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改写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1 10:25:33
李琰--改写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2010年02月26日

2月24日,中国队教练李琰(右二)等和韩国队教练(右四)等在比赛结束后等待裁判的裁决。当日,在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赛中,韩国队在比赛中与中国队员发生碰撞,造成中国队员险些摔倒。虽然韩国队率先冲过终点,但经裁判赛后协商决定,取消韩国队的成绩,判定中国队以4分06秒610的成绩夺得金牌,这个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新华网温哥华2月24日体育专电(记者王镜宇、刘阳)李琰,一个有故事的女人。

24日晚,这位有着中国国籍、美国绿卡,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人指挥弟子们夺得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成为中国队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练。

在李琰时代到来之前,中国短道速滑的功劳簿上最耀眼的名字是辛庆山。这个被称为中国短道速滑“教父”的东北汉子经过近20年的艰难奋斗,终于在2002年的盐湖城率队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杨扬一鸣,天下皆惊。

然而,以杨扬为首的“四大天后”的退役让中国队迅速跌入青黄不接的泥潭。辛庆山当时的判断是:后继乏人,好苗难寻。

功勋教头的江郎才尽把黑龙江的伊敏和年轻的冯凯推上前台,然而他们注定只是过渡性人物。在2006年的都灵,孤军奋战的王濛勉力保住女子500米金牌,可是中国队全面的新老交替看似遥遥无期。

也正是在那届冬奥会上,李琰进入中国队的视野。在“韩流肆虐”的都灵,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的8枚金牌只有两块旁落。一块被王濛拿走,另一块属于美国名将阿波罗,而李琰正是阿波罗当时的教练。

人生就是一场缘,在李琰的生命中短道速滑注定有着难以割舍的位置。

图为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新华网 展鹏摄(资料图片)

1988年,20岁的李琰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夺得1000米金牌,可惜那时短道速滑只是表演项目。4年之后的阿尔贝维尔,短道速滑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可是造化弄人,风光正茂的李琰这次只获得500米的银牌。

1994年退役之后,李琰进入东北财经大学攻读国际金融专业。4年本科毕业后,她被分到大连市税务局。这已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当国家体育总局请她参加与斯洛伐克的体育交流时,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心仍在为短道速滑跳动。于是,远赴斯洛伐克、在一个对短道速滑认识几乎是空白的国家里开始一段未知的人生历程,成为她的选择。

天分加热爱,那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琰奇迹般地率领一群半大孩子夺得欧锦赛前四名,连斯洛伐克总统都亲自向她祝贺。2003年,她又接到美国滑冰协会抛来的橄榄枝。

“当教练也是逐渐积累,后来在美国的时候基本达到成熟期,”李琰说,“当时在科罗拉多基地边训练边学习。还上了美国的教练学院,从美国、加拿大的训练体系中有所借鉴和收获。”

阿波罗在都灵夺冠后的深情拥抱让全世界记住了李琰,她本来有机会在美国再干4年。这时,祖国发出了召唤。

“当时是杨扬牵线,她问:琰姐想回来吗?后来蓝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蓝立)打了电话,再后来具体的合同是和佟立新(前冬管中心短道部部长、现任新疆体育局副局长)谈的。”

李琰刚回中国队的时候,美国队队员和中国队同场竞技时很不适应。在美国将近4年,队员们习惯了她的声音,因为一般赛场上只有一个女教练。听到李琰的声音,美国队员们下意识地抬头寻觅,只是这声音变成了他们听不懂的中文。

也许当时没人意识到,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正在前方等待着满怀壮志的李琰。在2007年初的亚冬会上,中国队领军人物王濛在电视镜头前公开质疑她的执教方式,将帅不和的阴影笼罩在中国队上空。

<< 上一页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