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特供标准揭秘 什么样的商品才够资格上国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1:26
2009-09-24 16:15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要:每逢北京记录重大政治历史时刻之前,34号供应部几乎皆能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1955年12月成立的食品“特需供应”(简称特供)机构,其设立伊始的使命,就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访华、重大国事活动如国宴等提供安全的食品保障,它被明确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亦是“特供”体系的肇始。
这项长期“政治任务”在1956年由公安部正式移交北京市负责,移交时隶属北京市第三商业局,后又划归第二商业局,成为庞大“特供”体系中一处关键节点。此前这所因坐落于东安门大街34号,于是对外通称34号并从未具全名的“特供”机构,原属公安部八局五处,即食品保卫处。
时至今日,已由第二商业局股份制改造成立的北京二商集团,每年须承担北京70%的“特供”工作。以2009年全国“两会”为例,二商集团为“两会”共储备15大类1191个品种食品,并筹措1404万元大宗商品,通过其下属11家单位,“特供”全市26家酒店。会议期间,34号供应部职工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以实现“特供产品合格百分百、网点配送零误差、信息传递全畅通”目标。
2008年8月8日人民大会堂国宴,即由34号供应部完成。事实上,“国宴特供”也仅是当局自1949年建政以来,所逐步完善的“特供”体系之分支。此外还有“军特供”、“外国专家特供”等皆属“特供”范围,尽管彼此规格不一,标准各异。
“特供”时代渐远?
所谓“特供”,主要诉求体现在要绝对安全,其次是高质量,排在第三选项的是方便。为此,“特供”体系从原料生产、采摘、采购、监测、加工、制作、化验、包装、调运、配送、验收等各环节,都由专职人员、专门车间、专用设备、专库、专车进行。以求“数量、质量、品种、及时、安全”五个保证。
北京市农委于2002年9月增设直接管理“特供”生产的北京市特需农产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其级别相当正处级。中心对供应的“特供”农产品质量实行全面监控,各区县农委主要负责人被指定为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区县“特供”农产品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做到“保安全、保质量、保及时、保秘密”。记者所获一份《特需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年度考核表》显示,只要“特供”点所产农产品合格率未能达到100%,“特供”资质将不保。
“特供”无小事。北京市二商局干部高智勇2007年在大陆《炎黄春秋》杂志撰文回忆,过去为保证绝对安全,涉及“特供”事务的业务干部与职工可由商业局选调,但保卫干部与化验人员,必须经由公安部八局任命和市公安局选派。政治上是否可靠,出身背景、家庭成分都是审查所考虑的因素。同时,他们不仅要认真执行中央制定的“特供”政策与组织纪律,还被要求深入研究服务对象的需求喜好,并在工作中落实。
北京市饮食服务业担负的“特供”服务大体为两类。一类是涉外供应服务,即对各国驻华使馆、商业机构人员,外国在京专家、记者、留学生以及旅游者等的饮食供应;另一种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外事活动等接待、供应和服务。对涉外供应服务,较长时间采用制定专点供应,如餐馆专点等。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还从各地迁入一批特色名店。
有官方色彩的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北京志·商业卷·饮食服务志》披露,对中央各部门召开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外事活动的采用“特供”,是基于政治考虑,以做到绝对安全、不发生任何事故、体现高质量服务为原则。其中规模大、人数多的重要会议供应服务比较繁重,为保证万无一失,在每次重要活动开始前,北京方面就组建专门机构确保完成任务。
如1959年“十年大庆”期间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出席大会的英雄模范代表约1万人,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千桌大型宴会就有数次,每次宴会所用的原材料多达数十吨,还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做好采购、调入、精选、化验、整理、消毒、加工制作和做好成品顺序上桌,其组织工作之繁,工作量之大,十分罕见。北京市饮食服务业主管部门不得不集中全市名厨、优秀服务人员以及管理干部约2000多人,实行“大兵团”协同作战。
但实际上,“特供”黄金期此时还远未到来。自1980年代开始,随着对外开放力度逐渐加大,来京外籍人员和旅游者大量增多,需求量擢增。北京市饮食服务业主管部门增设新点,积极改造企业,扩大供应,使这方面的供应服务量大幅度增长。据北京市饮食服务总公司系统所属企业的统计,1988当年涉外供应服务的营业额达4679万元(以外汇券计),较1980年的580.7万元增加9.4倍。
此后,34号供应站在确保“特供”的同时,也分别注册“34号”的图形、数字和文字等商标,并推出自有品牌商品——作为“特供”机构存在的供应站,最终也汇入这股改革淘金者的洪流之中,曾经敏感的政治神经末梢,开始因财力因素起变化。无独有偶,人民大会堂亦于1990年代将自家名号注册成为商标,频频出现在各类渴望以国宴“特供”概念加持的琳琅商品外皮之上。
“特供”标准揭秘
相较于略显神秘的34号供应部,当下大陆民间对于“特供”的具象感官,则是来自于近年来广告中,被不断重复的“人民大会堂国宴”意象。
国宴的专属用餐地点,自建国至今发生过一次较大变化后,基本固定为人民大会堂。1959年以前,国宴大多举行于北京饭店,由毛泽东亲自举办的国宴,间或安排在中南海勤政殿或怀仁堂。外交部解密档案显示,其间每年国庆招待会动辄3000人,北京饭店宴会厅的体量常常捉襟见肘。
