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耕:听尹冰彦谈李宗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2:28:27
听尹冰彦谈李宗仁
牛耕

尹冰彦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单附近,大秤钩胡同16号。尹先生的经历,是和民国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宗仁先生联系在一起的。抗日战争期间,尹冰彦曾经主持李宗仁任司令长官的第五战区《阵中日报》笔政,担任总编辑。后来,他是李宗仁身边的机要秘书、秘书处长,直至参加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成为起义人员,尹冰彦才和李宗仁各奔东西。
正因为有着这样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李宗仁回国之后,尹冰彦才有可能奉中央统战部之命,与程思远相互配合,陪伴旧日的老长官,照料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
尹冰彦与我说起同李宗仁相处的日子,如数家珍,真是道也道不尽。
他们无缘无故成了“梅花党”
李宗仁回国,在国内外激起了巨大反响。为表示对他这一义举的支持和庆贺,毛泽东主席以及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层领导,连续举办宴会,招待李宗仁一行。
这一天,尹冰彦接到通知,刘少奇主席和夫人王光美要设宴接见李宗仁夫妇。
没想到,听到这个消息,李宗仁竟然慌了神,匆匆忙忙地把程思远和尹冰彦找来,神情不安地说道:“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明天见到刘主席夫人,怎么办呢?”
“这有什么难办的?一起吃吃饭,照照相,就行了呗!”尹冰彦很坦然地回答。
“不是这样简单的事!”李宗仁急切地说,“我和王光美早就认识。明天见面,提不提以前认识的事?不提,不礼貌。提呢,怕人家不高兴。现在,我们的身份不同呀!”
原来,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宗仁被任命为北平行营主任。赴任前夕,一位老朋友向他推荐自己的女婿,请求安排一个职务。李宗仁是个讲义气的人,二话没说,带着这个年轻人同家人一起上了飞往北平的飞机。当时,由于有些家事需要处理,夫人郭德洁没能一同前往,随机同行的孩子就成了问题。正当李宗仁在飞机上为此事犯难的时候,那位前来求职的年轻人主动提出,可以把孩子放到他在北平的家里,让他的家人帮助照料。
而这个年轻人指的北平的家,也就是王光美的家,他与王光美是亲属。由此,成就了李宗仁和王光美见面并结识的机会。
这确实是一道难题。以王光美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与一位旧日的战犯谈起外人并不知情的情谊,很可能会有难言之隐。但如果李宗仁闭口不提这段往事,等于是知恩不报,在情理上实在说不过去。难办,确实是难办呀!
就为了这么一点事情,李宗仁和程思远、尹冰彦商量来商量去,三个人真是绞尽脑汁,仔细权衡,最后决定还是不提这段往事为好,免得节外生枝,惹出其它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这道让他们为难了大半夜的难题,竟然解决得那样简单、容易。
与刘少奇、王光美夫妇见面的时候,没等工作人员介绍,王光美便笑吟吟地伸出手来,主动和李宗仁打招呼:“都是老熟人,早就认识,早就认识。”
更令尹冰彦没有想到的是,不过两三年之后,“文革”中出现了“梅花党”的传言:说是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国家科委的领导张本,再加上他尹冰彦,都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梅花党”的成员!
这个“玩笑”可真是开大了,简直比“莫须有”还要“莫须有”。
遗憾的是,尹冰彦先生也说不清楚这个谣言是何时、何地、何人造出来的。至今,此事依然是个谜团。恐怕,只有等始作俑者站出来,坦陈一切,个中真情才有可能大白于天下。
周总理用英雄金笔巧为李夫人解心结
尹冰彦谈起这么一件趣事:郭德洁是李宗仁的第二位夫人,从国内到国外,一直跟着丈夫东奔西走。随丈夫回归祖国后,她的心情十分舒畅,兴致勃勃地到各地参观、游览,几乎忘却了自己身患的重病。然而,在日常生活上,郭德洁却对国内的环境有些不大习惯。用惯了国外的香皂、香水,还有其它日常用具,马上换用国内生产的商品,总觉得有些别扭。所以,郭德洁老是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设法从香港买日用品过来。
那一段时间,周恩来总理经常来李宗仁的新居探望,不知不觉地察觉到了郭德洁的这些小小的动作。总理是何等聪明的人,看在眼里,却换一种谁也没有料到的方式点明了主题。
那天,总理过来后,笑吟吟地坐在郭德洁旁边,不慌不忙地从上衣口袋里抽出自己的钢笔,说:“你看看,我们国家的轻工业产品,质量一点不比国外的差。这是上海生产的英雄金笔,绝对比得过派克。”
郭德洁好像有些不相信,伸手接过周总理递过来的钢笔,在桌上铺开一张白纸,刷刷刷写了几个字。“真的,真是不错!”郭德洁满面惊喜,拧上笔帽,把钢笔握在手里,“总理,这么好的钢笔,送给我吧!”
