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之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4:49:28
毛泽东与蒋介石之比较
毛泽东与蒋介石之比较
20世纪的一百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但这百年里掀起的波澜却是巨大的,一次次的政治海啸激荡山川,铺天盖地,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涅磐更生,虽短而壮烈,它必将被历史永远铭刻在心。
这一百年里,人物纷纭,英雄辈出,但毛泽东和蒋介石永远不能被忽略。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要超过孙中山,孙中山的的伟大之处在于结束了绵延二千年的封建制度,但孙中山天不假年,死的太早。他只是旧制度的掘墓人,而最终没有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体制,都立船头掌舵领航几十年,都是时代的弄潮儿。蒋介石荜露蓝缕披荆斩棘,立身不易。不易才显英雄风范;毛泽东秀才造反,马上得天下,从古至今,鲜以为见,鲜见才越发伟大。平心而论,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人中俊杰时代枭雄。假如不以成败论,很难说谁更胜一筹。但二人作为同一代人,又都出生在南部中国仍然具有许多的可比性。通过这些比较,也许可以揭示出问题的答案。

(一)毛泽东文韬武略,蒋介石厚武少文。
从本质上讲,毛泽东是文人,而蒋介石是纯粹武夫。毛泽东在战争时期,领军打仗,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他作为伟大的军事家是当之无愧的,就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佩服。但毛泽东身上从来不带枪,偶尔的几次打把,不上把的时候很多。在他83年的人生履历中,只有半年的当兵经历,那也是为了响应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在更多的时候,或者在本身的气质上,他更接近文人。正如他自己在《沁园春.雪》中评价的那样:“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他属于文武双全,文武兼盛的人。我一直认为,历史上只有曹操可以与他比肩。蒋介石是日本陆军学校的留学生,正宗的军官出身,可称得上是军事家。虽然靠政治投机获得了宋中山的青睐,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但能在二三十年代过关斩将,一个一个的战胜敌手,那军事才能自不必说。但,在“风骚”上就“稍逊”了。毛泽东45年到重庆谈判的时候,无意间发表在国统区的《沁园春雪》,让他扫尽了颜面。不但他写不出,国统区所有的文人都写不出。
(二)毛泽东既是战术家,又是战略家;蒋介石只可称得上是战术家。
毛泽东雄才大略,胸有经纶,他的大手笔随处可见,在军事上尤其体现的淋漓尽致。战术上的典型事例是“四渡赤水”,在浅浅的赤水河上,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把蒋介石玩了个猫捉老鼠。蒋介石找不着北,毛泽东却远走高飞。48年的辽沈战役,毛泽东打锦州“卡脖子”而置长春和沈阳于不顾的战术,曾令同样是军事家的卫立煌惊叹不已,而毛泽东战略思想同样不同凡响。他的农村包围城市而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思想,他的持久战游击战理论,偌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会想的到呢?而蒋介石在军事思想理论方面,能有几个是响当当的呢?就是在利用美国方面,高招妙着,屡见不鲜。
(三)毛泽东胸襟广阔,蒋介石气度狭小。

70 年代,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曾称自己身上有“猴气也有虎气”。猴气者,狡黠也;虎气者,豪迈也。毛泽东耍小聪明的时候有,但他更多的是胸襟广阔的豪迈,是大处着眼的远见,而这又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和抱负。因此,最起码是在战争年代,毛泽东能够团结大多数,能够用人也能够容人,不搞山头,不拉帮派。在延安的五大书记中,只有刘少奇是湖南人,而刘少奇还是白区来的,其他四人按现在的话说都是“海龟派”,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和平共处。彭德怀骂他的娘,起码当时对彭德怀委以重任。林彪在井冈山上写信要他下台,他只一句“娃娃,你懂啥?”了事。在延安,他整过书生王实味,但他并不主张杀王。当然,解放以后,又当别论。但蒋介石就不一样了。蒋介石最善于培植同乡同党,最善于排除异己。这与他从传统中接受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思想有关吧。但蒋介石有一点好,这就是,较重义气,知恩必报。国民党中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位高权重,就是蒋介石在报答陈其美的知遇之恩。蒋介石能用人但不能容人。在蒋介石的政府班子中,有许多知识分子得到重用。自由主义者胡适对他非议之处很多,但蒋介石都能三顾茅庐,一请再请。蒋介石能容忍文人而不能宽容军人,这正好与毛泽东相反。这与他们本身是军人和文人有关。因此,杨虎城不杀不行,张学良不能杀就困着,一直到他死也不赐给自由。解放战争中,有许多被他打击和排挤的非嫡系杂牌军投诚起义就是他气度狭小所酿就的苦酒。当然,蒋介石的最大悲剧并不在此,他最大的悲剧在于造物主在创造他的同时,又在六年之后同样创造了毛泽东。蒋介石的一生,敌手很多,但最终都让他打败了,唯一输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一生也有很多对手,毛泽东无一例外地战胜了他们。按照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性格,让自己最大的敌手,偏安于台湾一隅,不能彻底消灭掉,是他的终生遗憾。蒋介石也有遗憾,他最大的遗憾是输给了毛泽东。在他悔恨之余,他肯定会想起三国时代的周瑜。周瑜临终时“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大概让他感到由衷的亲切,蒋介石也只能借古人的酒杯去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