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时代观——六种时代主题论的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05:46

正确决策源于正确判断

纵观近百年的中国大变革,总是正确与错误相伴,成功与失败相随。历史事实明白地告诫人们:一切变革的成功皆源于正确的决策,而一切正确决策皆源于对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时代主题论对客观形势判断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主观决策的对错,而决策的对错,又决定着变革的成败。

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东方大国,中国的兴衰绝对离不开世界的时代主题。大清王朝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夜,其经济总量仍占全球的首位,为大英帝国的数倍。但统治者不懂得时代的主题,是由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天朝仍是世界的中心,天下第一,唯我独尊。于是作出闭关锁国、拒变守旧的错误决策。结果不堪一击,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与凌辱,败落到半殖民地的绝境。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行者,认识到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现代化是时代的主题,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正确的时代主题判断,决定了正确的革命决策,最终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

当革命成果被军阀窃取后,中国又陷入一片混乱。中国共产党接受马列主义,认识到战争与革命是20世纪初的时代主题,并把中国革命看成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必须用战争手段,发动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终于迎来1949年新中国的胜利建立。

但在建国后的建设过程中,没有觉察到时代主题的变换,依然坚持原有的但已过时的判断,作出了极其错误的决策,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把中国引向歧途与困境。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拨乱反正,首先对时代主题作出新的判断,从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因此作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正确的判断,决定了正确的决策。这已被30年的伟大成果所证实。

由上可见,惟有对时代主题的正确把握、正确判断,才能产生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才能引导正确的社会实践,从而推动社会发展,造福人民。

但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会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判断。当今的时代主题是什么?光笔者知道的至少有六种论调。现将这六种时代主题论,进行分析比较。

 

世界末日论

认为人类发展已到尽头,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些江湖预言家的谎言,或某些邪教的谬论。除此之外,确实有些人坚持这一悲观论点。

他们或是从生态环境视角,认为人类极端自私的无穷占有欲望,通过科技的无穷强大手段,把整个地球糟蹋得面目全非,已超过了地球自我调控、自我恢复的临界点。此后只能每况愈下、直线滑降,唯有人类灭绝后,地球生态才能慢慢的重新复苏。当下的气候变暖问题,就引起不少人恐慌与忧虑。根据玛雅文化历书中关于2012年为世界末日的传说,好莱坞摄制的大片《2012》,就反映了这种观点。

或从人类社会视角,认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本性非但未有改变,自相残杀的手段反而从刀剑冷武器,到枪炮热武器,再发展到如今的核武器。光库存的核武器,就可供全人类灭绝几次之需。担心随着人性不断湮灭,总有一天由几个战争狂人,引发全球甚至太空核大战,人类将面临彻底灭绝。

或从科学发现视角,除了以往的小行星可能突然撞击地球,引起全球大地震和烟尘笼罩,造成暗无天日,陷入冰河时代,人类就此灭绝外。还有人从基因进化角度,认为人类DNA进化已到尽头。随人类DNA的不断退化,人类的种族就从起源、进化而复归于灭亡了。

形形式式的末日论,反映人们对时代发展阴暗面的悲观论调。其实,人类文明史仅约万年,智人发展史约十余万年,人类进化史二、三百万年,生物进化史40亿年,地球出现史45.6亿年,黑洞大爆炸形成宇宙史140亿年。因此,几千年的文字记载史,几百年的现代文明发展史和百年人生,相对于人类进化史,相对于生物发展史,相对于地球形成史,相对于宇宙出现史,只是时间长河中一刹那的瞬间。

人类大脑进化完成才十万年;走出洪荒,形成部落社会才几千年;进入现代化才一百多年。人类文明尚处于探索、好动、不成熟的青春萌动期。青春期妄动所造成的失误,如生态破坏、战争等,也会随不断成熟而自我克服。因此,从这种错误判断所作的悲观结论,不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实际,是不可取的。

 

进攻性现实主义论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提出“进攻性现实主义论”,又称“国家主义论”。他认为国际关系是现实无情的,是处于无政府状态,联合国起不了什么作用。认为当今国家主义盛行,各国皆各自为阵,尤其各个大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与安全,其最佳途径就是最大化的扩充自己的相对权力。为此而采取进攻性战略,进行激烈的竞争。这样就使冲突与战争,不断出现,使所有国家都生活在危险之中。

这种时代主题论,在冷战时代,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似乎第三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一触即发,倒引起一些人的共鸣。有人认为二战结束后,人类过着历史上少有的和平生活,但人们在过于平静中,反而感到不安全,担心不知哪天,大战又将临头。

可是二战结束至今,已整65年了,除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及其他零星局部战争外,世界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冲突。尤其随着冷战的结束,随着联合国作用的逐日扩大,国际合作的加强,各自为阵的国家主义论、进攻性现实主义论,都未形成气候。因此,这一时代主题论,也就不再那么为人们注意了。

