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1]的文化影响力---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5:55:51
[摘要] 日本动画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并迅速风靡,可以说伴随着80年代出生的一代一起成长,这期间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心智和意识形态发展成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文化影响力却是有限的。由于二战的影响在中国青年关念里构成的刻版成见,使其对日本动画的欣赏一般而言只止于感官审美的层面,而不涉及意识形态层面;同时由于所反应的本不是日本文化的全貌,加之日本文化的矛盾的一面在其中的体现导致的解读困难,日本动画所设置的象征性现实与中国青年头脑中的主观真实是不相吻合的。最终产生的一种结局就是:中国青年喜爱日本动画及日本动画中表现美的象征性元素,但是反感涉及政治和历史的日本的文化特质。
[关键词] 日本动画 文化影响力 中国青年 刻版成见
[Abstract] Japanese manga/animation, which was imported into China in 1980s, was popular as soon as it was shown on TV screens in China. To some extent, we can say that Chinese youths were acompanied with Japanese manga as they were growing up. During this time, Japanese manga influenced their ideas and consciousness. But the crime Japanese committed in World WarII made stereotypes in hearts of Chinese youths, which impede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both country by means of manga. What happened finally is Chinese youths like Japanese manga but hate the culture symbols of Japanese about politics and history.
[key words] Japanese manga/animation power of culture influnce stereotype
不能否认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都是伴随着动画成长的。笔者就中国青年收看日本动画的情况作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8.8%的人看过日本动画,这其中51.3%看过超过10部的日本动画。事实上,长期以来,动漫产业为日本带来了巨大商机,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占日本GDP十多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强本国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日本政府非常青睐动漫产业,不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而且还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来培养。作为其邻居的中国,改革开放开展起来以后,就成为日本动画大量出口的重要窗口。有调查显示,在10部最流行的动画中,9部来自日本;在最受欢迎的10个动画作者中,8个来自日本。[2]
以湖北电视台为例,1983-1989年期间播出的动画片里,以播出时长为变量的分析结果表示,日本动画以46.6%的比例在所有动画中高居第一,其次才是美国动画(31%),而国产动画在其中所占比重仅仅31%(图一)。

(图一 Yang Wang, The dissemination of Japanese manga in China: The interplay of cultur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post reform period)
之所以日本动画能在80年代在中国领土上迅速风靡,与当时中国特殊的政策环境是有着深刻联系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这个新兴开放的国家在媒体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管制还是比较严格的,日本动画被视为对意识形态影响较弱的媒体产品,加之其引进成本相对美国动画而言极低,因而被大量引进,一来用以加强中日邦交正常后的两国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也用以改善电视台内容产品匮乏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如此富有趣味性的内容产品是中日恢复友好关系的政治副产品。
然而,就在不久前,据《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时—20时之间,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和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或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 [3]。长久以来省级电视台在每天17时-20时之间播出国外动画的历史将就此告终。对这一陪伴八十年出生的一代成长起来的内容产品,风靡中国大地达数十年之久,却少有人注意其研究价值。
理论框架
