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侨报:官方“新三论”主导新一轮改革//大公报:治官话、倡真话需官场媒体双管齐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2:15
新华侨报:官方“新三论”主导新一轮改革
2010年03月26日 1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发表评论  【字体:↑大↓小】
中新网3月26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26日刊出署名文章《“新三论”引导中国步入“惠民时代”》 。文章说,目前中国大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或新焦点,可归结为“民富论”、“蛋糕论”和“尊严论”这样的“新三论”,其核心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三论”兴起,实际是对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正面回应,对民意民声的精准表达,体现了政府自信。“新三论”主导新一轮改革,透露中国开始步入“民生经济时代”或“惠民时代”的强烈信号。
文章摘编如下:
后危机时期,中国下一轮改革将从哪里破题?近期来自中国政界的春讯,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的施政报告传递了一个战略性指向:中国社会经济改革的焦点正在发生转移,变成如何确保国民财富更公平地分配,2010年不仅将是中国科学发展、发展方式转变的转折之年,也将成为普惠天下、改善民生的惠民之年。
无论宏观决策层面,还是社情民意分析,目前中国大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或新焦点,可以归结为“民富论”、“蛋糕论”和“尊严论”这样的“新三论”,其核心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年初中共政治局会议发出高度关注社会收入分配的政治信号,到政府报告首次写入“收入分配改革”内容,民生经济、惠民政策的“行情”一路看涨。
中国总理温家宝关于通过调节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居民收入增长机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夯实“民富”的基础,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的“民富论”。政府高层为此形象地提出了“蛋糕论”观点,主张把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让大多数人真正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而温家宝则首倡“尊严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成为当今中国最鼓舞人心的口号。
可以说,“新三论”生动地勾勒了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中国“民生路线图”,将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福祉产生深远影响。
应该承认,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年带来了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贫富差距过大。“民富论”既是纠偏,也是现实诉求、民本社会的回归。“蛋糕论”旨在避免贫富悬殊,促成和谐社会。“尊严论”重在保障人权平等,构建社会公平正义。“新三论”的兴起,实际上是对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正面回应,是对民意民声的精准表达,体现了政府的自信。
“新三论”作为时下中国大陆媒体的热门话题,也赢得国际舆论的关注和称许。中国政府的“富民”思维和“惠民”政策集中引发了两方面的改革和转变,一是抛离“唯GDP论”,国家率先降低经济发展指标,把更多精力放在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切好“蛋糕”和提升民众“幸福指数”方面,舆论称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计划是“一个有尊严的8%。”。
同时,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尤其是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环境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政府已经意识到民富才是富国的根本,国民富而愉悦、富而安康,才是真正的“民富”。另一方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在修改完善之中,着力改变垄断行业高收入高福利和“财富向政府部门倾斜”的现象,让利于民。一场指向“最严重失衡领域”的改革硬仗,蓄势待发。
“新三论”主导新一轮改革,透露出中国开始步入“民生经济时代”或“惠民时代”的一个强烈信号:政府高层所关注的重点,正在从追求经济增长率向以民为本、科学发展转型,执政方略正在实践从“国富”向“富民”和“贵民”的重要转身。其意义正如温家宝指出那样“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吴琛
大公报:治官话、倡真话需官场媒体双管齐下
2010年03月29日 1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发表评论  【字体:↑大↓小】
中新网3月29日电 香港《大公报》29日刊出署名文章《“推销”官话与传播真话》说,官员要说真话,不说官话,是一个官场风气的改革;媒体要传播真话,不“推销”官话,就要搬掉“新闻八股”这块“绊脚石”。看来这件事要“双管齐下”。
文章摘编如下: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张维庆“做高官20多年,讲真话越来越难”一席话,激起了层层波澜,好多媒体以《好犀利的张维庆!》为题报道了这件事,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
这可说是点中了官场作风的一个“穴位”,也道出了一些官员久埋心中的一个情结。张维庆为倡导讲真话而说出了真话;更是说出了老百姓早就对那些言不由衷“官话”的厌恶之情。这席话获得掌声,缘由就在:说出人人心中所有,写出别人笔下所无。
摆脱“本子”束缚
笔者于1999年写过一篇杂文《脱了“官袍”学说话》,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杂文卷》,这倒并不是说杂文写得有多么好,实在是也触及了说“官话”不说真话的议题。人处庙堂,诸多束缚,说官话也是身不由己;脱了“官袍”,返回本真,想说就说,正像一个盛装的演员,一旦走下舞台,他不必再按“本子”去讲话了。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不是说凡当了官的只能说官话、套话、空话;也不是说做官的就没有思想,如果把这画成逻辑等号,那是不公允的。”事实上,我们许多官员原本很有思想,也很会说话,一篇讲话往往说得头头是道,听者也拍手称快,但到见报时却变成了一篇八股文章,媒体无疑成了官话的“推销”者。这倒并不是把“屁股”打在媒体身上,中间也许有众多因素,但媒体在“新闻八股”的轨道上走惯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摒弃“八股新闻”
官员要说真话,不说官话,是一个官场风气的改革;媒体要传播真话,不“推销”官话,就要搬掉“新闻八股”这块“绊脚石”。看来这件事要“双管齐下”。
官员们在官场生活惯了,讲话的思维定势一时难以改变。就在这次全国政协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就因为在冬奥运会上,运动员周洋夺得1500米女子速滑金牌时说了句“拿了金牌以后会改变很多,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好一点。”这句本是充满人性的获奖感言,原是很自然的感情流露,这位副局长却因为她没有说“先感谢国家”,而将其当成不道德、不爱国的反面教材,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教育。
媒体之所以会不断“推销”官话,也是在“新闻八股”中操作惯了。报道什么或如何写法,往往先给自己设计一座“篱笆”,剩下的只有“八股新闻”了。这里倒用得着新闻界前辈范敬宜在他卸任后的一段感慨。他说,如果哪位记者“原汁原味”写出了群众喜怒哀乐的新闻,你有胆识放到要闻版的突出位置吗?你会不会批评记者“缺乏高度”、“缺乏深度”,要求记者彻底改写,使它变成一篇新闻八股?看来丢弃“新闻八股”,才能鼓励新闻从业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做真话的传播者,不做官话的“推销”者。(成放)
·世界日报:中国倒逼政府改革 剑指公权力约束 ·新华侨报:中国房产泡沫是否会引发日本式危机? ·新华侨报:日本版“南平杀小学生”事件处理启示 ·明报:中美关系戏剧性回暖 冷暖还看两指标 ·大公报:首富“交班”现经济新景观 ·世界日报:中国史家需澄清"朱元璋是高丽人"之论 ·镜报:稳定中美关系 美国适应渐强中国所需 ·联合早报:董建华连战将聚首台北 两岸关系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