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传播技术的现实影响和发展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30:36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赵宗禧
在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违反了天神宙斯的旨意,盗取火种带给人类,人类因此有了火。而普罗米修斯却因此受到宙斯的逞罚,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受到秃鹰啄食心肝的无尽折磨。宙斯反对将火种带给人类的理由是单纯的。因为人类只要单纯生活就好,不可以有太多享受。火种虽好,但容易乱了人的心性,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哪天回过头来烧死自己,反而害了人类。
2000年 3月,在美国在线(AOL )工作的Justin Frankel以及另一名工程师Tom Pepper在网络上发布了全世界第一个P2P 架构的档案交换软件Gnutella的原始码。受到当时网络泡沫化的震撼,当时社会大众不太注意这个新闻,或者也不太理解这件事多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六年以后的现在,P2P 这个字眼却几乎已经变成免费MP3 与免费电影下载的代名词。
P2P ,一个彻底“去中心化”(De-Centralize )的档案交换架构,打从娘胎里就带着反骨,似乎注定背负上颠覆旧制的宿命。它,是从天上被偷盗而带到网络世界里的火种。
一.             什么是p2p
P2P,英文“Peer-to-Peer”的缩写,中译为对等互联或点对点技术。P2P让用户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另外P2P在深度搜索、分布计算、协同工作等方面也大有用途。其实,P2P也不是一个新概念,互联网产生时一个本质的特征就是P2P,只不过由于带宽及电脑处理能力等的限制,使得我们的沟通中出现了很多的中间环节,如中间服务器、门户网站、第三方信息(交易)平台等,这样个人用户在互联网上变成了被动的参与者,我们被动地接受那些“中心”提供的过时、芜杂的信息。
因为中间运营商的存在,网络公民实际上背离了互联网自由、平等的本质。但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带宽及个人电脑处理能力的限制正在逐步消失,互联网经过否定之否定重新又回到P2P。
我们知道,第一代互联网的思维是主从架构式的。例如Yahoo!架了网站,任何人透过浏览器对网站主机发出链接请求之后,主机将网页传到浏览器中。此时网站是主(Server),而浏览器是从(Client)。
于是全天下浏览器都来朝拜Yahoo!,新媒体霸权诞生。或许网络使用者不自觉,然而这就是中央集权。这意味著Yahoo!有可能控制你能看什么,你不能看什么。此外由于目标显著,它也容易成为被攻击对象。以Yahoo!、新浪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的兴盛使Internet的集中式(centralized)趋势占了一定的上风,而近几年来,以ICQ、QQ、MSN Messenger为代表的即时通讯(IM)软件、以BitTorrent(BT)、eDonkey为代表的P2P文件下载系统、以Google、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兴起则强化了Internet"分布式"的一面。现在有人开始在"分布式"的概念上鼓吹Web 2.0,并以P2P的风行作为一项重要论据,甚至有些报道宣称P2P代表了网络的未来。
P2P 技术让每个使用P2P 软件的人都变成了主(Server),任何人只要有电脑并且连上网,可以在自己电脑中摆放任何软件给其他人抓取。任何人都是“主”,同时也是“从”。
当你想找某个档案时,只要下一个搜索指令,P2P 软件会自动寻找谁的电脑里面有这个档案。你可以从回传的清单中选择要下载的对象,之后两台电脑直接联机传输档案,不需经过第三者。
这是彻底的权力下放。将传播的权力彻底回归群众,而不再需要经过某种权力机构审核(不管是基于政治或者经济考量)来决定档案或文件是否允许发布。由于传播快速,甚至不容易抓出“主”是谁。
这就是P2P的精神内核。当邪恶的主宰者想要惩罚某个档案来源时,甚至抓不出最源头的提供者是谁。而P2P 软件本身更是无法禁绝。成千上万的工程师自愿开发此类软件,又怎么禁绝?
