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短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9:41
马易周
记得有人讲过这样的话,即“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后学。”似乎学习若是有的放矢,那么这“的”就是不足、缺点、短处。由此又派生出两个专门的成语,一个叫作“扬长避短”,另一个叫作“取长补短”或“截长补短”。对于学习者,大抵应该抱着这样两种积极的态度。一般来说,这样的态度也是可取的。
不过,也不能过于机械和教条。尤其是对于“补短”,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由此指导下的学习,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这种事不是没有过,而是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把学习引向歧途,陷入自卑的怪圈。
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不足、缺点、短处,这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和辩证地看待。美国管理学家西蒙·彼得就是由此提出了著名的“水桶定律”(也叫“短板效应”),即: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根据这个定律,我们要想让水桶多盛水,首先就得弥补“短板”。
实际上,对于“短板效应”也要辩证的看待。现在张家口市流传着一句话,叫作“把劣势转化成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样的风,过去是害,现在是宝,他们搞起了风电产业。“截至目前,该市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200万千瓦,位居河北省首位,成为全国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成市之一。”(据《中国产经新闻报》,2010年2月25日)同样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过去是劣势,现在是优势,他们搞起了错季无公害蔬菜产业,目前该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同样的“短板效应”,有人换个视角,看到它的长处。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洗脸池、浴缸等等,为了不用担心水满外溢,不都是在“短板”处开了一个排水孔吗?这也正是突显了“短板”的正效应并适当利用了这一点。
具体到学习,笔者认为,个人学习应该扬长避短,而取长补短应该在集体或团队中去解决。事实上,对于个人学习而言,取长补短一般来说是很不划算的,这样只能把人拉低。同时,有的时候一个人的短处是无法弥补的,再下功夫去学,也是于事无补。与其在弥补短处上白费力气,不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发挥长处上,这样效率更高,也更适宜长远发展。毕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消耗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青春是有罪的,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贡献才好,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老实说,一个人的价值,主要还是体现在他长处的发挥上。
那么,对于一个人的不足、缺点、短处,是不是就可以视而不见或者不去管它呢?也不是的。但这主要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是靠组织或团队的力量。组织或团队的结构(比如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功能(专业化的设计和布局)、工作的流程和实际的配合与协作,可以弥补个人的不足、缺点、短处。社会化大生产的理念和模式正是由此而来,这也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必须把个人学习的扬长避短与集体学习的取长补短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学得更加富有成效。
阅读全文(110) |回复(1) |反映问题 |引用通告(0) |编辑
上一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点学什么?
下一篇:如何看待“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