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去那心灵的一缕尘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20:04
——“后进生”教育中教师的转变策略
南浔南方锦绣实验学校    邹晓英
引言:在学术界,关于“后进生”的讨论由来已久,有的称之为“问题学生”“潜能生”。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涉及原因多,范围广,任务十分艰巨。但是,这并不等于教育者在这方面无能为力,相反,学校在防止和转化问题学生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大有可为。面对、教育这一群体时,教师无疑站在最前线,也起着最关键性的作用。而教师以何种思想观念和教学思维艺术面对这些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案例再现
对教师“后进生”教育观念情况的小调查 题号     调查内容   选项内容  回答情况(调查人数:10人)
1 你是如何定义“后进生”的? A学习成绩差
B品行差
C某一方面没有被挖掘或有缺陷
A  5人
B  4人
C  1人
2 你如何对待“后进生”? A不管不问
B以优等生为主,努力做到后进生兼顾
C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后进生
A  0人
B  8人
C  2人
3 你与“后进生”沟通时间情况如何? A不沟通
B出现问题就沟通,没问题就不问
C定计划、定时间沟通
A  0人
B  9人
C  1人
4       你对“后进生”的情感态度?  A不喜欢甚至讨厌
B谈不上喜欢与否
C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A  5人
B  5人
C  0人
二、案例分析: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眼中的“后进生”是学习成绩差、品行也不好;有百分之八十的教师会忽视他们,只有当他们出乱子的时候才会找他们谈话、沟通,当然对“后进生”更谈不上喜欢了。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要树立“为了一切孩子”和“为了孩子的一切”意识,那种对“后进生”的忽视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要求的。
三、改进措施
首先,在观念上转变对“后进生”的思想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同时拥有多种智能,如自我认识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只是这多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和个性各具特色。大脑功能定位决定了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
多元智能理论警视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的学生观:不能以单纯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用多元价值判断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打开学生那久已封闭的心灵窗户。
相信你也碰到过这样的例子,我们的学生在上学的时候,数学成绩一塌糊涂,甚至于很少有及格的时候,但却有人后来从事了做生意的工作,其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率都很棒,比有高学历的人更厉害,说明他们更喜欢实践,而不喜欢那些无聊的符号和算式;有的是语文成绩平平,但你会发现这些人中有很多人却非常地能言善辩,有的甚至还能引经据典,说明他们更喜欢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材料;有的同学就是不爱学习,但确是运动高手。
苏霍姆林斯基把“后进生”分为“思维尚未觉醒”“隐性天赋”和“学习有困难的”三个类型。因而,教师应该把“后进生”的概念从一般层面的“学习差”转变为“某一方面没有被挖掘或不完善”。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少年儿童都应该公平、公正地接受学校教育(至于父母的不良言行和社会转型时期不良思潮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品行或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在学校被冠以特定的名称“后进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定,更是违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科学的。因此,培养教师树立无“后进生”的教育理念,是正确评价学生的现实需要。让我们就从取消“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等等称谓开始吧,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教育平等的观念。
其次,在行动上转变对“后进生”的教育方式
1、找准成因,转变分析的表面化
要改变后进生,必须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从多方面去了解后进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家庭成员素质,人际关系,心理发展过程等。只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够谈得上改变后进生。一般来说,后进生形成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主要有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模糊;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气质性格怪癖、信心不足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因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失误,二是学校教育上的偏差或过失,三是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教师在面对他们时,要多方分析原因,改变单纯以表面现象来断定的状况。
学生陈亮是我接手的一名所谓“后进生”,他最大的特点是:无法静心做作业,连续安静地做作业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但他思维活跃,爱玩电脑,爱溜冰,爱看漫画,就是不做作业,不爱学习;班级或学校里的“惹事生非”总有他的份。但我发现这孩子心地很善良,爱捣乱、不做作业等都是表象,关键是他为什么会静不下心来呢?我通过多次家访了解到,陈亮的父母在以前是做缝纫生意的,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和父母一起,父母亲忙于生意而无法顾及孩子,店里来来往往的顾客让陈亮养成了思想不集中的习惯,以后也一直没有得到矫正。而现在,父母亲又因为做生意去了别处,他只和爷爷奶奶住在一块,爷爷奶奶的溺爱更加重了他的坏习惯。了解到这些后,我利用班主任的威信,每天放学后陪他,我备课,陈亮做作业,规定时间,如果谁违反谁就会受到加倍处罚。根据他的情况,起先定的时间很短,从10分钟开始,规定的时间内不准讲话,如果他能做到,我就发奖品给他(当然是他特别钟爱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能安静了,现在一次最多可以坚持一个小时。这一改变让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能静心做作业了,其他“无事生非”也没有了,同学老师的刮目相看让他脸上时时洋溢着兴奋与喜悦,他彻底改变了。
2、因材施教,转变教法的固定性
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常用现成的教法教授学生,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的教法,这样很容易产生所谓的“后进生”,他们产生了这些“后进生”,他们更不喜欢“后进生”。还有一种教师,却能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当然是后一种做法值得借鉴。
屠昂是我现在所教班级的一个学生,每次听课他都会走神,记笔记顶多记一半,每次作业讲评时他都不会全部订正,老师们经常会找他补课,把上课的损失尽量补回来,结果是:老师急、气,学生累,而效果不大。屠昂他是个慢性子,做事慢条斯理,于是我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后先找他谈心,征求他意见:“老师是个急性子,上课是不是讲得太快了?”每次讲作业时有意插上一句:“屠昂,老师这样的速度你来得及吗?老师是不是应该放慢些?”(当然,课堂上这样的提醒不能多,会有损他的自尊的吧!)一段时间下来,他大概是不好意思有这种“特殊照顾”,自觉加快了步伐,上课落下的情况大有好转。
我们与其花费大量的功夫去研究转化“后进生”,不如溯本追源研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与其等出现了再去研究,不如及早防止出现。如果有一天,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研究杜绝”后进生“的出现,又何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后进生”的转化呢?
3、灵活运用,转变评价的单一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建立新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对象和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努力营造宽松的评价体系,才能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唤起他们内心的活力,让他们明白依然有被肯定的时候,有成功的美好时刻。
邢浩是我现在所教班级的一位学生,他最大的特点是:自信心不足,甚至不敢大声讲话,一讲就会口齿不清。各方面对自己放松要求,纪律散漫,同学们很头疼他。我觉得他是典型的缺少表扬(在家里父母要求过于严厉),于是我抓住他任何一个“闪光”的机会,哪怕是“流星式”的也尽量不放过。“邢浩今天的语文作业中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句”“邢浩今天帮老师排自行车(是我有意叫他帮忙的)”。这样隔三差五地在不经意中表扬他,每一次表扬时他总是眼睛中透着兴奋的亮光,虽然他的许多方面有待改进,但我知道,在那一刻,表扬的话语正点燃着他的自信之光。
作为教师,真正重要的是让孩子对生活、学习抱有热情和期望,让孩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提高,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力量。尤其是对这些所谓的“后进生”,更应该帮助他们把沦陷的自尊找回来。进步就是100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相对稳定与和谐的空间。
案例小结: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如果说我们的教育中还存在着“后进生”,那也不过是他们的心灵中暂时还蒙着一层薄薄的尘埃,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拭去那心灵的一缕尘埃!那就让我们从不合时宜的观念转变入手,从不合时宜的行动转变入手吧!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后进生”教育观初探 》
《 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心理》
《关爱后进生,教师应有的胸怀》
《小学德育》2004年第1-5期
《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
《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