这并不是说当时的发明者在开发此类软件时是充满政治意图的。然而此种软件架构迅速获得了自由主义者的支持,在网络上有一批热血工程师持续投入不断改进此类软件,而用户也越来越多。
二.             P2P的特点和应用
P2P技术的基本特点有几个:首先是分布式和去中心化,P2P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型,整个P2P的应用功能分散在各个P2P节点(Peer)中完成;其次,在网络上,P2P采用叠加的方式,和底层的网络保持无关性;最后是对称性,P2P中每个节点既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功能的提供是对称的,这是P2P和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最大差别。
基于P2P的以上特点,Napster让人们重新认识了P2P技术的威力,P2P技术也是通过Napster进入了大多数用户的视野,Napster的音乐文件交换功能是P2P的一个主要应用。P2P给互联网的分布、共享精神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很多新的应用被开发出来,从目前的应用来看,主要集中在四大类型的应用:文件交换、集群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
国内P2P的市场基本从2000年底开始逐步启动。目前,国内P2P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文件共享及协同工作,文件共享包括了部分的搜索功能,集群计算在国内目前还未开始。在基于P2P技术进行文件共享方面,国内有多家公司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产品,目前主要的几款中文P2P软件有Workslink、Ezpeer、Jelawat、Kuro、Toperson等。
可以预见,P2P将从文件交换这类基本应用进入人们的生活,因为通过网络大家自由分享音乐、电影、图书、软件等一直是网友们的一个梦想。然后会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尝试通过P2P技术进行协同工作,这方面的应用在美国已经开始,在国内workslink也已经推出了面向企业的商业版本。当有企业或研究机构需要超强的集群计算能力时,P2P在集群计算方面的应用也会逐步开始。
在workslink发表的《中国P2P宣言》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段对未来P2P网的描述:
“有一天,当你要找一首歌、一款软件或者一张图片,你不必去各大搜寻引擎,也不必是各种专业下载站点,而是在一个巨大的P2P网络中,去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终端——个人电脑里下载的时候,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同时,在P2P网络中,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换任何数字文件;对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需要再在其它多家第三方网站发布自己的供求信息,只需在我们的P2P网络中找寻自己需要的买家、买家;有一天,你自己的个人主页可以放在你自己的电脑里,甚至你可以在你的硬盘建一个网上商店;而这一切,只需要在我们自己的个人电脑中,通过一款小小的软件就可以实现,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呢?我们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P2P网,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主人,控制权回到了我们自己手里。”
所以,畅想一下未来的P2P网,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主要应用:
1、文件搜索与下载
这是P2P最初的应用和基本功能之一。通过P2P搜索和下载与传统的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你不是从其它网站的服务器搜索与下载资源,而是从任何一个在线网友的机器里直接下载,当然其它网站的服务器也可以是一个P点。这样真正让你的个人电脑实现了与服务器平起平坐。
在Workslink、Ezpeer、Jelawat、Kuro里,输入相应的关键字,你就可以搜索到有关的资源。尤其在workslink里,你可以搜索和下载网友的音乐、视频、图书、游戏、软件、图片等多类文件,是一个真正的文件交换平台。
2、文件传递
传统的文件传递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或FTP的方式进行,这类方式有很多的问题:(1)电子邮件是P-S-S-P的方式,FTP是P-S-P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有中间环节,而P2P消除了中间环节,数据传输将更加直接高效。(2)电子邮件对于超过2M的数据文件发送将很困难,而且不能断点续传,P2P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3)存在中间环节服务器,就存在安全隐患,一旦服务器被攻击,则数据安全很难保证。P2P的模式由于数据传输的动态性、移动性,模式本身就有了安全性。
可以想象,将来在P2P网里利用P2P软件进行文件传送时,你只需输入网友的一个号码,而不是对方复杂的邮件地址,你就可以传输大容量的数据,而且可以断点续传。当然目前P2P软件需要双方同时在线,这是一个不方便的地方。将来P2P的优势和C/S、B/S的优势结合起来,对于对方不在线时,可以增加服务器暂存的方式,这样数据传输就会进入到一个新境界。
3、个人主页
目前,你的个人主页还是放在很多第三方的网站,利用P2P软件,你可以在你自己的电脑上发布个人主页,而且空间不受限制。甚至你可以有你自己的国际域名,发布你的网站。
4、供需撮合
文件交换的需求也很轻松地延伸到了信息的交换,无论是个人用户或是企业用户,大家将来可以通过P2P软件发布自己的供求信息,而且在一个巨大的P2P网里大家通过搜索引擎找寻自己需要的供需信息。甚至我们可以在P2P网里实现最传统的物物交换。
目前我们发布供求信息的办法是在很多第三方的网站注册、申请、登录、发布,这样就非常复杂,维护也不方便,将来我们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完全可以实现这一切。例如在线拍卖也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大家也不必要到拍卖网站登记要卖的商品了,在自家的硬盘上建个商店就可以了。由此又可以延伸到,一切中介网站都会被替代。
5、分布计算
通过众多计算机来完成超级计算机的功能,一直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采用P2P技术的对等计算,正是把P2P网络中的众多计算机暂时不用的计算能力连结起来,使用积累的能力执行超级计算机的任务。任何需要大量数据处理的行业都可从对等计算中获利,如天气预报、动画制作、基因组的研究等,有了对等计算之后,就不再需要昂贵的超级计算机了。从本质而言,对等计算就是网络上CPU资源的共享。加州伯克莱分校曾利用P2P技术将200万台PC组成计算机阵列,搜索射电天文望远镜信号中的外星文明迹象。
将来有一天,我们被要求在自己的PC上安装一个特殊的屏幕保护程序。当我们不使用电脑时,屏保运行,电脑被分配工作负载,我们也将定期收到一笔费用作为对我们的闲置计算资源的使用费。这种交易对企业客户来说也很有吸引力,他们凭空多了一份收入,甚至不用牺牲IT系统的工作性能,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停止接受P2P网路分配的工作负载。
当然,或许还有更多的激动人心的应用是我们没有看到的呢!P2P作为一个复兴的技术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将大有作为。所以P2P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打破现有互联网的框架并建立新规则的力量。
三.             P2P网络传播技术与现实的摩擦及发展对策
P2P技术为网络上的人际传播开创了新纪元,在worklsink的《中国P2P宣言》里写道:“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中国基础的P2P网络,这个网络是现有只读网络的终结,让你以主人而非客人的方式重新参与互联网,让广大用户重新拥有互联网所赋予的自由、平等、共享、互助的机会。P2P能够使旧有的模式轰然倒地,但新的网络运行环境却不能完好的建立起来,所以P2P技术自应用的之日就卷入到各种纠纷中。
