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Atom CPU 评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56:41
http://www.tomshardware.com/cn/1473,review-1473-4.html
http://www.tomshardware.com/cn/1473,review-1473.html
Intel Atom CPU 评测
导言
最近数个月来,我们一直听到针对 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s) 设计的新款专用 Intel (英特尔) 处理器的众多消息-这款产品旨在与 ARM 处理器竞争。一开始以 Silverthorne 与 Diamondville 名称为人熟知的这个新系列处理器将正式称为 Atom,它将带给世界一些意外。
有趣而意外的选择
 
Atom CPU 令人意外的理由不仅止于一项:Atom 是以新功能 (EM64T、SSSE3 等等) 嫁接到旧架构上设计而成,它是 Pentium 之后的第一款定序 (in-order) x86 架构。电源管理与制造成本是导引 Intel 方向的两大必要条件,但同时也牺牲了效能 (该公司也无意隐藏这点)。所以,读者们别指望会它会是 Core 2 Duo 的竞争产品。但 Atom 可以祭出什么法宝?继续阅读本文,我们就会知道答案。

Intel 与降低功耗
功耗及整合处理器到可携式或内嵌装置中一向是令 Intel 头痛的问题,这也不是该公司第一次设计这类用途的处理器了。但 Atom 从根本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拥有专门用来降低耗电的新架构。
简史:前 Pentium-M 时期
 

回溯 80386 时代,Intel 也提供过针对低耗电与行动使用的 CPU 版本。以 80386EX 为例,它就内建芯片组到 CPU 中,耗电就比标准 386 低上许多。另外 Intel 发展史上也曾出现了 486、Pentium 与 Pentium II (Dixon,拥有 256 kB 内建快取) 的低电压版。不过就以上例子而言,Intel 基本上是使用类似桌上型版本的类似 (若非一模一样的话) 架构。事实上,这些处理器的确较具能源效率,但标准版与可携式 PC 版本之间的差异并不大。
Pentium-M
 

于 2003 年推出的 Pentium-M 的创新之处在于它采用不同于 Pentium 4 的架构,保持高效能的同时还能大幅省电。不过它仍是 Pentium III 的衍生产品 (带有相同瑕疵),Pentium-M 的后续改进版 (导致后来 Core 2 处理器的出现) 也只是增加了功耗而已。Intel 也曾试图拿出低耗电处理器 (例如 A1x0),但基本上这只是 Pentium-M 的降频版本罢了。
Atom 改变了一切
 

就 Atom 的设计在于降低功耗并采用全新设计的观点而言,它的确是一项不同的架构,它并非旧架构的改编版。具体而言,Intel 现在可以提供相当低耗电的处理器-高阶 Atom 耗电比标准 CPU 架构的 ULV (通常耗电相当低) 版本还要低。
Atom Z500 与 SCH (Poulsbo)
Atom 第一代是 Z5x0,先前为人熟知的代号为 Silverthorne。Atom Z500 是锁定 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 行动因特网装置) 并搭售一款新芯片组 Poulsbo SCH (System Controller Hub)。
Atom Z500:ARM CPU 的竞争对手?
 

以 MID 的市场导向,可以明显看出 Intel 意有所指的目标为何-ARM 处理器。ARM 这个普及的架构 (用于大多数的电话、PDA 与 GPS 装置中) 有许多制造厂商采用 (ARM 授权其指令集),在保持低耗电的同时还提供不错的效能。在行动领域中-除了采用 MIPS 架构 (例如 PSP) 的几款罕见装置之外-ARM 处理器占了大多数。恰巧 Intel 也为消费性电器生产 ARM CPU (XScale,后来卖给 Marvell) 并仍拥有一产品系列用在 RAID 卡 (IOP333) 等组件上。实际上,从 ARM 架构移转到 x86 并不会造成太大问题-Linux 明显兼容,Windows CE (用于许多 GPS 装置中) 与 Windows Mobile OS 层 (至少在旧版本中) 也不例外。此外,x86 也可利用最新的 Windows 版本,较之 ARM CPU 更能受益于广大的软件 (与技术) 支持。
Z500 处理器
 

