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 绿色实践(附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13:37
低碳城市  绿色实践(附照片)
——来自海外的报告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召开,使得低碳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由此引发的“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已在引领当今世界产业、经济、科技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已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特别值得正在努力践行“低碳世博”承诺的上海加以借鉴。为此,我们编辑了一组相关材料和读者分享。  ——编者
低碳书架  碳时代
埃里克·罗斯顿  沃克出版公司2009年版
“生活要素为何成为文明的最大威胁?”埃里克·罗斯顿的《碳时代》这个颇有噱头的副标题,告诉读者围绕目前的碳排放危机将展开一场激烈争论。最近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各种创新观点,都可以在本书附录里找到技术证据。
作者是一位科普作家,任职于华盛顿一家智库。罗斯顿强调出于环保和绿色责任,要加强对碳捕获与存储所需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投资,但他也指出了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科学家们提出的标准都是有所保留的,而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则把这些当作可实现的底线。”
《碳时代》是对科学文献的一次全面概括,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引自上世纪90年代一本科幻小说。德国作家温弗里德·泽尔巴德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这些靠燃烧有机物生活的动物面临的困境:“我们之所以能遍布全球,靠的就是把高等些的植物变成木炭,不断烧掉所有能烧的东西。从第一个取火工具开始……它一直都在燃烧。和我们的身体及欲望一样,我们发明的机器拥有一颗正在慢慢变成灰烬的心脏。从最早开始,人类文明就只不过是一团越来越亮的奇怪冷光,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衰弱,什么时候将消散如烟。眼下,我们的城市仍然彻夜通明,这场地狱之火仍在蔓延。”
绿动中国
朱灵(主编)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
对不懂中文却想了解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所作努力的人,《绿色中国》是一个窗口。哥本哈根会议前,《中国日报》将其环境记者和专栏作家的46篇文章选编成书,以中英文两种形式出版。
文章的2/3是关于2009年的中国环境新闻事件,部分来自再上一年的报道。正如其封面上的一句话,“记录从北京到哥本哈根的不平路”,该书记录了过去一年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演变,以及中国企业、公民的行动。
中国日报社总编辑朱灵在序中说:“在国际场合中,中国不断地被指责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当然,这些指责是出于各种目的的,包括某些国家逃脱责任的目的。因而,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公正地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承认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但他也表示:“这本书并非是为中国粉饰太平。”
人类之后的地球
简·扎拉斯维奇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设想在遥远的未来,外星人造访地球,他们会不会发现什么线索,证明这里曾有过智慧生物的繁荣?我们的城市、大坝、工厂会不会留下什么遗迹能在1亿年后被探测出来?这项简单而有趣的思考实验某种程度上正是简·扎拉斯维奇这本精巧的地质学图书所探究的问题。
作者提到,关键问题是人类创造品的遗迹恐怕将变得难以辨别。“一两个地质年代之后,只会剩下些碎骨或金戒指诉说曾经的存在。”他说。
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些奇怪。毕竟我们挖掘出不少1亿年前的恐龙化石。然而那些远古动物的繁荣期长达几千万年。相比之下,现代智人只持续了10万年左右。据此,人类只不过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后辈。为强调这一点,作者举了美国大峡谷的例子。“在几英里深的裂谷里,岩层跨度达15亿年。按这个尺度衡量,我们这个种族仅占3英寸厚的一层,而我们工业文明更是只有0.01英寸厚。”他补充道:“并没有多少施展空间。”
扎拉斯维奇说,这个星球不断发生着地质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将人类所有最伟大的建筑碾碎、埋葬。那时,人类大多数创造都将难逃被夷为平地的厄运。
但我们不会失去所有东西——地震活动会将石化了的城市一角推至地球表面。“将会有一些几米厚的地层,充满瓦砾、隧道和管道的轮廓以及大堆的碎石和垃圾。”那便是我们留下的并不很好的纪念物。与之相比,古埃及王奥西曼德斯则做得很好,他仅凭几个无头的石雕便让历史铭记。
东京:力争世界环境负担最低城市
在2006年的“十年后的东京”的计划中,东京提出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即2020年,东京的碳排放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减少25%,为此,东京针对各部门与对象,制定了一系列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目标是成为世界环境负担最低的城市。
商业碳减排
东京大型的商业机构虽然数量上仅为东京商业机构的1%,但碳排放量却占到了商业部门与工业部门总排放量的40%。因此,东京政府很早就开始对大型商业机构采取了碳减排措施。
2006年,东京政府发布了《东京CO2减排计划》,要求年耗能达150万升原油的大型商业机构必须向政府提交碳减排规划与措施报告。各商业机构的碳减排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量与减少车辆废气排放。政府根据法定标准对企业提交的碳减排规划与措施报告进行评估定级并向社会公布,以及负责监督大型商业机构的碳减排完成情况。
此外,年耗能低于150万升原油的商业机构也可以向东京政府提交碳减排规划与措施。
