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可以改变吗-了凡四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12:34

命运可以改变吗

   明代的袁了凡先生,童年丧父,他的母亲就让他放弃科举考试学习医学,说这样可以养生,还可以济世救人。况且,学成一门技艺也是他父亲的夙愿。后来有一天在慈云寺,他遇到一个老者,老者有着修长的胡须,伟岸的外貌,很像是个仙人,他就对那个老者很恭敬。那老者说,“你是可以做官的人,为什么不去读书呢”?他就把原因告诉了老者,并且问老者的姓氏是什么,家在那里住。

老者说:“我姓孔,云南人,得道了邵雍的皇极数的正传,现在这个数应该传给你了。”

他就把老者引至家中,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母亲说,一定要好好对待这个人。

他们母子让老者用数来算命,不关不管是大的小的事情都分毫不差。于是,袁了凡就正式启动了读书的念头。在其表兄的帮助下,师从在沈友夫家开馆授课的郁海谷老师。

这时,孔先生又为他起数算卦:你明年在县里考秀才,会得第十四名,府考能得第七十一名,省考是第九名。古时候考秀才要通过这三关。第二年去考的时候,三处推算都与事实完全吻合。于是,袁了凡就让孔先生推算他一生命运的好与坏。孔先生就说:他将会在某年考第几名,某年能够做补廪的秀才,某年能够做当贡的秀才。补廪和当贡都是秀才的级别。当贡生后的某年,会当四川的一个大尹,在任三年就应该回乡。在五十三岁的八月十四日丑时,就要寿终正寝。可以,他这一生没有儿子。推算的是如此准确,袁了凡先生不敢怠慢,小心谨慎的把孔先生的话记录了下来。

从此以后,凡是他参加的考试,所得的名次都与孔先生所推算的完全吻合。只是孔先生推算他做廪生食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能做贡生。但是当他领米七十一石的时候就被当时的教育厅长批准作贡生了。正当他疑惑的时候,这个批准被当时的代理官员杨公驳回了。直到1567年,教育厅长殷秋溟先生在闲暇之余把以前秀才的卷子拿来再看,感叹袁了凡的文章写的如此之好。怎么能总作个秀才呢!于是向上递上文件,批准他做了贡生。

        这样算来,总共领到国家的俸禄,也就是大米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做了贡生。分毫不差。他因此更相信人的一生进退有命运的安排。就淡然无所求了
 袁了凡先生作为贡生来到了当时的京城,居留了一年时间,整天静坐,也不看什么文章。在1569年的时候回去,后在南京游学,还没有进国子监,也就是当时的大学读书。这时他去访问了隐居在南京栖霞山上的云谷会禅师。和禅师对坐在一个房间内,大约有三个昼夜没有合眼。

云谷禅师感到非常惊讶,就问他说:“一般人之所以不能成圣人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妄念太多。你坐在这里三天了,我也没有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为什么呢?”

袁了凡就说:“我的一生已经被孔先生算定了,荣辱生死都有定数,我即使要妄想什么,也没有什么可妄想的。”

云谷先生哈哈大笑:“我原以为你是英雄豪杰,原来只是一介凡夫啊!”

读到此处,顿觉晨曦微露,眼前渐渐的亮起来。看到过古今中外许多的哲理类、励志类、宿命类、非宿命类的文章,所探讨的无非就是这样一些道理。正是英雄所见略同。但是接下来的话,有谁能说的像云谷禅师这样透彻呢?!

袁了凡惊问其故。

云谷先生说:“人生活天地之间,最终为阴阳所捆缚,怎么能没有定数啊!但是,只有很普通很平凡的人有定数;极善之人,数,不能够拘束限制他;极恶之人,数,也不能限制到他。你二十多年来,被他算顶,不曾变动一分一毫。难道你不是凡夫吗?”

了凡先生终究是有慧根的人,知道又遇到高人了。就赶紧追问到:“那么,这个数,可以逃脱吗?” 云谷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这话首先肯定,命,即使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也是可以由自己造作的。福也是可以自己求得的。其次说,我是不会欺骗你的。因为这是佛家大忌。

了凡说:“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言下之意,功名富贵实在是难求啊!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不但仁义道德可以求得,功名富贵也可以求得。内外双得。就看你怎么求。如果一味向外求,你的所得依然是你的命中应得到的那一部分。内外你都得不到。所以,求,要求自己,求自己的内心!

了凡有幸,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二个高人。

我们也有幸,看到了了凡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从此对命运不再迷惑,不再听从命运的安排,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做命运的主宰。许多人都知道,可以改变命运,但命运到底怎么改变?彻底改变命运到底要靠什么?

靠什么呢?

这其实一点都不神秘,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懂得呢?

       云谷先生于是问了凡说:“孔公算你的一生怎么样?”

了凡就如实以告。

云谷先生就说,“你自己认为你能够中科举吗?你应当能够生儿子吗?”

他追省自己良久,说:“我不应该中科举。科举中的人,有福相。我没有福相;又不能积累自己的德行功德,以增加福禄的基础;我还不喜欢做繁琐的事情,不能容人;有时还以自己的才智压别人,说话做事很直,高谈阔论,轻言妄谈。这些都是薄福之相啊!我哪里能够考中科举呢?

他还说: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

   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

   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

  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

  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

  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

 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这个了凡先生还是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在云谷先生的点拨下,他开始自省,知道自己不能中科举,没有子嗣的原因,根本还在自己,而不在别人。他高就高在没有怨天尤人!这也是他日后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根本所在。这也许就是佛家说的善根深厚吧!

 云谷说:“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也就是说,功名富贵,贫穷低贱,对于凡夫俗子来说,都有定数。这是上天安排的。有无子嗣,在于自己的德行。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是完全可以的。怎么变呢?

 云谷说:“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

积德、包荒、和爱,惜精神。从此后,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何患人生不会随着自己的心意流转呢?!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改变自己的命运关键在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你外在的环境。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想要改变命运先修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诸恶莫做,诸善奉行。正所谓是: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古今中外,有许多人相信命运,听从他的摆布,做了真正的凡夫。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命运,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但是他们在黑暗中苦苦摸索,依然找不到光明的出口。

        云谷先生的这个道理,千百年来,有不少的人听说过,转述过,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殊不知,简单之中蕴含着复杂,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这看似简单拙朴的话语,甚至在有些人看来还有些愚蠢。但是拨开了有缘人了凡先生心头的迷雾。他的人生揭开了另外一重天。命运也从此开始改变!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西元1570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

辛巳(西元1581年),生男天启。

中了科举,儿子也有了。孔先生所算,不在应验,云谷先生的指点,兑现眼前。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於常」,皆非诳语。吾於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思扬德,近远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这是他改变自己命运后的获奖感言。

 云谷禅师所授的立命之说,实在是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如果现代人能够静下心来,细细的体会,谨慎的施行,许多在迷惑中的痛苦中的人的命运还怎么会是眼前这个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