培养分析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George Gerbner主持的一项研究,通过研究,Gerbner等人认为电视变成为了美国社会的核心文化武器,认为“电视机已经变成家庭的关键成员”,长期收看电视严重影响着电视受众的信息资源、意识和观念 [4]。因此我们认为,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正在出现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5] 日本动画从7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伴随那个年代出生的一代成长起来,特别是在那个时期,这一代人的学习能力处于最强的时期,心智逐渐成长并发展成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习的业余时间,基本上大量时间都是在接触电视,而收看的最主要节目也通常都是动画。根据培养理论可知,在中国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日本动画对其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和审美等都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刻版成见”(Stereotyping)的概念是由Walter Lippmann首次提出的,最初用以描述人们基于自身的种族特性对其他人做出的评价。传播学中的刻版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6]。在跨文化传播中,刻版成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刻版成见通常会使我们接受一个被广泛流传的观点,即便事实上这个观点很有可能是错误的;长期地接受和使用某一种刻版成见可能使这种成见得到巩固和加强 [7]。尽管中国青年从小开始接触日本动画,但是由于同时接受更集中和刺激更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教育,难免会形成一种对于日本文化的固有的排斥心理和刻版成见,而且这种刻版成见并不一定能被日本动画传达的关于日本文化中美好的元素所扭转。
文献综述
国内对日本动画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归为三类。其中大多数研究都倾向于关注日本的动画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因此来寻求中国动画产业之所以实力不够雄厚的原因,并探索中国动画产业可能的出路,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比如刘洋《中国与日本动画与动漫产业的比较与思考》,周京《日本动漫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等。
第二类是通过对日本动画的内容研究分析其军国主义文化特征,揭露日本作为侵华战争罪魁祸首在新时期的文化帝国主义行为,亦即日本通过动画宣扬其侵略者本性的企图;或者是针对日本动画传达的文化特质的研究,力求寻找日本动画背后隐藏的日本文化,比如李秋波《披着樱花的死魂灵-日本动漫中的军国主义思想》,熊涛《寻找梦幻岛:日本动画电影的文化特质研究》。
第三类是针对日本动画在中国的盛行对中国人的文化影响所做的调查研究,比如中国青年报1996年所做的“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调查”,但是由于问卷本身的严重倾向性,这项调查虽然影响广泛却在研究方法上有着极大的缺陷;也有如香港大学Poon Man Wai的 Cultural Globalization? The Contemporary Influence of Japanese Animation on Hong Kong Teenagers,但是问卷完全撇除了侵华战争对中国青年产生的影响,仅仅从文化生活方面分析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有如Yang Wang的 The Dissemination of Japanese manga in China: The Interplay of Cultur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Post Reform Period,这项研究教系统地分析了日本动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中国动画市场的占领,以及中国青年对日本动画的态度,却少有分析中国青年在刻版成见的作用下对日本动画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产生文中所谓“double-fold image”的原因缺乏深层次的分析。
研究问题与假设
笔者本人正是出生于八十年代初,从小学起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到5点半的时间绝对是用来看动画片的,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十年左右。这期间所看动画片基本上都是日本的,可以说从内容上看,笔者是非常喜欢日本动画的,尤其喜欢日本动画中的人物造型和内容的创新、画面的唯美、故事情节的趣味性。然而,尽管接触了大量的日本动画,笔者对于日本的印象却并不清晰和客观,甚至可以说对日本国的某些文化特性是非常厌恶的。笔者身边的同龄人也大多如此。正因为如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设计以检验如下假设和回答如下研究问题:
H1: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有极大的局限性。
H2:日本动画塑造的象征性日本真实与中国青年头脑中的主观日本真实存在差异。
H3:中国青年对日本文化的认识有着双重矛盾,即对日本动画和动画所反应的文化特性的喜爱,和对涉及政治、历史的文化特性的厌恶。
RQ: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动画塑造的象征性日本真实与中国青年头脑中的主观日本真实的差异?刻版成见在形成这种差异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研究方法
抽样调查:本研究选取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样本,共投放8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0份,问卷回收率为94.1%。采取的是pps的抽样方法,选取中国人民大学东区、西区、北区、中区四个食堂午餐时间进行的访问,各群体样本数分别为20、20、23、22份。