在分析 Atom 架构之前,让我们先细看看 Z500 系列。这些处理器的体积非常小,封装尺寸只有 13 x 14 mm。Atom 由大约四千七百万个晶体管组成 (比原始 Pentium 4 还多),带有 56 kB Level-1 快取 (24 kB 数据与 32 kB 指令) 及 512 kB Level-2 快取。Atom 可在标准 Intel 总线上运作-从 Pentium 4 就开始使用的相同总线。这种总线的频率是 400 MHz (QDR) 或 533 MHz (QDR)。Atom 也支持 SIMD 指令 (从 MMX 到 SSSE3)、EIST 与 HyperThreading (卷土重来)。要注意的是最后一项技术只在特定型号上提供 (带有 533 MHz QDR 总线)。
Poulsbo-Atom 的芯片组
 

这款 SCH (System Controller Hub) 是纳入北桥与南桥于相同芯片的芯片组。Atom 处理器专用的这款芯片组,是和特定功能 (例如在 CMOS 模式中使用总线,本文稍后会再深入讨论) 兼容的唯一版本。SCH 功能完整-它内含 GMA 绘图电路 (基于 PowerVR 架构)、HD 音讯电路 (简化过,只能以二声道运作)、P-ATA 控制器 (Ultra DMA 5, 100 MB/s) 与两个 PCI-Express 线道 (例如用在 Wi-Fi) 的支援。芯片上也具有三个 SDIO/MMC 控制器并支持 8 个 USB 接埠 (其中一个可以客户端模式运作)。芯片组选择 P-ATA 接口的做法合乎逻辑:用于闪存的控制器通常是这种格式 (Compact Flash卡使用)。三个 SD 控制器似乎有点奇怪,但特定类型的内存是使用这种联机方式 (例如 OneNAND)。另外,SCH 的 DDR2 控制器支持 1.5v (较之 JEDEC 规格的 1.8 V) 电压,这也是进一步降低功耗的方法。
Poulsbo 的绘图部份
 
在绘图部份,Atom 具备新的 GMA-GMA 500-它采用统一架构并支持 3.0+ Shader (着色器)。不过引人兴味的一点是它具备 H.264、MPEG2、MPEG4、VC1 与 WMV9 格式译码的硬件支持。GMA 500 的频率为 200 MHz 或 100 MHz-视芯片组版本而定,而且为 DirectX10 兼容 (并不真的实用,但值得一提),即使驱动程序只支持 DirectX 9。要注意的是绘图端并非源自 Intel,和其它 GMA 型号不同的是,它采用 PowerVR 技术。

有趣的 TDP
 
Atom Z500 的 TDP 在 0.85 W (无 HyperThreading 的 800 MHz 版本) 与 2.64 W (启用 Hypertransport 的 1.86 GHz 型号) 之间。最新版 SCH 耗用约 2.3 W,因此 SCH + CPU 加起来不到 5 W。较之现有方案,这明显是一大跃进-举 Via Nano 为例,厂商宣称 1.8 GHz 版本耗电 25 W,而 900 MHz的 Celeron-M ULV 耗电 5 W。
Atom N200 与 i945
针对标准 PC 使用的 Atom,Intel 将提供另一系列的处理器 (Diamondville)。N200 与 200 系列的 Atom 是针对标准 PC 设计,但更偏向如 Eee PC 与竞争产品等低价可携式 PC 的方向。
Atom N200 与 200:定价诱人
 
Atom N200 类似 Atom Z500,唯一差别在 EMT64 (64 位) 的管理 (N200 与 200 型号有) 及缺乏 EIST。所以 Atom 200 不会立即变更频率。定价诱人:1.6 GHz (533 MHz 总线) 的 Atom N270 (2-W TDP) 定价不到 44 美元,TDP 4-W 的 230 版本定价仅 29 美元 (相同频率)。