 

历史终结论

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作为时代主题论断。他认为共产主义运动已经落幕,人类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人类唯有全盘西化、美国化了。他认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从此以后,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就不再发展进步了,因而历史也就此终结了。

这种唯心的、形而上学的时代主题论断,不仅理论上站不住脚,也为近30年世界发展现实所否定。世界并未止步,更未统一于美国式自由民主。反而走向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在这方面,更取得长足进步,引起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

因此,“历史终结论”是没有根据的。应该终结的不是历史,倒是这个理论自身。

 

文明冲突论

上世纪90年代中,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又提出“文明冲突论”,作为当今时代主题论断。作者最早于1993年,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30页的长文,题目为《文明的冲突》。引起热议。故于1996年作者就此问题,再次写成一本专著,《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此书影响全球,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我国也在1998年翻译出版。由于2001年“9·11”事件的印证,使这本书更是声名鹊噪。

亨廷顿认为,现代化不应等同西化,世界也不会被西化。他认为当今世界,由七至八个主要文明所构成,如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等。世界政治正沿着文明界线而重组,意识形态的联盟,已让位于文明界定的联盟。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变成世界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他认为这种文明的冲突是无休止的,也不可能永久地结束这类文明断层线的战争。

由于后来许多局部战争冲突,都发生在文明之间的断层线上,如波斯尼亚、车臣、外高加索、中亚、克什米尔、中东、苏丹等。因此这一理论,得到许多人的追捧。

亨廷顿在1996年写书时,还设想15年后,也即2010年,将爆发一场由文明冲突引起的世界大战。他虚拟中国海军那时在南海巡弋,保卫南海主权,先同越南发生海战,越南求助美国,美国的航母特混舰队开进南中国海,双方激战,联合国秘书长和日本国首相出面调停无果,战火蔓延东南亚。日本禁止美军利用日本基地,从事反华战争,美军不理。日本政府宣布中立,并封锁美军基地。大陆和台湾的海空军联手,重创美国舰队。这时印度又乘机进攻巴基斯坦,中国及伊朗同巴结盟反击印度,得到多数伊斯兰国家支持。阿拉伯人又乘机大军进攻以色列。由于中国在军事上得手,日本站到中国一边,出兵占领美军驻日基地,美国宣布封锁日本,美日海军在西太平洋发生战斗。俄国人担心中国强大,就向西伯利亚增兵,同当地华人发生冲突,中国出兵保护,就占领海参崴等地区。美国又动员欧盟给予支持,这样以美国、欧洲、俄国和印度为一方,同中国、日本和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为另一方,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战争。由于双方都拥有核武器,最终结果,使所有参战方的经济、人口和军事权力急剧下降。西方、俄国、中国、日本等皆遭到破坏。世界权力中心,从此由北向南转移了。

由于我们现在正好生活在2010年中,眼下的一切,足以证明亨廷顿的预测,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其实,世界文明的差异,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人类走出非洲后,分散于全球,由于当时交通不变,彼此交流的速度,远远低于本部落创新的速度,各自创新而得不到交流,差异就逐渐扩大,形成各式文明的差异性。到了近代,海陆空运交通极为发达,尤其空运速度每小时800公里,世界任何两地皆可朝发夕至。再加上无线电通讯和如今的互联网,各种信息以光速在传播,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当信息交流速度远远大于各自创新的速度时,彼此的差异就在缩小,趋同性日益增大。因此,差异源于发展,也会随进一步发展而消失。

冲突源于差异,趋同则促进融合。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是逐步趋同,而不是进一步分化。因此,原有的不同文明之间,是日益融合,而非日益冲突。所以我们才把保护文明多样性,作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上可见,文明冲突论也不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实际。

 

战争革命论

20世纪初,当时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其内部的阶级矛盾也日益激烈。列宁认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提出当时的时代主题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也即战争与革命时代,而且提出,一切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中国革命就接受了这一论点,从孙中山“以俄为师”,到中国共产党接受第三国际领导。

20世纪的上半叶,时代主题确实是战争与革命。接连爆发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俄国与中国都爆发了革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中国革命因为抓住了这个时代主题,搭上了“战争与革命”这班车,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然而,风云变幻,到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资本主义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吸取了教训,当时战败的西德与日本,都坚持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在马歇尔计划的财政支持下,经济蓬勃发展,进而又推动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形成国际市场,1970年日本的经济实力就跃居世界第二,西德也跃居第三。欧洲的许多小国,及亚洲的“四小龙”等,也搭上这班和平与发展的快车,而纷纷出现经济奇迹,跨入发达社会的行列。

可是在二十世纪后半叶,我们未能认识到世界时代主题的这一深刻变化。依然把战争与革命当作时代主题。坚信“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初始时提出“美帝亡我之心不死。”后又加上“苏修亡我之心不死。”认为中美之间、中苏之间迟早必有一战,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因此,一切重点都是“备战”,“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等打完仗后再搞建设。对外是战争准备,对内则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一个接着一个的政治运动,直至十年文革。就这样坐失二十多年的良好机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在1955年时,日本经济总量仅占世界份额的2.4%,我国却占4.7%,日本仅及我们一半。可到1978年,我国只占世界经济总量份额的1.8%,20多年降了0.6个百分点,而日本于1980年,已占世界的9.5%,高出我国4倍。从不及我们一半,到高出4倍,这是多大的差距!

