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52:36
夏日气候燥热,养生应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为原则,故清燥解热乃夏季养生的要道。首先,头脑宜清静。盛夏烈日炎,人会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使头脑清静、神气平和是养生的首要所在。据医经《养生篇》中记载,夏日宜”静养勿燥”,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可坐台榭空敞之处,以避炎夏。切忌情绪激动,以免伤神害脏腑。        其次,饮食宜清淡,炎夏应少食高脂厚味,辛辣上火之物。饮食清淡可清热祛暑、敛汗补液、还能促进食欲。新鲜蔬菜瓜果如番茄、黄瓜、苦瓜、冬瓜、丝瓜、西瓜之类即能保证营养,又能预防中暑。菊花清茶、酸梅汤和绿豆汁,莲子粥、荷叶粥等,亦可清热解暑,生津开胃。     此外,游乐宜清幽。炎夏不宜远途跋涉,最好就近寻幽。可在清晨到溪流,园林散步,练气功或保健操等,能心旷神怡,精神清爽,傍晚可到江湖畔散步,也可邀几个好友品茗聊侃,亦惬意舒心。
夏季如何调养精神?
《黄帝内经》中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也就是说,夏天以火热为主,内应于心。而心主血,藏神,主神志为君主之官。夏季怒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所谓“壮火食气”,因此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在炎热的夏天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        夏天调养精神首先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要使精神如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秀美,切忌发怒让机体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的浓厚兴趣,这才是夏季的养生之道。所以在夏天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如果有条件还可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使人心旷神怡,又能锻炼身体。
夏季暑热闷湿,多食一些祛暑清热的药粥可缓解夏暑不适。
梨粥      可缓解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头昏等症。
冬瓜粥    将冬瓜去皮除瓤切成小块,少许熟火腿切末。取锅上火放入麻油烧热,下葱末炝锅,加入冬瓜、火腿末、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煮至成粥,加盐调味后食用。可清热养胃利尿,对暑热烦闷,消渴,水肿,淋病等有效。
西瓜皮粥      将西瓜皮削去硬皮用盐稍腌。将西瓜皮粳米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5分钟,以盐调味后进食。能消热解渴,生津止渴,利尿消肿,适用于暑热解渴,中暑神昏小便短赤,肾炎水肿,糖尿病等。
丝瓜粥     将粳米煮至半熟时加入丝瓜,盐,再煮至粥即成。可除热利肠凉血解毒,适用于夏季身热烦渴,痔疮便血策。
长夏养脾胃思路
6月21日是夏至,也就是进入了六月的长夏(湿月),湿月脾胃就懒动了,吃完饭(特别是吃完生冷寒性的食物)后脾胃就不动了。一些体弱的和中老年人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吃不香。中焦不通,出现了痞,上下难以交通。地气不能上升为云,阳气就上不去人就会疲倦。云不能落地为雨,人就会出现喉咙干,这样就会出现天地不交。所以最近的调理重点应该是解决脾胃。
黄帝内经《素问必论》上说:“饮食至味,肠胃乃伤”。如果饮食吃多过饱,肠胃就伤了,就会出现痞。所以,在长夏期间不能吃生冷寒凉属性的水果和蔬菜,而且每顿饭最好吃半饱,吃完饭以后可以用坤阳宝可以帮助我们气化,让食物快速转变成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血气。只有这样人就不会出现疲倦和痞、累,其实人的阳气上去了,身体上其他问题也就减少了。否则长夏调理就没效果。
《素问通西论》“头痛而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这里告诉我们一个要害,实际很多的病都是因为肠胃不通而引起的。头痛不鸣,九窍不利。九窍包括上七窍下二窍。你不把肠胃调通了,其他的都很难。肠胃调通了什么事都好办。所以,药王孙思邈讲“五脏不足求于胃”。当五脏不足的时候,你把胃给补足了,其它的病都解决了。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脾胃在人体里是非常重要的。河北的李东桓大师就强调“脾极”,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脾胃论》。如果脾胃长期不好就会气虚,气虚就会波及臣使之官膻(dan)中。当人体中气不足的时候,膻中的气就不足。因为它是人体肉的中间。虽然现代医学不承认有这么一个东西。《黄帝内经》把它作为十二官,说“膻中者为气之海”。指的是膻中为气之海,膻中主藏气。肝为血之海,肝主藏血。五脏都有自己的气,五脏也都是由肉长的,所以当膻中气不足时,心脏的气也不会足。所以我们要重视膻中,因为它也直接影响到脾胃的正常运行、影响着心和肺功能。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经验,效果非常好。如果是脾胃虚弱的人,可以用坤阳起到补气的作用。
脾胃区分要注意以下几点:嘴唇偏白的人脾胃气不足;嘴唇偏干而白这是寒燥,如果有的人唇色不足,区分办法就是看胖瘦:如果这个人比较瘦用升阳;对于那些比较胖的人,特别是肚子也比较大的,为什么会出现胖呢?是因为化食不利走动过慢而引起的。所以在饭后必须调理加强大小肠功能,运化好了,身体也就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