芯片组老兵:i945
 
Atom N200 的主要问题源于芯片组:Intel 只搭配 i945 的衍生版本。这款「老迈」(可溯及 2005 年) 的芯片组有一重大缺点:它耗电不低 (GC 版本 22 W)。i945 芯片组支持最新技术:SATA (2)、PCI-Express (透过 ICH7 提供 1 线道)、HD Audio 等等。它显然可以支持 DDR2 内存 (二信道) 并内建 IGP (GMA 950)。不过显然使用 TDP 高出处理器十倍的旧芯片组 (Napa 平台) 并非好主意,但在更棒的方案出现之前,现在也只能将就着用了。可携式 PC 采用 i945GSE,后者只耗用 5.5 W (北桥 4 W,南桥 1.5 W)。明显可见的是,效能也不会一样-就 3D 而言,Intel 降低了此平台 GMA 的频率 (从 400 降为 133 MHz)。

GMA 950
 

现在让我们来瞧瞧 GMA 950-Intel 用于 i945 芯片组中的 IGP。兼容 DirectX 9 并可跑 Aero 特效的它,常见于配备 Core Duo 处理器的可携式 PC 中。它的效能弱,无法译码 HD 格式,而且它对内存频宽很敏感,同时驱动程序也未优化。最后一点,Intel 针对 IGP 使用不同的频率-从 i945G 版本 (桌上型) 的 400 MHz,到最低的可携式 PC 版本的 250 MHz与超可携式的 166 MHz (伴随着效能的损失)。Atom (i945GSE) 采用的版本局限在 133 MHz,而 i945GC 则以 400 MHz 运作。
注意,Intel 也提议可以让 Atom 搭配 SiS 芯片组使用。已在 Intel Mini-ITX 主机板中采用的这个方案是采用 SiS 671 搭配 968,耗电仅 8 W。
Atom:定序与 HyperThreading
Atom 采用新架构,但内含旧技术。这是 1993 年的 Pentium 之后,Intel 再次推出的第一款定序 x86-从 P6 之后的 Intel 所有其它处理器都是乱序 (out-of-order) 架构。
定序:不知所云?
 

简而言之,你可以想象处理器一个一个接收指令,并在执行之前放入管线中。在定序架构中,指令是以到达的顺序执行,而乱序架构可以改变其在管线中的顺序-优点是可以限制耗损。比方说,要处理一个简单的计算指令、一个内存存取动作、再一个简单的计算,定序架构会依序执行这三个作业;而在 OoO (乱序) 架构中,处理器可以同时执行这两个计算,然后处理内存存取,明显节省时间。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定序架构通常采用短管线,而 Atom 内含一个 16 阶管线-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形成劣势。
HyperThreading
 

HyperThreading 是首见于 Pentium 4 的技术,它可以利用未用的管线部分同时处理两个执行绪。虽然效能不如真正的双核心,但这项技术可以让 OS 以为 CPU 可以同时处理两个执行绪,并增加计算机的整体效能。Atom 的长管线配合定序架构后,HyperThreading 变得相当有效能,这项技术也可以在不影响 TDP 的情况下大幅增加效能。Intel 宣称 HyperThreading 只会增加 10% 的耗电。
处理核心
 

再讨论剩下的部分,Atom 配备两个 ALU (执行整数计算的单元) 与两个 FPU (专门处理浮点计算的单元,对游戏是相当重要的部分)。第一个 ALU 管理移位操作 (shift operation),第二个 ALU 处理跳转 (jump)。所有乘法与加法作业-即使在整数中-都自动传送给 FPU。第一个 FPU 设计简单,局限在加法动作,第二个 FPU 则管理 SIMD 与乘/除运算。注意,针对 128 位计算,第一分支会连同第二分支一起使用 (两个分支都是 64 位)。
Intel 已优化基本指令
 