内容分析:本研究选取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各个时期较流行的13部代表性动画片《浪客剑心》、《犬夜叉》、《火影忍者》、《死神》、《棋魂》、《NANA》、《灌篮高手》、《网球王子》,每部动画片随即抽取三集作为观察对象,针对动画片中可能出现的日本文化象征符 [8]:樱花、富士山/名胜(这是指一些日本的著名经典,如东京塔)、武士道/忍道(比如大量描写武士或者忍者)、茶道、相扑、艺伎(茶道、相扑、艺伎和动漫是并称的日本“四大国宝”)、榻榻米/和室、和服、校服(也包括一校专有的体育服)、盔甲(日本式的)、天皇/将军、巫师/巫女、日本料理、AV女优进行内容分析。
深入访谈:通过对三个重度日本动画受众 [9]进行深入访谈,以便得到对某些以抽样调查无法获得的数据,试图透过数据深入分析中国青年在接收日本动画内容时的心理特性,日本动画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产生的效果,以及中国青年内心刻版成见对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抵制和观念、意识重塑。
研究结果
一、 中国青年收看日本动画的状况描述

(图二)

(图三)

(图四)
从调查可知,日本动画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占有分额,98.8%看过日本动画,34.62 %的中国青年看过15部以上的日本动画片(图二),81%至今仍看日本动画片,且其中的16.46%现在还是经常看(图三)。而且79.9%的被调查者都是从10岁以前就开始看日本动画,94.9%是从15岁以前就开始接触日本动画。49.37%的被调查者看日本动画集中在小学及以前,77.22%的被调查者中学及以前看日本动画较多。而这段时间正好是青少年发育成熟,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
二、 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认识层面的分析

(图五)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国青年对日本动画的接触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是从他们还很年幼、处于迅速学习和成长期开始接触,且这段时间接触得最多,那么这是否就说明他们相信日本动画为他们描述的日本现实呢?调查发现,只有15.79%的被调查者认为日本动画所描述的较为接近日本真实,57.89%的被调查者并不这么认为(图五)。

(图六)
通过对日本动画的内容分析,我们发现在日本动画中出现较频繁的文化象征元素主要有和服、校服、武士道等,但调查显示,在日本动画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文化象征元素并不一定具有较高的提及率 [10](图六)。

(图七)
从提及率的分析表可以看出,除了在媒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樱花和富士山以外,靖国神社和南京大屠杀分别占据了第三、第四的位置,抗日战争排列第六(图七)。
小结: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青年虽然接触日本动画数量较多,而且集中在迅速学习和成长期,但并没有因此完全相信日本动画为他们描述的日本现实,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在中国青年的观念里,一提到日本能马上反应的文化象征元素与动画中出现频次高的文化象征元素并不完全吻合。这也就是说,在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上,日本动画为中国青年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中国青年头脑中的主观现实是存在差异的。
三、 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态度层面的分析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Source Dependent Variable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Corrected Model 日本国力昌盛富于创造力 0.06
2
0.03
0.09
0.91
日本人热情友好 0.54
2
0.27
0.61
0.55
日本人团结奋斗和武士道的精神值得欣赏 0.06
2
0.03
0.04
0.96
日货质量过硬、技术领先 0.13
2
0.06
0.12
0.88
(表一)
在剔除了看日本动画总数少于5部的样本(获得较重度的日本动画受众样本总体)后,我们选取对日本文化偏正面的表述同看日本动画的数目作分析,从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所收看的日本动画的量多并不一定会导致受众产生对日本的好感(表一)。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Source Dependent Variable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Corrected Model 日本应尊重历史,承认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3.17
2
1.59
2.07
0.14
日本的一切我都不喜欢 0.44
2
0.22
0.52
0.60
大和民族是一个有野心的民族 1.91
2
0.96
3.64
0.03
(表二)
在剔除了看日本动画总数少于5部的样本(获得较重度的日本动画受众样本总体)后,我们选取对日本文化偏负面的表述同看日本动画的数目作分析,从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看日本动画的量与“大和民族是一个有野心的民族”的观点之间存在关系,从表三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其关系可表述为:Y(拥有“大和民族是一个有野心的民族”的观念)=2.005-0.178*X(看日本动画的数量)。
