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沉痛悼念四川作家巴金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46:26
真正的英雄——沉痛悼念四川作家巴金先生
[原创 2005-10-17 21:54:08 ] 发表者: 蜀狂 
网友月在QQ里说,巴金逝世了,我非常诧异。前几天还在看他的《再思录》,读他那感人至深的怀念亲友的文字,噩耗传来,让人扼腕叹息。上网看新闻,原来消息确实,据中新网的消息:中新网10月17日电 据新华网消息,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
巴金是一位勤奋的作家,就连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躺在病床上不能够执笔了,也没有停止他的思考和写作。《再思录》里,他说道:“躺在病床上,无法拿笔,讲话无声,似乎前途渺茫。听着柴可夫基的第四交响乐,想起他的话,他说过:‘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乐,你就到人民中去吧,你会相信在苦难的生活中仍然存在欢乐。’他讲得多好啊,我想到我的读者,这个时候,我要对他们说,也就是这几句话。我再说一次,这并不是最后的话。我相信,我还有机会拿起笔。”从这乐观的文字里,我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子,和他脸上慈祥的笑容,没有想到,他会走得这么快,这么突然。
巴金是中国文坛里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一生著述九百多万字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的11月,他出生在文化古都——成都,到今天,他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他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在这一百年里,他体验了成功的欢欣,承受了屈辱的磨难,写了出了痛苦的忏悔,得到了平静的安宁。
“为了信仰,为了理想,我是可以来牺牲我底一切的。”巴金是一位理想主义战士,为了理想和信仰而写作。从发表《灭亡》开始,他使用了巴金这个笔名。《灭亡》也是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他在《灭亡》里,发出了让人振聋发聩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小说描写了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小说的主人公心胸是让人敬佩的,他说出了“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这样的话语,或许,这也正是巴金本人想说的话,假借小说人物之口,说了出来。小说主人公最后为“信仰”而英勇献身,再次表达了巴金是为信仰和理想而写作。巴金还借李静淑之口,道出了他的誓言:“我们宣誓我们这一家的罪恶应该由我来救赎。从今后我们就应该牺牲一切幸福和享乐,来为我们这一家,为我们自己向人民赎罪,来帮助人民。”我们也可以看出,巴金一开始就是一位理想主义战士,他是位英雄。
“信仰是主,用死来证实信仰,用友情来鼓舞信仰。”巴金的很多作品,都在描写信仰。《家》、《新生》、《激流三部曲》等,作品的人物,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用生命的代价来换取,这的伟大的献身精神,正是信仰的支撑。周若水、吴仁民等一群热血青年,他们都用他们的生命来证实了信仰。巴金说,“爱一切人”,这里的“爱”,应该是指友情之爱,在晚年的巴金,他说他是靠友情的支撑活着,友情同时也支撑着他的信仰,因为他还没有停止思考,为了他的信仰,他必须坚持下去。
“老一辈的罪过,要由我们去偿还。”巴金有着一种强烈的赎罪心理和拆毁的精神。他不在救赎老哦辈们的罪过,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灵魂的救赎,对不堪岁月里自己做过的事的直面和忏悔。一个人是否懦弱,就看他能否直面自己的历史。很多经历过文革岁月的人,他们做出了许多不仅仅是荒唐的事,但是现在他们不敢去面对,甚至一味的回避,这样的人就是懦弱的人。但巴金不是,他是勇敢的,一如他小说那些为信仰而勇敢献出生命的人一样,他勇敢地面对他的过去。他也曾一度迷失自己。在1957年,刚参加完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后的巴金,一回到北京,就感觉到气氛不对,恰好这个时候,《文汇报》记者向他约稿,他“当然一口答应,我正需要用这种表态文章来保护自己”,他写了一些文章,也就躲过了一场劫难。文革这场劫难虽然暂时躲过去了,但是面对他的,就是灵魂上的劫难。
“奴隶,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10年的奴隶!”文革过后的巴金,无论他的精神还是写作,都是处在一种赎罪和忏悔的状态,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他动摇了,没有坚持真理,没有了自己的信仰。文革之后,他并没有因为历史情况的特殊就原谅自己,宽恕自己,他在拆毁,他在赎罪,他把自己罪恶的灵魂剖开来给别人看,给自己看,不惜把自己撕得粉碎,撕得血淋淋的。在那疯狂的岁月里,他写文章批判了路翎,最后,他以《向路翎同志道歉》一文来请求世人和自己的原谅。读他的《随想录》,处处可以看见他忏悔的文字。
因为巴金的人生历程上,有过这样一段污迹,就有人说巴金算不得完人,算不得英雄,只能说他是个真诚的人。不是完人我赞同,没有哪个是完人,英雄也不是完人。我认为巴金不但个真诚的人,而且还是英雄——为理想和信仰而写作的英雄,直面自己的英雄。卢梭写《忏悔录》,他是英雄,奥古斯汀写《忏悔录》,他是英雄,巴金写《随想录》、《再思录》,他也是英雄,一个敢于否定自己过去的罪行,一个敢于把自己的丑恶揭露出来,豪不留情地批判自己的英雄!这一点上,当代文坛没有哪个作家比得上他,无论是王蒙还是贾平凹,他们都没有巴金这样的精神。评论家谢有顺说,一个民族是勇敢还是懦弱,就看这个民族是否敢于面对过去的历史。日本不敢面队二战中他们的罪行,所以日本是懦弱的民族,中国到现在也没有真正面对文革那场灾难,中国也是懦弱的。但是作为这个懦弱的国度里的个体——巴金,他敢于面对,他就是勇敢的,他就是英雄!
11月25日,又是巴金的生日。可是在今天,10月17日,他就匆匆地走了;他那句“我相信,我还会拿起笔”的话语,还在耳边回荡,然而,他却走了。沉痛之余,写上面的文字,以悼念我心目的英雄——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