从2010年4月起,东京将对大型商业机构采取《强制碳减排与排放交易制度》。该制度主要针对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涉及1100家商业机构与300家工厂,共分2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0年至2014年,规定大型商业机构2014年的碳排放量要在2000年基础上减少6%;
第二阶段为2015至2019年,设定大型商业机构的2020年的碳排放量在2000年基础上减少17%,这也是商业部门为实现2020年东京减排目标所要减排的额度。
东京的企业中有99%的属于中小型企业,约占全日本中小型企业的10%。它们的碳排放量将近占东京整个商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60%。到现在为止,针对中小型商业机构开展的节能研讨会、节能诊断等措施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中小型企业没有直接纳入国家与东京政府的节能规划中。
家庭碳减排
从1990年到2006年,东京家庭的碳减排放量逐年上升,但增幅却越来越小,这主要得益于东京政府针对家庭所采取的措施。
第一,东京政府引入能效标签制度来提高家电产品的节能效率。该制度于2006年实施,政府通过评估家电产品的节能程度与运行成本,对其进行定级,共分5个等级。消费者可根据家电产品的等级来获得它的节能信息以便购买。2008年,该制度又加入了新内容,即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家庭广泛使用。能效标签制度不仅促进了节能理念在家庭的推广,而且促进了节能技术的产业化。
第二,东京政府开展了白炽灯更换计划。有资料显示,如果将日照明时间为5.5小时的60瓦的白炽灯更换成12瓦的日光灯,不仅照明效果没有损失,而且每年可节约成本1850日元。
第三,2009年,东京开始实施能源诊断员制度,旨在培养一批能够为单个家庭提供节能潜力评估、节能方案制定服务的专职人员,以促进家庭节能。
建筑物减排
2005年,东京的建筑物耗能占整个东京能源消费超过60%。为此,东京政府在推出了《东京绿色建筑计划》,该计划能够帮助人们合理进行能源消费,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东京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它要求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新建建筑,必须向政府提交环境报告,以促使建筑物拥有者按东京市政府的要求进行可持续的低碳设计。该报告包括能源、建筑材料、绿化环境与热岛效应四个主要评估指标。政府对建筑物拥有者提交的报告进行审查与评估定级,并向社会公布建筑物评估结果。
此外,东京政府还对建筑物引入了绿色标签计划,它要求开发者在出售公寓时必须提供环保效益标识,如绝热程度、能效情况、绿化面积、太阳能利用状况及使用寿命,以向公众展示公寓的环保性能。该项计划可以帮助购房者更好地选择环境友好的公寓,激励公寓拥有者自愿进行节能的努力,以及提高环境友好型公寓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东京在市政府机构中广泛采用节能措施,为节能理念与节能技术在全社会推广起到了示范作用。《2007年东京节能章程》要求所有的市政机构,如政府机构、学校、医院等,使用绝热性好、节能效率高的电器设备、增加绿化面积、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根据《2008年东京环境总体规划》,东京政府计划将新建筑的节能标准从现在的14%增加到2016年的65%,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的耗能水平。该规划还计划加大对现有建筑的节能翻新建设,以及“零耗能住宅”的推广。
交通碳减排
2006年,东京交通部门的CO2排放量为1466万吨,占总排放量的26.2%。目前,东京采取了许多措施以降低交通部门的碳排放水平。
首先是低污染、低耗能的汽车的推广。东京政府正在大规模地优先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等。目前的主要措施是对购买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2009年4月,东京修改了《环境保护条例》,它要求拥有200辆以上车辆的公司,到2016年3月,低污染、低能耗汽车必须占到5%以上;雇主有权让物流服务提供者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汽车。
其次,促进生物柴油应用计划。2007年,东京开始针对市区范围内的公共汽车引入生物柴油,并开展第二代生物柴油在市区范围内公共汽车的应用论证和研究。
再次,提倡生态驾驶(eco-driving)。生态驾驶是以一种环境友好的方式来驾驶汽车的行为,它杜绝突然加速与减速行为、飙车与发动机长时间空转。生态驾驶不仅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与CO2排放,而且还能节约成本与提高行驶的安全性。生态驾驶共有10个方面的内容:逐级加速、恒定速度行驶、时刻将脚放到刹车板上、减少汽车空调的使用、减少发动机长时间空转、以正确的方式预热发动机、掌握与利用道路信息、经常检查轮胎气压、卸载不必要的汽车配件、文明停车。
为使个人容易接受生态驾驶的习惯,东京政府联合汽车驾驶学校、节能中心等机构向驾驶员进行生态驾驶培训,并分发生态驾驶手册。目前,生态驾驶已经被编入驾驶员培训教材,力图从基础上培养驾驶员的良好习惯。
贝丁顿:英国首个零能耗社区
由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开发的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位于伦敦附近的萨顿市,该项目被誉为英国最具创新性的住宅项目,其理念是在不牺牲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前提下,建造节能和环保的和谐社区。
贝丁顿社区之所以能实现居住零能耗,得益于整合建筑节能、热电联产系统和绿色交通系统等各环节,而形成的节能型整体规划。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的“零能耗”得益于两大特色:其一是按照节能原则设计的建筑物;其二,社区能耗来源于内部的可再生能源。具体操作时主要通过以下环节来予以实现。
1、在建筑中运用各种节能设计。建筑师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并尽可能使用太阳能获得热量。
(1)各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
(2)为减少建筑物的表面热损失,建筑物的楼顶、外墙和楼板都采用300毫米厚的超级绝热外层;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
(3)每一居民户朝南的玻璃阳光房是其重要的温度调节器:冬天,阳光房吸收了大量的太阳热量来提高室内温度;而夏天将阳光房打开变成敞开式阳台,利于散热。
