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变革进行时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22:54:54

公权变革进行时

   
  利益刚性
  公权力私有化不仅在社会问题中体现得很明显,在中央政府着力推动的社会改革中,公权力变革也往往是成败的关键。一种情况是,社会领域的改革,如果单方面将官员群体划入“特区”,那么改革试点往往会进退维谷,甚至偃旗息鼓。比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过去已经一年,没有明显进展。在去年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社会保险法(草案)》时,有不少常委会委员就反对“公务员另搞一套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意见也非常强烈。政府机关的公费医疗并轨也被认为是医保改革最后的堡垒。
  无论是已经开始试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还是正在征求社会意见的教改纲要,专家和舆论最为担忧的问题正是政府职能转变。公立医院改革中叫“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教改中是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即“去行政化”。
  改革方案中的“积极探索”、“逐步”这些字眼说明改革的难度。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的那样:“随着改革的深入,共识度会越来越低,因为它既涉及观念、体制,还涉及切身利益。”和社会问题一样,社会事业长期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已经形成了刚性的利益结构。不少卫生行政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早已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教育行政化的另一面就是教育界和一级政府或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相互输送关系。政府职能的扭曲和社会事业公益性的弱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此之下,也产生了大量的腐败和公共资源的浪费现象。
  可以说,社会领域的诸多难题,经常可以找到公权力私有化的影子:上学难的背后有垄断国企和学校利益合谋式的联建或者内部人保送,城市管理混乱的背后有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现象,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被平均”的背后是垄断企业职工的福利费增长和低廉享受本企业产品和服务,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是“就业比爸爸”,基层治理公信力危机背后有干部权力的家族世袭现象,如此等等。
  社会治理和社会改革的成败,已经取决于新一轮的公权力变革成功与否。
  
  制度意识
  人们已经注意到,在2009年底,中央政府已经公开宣示,官员要增强制度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