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形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8:54
(二)窑洞村落类型
线型村落受地形的制约,沟谷村落多沿“V”字冲沟纵向展开,呈线型布局。此与宗族有关,也与水有关。最早的村落为其祖先一户迁来。以血缘为纽带,子孙繁衍,分家另户,自然地向两头延伸,多照顾到比邻而居,以便防贼防盗,互相支援。线型村落背靠山梁,面向开阔,合乎“风水”原理。
矩型村落这种村落多在原上和大川内。最早形态为一排,此后的发展则有左右延伸和前后拓展,形成一排排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组合,一排称为一个“环原”。而下沉式窑洞村落则呈棋盘方阵,空中俯视,蔚为壮观。
散射型村落多据山峁沟壑形势,避开岩石层和泥石流及其他山体已滑坡地段,村落立体延伸。纵向发展,则延伸到各山峁沟岔;上下发展,则高低参差,院落分别布置在山腰和沟底,以不规则状架构村落布局。

子洲县散射型村落  安锁堂摄
窑窠村落一种非常形象而又特定的村落称谓。“窠”,本意为巢穴,也就是窝、怀抱的意思。意即窑是人的窝,而土又是窑的窝。这是一种原面沿沟村落。洛川原原面上,几乎所有村子都附带有窑窠。窑窠村落蕴涵了其他村落模式的原始形态。即一户或一个宗族迁来辟村,先打土窑形成窑窠村,待发展时以此为根据地在原面平地上箍砖拱窑。此时“窑窠”才成为发展村落的一个“附属”部分。
寨堡村落村寨的本意就是防卫的木栅,有攻守的功能。据《闻喜县志》考证,闻喜“村皆有堡……内多有井,有碾,有窨室,大抵唐宋前所筑……亦昔人避乱之一法。”突兀的山峁、山嘴为筑寨创造了客观条件。寨多三面为陡崖绝壁,一面夯筑高墙开一寨门通内外。寨子多为聚族而居的村落单元,有的是为防盗防匪,有的是豪族之间争斗,有的则以此为据点,形成各霸一方的地方势力。志丹县旦八镇的石洼寨地处洛河与樊川交汇处的西北,地势险要,20世纪30年代曾为地方团总曹俊章所据,毛泽东著作中所指志丹县的“土围子”即此。清嘉庆本《延安府志》还详细地描述了志丹县的金鼎山寨,说它“在洛水中,四面无依,兀然孤起。居民凿石为垛,穿石为门,以避寇乱。”今日的金鼎寨仍能显现出当年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