Coefficients(a) Coefficients(a)
Model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B Std. Error
Beta
1
(Constant)共看多少部 2.005
0.232
8.634
0.000
-0.178
0.073
-0.298
-2.442
0.018
a.Dependent Variable: 大和民族是一个有野心的民族
(表三)
在剔除了看日本动画总数少于5部的样本(获得较重度的日本动画受众样本总体)后,我们选取两个变量(对中日前景的展望、是否有反日倾向)同看日本动画的数目作分析,从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日本动画的量与这二者都没有显著的关系(表四)。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Source Dependent Variable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Corrected Model 中日关系的前景 1.28
2
0.64
0.57
0.57
是否有反日倾向 1.25
2
0.62
1.35
0.27
(表四)
小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在态度层面的影响力是比较弱的,或者说表现不明显、不直接。如果说中国青年在认识层面上部分受到日本动画形成的象征现实的影响,则在态度层面上基本上已经没有明显的表现了。在“大和民族是一个有野心的民族”这个观点的认识上,究竟为何会同看日本动画的量之间有线性回归的关系,有待我们的研究来探索。
五、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行为层面的分析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Source Dependent Variable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Corrected Model 是否愿意购买日货 0.38
2
0.19
0.22
0.81
是否愿意学日语 1.82
2
0.91
0.60
0.55
是否愿意与日本人成为朋友 2.91
2
1.46
1.56
0.22
是否愿意在日本定居 0.46
2
0.23
0.19
0.83
是否愿意与日本人结婚 4.45
2
2.22
1.86
0.17
(表四)
在剔除了看日本动画总数少于5部的样本(获得较重度的日本动画受众样本总体)后,我们选取五个层面的行为趋向同看日本动画的总量做多元方差分析,发现p值全部都大于0.05,也就是说这些行为趋向同所看日本动画的总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六、深层原因的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日本动画对这一代中国青年的影响是从幼时便开始了的,并且他们在迅速学习和成长的时期,接触的日本动画更多。但是,结果我们却发现日本动画并不能使中国青年形成与其所塑造的象征性现实相一致的真实,在态度和行为层面更是表现为似乎完全不受日本动画的文化影响。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通过深入访谈,可以发现中国青年在接收日本动画时有着以下几方面的特性,使其最终保留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影响。
首先是只把日本动画当作一种娱乐产品来看待,多看重一部动画的画面、剧情、秀美的人物外表等,较多重视它所带来的感官感觉上的愉悦,重视审美带来的乐趣。“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和自然环境,日本人既有着对美的敏感,也有着追求极致之美的偏执,而以色彩和构图为基础的动漫则最能体现出日本人的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实践美的能力”[11] 。可以这么说,日本动画有着精美的画面,二维与三维的巧妙结合构建出了一个个梦幻般的奇妙世界,一如樱花绽放有种视觉的瞬间震撼;日本动画人物,或外形俊美、或夸张或写实,都有着丰富、鲜明的个性,一如朵朵樱花具有独特的味道;而丰富的题材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更是吸引了广大读者。正是因为如此,往往在看完这样的一部动画后,通常不会将其视作对生活的教育和指导,自然也不会产生由动画所构造的象征性现实了。
其次,中国青年在收看日本动画时,通常都将动画中的娱乐元素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历史事件区别看待,他们有着冷静和客观的价值观,认为应该坚持的如民族情节是绝不可妥协的,如在对南京大屠杀和抗日战争等问题上是必需坚持原则的,而在日本发展较优越的领域则表现出一种欣赏的态度。
第三个原因在于日本文化本身的特性,即日本文化中显现出来的不确定性。“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基点是变形性(modification),它的一个角度是落后性、不充分性,其产生原因是一直深植于对外模仿和本土改造的整个日本历史进程中的。……日本文化一直处在不断地模仿学习、移植改造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由落后文化向先进文化过渡的时期,无论是因为外来先进文化的水土不服,还是由于自身落后文化残余势力清除得不够充分,都造成了日本文化的变形。” [12]“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南博在分析了日本人的精神构造后指出日本人具有两重性:自我意识中的服从心和反抗心;幸福感觉中的幸福危险论和幸福空虚论;宿命主义和科学的合理主义;精神力量的优越和肉体欲望的重视;义理人情和契约主义并存。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也指出日本人具有双重性格,‘菊代表文雅尚礼,刀代表黩武好斗’。这就是日本人性格中矛盾性的最直观和形象的说法。”[13] 由此体现在日本动画中的文化特征也具备这种矛盾,亦即不能完全反应日本文化的所有特质,同时给受众还留下一种矛盾的印象。
