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勉曾等沉痛悼念张青莲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03:46
在红军长征自由共享论坛上贴出了一批悼念张青莲先生的文章诗词,这是其中的一篇.作者之一苏勉曾先生是我的老师,,带过我的分析化学实习.--陶世龙
永远怀念张青莲老师
苏勉曾 黄竹坡
每当我们去看望坐在轮椅上98 岁高龄的张老师,问候他的健康,祝福他善自保重时,他总是微笑着和我们谈论外面的时事或回忆往事,而很少谈及自己的病情,使我们原本谨慎不安德心情也缓和下来。这次他病危住院救治期间,他也未曾显示过些许苦痛,而是平静地慢慢地驾鹤西去。只有具有高尚情操道德修养的哲人才能在生命的时刻如此坦然和安详。这也许是青莲先生一生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修炼得来的结果。我们悲痛老师的仙逝,更钦佩老师的时表为人。
1939~1946 年青莲老师作为一位从事前沿性、创新性重水物理化学研究的年轻学者,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时我国抗日战争接连失利,半壁河山沦陷敌手,国难深重,民不聊生,物质匮乏。当时学校的简陋实验室里没有煤气、自来水,电力也不足,更没有真空和恒温设备。而且日寇飞机还经常飞来昆明轰炸,师生随时要停课躲避,研究工作极难进行。但是青莲老师和助教学生一起自己动手组装可控温至0.002℃的恒温槽,借用其它单位的油泵和冰箱,研究了重水的一些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完成5 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上。青莲老师对重水以及稳定同位素的基础研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 年代,并积极参与和核工业有关的重水生产和分析研究工作。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的重工业和材料科技十分落后,与之相关的无机化学也相对薄弱。当时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指示,由张青莲老师带领我们在北京大学建立无机化学专业,编译教材,开设相关课程,招收研究生,接受兄弟院校的教师来北大进修,这样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事业在我国才发展起来。张老师在耄耋之年还致力于10 种元素的原子量新值的测定工作。他亲自指导助手用化学法提纯收集到的每种元素化合物同位素的标样,运用高纯同位素标准试样校准质谱法测定原子量更精确地新值,为国际CAWIA 确认为国际原子量新标准。这一系列工作中要求的是熟练、冷静、耐心、真诚和超纯的技术和人品。张老师跟学生说:“重大的科研成果,往往是在困难环境中通过艰苦努力而获得的,物质条件当然重要,但决定因素是坚忍不拔的奉献精神”。张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张老师为人忠厚正直、严谨治学、成就非凡,但他淡泊名利、平易近人。他乐观豁达,经历多次风雨而无怨无悔,实为知识界的楷模。敬爱的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张青莲先生千古(胡亚东)
喜归道山 乘鹤西去 留下原子十颗 量由先生定 流芳千古
痛别良师 泪洒学府 常思弟子三千 德从前辈传 永垂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