2纵队改编为红4军第11师。尔后,即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10月,第11师与第12师合编为第11师,辖第31、 32、33团,以原第11师人员为主编为第31团。1933年2月,第11师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6月初,第1l师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第2师第5团,原第31、第32、第33团依次改编为第1、第2、第3营。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红5团担任第l军团后卫,掩护了主力部队的转移。在强渡金沙江时,又担任了前卫开路作战任务。尤其是在四渡赤水、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战役战斗中,全体指战员英勇善战,前赴后继,为长征的胜利建立了草越的功绩。第16军前身的另一部,是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改编的红5军第13师第1团。1928年8月底,第1团缩编为第1大队。9月,第1大队与平江、浏阳等部分游击队合编为第1纵队。12月,第1纵队随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1929年6月,第l纵队改编为红5军第5纵队。9月,第5纵队奉命转战于鄂东南地区。10月,鄂东南新成立之红12军编入该纵队,辖第1、第2支队。全纵队共4000余人。同年12月,由程子华等领导了“大冶兵暴 ”,国民党驻军5个连的士兵参加了红军,第5纵队扩编为3个支队。全纵共6000余人。 1930年6月,红3军团成立,红5军第5纵队扩编为红8军,将原所辖3个支队扩编为第1、2、3纵队。7月,参加了攻打长沙作战。8月,红3军团在平江长寿街整编,原红8军第3纵队改编为红5军第3师。1933年6月初,第3师缩编为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荣获“模范红12团 ”光荣称号。1934年10月,随主力进行长征。在进攻娄山关、攻占遵义城等战斗中,全团指战员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较好的完成了作战任务。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8月初,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第3营,红1军团第2师第5团改编为第685团第2营。8月22日,八路军第115师东渡黄河。日夜兼程进抵平型关前线。25日7时许,日寇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进入八路军第115师的伏击地域,该师立即全线开火,第685团迎头截击,歼敌一部,封闭了敌南进道路;第686团勇猛冲向公路,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对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作出了较大贡献。 10月,第115师主力奉命南援正太路,第685团第2营(含第1营第4连)单独执行破袭任务。11月底,以第2营为基础,加上平山地区一支地方武装,组成第115师第5支队,转战晋东南,挺进冀南、冀鲁边区。1938年9月,第343旅政治委员肖华率旅机关一部抵达乐陵,将冀鲁边区部队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第5支队改编为第5团。1939年冬,第5团进入鲁西地区,不久,与山东纵队第6支队合编为运河支队,曾国华任支队长,曾思玉任政治委员,归第 343旅建制。1940年10月,运河支队改称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3旅兼鲁西军区,原第5团改称为第7团。1941年6月,鲁西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冀鲁豫军区,原鲁西军区教导第3旅和原冀鲁豫军区教导第7旅、南下支队等部,合编为第2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辖教导第3、7旅、南下支队。教导第3旅,辖第7、8、9团。教导第7旅,辖第19、20、21团。南下支队辖第16、21、32团。划归八路军第129师暨晋冀鲁豫军区领导。第686团第3营随团参加广阳、午城、井沟和汾(阳)离(石)路作战之后,东进山东,并由团长兼政治委员杨勇率领留在鲁西地区坚持斗争。1939年5月,该营扩编为东进支队第1团,原第3营番号不变。7月,第1团又改编为鲁西独立旅第1团。 1940年4月,第1团编入第343旅黄河支队,仍为第1团。南下湖(微山湖)西地区,开辟和建役湖西根据地。1941年4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成立湖西军分区,黄河支队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区。该团改编为教导第4旅第10团。1941年7月,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区与原冀鲁豫军区合并,改为新的冀鲁豫军区。1942年6月,全军进行了精兵简政,第129师暨晋冀鲁豫边区第2纵队与冀鲁豫军区机构合并,纵队番号撤销。杨得志任军区司令员,黄敬任政治委员,辖教导第3、4、7旅及各个军分区。年底,各教导旅又与军分区合并,教导第3旅与第2军分区合并;教导第4旅与湖西军分区合并,改为第6军分区;教导第7旅与第5军分区合并。各军分区部队统归冀鲁豫军区指挥,共同坚持了本地区的抗日战争。 1944年5月初,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合并为冀鲁豫军区,宋任穷接任司令员,黄敬继续任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年底,全国抗日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潮空前高涨,大部分地区开始了对日寇的局部反攻。为此在1944年底和1945年之初,冀鲁豫军区将军区和军分区的主力部队集中指挥,并于1945年夏,分设了冀南、冀鲁豫两个指挥所,有力地指挥了各个战场上的抗日武装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至10月9日,晋冀鲁豫军区将各军分区部队合编,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曾思玉任副司令员,张国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赵东寰任参谋长。由第8军分区部队组成第1旅,杨俊生任旅长,邓存伦任政治委员。由第1、11军分区部队组成第2旅,尹先炳任旅长,戴润生任政治委员。