第四,日本动画是作为产业来运作的,经过商业化包装过的日本动画常会有意无意地反应出一些美好的东西以吸引人,以至于在同其他媒体的报道相对比时产生极大差异,长此以往使得受众放弃对日本动画设置的象征性现实的信任,转而持保留态度。同时,由于日本动画是商业化操作的产物,故而没有“政治意义上的文化”,这种与政治的脱节导致中国青年在接收日本动画和接受日本文化的态度上是没有相关关系的。研究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是有限的,一般而言只止于感官审美的层面,中国青年对其的解读只在于审美层次而不涉及意识形态层面;同时由于所反应的本不是日本文化的全貌,加之日本文化的矛盾的一面在其中的体现导致的解读困难,日本动画所设置的象征性现实与中国青年头脑中的主观真实是不相吻合的。这就是日本动画的文化影响力的有限性之所在。
然而,本研究是存在着局限的。一方面所选取的样本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而忽略了其他地域和领域的中国青年群体;其次由于研究者本人的条件限制,样本量也不是太大。正是由于样本的代表性不够,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中出现偏差。
文献索引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Chen Qijia, Song Hui. On the iss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imation;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5
Eldad Nakar, Memories of pilots and planes: World War II in Japanese manga; 1957-1967, Social Science Japan Journal; Apr 1,2003:6
Fred E. Jandt,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er
Jean-marie Bouissou/National Foundationg for Political Science(FNSP), Paris, Japan’s growing cultural power: the example of manga in france;Asia Culture Forum,2006
Poon Man Wai,Cultural Globalization? The Contemporary Influence of Japanese Animation on Hong Kong Teenagers;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inobu Price, Cartoons from another planet: Japanese animation a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 Comparative Cultures, Bowling Green: spring Werner J Severin&James W. Tankard, Communication Theories; Pitman Publishing Inc., New York,1987
Yang Wang, The dissemination of Japanese manga in China: The interplay of cultur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post reform period ;http://scholar.google.com/url?sa=U&q=http://theses.lub.lu.se/archive/2006/08/08/1155018565-21882-715/WangYang.pdf
附件一、调查问卷
日本动画片对中国青年学生的文化影响力
您好!我们现在正在做一项关于日本动画片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的研究,耽误您三分钟的时间为我回答这份问卷,本问卷采取匿名填答的方式,绝不涉及您的隐私。谢谢!
I、基本状况
1、 是否看过日本动画片?
1)是 2)否(跳答I部分第6题)
2、 大约几岁开始看日本动画片?
1)0-5岁 2)6-10岁 3)11-15岁 4)16-18岁 5)19岁至今
3、 从第一次看日本动画片至今,一共大概看了多少部?
1)5部及以下 2)6-10部 3)11-15部 4)15部以上
4、 您什么时候看动画片较多?
1)小学及以前 2)中学时期(初中、高中、中专时期) 3)中学以后
5、 现在是否还看日本动画片?
1)经常看 2)偶尔看 3)不看
6、是否看过日本小说或其他读物(包括以日语或中文编写的关于日本事件的读物。下同)?
1)是 2)否(跳答I部分第8题)
7、看过多少部日本小说或其他读物?
1)1-3本 2)4-6本 3)7-10本 4)10本以上
8、是否看过日本影视作品(包括以日语或其他语言出品的反映日本事件的影视作品。下同)?
1)是 2)否(I部分第10题)
9、看过多少部日本影视作品?
1)1-3部 2)4-6部 3)7-10部 4)10部以上
10、平时是否经常关注关于日本的媒体报道?
1)经常关注 2)比较关注 3)一般 4)不大关注 5)不关注
II、认识层面
11、在看过的日本动画、电影、小说等媒体产品中,你认为它们与真实的日本的接近程度?(以下从“完全不接近”到“完全一致”之间,依次的分数为:1、2、3、4、5分,并请于相应分数上划勾)
(注意:根据I部分第1、6、8、10题的回答情况打分,即没有看过的部分,相应表格选项不用填写)
动画 1 2 3 4 5
影视作品 1 2 3 4 5
小说及其他读物 1 2 3 4 5
新闻报道 1 2 3 4 5
12、对日本文化的认识:提到日本,最先想到的是:(可多选)
(注意:请先不要看答案,在您考虑好后在以下选项中选出您刚才所想到的)
1)樱花 2)富士山 3)武士道 4)茶道 5)榻榻米 6)和服 7)天皇/将军 8)相扑 9)巫师/巫女 10)校服 11)盔甲 12)日本料理 13)抗日战争 14)南京大屠杀 15)慰安妇 16)东京审判 17)日本首相 18)靖国神灶 19)AV女优 20)电子产品 21)日语 22)钓鱼岛 23)艺妓 24)其他(请写明)
III、态度层面
13、对于下列说法,与您的意见是否符合?
