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风声》来势汹汹的十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24:56
作者:麦家    发布时间:2009-10-28    点击数:254
作为原作者,大家很关心我对电影《风声》的评价,在我看来,当电影脱胎于小说的母体,长成独立的新生命,它已经自成一体,我在情感上希望它好,但在理智上我觉得我不必投入过多的感情,好与坏,跟我有关,又无关。这个世界很喧嚣,一个东西出来后总会听到各种褒贬不一的声音。以下是我接受《新京报》记者的一个访谈,毫无疑问,记者来势汹汹,几度很专业地、证据在握地把我逼到墙角,让我缴械,让我失语。
一,关于电影的结局,张涵予在医院通过唱戏的方式,将情报传递出去,和原著中通过画中青草长短不同转化为摩斯电码的方式传递情报相比,电影的安排显得太戏剧性了,甚至有点荒诞?
答:只要经得起推敲,戏剧性不是问题,现在的是问题是经不起推敲。因为,一首曲子的曲调是固定的,要让它成为某份内容固定的电报,这种暗合的可能性极小。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唱腔来暗合电报,那么就要求听者是个音乐家,每一个变调她都能准确辨别,而这种可能性也是极小的。所以,这个细节不坚固,我也曾向导演表达了我的专业知识和质疑,但并没有受到重视。也许导演就是想要这种戏剧性吧,又唱又演,观赏性强。
二,在小说中,五个人中谁才是共产党一直是个悬念,电影中,中途先后死了两个,剩下的三个人之中有两个是共产党,另外一个李宁玉也有个共产党的男朋友,这样的安排是否减轻了悬念感?
答:这么说吧,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风声》是个“密室”故事,这种故事有个潜规则,就是不能让人物随便离场,也不能突然增加人物。让人物提前离场,或者临时增加人物,都是降低了故事难度。难度是建立在“纪律”之上的,现在电影的纪律比较松。前面提的那个问题,在我看来通过唱戏发电报经不起推敲还是次要的,毕竟很多人不懂摩尔斯电码,但突然增加一个护士,这是很多观众不能接受的。如果可以这样临时加人,观众会想出N个方案来,我现在确实也听到不少这样的质疑。当然,电影时间容量有限,没有我小说自由,我们也不能像要求小说一样去要求它。
三,电影最后,周迅将情报以电码的形式缝在内衣上。她死后尸体被送出裘庄,情报也跟着送出去了。以日军首领武田的谨慎,不会在百草堂行动当晚允许任何东西从裘庄送出去,尤其是周迅的尸体。在小说原著中,也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影片的这个安排是否合理?
答: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坦率说,开始电影是没有这个安排的,是审片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加进去的。之所以要强加这段戏,就是因为张涵予唱戏传情报的细节不牢固。应该说,周迅用内衣传情报也不是无可挑剔,你的质疑完全有道理,但我们要把它想成合理也是有空间的,比如敌人浑身检查没有发现藏匿情报,加上她父亲的威望,把遗体送出去的可能也是有的。
四,摩斯电码应该是一种很专业的技术,小说中只有李宁玉一个是专家,影片中张涵予、周迅,包括最后出场的小护士都是内行,这个情节安排是否也不大符合常理
答:我发现你每一招都在点穴,应该说,这种安排确实有点牵强。
五,影片中,武田先是拿出一大箱手术工具,逐一展示,然后把李宁玉衣服剥光,用游标卡尺精细地测量她身体的每个部位。武田说:‘你身上的每个器官都能告诉我你是否在说谎……’第二天,武田根据李宁玉情绪失控的行为,判定她心理素质不过硬,不是老鬼。这种心理学判断合理吗?不少网友都对《风声》中这场裸戏表示不满,觉得“纯粹是故弄玄虚”。
答:这我有不同看法,我个人还是蛮欣赏这段戏的。这种心理学判断合不合理可以另当别论,但武田是有权这么认定的,他信这个,你无法指责他。即使这是歪理邪说,但它很有趣,是个新玩艺,所以我欣赏它。文艺作品不能失去“好玩之心”,故弄玄虚是文艺创作惯用的伎俩。
六,《风声》作为一部悬疑剧,悬疑部分是最让人期待的,但从电影的反映来看,恰恰是这一部分受到的质疑最多,作为小说原著者,您是否也认为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存在着这一方面的问题?
答:嗯。
七,改编一部悬疑作品,是不是比其他小说改编难?
答:孙悟空擅长舞捧,猪八戒擅长使耙,各有各的了不起,找对了人就不难。
八,电影中的酷刑也是受到争论比较多的部分,有观众认为,电影对于酷刑部分所下的心思已经多过了悬疑智力部分,您怎么看?
答:像这种故事,更适合提炼智力对抗的快感。
九,您能谈谈在电影在改编过程中,您认为最满意的一点和最遗憾的地方吗?
答:到现在为止,你主要是在挑刺,应该说也挑得很专业、很细心。但是我个人认为《风声》这个电影作为第一部国产商业谍战大片,它还是有诸多可称道的成功之处,比如演员的表演、制景、制作、宣传,包括在剧情上对商业的期待,都是用了心、下了功夫的,而且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凡事开头难,别指望一下子拍出一部世界经典,经典也是由大量烂片堆出来的。虽然我对剧情设计上有些疑惑和遗憾,但我接受,因为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
什么东西都有个成长的过程,对这类作品我们的创作和欣赏水平都在成长中。总的说,不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受众,我们对这类作品的认同感、欣赏力、创造力都不能跟西方包括日本相比。我们写意的东西比较多,像这种讲究故事逻辑关系、注重智力推理的作品一向比较少,你不能指望谁一步登天,也不能拿世界电影的高度来要求。我觉得,华谊这些年不断地推出新的电影类型,今天通过《风声》又推出了一个新的商业电影类型,这对中国电影走向市场,以后走向世界,是很有意义的。
十,从你的《暗算》开始,悬疑间谍剧其实已经成了一个风潮,但其中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推理很少,您认为是否大部分写间谍剧的编剧并不擅长逻辑推理?
答:我看的很少,不敢妄加评论。
文章来源:凤凰博报---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