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上网数量 中国网民 网站数量 3G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36:50
时间:2009-07-18 点击次数:931
2009年7月16日,《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占网民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增速十分迅猛。
网民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普及率持续稳步增长
持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互联网总体影响不大。《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和宽带网民规模增长迅猛,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

网民增长对比图
与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手机网民半年增三成,3G市场容量存较大弹性
《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除了得益于政府和运营商的努力推动外,这种增长与手机上网本身所具有的时尚色彩以及手机上网内容的丰富也有很大关系。

3G上网行为分析
依据调查,在已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中,有28%的人表示未来会使用3G手机上网,39.6%的人对未来是否使用手机上网态度不明确。而在未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中,14.8%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可能使用手机上网,而在这部分人中,又有49%表示会使用3G手机上网。这也表明,3G未来市场容量存在较大弹性,需要各运营商着力开发。
网络应用格局不变,电子商务势头不减
网民在网络娱乐、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上使用率较高,除论坛/BBS外,这三类网络应用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均在50%以上,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等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使用率相对较低,但呈现很强的增长态势。
信息获取类网络应用使用率上升。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占比分别为69.4%和78.7%,较2008年末增加1.4和0.2个百分点。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用户规模持续增大,使用率略微下降。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使用率分别为55.4%和72.2%,比2008年末分别下降了1.4和 3.1个百分点。博客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1亿人,使用率为53.8%,比2008年底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使用率水平仍然较低。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目前经济形势下由7400万扩大到8788万,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网上支付半年增加达到2370万人,使用率增加4.8个百分点。但尽管如此,相对发达国家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网站数量持续增长,CN应用逐步加强
截至2009年6月,中国域名的总数为1626万个,其中CN域名1296万个,占域名总数近八万。中国网站数量为306.1万个,较2008年末增长 6.4%,其中CN下网站数占78.7%。

网站数量增长图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上网数量 中国网民 网站数量 3G应用...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1月)2 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1月)的 28——第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1999/7) 29——第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00/1) 30——第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00/7) 31——第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01/1) 34——简析CNNIC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6——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2/7) CNNIC第17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热点数据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十大热点分析 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宏观概况 33——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2002/1) 25——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1997年10月) 26——第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1998/7) 27——第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1999年/1月) 第26次互联网报告:网站数量下降到279万 32——第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