总理呵呵笑了,摆着手说:“那可不行,送礼怎么能送旧货?我让人明天买支新的英雄金笔,给你送来。”
简单几句话,一支英雄金笔,使精明的郭德洁女士悟到了许多许多。从那以后,她就很少再提从香港买东西的事了。
替李宗仁挑第三任夫人被多次否决
李宗仁先生回国不久,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德洁女士的癌症就发展到了晚期,终于不治。她病死时,李也已经七十开外,垂垂老矣。但他还真有点“不知老之将至”的劲头儿。外界的很多人也经常不把他的实际年龄放在心上。尹冰彦老人半是调侃地说:“虽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有那么多的求婚的信件雪片一样地飞来!”
那些寄信的女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尽管表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嫁给这位做过中华民国代总统的老先生。处理这些信件的工作,落在尹冰彦身上。他深知李宗仁的性格,对这些信件的处理格外慎重,不敢怠慢。每封信都要细细阅读。那些差距太大的,还要十分委婉地回信予以拒绝。而其中和李宗仁择偶的标准相近的,需要挑选出来,与程思远共同商量之后,再呈报“德公(李宗仁字德邻,属下习惯地称呼他“德公”)卓裁”。
令尹冰彦万万想不到的是李宗仁对择偶的政治标准的相当苛刻。有一位面貌姣好的女性,性格、职业、学识和经历均十分理想,尹冰彦和程思远都认为这是一位值得推荐的对象。兴致勃勃地报到李宗仁那里,德公仅扫了一眼,便把材料原封不动地退回来了,否定的原因只有一个,这位女士的父亲是“右派”。还有一位各方面条件均与李宗仁的要求相近的姑娘,尹冰彦和程思远也是一眼看中,推荐给德公。这一次,德公又一次使用了“否决权”。原因与上次几乎一模一样:政治条件不好,姑娘的父亲曾经在李宗仁的部队里任过职。用李宗仁的话说:“我本人就是旧军人,再和一位反动军官的女儿结婚,不是越抹越黑嘛!不行,不能选这个。”
李宗仁挑来选去,总是不中意,弄得尹冰彦和程思远难得要领,左右为难。无可奈何之中,择偶的事情只得暂时放下。后来,经过反复权衡,还是按照李宗仁的要求,先找一位护士,经过一段时间过渡,才解决了问题。
李宗仁无法承受黄绍竑的弃世
虽然,曾经有“红卫兵”闯进李宗仁的寓所,但由于他受到特殊关照,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受到什么冲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李宗仁没有受到当时的“革命浪潮”的影响。
那几年,神州大地上曾经刮起一股“打鸡血”的风潮。据说,每天从鸡身上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注射到人体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治疗结果。当时,这几乎成了一股风气,相当多的人卷入了“打鸡血”的行列。李宗仁也被这股风迷住了,养了一只公鸡,利用鸡血健身、治病,忙了个不亦乐乎。
这时候,社会风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宗仁寓所里的工作人员,受当时的形势影响,已经不大安心为寓所的主人服务,纷纷做起自己的事情,其中也包括养鸡的营生。一大群鸡养在一起,难免会抢夺食物。李宗仁养的公鸡特别强壮,常常把别的鸡赶到一边,自己“独自享受”。这可气坏了那些工作人员,一怒之下,他们把李宗仁的公鸡杀掉了。
李宗仁和新婚妻子气不过,与对方论理。不料,对方更是义愤填膺,怒斥道:“解放前,你们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今天,还要继续在我们面前为非作歹吗?”
这句话对李宗仁的心灵刺激很大!
据尹冰彦先生介绍,这件事没有比黄绍竑先生的不幸辞世对他的打击大。黄绍竑曾经是国民政府桂系的核心人物之一,人称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国民党政权垮台前夕,作为和谈代表之一,黄绍竑与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来到北平,与中共领导人商谈和平事宜。后来,和平谈判宣告破裂,这六位和谈代表宣布与国民党政权决裂,留在了北平,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立,成为受到各界欢迎的著名民主人士。
谁也没有想到,“文革”是一场大灾难。黄绍竑先生不甘受辱,自己结束了生命。
听到这个消息,李宗仁悲痛万分地说:“季宽(黄绍竑字季宽)和我共事达半个世纪,过去在那么艰难的时刻,他都挺过来了。而今,他是遇到了无法承受的灾难呀!”
很长一段时间,李宗仁生活在愤懑的情绪之中。不久,无情的癌细胞在他的体内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