可见,如果对时代主题判断发生错误,就会引起决策错误,造成一连串失败的后果。这个历史教训是极其惨痛的,我们为之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是无法计算的。必须痛定思痛,切莫忘记。因为现在有些人,并未放弃这一“战争革命”论,他们认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本性未变,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只是暂时走入低潮,高潮迟早还会到来。因此,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些人就同那些发达国家的“共产主义”小组织共鸣,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经济危机总要引发世界大战和无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再次敲响了丧钟。然而,这次危机比起上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虽然规模更大、涉及更广,但既未引发世界大战,也未引发革命。反而较快走出谷底,而开始复苏了。

这说明,我们面临的不是什么“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低潮”,而是处于“新潮”,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新潮。这个新潮中也有革命,包括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但不再跟从战争了,而是主要以和平发展的方式展开。最近中央主要领导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何谓“中长期”?中期者十几年,长期者几十年。这就是说未来十几年到几十年中,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依然不会改变。这也就是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依然不会改变。

 

和平发展论

这一时代主题论,是邓小平提出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人们一时难以从“战争革命”论中转变过来,加上邓小平也需要有个认识和思考过程,因此,提得不是那么明确。在1984年军委座谈会上,他提出对于“战争危险”论,要重新作出判断,否则无法安心搞建设。他主张削减国防开支,腾出钱来搞建设。次年他进一步提出,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两大问题。

其后在中央十三大文件中,写上了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两大主题。十四、十五、十六大又进一步明确这是时代主题。十七大报告中,更明确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是对和平发展论,迄今为止所作出的最完整、最明确的诠释。

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而非战争,是发展而非革命。和平发展,已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大潮滂滂,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为什么战争与革命,会转换为和平与发展呢?这既不是福山“历史终结论”所说的,历史终结的结果,也不是“战争革命论”者所说的,暂时处于低潮的结果。而为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根据历史唯物史观,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决定时代主题变换的内力,不是什么主观的意识形态论断,而是客观存在的生产力与经济基础。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的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带动下,发生了新一轮革命。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把人类社会的生产、流通、管理,推向一个全新的局面。出现了由众多机器人组成的大规模自动化流水线;出现了超越国家地域的跨国公司,组织起世界性生产;出现资源、金融、制造、物流、销售等一条龙的国际产业链;出现了全球采购、生产、销售的国际市场;出现了由几个国际金融中心组成的,24小时不停运转,每天有上万亿美元,以光速流动的国际金融网络;出现了由16亿网民掌控,用16亿台个人电脑组成的国际互联网,使各种信息、民意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瞬间能传遍全球每个角落,进行互动交流;出现复盖全球的多家卫星监控系统,能够不断扫瞄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活动,使人类活动很难再有秘密,达到空前的公开性与适明度;出现了人类活动能力,大过了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控与自我复苏能力,因而引发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资源匮乏、新传染病扩散等各类全球生态危机,严重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安全;出现了许多国家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以灭绝人类文明,因而发生大战时,不再会有赢家的新局面,等等。

所有这些经济基础方面的巨大变化,使世界的政治走向,再也不可能被少数经济寡头及其政治代理人所垄断。即使出现战争狂人,也很快会被全球舆论所推倒。信息时代促使人类更加认识到彼此的共同点,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灾难、共同的利益。地球成了一个共同的归巢,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因此,只能用和平、谈判、妥协、合作、改良、变革等手段来解决各种矛盾与分歧,以求得共存、共赢、共荣。另外,国内矛盾不再依靠革命战争来解决了,而是依靠发展,不断发展经济,改革上层建筑,以求得社会进步。因此暴力革命也为和平发展所取代。

现在时代确实变了,其主题再也不是战争与革命,而代之以和平与发展。这是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人类社会发生的一次重大革命。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人物,能提出伟大的理论。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论,也就应运而生了。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未来的历史仍将继续证明,这一时代主题理论是符合人类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根据这一理论,而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而也是正确的。

过去我们谈起邓小平理论,总强调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其实邓小平理论,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是发展了列宁主义的时代主题论断,将世界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变革为和平与发展。由此才为中国带来变革、发展与繁荣。我们必须珍惜这份宝贵的政治遗产。

 

作者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