如果你注意到执行指令所需的周期数,就会发现:某些指令执行很快,其它则否 (非常慢)。例如一个 mov 或一个 add 在一个周期内执行-就像 Core 2-但乘法 (imul) 会占用五个周期,而 Core 架构只占用三个周期。更糟的是,32 位的浮点除法占用 31 个周期,而在 Core 2 Duo 上只需要 17 (或几乎只要一半数目)。实际上-Intel 也大方承认-Atom 是针对快速执行基本指令优化,这意味着就复杂指令而言,Atom 在效能上偷料。这个事实可以 Everest (举例来说) 检查出来,它内含可以量测指令延迟的工具。

Atom:快取与 FSB
Intel 为 Atom 选择一相当不寻常的组织方式,但并不牺牲效能 (当 CPU 采用定序架构时很重要的一点)。
24 kB + 32 kB: 非对称快取
 
Atom 的 L1 快取总共为 56 kB:24 kB 数据与 32 kB 指令快取。非对称性-对 Intel 而言令人意外-来自快取的结构。Intel 以 8 个晶体管来储存一个位-标准快取使用六个晶体管。这个技巧让保存信息的快取所需电压得以降低。从这个情况看来,移转为 8 晶体管储室 (cell) 的决定是在 CPU 设计末期决定 (当处理器设计已相当成熟时),也就是说快取大小必须降低才能纳入这种架构-所以数据快取仅有 24 kB。这方面非官方的解释在 Atom 于四月发表时已由 AnandTech 证实。

512 kB L2,可缩放
 
Level-2 快取具有 512 kB 的容量,明显与处理器跑相同频率。这种 8 路快取相当典型,接近 Core 2 Duo 采用的快取效能 (它的延迟为 16 周期,Core 2 则为 14 周期)。新功能之一是可以自动关闭快取部分-当程序不需要大量高速缓存时,即可关闭部分快取。事实上,快取可从 8 路变成 2 路 (因此可从 512 kB 降为 128 可用 kB)。这项技术是节省宝贵毫瓦特的方法之一。


FSB:两种运作模式
 
Atom 的 FSB 是 Intel 自 Pentium 4 延用至今的设计,它以带有 GTL 发讯 (signaling) 功能的 Quad Pumped (QDR) 模式运作。有趣的观点:Atom 使用另一种发讯技术-CMOS 模式。GTL 相当有效 (总线可达到 1,600 MHz),但相当耗电,而 CMOS 可降低总线电压。技术上而言,GTL 以电阻来改善讯号品质,但除了高频率之外,电阻的使用并非必要。就 Atom 与局限于 533 MHz 的总线而言,它可以变更为 CMOS 模式-电阻关闭,总线电压降为一半。就目前而言,只有 SCH 芯片组可以在 CMOS 模式下处理 FSB。
电源管理:测试与理论
功耗是这个 Intel 平台的重点所在,该公司在这方面下了许多功夫。除了较之处理器耗电不少的芯片组之外,Atom 本身还有许多具吸引力的功能。
总线与快取
 
我们已经说过,Intel 下了许多功夫在总线与快取上:Intel 为总线开发了不同模式 (CMOS 模式),但视使用率而定,部分快取可以关闭。这些功能都可以降低功耗,采用定序架构与供 L1 快取使用的 8T SRAM 也有相同作用。
C6 电源状态
 

