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为了提出解决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3:55

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为了提出解决方案

在改进自己的知识管理工具与流程的过程中,我对知识管理又有了新的想法与感悟。特地记录一下。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有一个知识内化的阶段,其实这个阶段有一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学习”。“学”就是“学到”,习就是“习得”。

上面的图片完整的画出了知识流动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的流程。在知识内化、外化的过程中,最终知识的归属是在哪里呢?或者说,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我在这里,借用Zoom.Quite的一些结论,我很赞同:

  • 知道谁知道什么
  • 知道自个儿知道什么
  • 知道自个儿应该知道什么
  • 知道自个儿什么时候应该知道什么

这是从一个知识管理最终的效果出发所看到的描述。

而我自己认为,知识管理最后的效果,只有一个:不忘却。不忘却就是,所有该记得的知识,以及所有该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的知识,都能保证知道。

知识的特殊性在于,知识既可以是个人的(隐性知识),也可以是社会的(显性知识)。

若是要好好的管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必须认识到,在个人知识管理当中,更加强调的是知识对个人的意义。也就是说,一个知识是否能为个人所认知,为个人所利用(其实,个人和社会的分界,并不是这么明显的。有时候,社会的要求就是个人的要求,只要个人遵守社会的要求。)

有时候,我们对于某些方面,其实没有必要研究得这么深入,只要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就好,未必下次就可以用得上。比如,因为我要写一个关于印度文化的论文,所以我就找了一些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资料,写在里面。但是这个印度种姓制度的资料并非是能够反复利用的,只是我为了写论文所以才找来的,所以我不用了解得太深,只要我了解到刚好能在这个论文里面用上就可以了。

所以,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解决方案”,无论这个解决方案是为了解决程度多大还是多小,关系到多人还是少人的问题。而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所需要的知识,就未必要求到非常深入的地步。形成一个解决方案的知识,它是由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决定的。

简单来说,就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少知识?”这可能是一个数量的问题,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量变质变这个定律。

在之前的文章就讨论过知识的层级。这个层级是:噪声——》信息——》知识——》智慧。

这个分级,一般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个分级的方式,是从对知识的利用程度出发,没能很好的描述知识的转化过程。而知识转化的过程中,量变是如何达到质变的?

我认为,这个转变的过程,也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知识碎片,知识片段,知识面,知识体。

我用图片来说明,知识在形态上的变化:

最后形成的知识体,就是一个问题完整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