2005年10月,正在急速奔跑的eDonkey(电驴)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作为全球流量最大的P2P网络——电驴因盗用版权而受到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的指控,宣布将正式关闭。电驴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取得唱片公司的授权,要么和一些已获得授权的公司合作。
P2P备受争议无外乎以下三点原因:对知识产权的侵害、对淫秽色情的传播、对带宽的无穷吞食。事实上技术发展、言论自由、著作专属权利的交互激荡下,势必形成平衡的力量,未来适应网络发展的著作权法也将由此应运而生。
现在,如何建立共赢和谐的网络新秩序成为各方参与者的共同心愿。
其实,建立网络新秩序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P2P是一种重叠网结构在互联网上。目前可管理的IP网和未来的NGN采用集中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管理P2P的需求。需要发展新的分布式的管理系统。目前计算机网络界在发展智能结点重叠网分布管理系统,而电信业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另外,P2P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诚信安全的网络环境,为此实名制是必须的。目前IPv4网络由于IP地址不够,大量使用私有地址和网络地址变换器NAT,隐藏了使用者真实身份,不利于网络安全。IPv6将有可能为P2P提供这种环境。在我国的CNGI(IPv6)网上建立诚信安全的P2P环境,发展大规模P2P应用和智能节点重叠网分布管理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P2P的健康发展还需要运营者和用户共同努力建立新秩序,最近在互联网协会的自律委员会下设立中国P2P应用推进联盟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但能够保证P2P技术顺畅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建立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网络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保护是一个国际话题,正因为如此,早在上个实际的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包括国际组织和世界各个主要国家都加强了对互联网法律的研究。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先后相应地推出了关于互联网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有重要影响意义的例如1996年WIPO制定的两个互联网公约,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以及欧盟的版权保护法令。其实我国的政府、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一刻都没有放松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一直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努力着。
从政府层面看,近几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颁布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保护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除此之外,今年5月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版权局也联合出台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同时国务院法制办正在积极起草《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这些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出台都将会为网络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提供依据,从而使得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有法可依;
从行业协会层面看,早在2002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就发布了自律公约,并于2004年底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自律公约,删除了大量的违法不良网络信息,净化了网络环境。随着互联网版权保护的日益加强,中国互联网协会于今年1月28日及时成立了版权联盟,为了推动行业自律,加强网络环境知识产权,特别是版权保护意识,联盟制定并于9月3日对外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版权自律公约。无论是从这次公约的参与主体还是修订过程都具有广泛性,其中既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也包括国家版权局、北京市版权法院等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可见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意识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
从企业层面来看,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大都积极设立了专业的法务部门来建立和处理本公司的网络知识产权制度和事务,例如腾讯公司专利部的组成人员中就既包括海归也包括本土专业人事构成;再例如刚刚登陆纳市的百度在尊重网络知识产权上也有着一套值得学习的制度:百度针对自己的主营搜索业务建立了日常监控体系,具体分为后台审核过滤和前台巡视审查;为了确保百度影吧的合法性,百度对片源商实行合法的保护,同时要求他们提供严格的资质,对他们的任何资质都要进一步审查;百度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信息通报渠道,并组织专人24小时进行答复。对举报的不良信息,确保在15分钟内予以处理,对移除链接的请求速度竟然能够控制在25分钟之内,这些都体现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并不缺乏网络知识产权尊重和保护意识,并且一直在默默的实践着。
总之,P2P应用回归互联网对等连接的本性,充分发挥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P2P应用还存在管理、安全、运营模式、知识产权和政策法规等问题,但是它对未来网络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而这些问题也是目前正在研究解决的热点问题,蕴藏着巨大商机。对于运营商而言,根本问题是如何应对互联网运营模式的挑战,探讨如何建立新的产业链和运营体制,包括以公共事业方式提供服务等。
参考资料:
1.   吴伟光:《Peer to Peer 技术对版权法的挑战与对策》, 《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第3期。
2.   高卢麟:《互联网与知识产权保护》, 2002.11.25,http://www.cnnic.net.cn/resource /daily/ 2003-11/6.pdf。
3.   张睿元:《档案分享软件业者与娱乐工业的战争--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Grokster案判决》, 2005年7月5日,http://www.nii.org.tw/arti_content.asp?id=12。
4.   赵福军,《互联网与知识产权必须共赢》,天极网, 2005年9月23日。
5.   郭懿美,《海峡两岸三地网络著作权侵害案例研究-以P2P应用为中心》,新华网,2006年8月11日。
6.   侯自强,《P2P回归互联网本性》,《通信产业报》,2005年9月。
7.   李昭:《网络时代的版权侵权理论变迁--Grosker案评介》, 中国知识产权网, 2005.10.12,http://www.sipo.gov.cn/sipo/ywdt/gyzscqxx/t20051012_54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