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阅读时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33:56
1989年11月,邓小平终于辞去了自己最后一个职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一个伟人主动离开政治舞台,同他步入政治舞台一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家人支持他退休,为的是他能更加健康长寿;而他自己一直希望早点退下来,为的则是国家的前途、党的利益。退休后,邓小平的生活是恬静的,虽然晚年含饴弄孙,意趣超然,却时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关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对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决不加以掣肘。
作为妻子,卓琳非常了解邓小平的生活习惯和爱好。邓小平爱看书,看马克思、列宁著作及中国历史经典书籍、中外文学名著。因此,卓琳平时很注意收集、借阅邓小平喜爱看的书籍。据说,少年时代的邓小平聪颖过人,书读三遍即能背诵。在莫斯科学习期间,更是接触到大量的革命理论书籍。他早年的读书经历,给他后来的革命活动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帮助和精神安慰。邓小平看书时不死记硬背,不读死书,而是特别着眼于运用,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思考,着眼于用书本知识正确指导新的工作实践和事物新的发展。他以读书为一大乐趣,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家里订了10多份报纸,他每天“雷打不动”,都要将它们浏览一遍,家人常开玩笑地说他是家里的“信息源”,是各种新消息的“发布官”。
据报道,邓小平还喜欢看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在国内出版的新著《金庸小说论稿》中提出:邓小平是内地最早阅读金庸小说的人。邓小平夫人卓琳女士说,邓小平在70年代后期自江西返回北京,就托人从境外买到一套金庸小说,很喜欢读。1981年邓小平接见金庸时,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
自己读书,劝人读书,他还指导编书。1993年,近90岁的邓小平冒着酷暑,亲自审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文稿。他很认真,一篇一篇地看。邓小平认为,这本书是从大的方面讲的,从大局考虑的,认为这是一个政治交代性的东西。他认为革命要靠“两杆子”——“枪杆子”与“笔杆子”。重视“枪杆子”的邓小平也是个“笔杆子”,他才思敏捷,文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早在战争年代,与他共事的同志形容他写东西是“倚马可等”。简洁、明快、短小,是他文风上的突出特点。(来源:《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