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财富地图上的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04:42
这是一组特别的。从公元1年到2015年,世界财富如何流转一目了然。
在这些地图上,国家和地区的领土大小并不是真实面积,而是以购买力指数为基础,以美元来测定的各国的国内生产总额(GDP)规模的比例图示。
按照这样的计算——2015年,中国将拥有世界财富的27%,在财富地图上,已经远远超过真实领土在领土中所占比例。这样的胜景,甚至超过了公元1年中国汉朝,那时的中国拥有全球财富的26%。
12月初,项目组成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地理系教授Anna Barford在越洋电话中解释说,构成预测基础的是各国和地区在1975-2002年的27年间所取得的经济增长率。"万一亚洲继续保持数十年来的这种经济增长率,欧洲和北美洲2个世纪来一直握在手中的对世界的支配力将宣告终结。" 而2015年财富地图的中国图像能否成为现实,Anna Barford 说,"两个因素十分关键——持续保持的劳动生产率,迅速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
除了财富地图,这个包括地理学教授、制图所首席制图员、物理学博士、环境保护和社会医学研究者等各学科精英的项目组,还绘制了与财富地图息息相关的其他地图——包括人口迁移、国际贸易、食物、资源、制造、服务乃至住房、教育、健康和疾病等。
由于项目负责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地理系教授Danny Dorling正在新西兰讲学,项目组成员、负责资料收集和地图说明的Anna Barford代表项目组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独家电话专访,并通过邮件补充回答了相关问题。
不一样的世界地图
<21世纪>:你们团队制作这一组地图出于何种原因?
Anna Barford:近千年来,关于我们普通人生活方式的统计数据层出不穷。制作这组地图,就是尝试以清晰的形象比较和对比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
项目组成员,美国密歇根大学统计心理学教授Mark Newman研究出一种算法,可以根据一系列变量的比例来调整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地图上的版图大小。正是结合已有的不同变量的整套数据和独特的算法,使得我们的项目能够展现很多组"前所未见的地图",而不是我们都知道的依据真实领土面积制作的世界地图。
<21世纪>:这项研究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使得人们可以更简单识别使用它们?
Anna Barford:我们把世界分为12个区域(北美,南美,东欧,西欧,中东,南亚,东亚,日本,北非,中非,东南非,亚太),标以不同颜色。依据他们在2004年人类发展指数中的排序(这一指数主要包含了该区人群的健康、财富和教育程度),12个区域在彩虹颜色序列(the rainbow scale)中拥有不同的位置。例如中非是深红,日本是紫色。区域内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则通过同一颜色的不同深浅程度加以区别。
每张地图中不同区域和国家所用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同时,我们保持了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版图边界细节。这意味着按照不同的变量重新绘制地图后,虽然版图边界会按该国或地区在世界所占比例不同相应膨胀或收缩,但无论怎么变化,相关国家和地区只要根据颜色就可以识别。
因此,根据不同变量(例如财富,人口,食物,,教育,疾病,污染等),我们就可以制作出不同的地图。只要对照以真实领土面积制作的世界地图,我们就能明白这些依据不同变量重新制作的世界有怎样的变化。
以人口地图为例,按照相同的人口密度制图,例如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人口大国,相比他们原来的真实领土面积,在我们新的地图上形状就会扩展很大。而地域广阔但人口稀少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地图上的边界就要收缩。
<21世纪>:你们是如何获得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形象地图的?
Anna Barford:数据主要来自于联合国属下各个机构,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从世界银行得到了许多。
虽然这些数据覆盖广泛,但是能覆盖所有地域的成套数据并不多。一旦某个国家或地区没有数据,在地图上就不会显现出变化,哪怕实际上正在发生。如果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引用一些间接来源进行估测。这些估测数据在我们的网站上进行了详细的技术性说明,同时我们也提供下载。
一旦地图涉及的数据库生成之后,数据就交由美国密歇根大学Mark Newman教授开发的算法软件进行处理,生成形象地图,再由我们(SASI)配以必要说明。
财富地图绘制了从公元1年到2015年之间全球财富分配的变化。数据主要来自安格斯·麦迪逊教授的著作<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当你将这一组地图摆在一起浏览,就会发现在漫长的历史中,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财富分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财富地图上的中国
<21世纪>:我们发现,其中最引起全球大众关注的莫过于财富地图。对于一国的财富,哪些因素与之联系最为密切?在这套地图中与财富地图关系最大的是哪些地图?
Anna Barford:与一国财富有关的地图有许多,按其关联程度排列,大致有以下这些: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知识产权数量、费、财富增长和衰退的速度等。此外,许多公共产品和服务被一国提供的多与少,也很有关系,比如教育普及度、公共卫生状况、药品和医疗等等。
<21世纪>:你们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你们认为2015年财富地图的中国图景会成为现实么?
Anna Barford:我和我的团队中并没有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但我认为这组地图展现出的一些东西会对这个问题有所启发。
2015年财富地图的中国图像如果成为现实,两个因素十分关键:持续保持的较高生产效率和迅速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现在中国提供了世界大部分的纺织品和玩具出口份额,资源丰富,并有高比例受过教育的人口,这都有助于目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不断增加其在世界财富中所占份额时,未来世界财富分配依然是高度不均衡的。这种高度不均的特征从1900年财富地图就开始了。比如非洲地区,可预见的是未来依然只能保持较小比例的财富份额。
当然任何事情都会起变化,预测经常会失算。我们的这套地图只呈现财富分配,而非绝对数量。我们关心如何在增加世界总财富同时,能够实现地区的均衡分配。在过去的地图上,区域不公平已是既成事实,而未来财富全球分配的图景会否如我们所愿依然不确定。(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