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学网-- 焦循焚史稿(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25:31
焦循焚史稿(1)
发布时间: 2010-3-24 10:58:16 被阅览数: 4 次 来源: 香港文汇报
文字 〖大中小 〗 )
焦循是清朝时人,籍贯江苏,为清一大通儒,经史子集都曾广泛涉猎,在历算、音韵、训诂、诗词等方面隆誉当时,也许果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吧,焦循对医学也有相当造诣,只是他没把挂镔悬壶作为本业,一生力在学问,医学功夫远不如其在易学上确立之话语权威,其传世大着主要是《易通释》、《孟子正义》等。
焦循曾经中过举,也曾进入过公务员队伍,人各有志吧,别人都削尖脑袋往那樊笼里钻,焦循却是钻了进去又退了出来,家甚贫困,而脚患大疾,在别人看来,这是天公不公,是人生之大不幸,而焦循却视之为福气,他对人说:“家虽贫,幸蔬米不乏;天之疾我,福我也,吾老于此矣。”城里米贵,居大不易,像焦循这样的穷酸书生,在连口水都要花钱买的城市,难以存活,所以,他就逆城市化潮流,到乡村买地筑茅檐,“移居村舍,筑小屋数间,几榻之外,书研茶具而已。”
焦循所谓“老于此”,这“此”,意之一指的是这乡村茅舍,意之二指的是书研茶具,他壹志读书,壹志著书,与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同的是,焦循好读书必求甚解,陶渊明走的是文学路子,泛泛而读也足矣,焦循走的是学术路子,非精研抉微不可,“每遇一书,无论优劣难易,隐奥平衍,必悉心研究,务穷其源。”书家文人之间,互相赠书,也是古风传承,只是很多是文人相轻,书赠到手,覆酒瓮者多,卖与收破烂者多,以之揩尊臀者也不乏其人;焦循每有友人赠书,爱之宝之,都是从头到尾,一字都不放过,“每得一书,必详阅首尾,心有所契,必手录之,或友朋以著作来者,无论经史子集以至小说词曲,必详读至再三。”读了之后,一有心得,细笔详记,三十多年始终如一,未曾偷懒,焦循作古后,有人给量了其读书笔记,有两尺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