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世界-->古代玉器上的书法艺术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8:28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书法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
玉器的起源早于书法.玉器上的书法也是中国书法艺术这个百花园中一支娇美艳丽的鲜花.
书法字体分篆,隶,楷,行草.先说说篆书吧.
篆书的始祖是甲骨文,肇发的夏,流行通用于商周,因刻于求神问卜的龟甲牛骨上而得名,也称殷商卜文.最早见于玉器上的文字是商代晚期,字数较少而有的尚不能解读.玉器上的成篇文字是战国的玉册,是皇帝记载重大事件或封禅祭祀使用的高级玉质文书.多由长条形片状玉片用丝线连接而成.玉片上琢刻或书写文字.字体为战国特有的金文(篆书的一种,又叫大篆)虽为庙堂之器,但刻得很写意,有种天真活泼又很舒畅的美感.

最早见于玉器上的文字.


秦始皇赢政统一六国后,定量衡,规范文字,命相国李斯写秦诏版文布于天下.是为小篆.
吕后之印是较规范的小篆.修整清健.气度不凡.后代皇家用印也难以企及,这是时代使然.
所以鉴赏古玉,时代风格是最重要的.后仿者水平再高,总不免受时代和修养限制,战战兢兢,如矮子观场.终难超越而与古人比肩矣.

汉隶书与玉刚卯及辟邪的符书文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富强的时期之一.艺术是根植于物质基础上的高层建筑.
社会的繁荣,人的精神向上.艺术风格随之以雄阔壮美为主调.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之传世,玉器上的书法也不例外.



宋代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与海外贸易频繁.只是政治上腐败和军事上软弱.文化艺术却有很大的发展.无论文学,金石书画.都对后代影响深远.
玉器在宋代成了文物和文玩,皇家和民间均主动地加以收藏.宫廷的用玉之多也是空前的,并设宗正寺玉牒所和修内司玉作所.玉工多来自民间“碾玉作“.民间玉作坊遍布杭州.平江和金陵,福州等地.


这是件八角玉勒子,高5.9cm.外径1.5cm.上刻楷书双勾阴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加经名,译者,纪年,作坊等计16行292字.每字小逾芝麻.笔画比发丝还细,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刻工纯熟,书法遒丽.下图是三希堂小楷刻本.我们不难想象宋代内廷玉作坊的工艺水平了.明高濂评云“宋工制玉,发古之巧,形后之拙,无奈宋人焉“.

元代,蒙古人统治的天下.1206年-1368年).一百多年间,玉器与书法扯上关系的,及可代表当时玉器新形式的当首推玉押.
玉押据传始于五代,实物首见于元.陶宗仪{{掇耕录}}载:“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能用”.高官用的代签字玉制品.朝代的短暂,用者的尊贵.此物珍稀良有由矣!

这是明中期的白玉幻方.算是玉器上书法文字的异数.正面阴刻阿拉伯文字“万物非主,唯有真宰,穆汗默德,为其使者“的清真语句.反面4行16方格各填一阿拉伯数字.这是一种伊斯兰教徒的护身佩件.少见,具很高的研究价值.不知新疆地区现时还留存否?

这是明朝玉器世俗化的一个缩影吧.双喜,福寿等等.所有的好话吉语都无过于此.这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憧憬.至于书法艺术方面就俗不可耐而乏味了.


清朝是玉器又一高峰,特别是在乾隆皇帝好古倡文,喜玩励艺的影响下.玉器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种器形都有书法艺术的表现.五体俱备.但格调近俗,这与时风的趋向吉祥福禄等祝愿式有直接关系.其间虽有少数如宫作和文房清玩的典雅清新,但总体风格还是不如汉唐宋三朝的文质相若和高古雄健.



清朝三百余年间,书法界出了许多厉害的脚色,其中不无开宗立派的人物,如邓石如,康有为,吴昌硕等等,为什么玉器上难见高华之书作呢?这与玉质刚硬,书家不可能亲自操刀琢玉.另外社会分工更为严细.工匠不可能有太高的文化素养.玉不琢不成器.以清中如此鼎盛时期的玉器,也没有书法高水平的表现.感国粹美玉互为溶化为艺术珍玩之尤物而不可得.可叹!

到了明朝,首先得提到历史上第一个以治玉而名留千古的巧匠陆子刚.也叫陆子冈.请大家看同时三个人的书法:陆子冈的其中一款签名:“子冈“.刻在茶晶花插上的阳文草书:“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和祝允明(枝山)的传世草书.及李东阳的篆书.



其中风神之近,不由令人相信时代风格的使然和地域人文互为影响的某种契合.想想吧,能用昆吾刀刻出如此精妙的玉器和诗文书法的老陆,文化素养之高绝对不亚于同时代的文人大家.
令人感叹的是其身命遭遇和后来那些东施效颦的效仿之器.千古一人.可仰可叹......
',1)">
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