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与大寨之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4:01
严俊昌的儿子,曾担任小岗村书记、村长,现任小溪河镇副书记,小岗村葡萄合作社理事长的严德友在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丛林漫步]的“你觉得当初人民公社有什么弊端?”的提问时说:“听父辈们讲,在抓村改的时候不抓村改,抓纲抓线抓阶级斗争,搞一些政治活动,做一些表面工作,怎么实实在在抓村改、解决农民吃饭的问题很少。”
从他说的“在抓村改的时候不抓村改”来看,他根本不清楚他父辈们的实际情况,他父辈们当年没有什么“村改”的提法,当时的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和“农业学大寨”。从有关材料看,小岗村也没有好好地学过大寨,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当年的大寨,地比小岗村要少,条件比小岗村要差,生活比小岗村要难,但是他们人穷志不短,面对七沟八梁一面坡的严酷现实,大寨支部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走集体发展道路,造梯田修水利,改天换地,向荒山要粮,几年间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大寨过去吃返销粮的局面,即使在大灾之年也夺得丰收,从而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严德友讲的“搞一些政治活动”,实际是讲的就是“农业学大寨”。如果他们真能好好学学大寨,哪还要等到1979年才生产13.237万斤粮。事实上,从他们自己后来所讲述的情况看,他们根本就没有学过大寨。比一比,大寨人讲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小岗村相信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寨人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小岗村年年吃供应,家家去要饭。大寨人讲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小岗村不但吃国家,还要骂集体,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正因为如此,小岗村才既搞不好集体生产,分田单干也矛盾不断,过去要靠国家,现在还是不能自立。
长期生活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中的农民群众,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有些“小农意识”并不奇怪。“农业学大寨”的一个重用意义,就是要把长期以来受小农经济束缚的农民解放出来,让他们从小农民变成大农民,形成像工人阶级一样有觉悟的坚强集体,有了这样的集体精神,不但生产好发展,也可以使自己根本利益得到组织的保障。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自私落后的农民有抵触也是正常的,共产党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实践让他们认识这个道理,承担这项工作的就是基层党组织。大寨的先进,首先就是有这样一个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团结一心、思想明确的党支部;小岗村的落后,首先就落后在没有这样一个党支部,甚没有一个象样的党员。否则,就绝对不会出现前面提到的,在央视《重访小岗村》的节目中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说的,“当时牛房四周的牛粪,十几年都没有人挑过一挑子,在生产队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去挑”的现象。
可以说,在中国任何农村,只要有一个坚强的村党支部,集体生产一定不会比个体生产差。前不久薄熙来同志在一次讲话在强调了要“配强支部书记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问题,他说:“支部是党最基层的组织,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工作的载体,是农民的“主心骨”,村级党支部搞得好不好,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对无所作为的“太平官”、只说不练的;‘二传手’、不分是非的‘老好人’,要及时果断地调整,要将那些政治过硬,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用起来。在干部考核中增加民意调查的内容,变‘官评官’为‘民评官’,要鼓励干部到‘两翼’工作,把艰苦环境的工作经历,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中国农村党支部需要什么样的典型呢?还是需要大寨党支部这样的典型。可是说,这个讲话也为解决中国农村的“小岗村问题”提供了一把好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