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冲出亚洲获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00:25
赵丽华冲出亚洲获诺奖
梨花体引领世界文坛新潮流

瑞典时间2006年12月10日晚,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各奖项颁奖典礼如期举行。诺贝尔基金会主席、医学博士斯托尔克首先致答谢词。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依次向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得主,颁发了诺贝尔奖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当发到文学奖得主的时候,原本庄严的典礼现场开始了骚动,赞许、激情的掌声经久不息,市政大厅顶棚的辉煌的宫廷式吊灯都在摇晃。
这个自2004年以来,第一位亲临颁奖礼现场的文学奖得主,就是中国诗人赵丽华,比起两个月前,瑞典文学院在宣布她为本年度文学奖得主时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震撼,典礼现场的喧哗与骚动,不过是蝴蝶轻轻扇起了翅膀。
谁是赵丽华?
2006年10月12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诗人赵丽华,颁奖词称:“她在对诗歌的灵魂和外壳的探求中发现了直感弹性随意轻盈之美,并因此建立了可与基督教媲美的个人宗教——梨花教。”
在此前的媒体预测中,以色列作家阿莫斯·欧兹、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黎巴嫩诗人阿多尼斯和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是五大热门人选。此结果一出,世界媒体都在惊呼:赵丽华是谁?
在短暂的慌乱之后,主流权威媒体迅速端出了紧急制作的丰盛大餐。《纽约时报》用前32个版面立体解析了这个不为美国民众所熟知的中国诗人。此前,即使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人类成功登月、克林顿性丑闻、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都不曾有过如此待遇。《纽约时报》的导语称:上帝说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但上帝无法让每个人都沐浴诗歌之光。上帝做不到的事,赵丽华做到了。
《华盛顿邮报》熟悉中国文化的编辑则制作出了典出武侠小说的名句:为人不识赵丽华,便是英雄也白活。
稍后出版的《时代》周刊急不可待地推出了2006年度人物,《时代》周刊封面是一个电脑屏幕及键盘,读者可以从反光的电脑屏幕上看到赵丽华的肖像。《时代》周刊记者列夫·格罗斯曼在封面文章中说:“由于激动着全球民众,建立和塑造着新的世界语……不用等到年底了,2006年时代人物就是你。”
英国 《泰晤士报》要表达的意思和《时代周刊》相近,“从此,人与诗人成为了同义词。”
而在赵丽华的祖国,某权威媒体发表记者李舫的专题文章《是谁给诗歌重新装了翅膀》,记者采访了很多德高望重的老诗人,老诗人们纷纷表示,赵丽华的出现使得他们又看到了李白、屈原的诗意大国。
为什么是赵丽华?
在颁奖典礼结束后的豪华晚宴上,与诺贝尔奖项同样令人期待的晚宴菜单终于浮出水面。在与厨房相连的金色大厅里,三张28米长的桌子就是装配线。今年的头牌为斯堪的纳维亚鱼,佐以斯堪的纳维亚的野草莓。宴会的领班斯文松曾对媒体说,今年的佳肴“将是有史以来最令人赞叹的,美丽的色彩搭配超乎人们的想像,而且味道绝佳”。等到身着盛装的侍者端出最后一个盘子,全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斯文松宣布,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诗人赵丽华亲手做的馅饼,不过只有三个,它们分属尊敬的国王陛下、王后夫人以及基金会主席斯托尔克博士。在2000多人的目光中,三人拈起了这小巧的馅饼品尝,长久的沉默之后,王后夫人泪流满面,国王则哽咽地致辞说:毫无疑问,我吃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斯托尔克博士补充说:就连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也没吃过这样好吃的馅饼。我们都知道,尊敬的诺贝尔先生生前不喜欢吃油腻的肉炖土豆等典型的19世纪瑞典菜肴,他最喜欢吃的就是馅饼。可惜……这个时候我们更该怀念与感激设立了这个奖项的诺贝尔先生,今年的文学奖应该是101年以来,最符合他意愿的。能吃到赵丽华女士馅饼的,是少数人,所幸,还有她的诗歌。
一年之前,赵丽华还是中国诗人这个沉默的群体中的一员。在河北一家诗歌刊物里,为他人做嫁衣裳,过着平静的生活。有一天,友人偶然翻阅了赵丽华这十几年里默默写下的诗歌,激动得不能自持,挑选了几首发在互联网上,题为:草根级女诗人诗选。其后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国的诗歌人口从3000万迅速膨胀为13亿,更多的目光从工作台、庸俗的电视节目、盗版DVD上移向了诗歌。80后代表作家韩寒主动联系媒体激动地表示:这就是我梦幻中的诗歌,它融合了古典诗词、外国现代派诗歌、二人转、山东快书、京韵大鼓、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即有诗意之美,又兼娱乐、互动、励志功能,这就是伟大的现代诗的力量!
与韩寒感觉相近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有的在键盘上敲下了自己平生的第一首诗,有的在网络上跟帖,讲述被赵丽华的诗歌拯救的个人体验,一个以赵丽华名字谐音命名的新式宗教“梨花教”应运而生,学者撰文,长久以来中国人没有信仰的历史结束了。
社会层面的震动不亚于文学与互联网。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国内45%原本多种经营的各式酒楼、饭店都改成了单一品种的馅饼店,他们的广告语也大同小异,“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比赵丽华的只差一点点。”“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比赵丽华的不差多少。”
而环保部门有喜有忧,喜的是在95%的公共厕所里,都在显著位置被民众贴上了赵丽华的名诗: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公厕卫生大为改观,公民的公共道德意识短时间内飞升。但此举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即使是小便之后,人们也习惯地冲刷便池,城市用水进一步紧张。
后赵丽华时代
12月21日,几十位中国诗人在诞生过许多诗歌巨作的黄山召开赵丽华作品研讨会,会后达成了《归园共识》。主要内容为,赵丽华的诗直接秉承了以《诗经》为源头的中华民间诗歌传统,重现了唐宋之后的诗歌盛事。它以独立不倚的生命姿态,非功利的生命与语言探索为特征,成为一个时代终结性的艺术存在。她的成就已可比肩于汉诗历史的若干高峰。其经典作品,将为后世传唱。贫瘠的时代结束了。诗歌的狂欢开始了。
在930北京诗歌朗诵会上,诗人苏非舒畅快地脱去了身上的全部伪装,直追魏晋阮籍、嵇康的放达之风。流浪诗人也夫将自己关进了狮笼,追溯诗经时代,人兽共存的原始状态。小靳庄重现赛诗之盛况,人人奔走相告,热泪盈眶。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纷纷在家中举办诗歌沙龙。
在法国,浪漫的年轻人,求婚不再用钻戒和鲜花,而必须是一首梨花体的诗歌。
德国《明镜》报载文称,受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而勤奋写诗的一代德国青年,有望改变德国人古板严肃的面孔。
美国国防部正在尝试对可能的恐怖分子进行诗歌陶冶,他们印制了大量的赵丽华诗选,分发给可疑人士。国防部发言人称:尽管恐怖袭击依然可能存在,但美国的国家安全,应该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瑞典文学院院长霍勒斯·恩达尔说:“我们很欣慰,恰如其分地完成了诺贝尔先生的嘱托。因为归根到底,诺贝尔文学奖,既是对文学的表彰,也是对‘理想’与‘道德’的表态。”
文 许寿意
新闻背景
赵丽华的诗作在网上被广泛转载,其口语化的诗句被网友戏称为“梨花体”,大量网友通过仿写其诗歌的形式表示嘲笑之意。
“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见鬼”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06年12月29日《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