除了低电压 (1.05 V) CPU 的特性,Atom 也导入新的待命模式 C6。提醒一下,C 模式 (0 到 6) 是指低电状态,数字愈高,CPU 耗电愈低。在 C6 模式中,整颗处理器几乎完全关闭。只有数 kB (10.5) 的高速缓存启用,以储存缓存器的状态。在此模式下,L2 快取被清空与关闭,供应电压掉到仅 0.3 V,处理器中只有一小部分保持作用-供叫醒用途。处理器可在约 100 微秒内进入 C6 模式,这样算快了。实际上,Intel 宣称有 90% 的时间都是处于 C6 模式,以限制整体功耗 (当然,如果你开始需要大量 CPU 马力的程序,或是观看 Flash 视讯,就不会处于此模式)。
不过我们应该说明的是,搭配 Atom N200 的两款芯片组都是power users:Atom 230s 采用耗电 22 W (CPU 4 W) 的 i945GC,而 Atom N270s 搭配烧机 5.5 W (CPU 2.4 W) 的 i945GSE。
实际情况
 
那么 Atom 在实际上真的低耗电吗?就处理器而言,是的。就锁定易网桌上型 (nettop; 低价桌上型计算机) 的平台而言,答案是肯定的,但…… 为何而「但」?因为搭配的芯片组耗电不低,而处理器本身额定 TDP 为 4 W,行动版本 2.4 W。我们的测试主机板在待命时耗用 59 W,在最高负载下达到 62 W 的水准 (安装一部 3.5" 硬盘与一条 1 GB DDR2 DIMM)。这些数值代表完整平台量测到的数字,而非主机板,同时也未计入电源供应器耗损 (我们的测试型号的供电效率约为 80%)。这数字算少也算多-对桌上型计算机而言不多,但就绝对语言而言,实在不算少。我们要补充的是,我们最近测试了基于一颗 1.5 GHz Via C7 的主机板,此组态在搭配相同零组件的情况下耗电较低:闲置时 49 W,负载时 59 W (永远在 AC 插座处测量)。
Atom 对决 Pentium E 与 Sempron

针对我们的测试,我们采用一块 Gigabyte (技嘉) 的 Mini-ITX 主机板,它配备 Atom 230/i945GC。主机板具备单一 DIMM (DDR2 插槽与一 PCI 插槽-排除了插上任何最新绘图卡的可能性。有趣的是,芯片组 (请记得耗电 22 W) 是主动散热,而处理器只加上一片简单的铝散热片。
大比拼
 
由于这块主机板是针对初阶计算机设计,我们试图和时下的初阶方案比较-基于 Core 架构的初阶双核处理器 Pentium E2160 (1.8 GHz 出厂预设) 及 Sempron 3400+ (Socket 754 脚座)。针对测试,这两颗处理器都设定成与 Atom (1.6 GHz) 相同的时脉频率。Pentium E 的搭配主机板是 GA-GM945-S2,它的好处是使用与 Atom 主机板相同 (或几乎一样) 的芯片组 i945G。Sempron 搭配的主机板是基于 Nforce4 芯片组设计。


三块主机板都是以相同的操作系统测试-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 搭配最新驱动程序。我们针对 Intel 平台使用 DDR2-667 内存 (1 GB),针对 Sempron 使用 1 GB DDR-400 DIMM。最后,我们的测试硬盘是一颗 74 GB Western Digital (威腾) Raptor。
测试
 
我们决定以几项实际测试与综合测试来比较相同频率下的三个平台。

在 Cinebench R10 中,Sempron 落在 Atom 与 Pentium E 中间,但 Atom 搭配 HyperThreading 证明发挥了功效 (开启 HyperThreading 快了 1.53 倍)。要注意的是,真正拥有两个核心的 Pentium E 增加的效能并没有两倍那么大:快了 1.86 倍。

在综合测试的 Sandra 中,三款处理器之间的差异令人印象深刻。Pentium E 真的有比较快。注意 Atom 与 Sempron 之间的差异可能不大,但测试是多执行绪设计,而 Sempron 只有一核心,而 Pentium E 具有双核心,Atom 具备 HyperThreading 技术,这都会导致大幅效能增益。

在 3DMark 06 与 PCMark 06 CPU 测试中,Pentium E 轻松领先,而 Sempron 总是落在 Atom 与 Pentium E 之间。

