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校长称大学学费已处于高水平 不宜再提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28:32
如何做强我国高等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今后一段时间应低速增长、稳步发展
●构筑世界通行的“第三级教育”体系
●学费已经处于高水平,不宜再提高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年年攀升,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02年的15%,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2005年进一步增至21%,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可以说,我国已经做大了高等教育,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做强高等教育。而做强高等教育的关键,一是优化结构,二是提高质量。结构优化是前提,质量提高是核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做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核心、最具战略意义的举措。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创立者、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早在1973年就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既包含量的增长,又包含着质的变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不仅是毛入学率的提高,而且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观念、功能、学校类型与规模、质量标准、入学与选拔方式、教育内容和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我们已经在“量”的方面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在的任务就是在“质”的方面下功夫,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实行“全方位的变革”,做强我国的高等教育。具体建议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采取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在更快的发展速度中实现的;二是在较低经济水平基础上实现的。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不宜再保持世所罕见的持续7年之久的年均增长25%左右的高速增长,而应转而采取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否则将超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当然,稳步发展并不是不增长,由于2008年是适龄人口的高峰, 2007、2008年可以保持5%左右的发展速度,以后由于适龄人口的逐年持续下降,即使零增长,毛入学率也会逐年继续提升。在宏观上控制规模把握速度的同时,具体到每个学校,不要搞“一刀切”,要因校制宜,区别对待。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或减缓、或维持、或增长的不同办法,做到有“增”、有“保”、有“压”。
(二)通过制度创新对高等教育进行重大的、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明确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和通用型的应用性人才,学历都在本科以上;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岗位型、操作型、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既包括学制为两到三年的学历教育,也包括由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培训和岗位培训、职业培训组成的非学历教育。相应的,改革高考选拔制度,分别举行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入学考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入学考试,以便于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当然在制度设计上,这两种高等教育体系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连接沟通的。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应改造为继续教育体系,以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同时,保留自学考试制度,自学考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制度。这样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思路如果得以实现,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终身继续教育和自学考试共同构成我国的中学后教育,也就是世界通行的所谓“第三级教育”,这将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
(三)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2004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2.79%,处于世界不发达国家的水平,位居世界100位次之后。从高等教育来看,近些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由于在校生规模增加得更快,包括收取的学费等等在内,生均经费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我国政府投入在国际上处于低水平,而学费则已经处于高水平。据有关资料测算,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学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0%上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学费标准不宜再提高了。因此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应当成为当前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途径。应尽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早就确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的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