非常符合 比较符合 不大符合 很不符合
日本是一个国力昌盛、富有创造力的国家 1 2 3 4
大和民族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民族 1 2 3 4
日本人都比较热情和友好 1 2 3 4
日本人的团结奋斗和武士道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欣赏的 1 2 3 4
日货质量过硬,技术是领先的 1 2 3 4
日本应该尊重历史,承认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1 2 3 4
日本的一切我都很不喜欢 1 2 3 4
14、对中日关系前景的展望?
1)越来越好 2)趋于平静 3)越来越恶化 4)不好说
15、您认为自己有反日倾向吗?
1)有 2)看具体的事件和时间而定 3)基本上没有 4)我非常喜欢日本
IV、行为层面
16、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无所谓 不大愿意 不愿意是否愿意购买日货 1 2 3 4 5 是否愿意学日语 1 2 3 4 5 是否愿意与日本人成为朋友 1 2 3 4 5 是否愿意在日本定居 1 2 3 4 5 是否愿意与日本人结婚 1 2 3 4 5
V、个人资料
17、您的性别:
18、您的年龄:
19、您的专业/职业:
20、您的学历:
1)大专、自考及其他同等学历及以下 2)本科 3)硕士 4)博士及博士后 5)其他
21、您的每月可支配收入:
1)500元及以下 2)501-800元 3)801-1000元 4)1001-1200元 5)1201-1500元 6)1501-2000元 7)2001元及以上
谢谢您的合作!
附件二、深度访谈提纲
1、 为什么爱看日本动画?首选哪些因素来决定看某部动画?
2、 你更倾向看什么类型的日本动画?
3、 看日本动画会让你产生对日本的好感吗?为什么?
4、 你觉得日本动画中也没有完全地反映日本文化呢?谈谈你的看法。
注释:
[1] 本文所提及的“中国青年”主要指代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样本选取主要是高校学生。
[2] Chen Qijia, Song Hui. On the iss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imation,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5, Vol.38(6):73-75
[3] http://www.bzxww.com/xinwen/gnxw/200608/t20060813_1700820.html
[4] Werner J Severin&James W. Tankard, Communication Theories, Pitman Publishing Inc., New York,1987, p313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26页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60页
[7] Fred E. Jandt,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er, p96
[8] 文化象征符:指日本动画中可能出现频次较高的,对日本文化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事物。
[9] 重度日本动画受众:指至今共看过日本动画超过10部的受众
[10] 提及率,即在不加提醒的前提下,一提到日本首先能想到的关于日本文化的事物的概率。
[11] 熊涛,《寻找梦幻岛:日本动画电影的文化特质研究》,载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No.5,p53-60
[12] 同上
[13] 同上
作者:王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媒经济学06级硕士;程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06级硕士
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1]的文化影响力---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1]的文化影响力 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 中外动漫名家会诊中国动漫7大软肋---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中外动漫名家会诊中国动漫7大软肋---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网络漫画正走红 ---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玩具厂“打工”记---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青岛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IT卡通营销三板斧---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兔斯基为何迅速走红---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漫画创作像生孩子---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娜娜”---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我画的是小白兔不是野兔!” ---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议题:开创中国动漫产业运营新模式---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求贤若渴---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动漫节给观众上了一堂版权保护课---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国际影业有限公司社长近藤宏:耐心培育,中国动漫市场会成功---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国际影业有限公司社长近藤宏: 耐心培育,中国动漫市场会成功---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游戏学院”招生广告忽悠了家长和学生---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河南卡通明星红遍亚洲---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老夫子”为何45年畅销不衰?---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原创难,难在哪里? ---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儿童不再追捧动画导致日动画收视下降---动漫吧::我们一起动漫吧! 充分挖掘原创动漫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