由第8、9、10军分区部队组成第3旅,李东潮任旅长,陈开云任政治委员。第1纵队成立后,正值国民党第11战区孙连仲部沿平汉路向我黄河北岸解放区进犯,第1纵队即奉命参加了平汉战役。平汉战役结束后,第1纵队奉命向东北挺进。12月20日,到达河北省东部蓟县地区,12月底,攻克遵化城。尔后,第1纵队划归冀热辽军区指挥,转战于热河地区,履行保卫热河解放区的作战任务。 1946年1月初,第1纵队奉命进至古北口、承德之间地区,中旬又进入平泉、二道河子一带,准备抗击国民党西犯之敌。8月上旬,第1纵队由承德及以东地区出发,行程800余里,于月底抵达察哈尔省的永宁、延庆(现属北京市)地区集结。尔后参加集宁战斗。8月下旬参加张(家口)怀(安)战役,歼敌50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弹药。由于连续行军作战,部队减员较多,于10月20日,在河北省蓟县地区进行了整编,撤销了第3旅番号,所辖第7、8团,拨归第 1、2旅建制。12月15日,杨得志留晋察冀军区工作,第1纵队,由苏振华率领,南下回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于1947年元月,先后于西台集、曹县等地歼敌近万人。2月,为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的莱芜战役,向陇海路实施了战略性出击。 1947年3月14日,第1纵队与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1945年11月组成)合编,组成新的第1纵队。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赵基梅任副司令员,潘焱任参谋长,王辉球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2、19、20旅。第1旅,杨俊生任旅长,陈云开任政治委员,辖第1、2、7 团;第2旅,尹先炳任旅长,戴润生任政治委员,辖第4、5、8团。第19旅,昌炳桂任旅长,李士才任政治委员,辖第55、第56、第61团。第20旅,匡斌任旅长,石新安任政治委员,辖第58、第59、第62团。全纵队共2.5万余人。第1纵队组成后,即参加了豫北战役,歼敌约7000余人。尔后,转入休整,补充了近9000名翻身农民,使部队做好了转入外线作战的准备。 6月24日,第1纵队参加了鲁西南战役。创立了辉煌的战绩。 8月上旬,第1纵队随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大别山挺进。12日,跨过陇海路,尔后踏过黄泛区,渡过沙河,20日,抢渡山洪暴涨的淮河,历经22天的艰苦行军和战斗,胜利地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区的外线任务。第1纵队进入大别山区后,在大别山北麓地区展开,一面发动群众,一面与优势敌人兜圈子,同时,抓住有利战机歼灭孤立之敌,先后取得中铺等战斗的胜利,给了进攻之敌以沉重的打击,使部队在大别山地区站稳了脚跟。10月1日,向长江北岸挺进,先后攻克新县、黄安、武穴(今广济)、龙坪等重镇,诱使敌整编第40 师和整编第52师第82旅深入到大别山腹地。26日,协同兄弟部队将该敌围困于高山铺地区,战至27日中午,全歼该敌,从而,打开了大别山地区的局面。 10月底至12月初,第1纵队进行缩编,将所辖第19旅和各旅补充团,以及第2旅第5团、第20旅第62团各一部,先后调归鄂豫皖军区建制,以加强地方武装的建设。 12月10日后,第1纵队随刘伯承司令员向北挺进,转入淮西地区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开辟汝(南)正(阳)确(山)根据地。1948年春、夏,连续向豫皖地区出击,先后参加了宛西战役,确山战役和豫东战役。并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训练。10月22日,参加了解放郑州的作战。 10月27日开始,第1纵队参加淮海战役。先在张公店地区歼敌第181师,后又参加了围歼黄维集团的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 1949年2月19日,第1纵队在河南沈邱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归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建制。尹先炳任军长,王辉球任政治委员,戴润生任副政治委员,杨俊生任参谋长,吴实任政治部主任。辖第46.47、48师。原第1旅改编为第46师,齐丁根任师长,范阳春任政治委员,辖第136、137、 138团。原第2旅改编为第47师,李觉任师长,郭强任政治委员,辖第139、140、141团。原豫皖苏军区部队一部组成第48师,郑统一任师长,李一非任政治委员,辖第142、143、144团。第1纵队原所辖第20旅,调归第18军,编为第52师。渡江战役发起后,第16军于4月21日晚,从黄石矶至吉阳镇间渡过长江,5月2日,攻占婺源,3日兵分两路挥师向衢县疾进。6月,在衢州、江门地区歼敌 5600余人。 8月,第16军作为第5兵团先头部队向西南挺进,执行解放大西南的作战任务,于11月14日解放贵阳城。贵阳解放后,第16军迅速转向西北,进行入川作战,先后攻占大定、毕节、赤水河等地。12月7日,再次北渡长江,抵达四川南溪地区。尔后向乐山、蛾眉、夹江三角地带疾进,至17日,完全控制了乐山地区。12月中旬,发起成都战役,切断了敌西进逃路,歼敌第1、2、3、27军等部2万余人。成都解放后,第 48师调归川南军区指挥。 1950年1月,第16军率第46、47师,回师贵州北部,执行剿匪任务,军部和师机关分兼遵义、铜仁、毕节3个军分区。尔后,即在贵州、川南、桂北广大地区开展剿匪作战,至1951年1月,歼匪10余万人。 1951年2月,第16军转入入朝作战的准备和军事训练。4月,该军率第46师(欠第137团,补入第17军第148团),第47师(欠141团,补入第 17军第146团),北上河北省辛集、晋县地区,进行了整编和补充。同时,将第62军第186师调归第16军建制。1952年11月中旬,第186师调归东北军区,第11军第32师归第16军建制,12月下旬全军入朝参战,担负反敌空降和抗敌登陆的作战任务。朝鲜停战后,第16军于1958年4月初,返回祖国。第16军及其前身各部队,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流血牺牲,转战大半个中国,并入朝参战,据不完全统计,共作战近3100次,毙伤敌人6万余人,俘敌15.2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725门、长短枪8.5万余枝(挺)。并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模范单位与个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朝鲜人民抗美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