在这项测试中-超频者的最爱,但基本上不具论断性 (程序代码老旧,也未优化)-Atom 比竞争者慢了许多。

最后,我们执行一项以 WinRAR 压缩约 1 GB 档案集的测试。由于 Sempron 使用不同的内存子系统 (DDR) 与外接绘图卡,因此未出现在此测试中-这样的评比应该会被忽略。实际上,两个平台的差异幅度小于在综合测试中,但 Pentium E 仍快了将近两倍。
Atom 对决 C7-M 与 Celeron
我们也决定以可能会在测试 Mini-ITX 主机板时出现的其它两套系统,来比较 Atom 平台。第一款是 Via PC3500G 主机板,第二款是有时候会用于超可携式中的初阶处理器 Celeron-M (Dothan)。
与 C7 比较
 
这块 Via PC3500G 主机板是采用 CN896 芯片组搭配 1.5 GHz 时脉 C7 CPU 的 micro-ATX 主机板。针对这项测试,我们将 Atom 的时脉降低与 C7 相同 (12 x 125 MHz 等于 1.5 GHz)。内存、硬盘与操作系统仍保持相同。

读者可以看到,在 Cinebench R10 中的 Atom 比 C7 要快,但幅度不大-至少在使用单执行绪时。在另一方面,Atom 的 HyperThreading 造就令人印象深刻的效能增益。

在 PCMark 05 中,你可以看到 Atom 平台即使在相同频率下,比 C7 平台还要快。原因有数点:PCMark 05 是多执行绪设计 (就像目前许多程序),而 Atom HyperThreading 因此拥有优势。另外 Intel 芯片组 比 Via 芯片组快上许多 (也可以说稍微没那么慢)。
最后我们测试了两个平台的功耗。意外:拜节电芯片组之赐,Via 比 Intel 平台更为经济。闲置时的 PC3500G 吃电 49 W,而 GA-GC230D 为 59 W。但注意在负载下,Atom 只攀升了 3 W,而 Via 平台多耗了 10 W (但整体上还是低于 Intel 耗电)。注意这些值是在 AC 插座处量测,未计入电源供应器耗损 (我们的电源供应器约为 80% 能源效率)。
较之 Celeron-M
 
为了与 Celeron-M 比较,我们使用采用 Dothan 核心的可携式 PC。我们没跑 PCMark 测试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计算机平台差异颇大,测试可能称不上有效。一如和 C7 比较时,Atom 降频为与 Celeron-M (这次使用 1.3 GHz 版本) 相同的频率。

在如 Cinebench R10 的综合测试中,读者可看到 Celeron 在相同频率下的效能为 Atom 两倍。不过 HyperThreading 仍让 Atom 多争取了一些分数。
就实际而言,这些测试显示相同频率下的 Atom 效能在 C7 与 Celeron-M 之间。有鉴于两款处理器都用于易网笔电 (Netbook; C7 频率接近 Atom,而 Celeron-M 频率低了许多),我们可以做出的结论是,Atom 计算机的效能或多或少接近现有世代的机种。
超频与 3D
最后,我们测试 Atom 平台可能不一定会重视的两个领域,但可能会让部分读者感到兴趣的部分-3D 与超频。
以 GMA 测试 3Dmark
由于我们的主机板并无 PCI-Express 或 AGP 插槽 (而且 PCI 绘图卡愈来愈少见),我们就将就测试一下 GMA 950。为了比较用途,我们采用配备相同芯片组的 Gigabyte 主机板,搭配时脉降低为 1.6 GHz 的 Pentium E 2160。如此一来,两部计算机就使用一样的 IGP (GMA 950 @ 400 MHz) 与相同频率 (1.6 GHz) 的 CPU 了。两部计算机都配备单条 DDR2-667 DIMM。