(4)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将通风能耗最小化。风力驱动的换热器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一边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一边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在此热交换过程中,最多有70%的通风热损失得以挽回。
2、热电联产系统满足必需的能源需求。有些能耗是必需的,如居民用水用电。贝丁顿社区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同时,该系统以可再生资源的木材为燃料。根据供应量,系统每年的木材需求量是1100吨,其来源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生态公园中管理良好的速生林。整个社区需要一片三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1/3,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环。树木成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等量释放出来,符合零温室气体排放原则。
太阳城:荷兰零排放社区
位于荷兰雨果低地市的太阳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住宅区,是首个符合《京都议定书》的区域。
太阳城是新建湖泊中的一个矩形小岛,占地120公顷,共建小型住宅3000套。另外还有占地177公顷的绿地公园围绕太阳城,供居民休闲娱乐。小区的太阳能发电量达到2.45兆瓦,加上风力发电,总供电量可达6.9兆瓦。社区的建设资金,90%来自欧洲、省级的能源公司和市政款项,业主只需支付房价的10%,并且预计7年就会收回成本。
太阳城住宅区的建设基于1992年的“三区建设框架构思”,提出了包括住宅建设时序、商业楼宇开发、交通、生态和休闲在内的伞形框架设计方案。“景观整体化”一直是太阳城发展规划的核心导向。
太阳城从设计到建成的整个过程都体现着可持续性。整个太阳城所需用电主要来源于绿色电力,在太阳城实现零排放的方式是使用太阳能技术,即在屋顶与外墙设太阳能板和各种相关设施,该社区的太阳发电能除了自用部分,还能有44%的剩余输送到电网。1995年建设太阳城时,光伏产品价格非常昂贵,但是当地政府依旧采用大量的光伏产品,因此可见当地民众的低碳意识十分领先。该社区的风力发电也是绿色电力来源之一。此外,太阳城还大量建造节能型住宅,即二级保温住宅。
太阳城是一个被面积为100公顷的水域包围的水城。水池中的水质符合游泳用水标准。其原理是通过区内水循环系统对周围水域进行自动净水处理。在这个亲水区域的规划中,还有可供人们散步的树林、山地自行车专用车道和一个划水运动场。
芬兰:超低能耗和生态住宅
每年一度的芬兰房展日前在芬兰瓦凯阿斯基市举行。这次房展展出的40栋小型住宅大都应用了对环境无污染的地热技术、室内循环空气热能回收技术以及太阳能和风能技术,一半以上住宅的能源消耗水平都达到最节能的A级,即每年每平方米消耗能源低于150度电,其中,超低能耗新型住宅每年每平米消耗能源为130至140度电,仅为一般住宅的20%至25%,其设计主导思想是将所有可利用的能源加以回收利用,把热能流失和浪费降到最低。
经过精心设计的超低能耗新型住宅能够利用先进的空气循环系统将室内空气流动中的热量、人体产生的热量、家用电器以及照明灯等散发出的热量进行有效回收,并将回收的热能用于供暖和加热水,从而取代了传统的供暖系统。这对像芬兰这样冬季漫长的北欧国家而言尤其有意义,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能耗消耗,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空气循环系统可以通过室内外空气不断交换而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
除了超低能耗新型住宅外,这次房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首次在芬兰亮相的生态住宅,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晴天或刮风时可实现用电自给自足和自行供暖。
这座生态住宅房顶上安装有6块太阳能板和一个小型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力储存在10组蓄电池中,再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供住宅使用。在没有风和太阳时,备用的小型发电机可以补充供电并为蓄电池充电。
生态住宅里的空气循环系统在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的同时,热能回收泵可以将室内向外排除的污浊空气中的热量加以回收和储存,并对抽进室内的新鲜空气加温,同时还可以为贮水罐加热,保证住宅的热水供应和地板供热。
本版文章资料来源:《2010上海蓝皮书:低碳城市》,周礽贝、江世亮摘编
低碳城市 绿色实践(附照片) 低碳城市 绿色实践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1)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2)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3)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4)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6)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7)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8)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9)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10)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11)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12)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13)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7)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第二节 绿色建筑:低碳宜居(1) - 第二章 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大学是城市生命的大脑(附照片) 城市移民:升学路迂回曲折(附照片)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低碳城市面面观 “绿色”低碳支持世博! 低碳:环保时代的绿色生活 榆林打造绿色低碳产业 低碳生活简单易行,低碳论坛聚集“绿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