读者们可以看到,3DMark 06 在无滤镜的 640 x 480 分辨率下的效能很弱……而最重要的是,Pentium E 速度比 Atom 快了许多-即使在综合效能测试的世界之外。
同时请记得,采用 Atom 的可携式 PC 是使用 i945GSE 芯片组,而此版本的 GMA 950 只有 133 MHz 的速度。
Atom 超频
Gigabyte Mini-ITX 主机板提供了数个超频选项:FSB 可在 100 与 700 MHz (sic) 之间修改。我们使用的型号的系数无法从固定的 12 修改,基本频率为 133 MHz。我们可以在不动到电压设定的前提下达到稳定的 1.8 GHz (12 x 150),在主机板的 BIOS (总线 +0.3 V) 中修改 FSB 电压则可达到最高 1.86 GHz (总线 153 MHz)。效能以直线方式提高,但功耗亦然-在 1.6 与 1.8 GHz 之间从 62 跳到 65 W,当 Atom 超频到 1.86 GHz 时,我们量测到整个平台 67 W。其中的差异可由总线电压的增加来解释。但注意功耗的提高不仅来自 CPU,芯片组也被超频了。

为何无 HD 测试?
为什么我们不进行播放 HD 的测试?嗯……首先是因为采用 Atom 处理器的计算机并不是做此用途。Intel 是锁定易网桌上型,这是针对 Web 浏览使用的计算机,而不是观赏 Blu-ray 光盘之用。另外我们的确也尝试播放 HD DVD 以观察结果,但若是不装上可处理部分解压负载的时下绘图卡,Power DVD 根本无法启动。我们原本要测试一些 HD 视讯 (例如在 Web 上提供的预告片),但这么做时遇到一些问题:使用的软件会影响结果,而这些视讯的品质与复杂性也比不上商业版视讯产品。解压数 Mbit/s 流量的 DivX 720p 数据流是一回事,但蓝光影碟上 36 Mbits/s 流量的 H.264 视讯则是另一回事。
结论
我们该对 Atom 平台做出什么结论?我们对它的印象有好有坏。这颗处理器本身是一大成功-低价、耗电低;效能虽低,但足以供其目标市场之用 (Web 用途的低价 PC)。此外,HyperThreading 是一个不错的功能,整个平台的反应性也不错。但让我们失望的是搭配的芯片组。Intel 只提供两种选择,但却容易遭受批评。SCH Poulsbo 似乎具有不错效率与自给自足的功能,但其 MID 导向 (举无 SATA 支持为例) 不适用于标准 PC,虽然 i945GC 与 i945GSE 芯片组在 PC 中算是可用,但却是大倒退的技术-它们缺乏最新功能、3D 效能悲惨 (而愈来愈多的程序都会用到),而且用电大幅高于处理器本身。
读者会产生「Atom 只是市场试金石」的感觉-某种角度而言成功,其它角度而言失败。计算机制造厂商与一般大众是否会选择 Atom 呢?这无庸置疑,理由有二-定价与行销。这个平台有助于提供超低价位的计算机,而且 Atom 目前已创造不错的品牌形象。大众的思考方式可能会如以下进行:
「采用 900 MHz (不好) Celeron (不好) 的450 美元 (好) Eee PC 900。」

「采用 1.6 GHz (好) Atom (好) 的 450 美元 (好) 的 Eee PC 901。」
换句话说,Atom 版本对一般大众而言更具吸引力,但实际上的差异相当小。
Intel Atom 平台
 
自我矛盾的平台:处理器是个成功 (但就绝对语言而言,其效能微弱),但搭配的芯片组就不值一哂了。整体上而言,较之旧平台的效能增益幅度不大,我们希望 Intel 能在未来提供更适合的搭配芯片组。
优点
 
定价:Atom 230 的 29 美元 低功耗 HyperThreading,这颗处理器上不错的功能
缺点
 
衰弱的整体效能 芯片组 相当差劲的3D 效能 平台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