1959年9月人民大会堂建成,国宴即移师此地。截至1999年的40年间,人民大会堂共为600余位国家元首举行国宴。大会堂宴会厅可五千人同时就餐,举办自助餐、酒会可容纳万人。而国宴的用餐器具及酒水食材,则采用“特供”模式。
镀上人民大会堂“特供”之金,即成为人民大会堂指定商品,首先须具备省级以上优质产品或驰名商标资质,在通过企业内部自审后,向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优质产品证书,申请进入“特供”序列。申请得到批复,厂家方可依照申报审批程序,提供经济、技术、管理文件送审待批。
有“特供”厂商透露,管理局对入选品牌的评审有不成文规则,即抛开厂家过往荣誉,所有品牌一视同仁,务实不务虚。因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产品“走不进人民大会堂”的案例屡见不鲜,对“特供”产品的选择,管理局自有一套。
2008年7月进入“特供”序列的厨邦酱油,由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谢冬梅向记者证实,管理局副局长于涛2007年9月率队赴该厂考察,经过一系列审核,最终在同类申请产品中确定厨邦酱油为“特供”,已是11个月之后。由此可见审核与考察颇费周章,企业从酝酿申请到最终中标,时间跨度亦不短。
湖南兴华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现已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湖南)有限公司),作为人民大会堂“特供”啤酒厂家之一,从2005年初提出申请到2006年10月签约,前后经历资质初审、技术评审、高层评审三项环节,历时近两年。
在技术评审中,白手套滑过生产车间栏杆、厕所空气质量测试、乃至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测试、员工工资待遇、生产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调研,皆是管理局特派员的考察项目,且检测前并不知会厂商,开库即检,关键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当地媒体报道指,“有评审小组成员检测前悄悄对陪同质检的兴华技术人员说:如果你们仓库里发现一粒老鼠屎,这次你们就彻底完了”,“评审之中,涉及项目之多之严,叹为观止,让人乍舌。”
三重评审过关,也就意味着产品将荣膺人民大会堂。入选厂商会与管理局下属企业——华堂国际广告公司订立协议。厂商确定成为人民大会堂宴会用品,须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的年费及提供若干产品,协议期通常为5年。记者查询一起因“人民大会堂”商标引发的诉讼案例获知,年费数额为150万。谢冬梅透露,厨邦酱油每年往人民大会堂的供货额度,在于对方需求量。
华堂国际广告公司总经理郝建忠曾对大陆媒体表示,如欲使用人民大会堂特质防伪商标,可向管理局购买,不同厂家产量不一,购买费用在300万至2000万不等。目前仅有的十余种人民大会堂指定产品,都是和宴会有关的用品,如白酒、啤酒、茶叶、味精等,通常一个类别只指定一种产品,特殊情况有两种。
即便就是这十余种“特供”,也与享用它们的政治人物一样,时常成为公众目光的聚焦所在。2006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的一段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画面中,一直作为国宴饮料的“椰树牌矿泉水”被另外一品牌矿泉水取代,随后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依然不见“椰树牌矿泉水”身影。一些观众怀疑,人民大会堂取消了“椰树牌矿泉水”国宴饮料的身份,此事一时成为舆论漩涡。似乎为了正名,海南椰树集团有限公司在5天后出版的《海南日报》刊登报眼广告,特别用红黑体突出“国宴饮料”四个大字。
事实证明是一场虚惊。随后人民大会堂接待处表示,椰树依然是人民大会堂饮品特供商,只是矿泉水有几个特供商,在具体场合不一定会选择某个品牌。虚惊的背后,人们面对代表政治的“特供”,条件反射般用政治思维考量的心理一览无遗。
既算政治账又算经济账
自1994年7月始,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纪念品服务部分别申请“人民大会堂”商标共计52类。为规范对“人民大会堂”字样在商标、广告中的使用,管理局授权华堂国际广告公司统一管理,从此成就诸多厂商的“特供”情结。工商注册资料显示,注册资本为200万人民币的华堂国际广告公司,成立于1992年底,属全民所有制,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甲19号人民大会堂宾馆一层。
华堂公司的组建与“人民大会堂”商标的注册,恰逢“特供”由普罗大众遥不可及,逐渐步入隐约可见的转折年代。
人民大会堂建设之时,周恩来总理言称大会堂的建设要算政治账,一年开一次会就够本。至1980年代,其时隶属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人民大会堂(现隶属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年财政支出约几百万元,但基本没有进项,靠国家财政吃饭。1984年,正值中直机关部分单位推行企业化管理改革试点,管理局向中办递交“五年改革设想”,希望试行部分企业化管理,保证逐年减少行政经费,力争5年内达到自给,当时的中办主任马上批复同意。
于是当年人民大会堂和部分行政机关,开始试水部分企业化管理。“既算政治账又算经济账”,大会堂付诸实施了多项改革:万人大礼堂可以参观,宴会厅可以就餐,会议厅可以租。仅两年,大会堂的行政经费完全实现自给自足。
1990年4月,人民大会堂创办了经济实体——人民大会堂综合服务开发中心。当时大会堂拥有数百名厨师,其中特级厨师30余名,尽管身怀绝技,可是在非大型宴会期间,众多烹调大师却无“用武之地”。过去“有宴会就工作,无宴会就学习”的做法显然已经过时。管理层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仅仅靠传统政治思想工作留人,已经不现实,还不如在严格完成好大会堂各项政治任务和传统服务的同时,进行内部改革。到1991年,大会堂经营总收入达创纪录的2000万元,2003年的总收入则是1979年的100倍。
保守估算,人民大会堂每年仅指定“特供”,与为厂商提供防伪商标两项,即有超过五千万元人民币入账,而厂商亦藉由“特供”之名斩获丰厚。江西得雨活茶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获授权在其生产的“得雨活茶”包装物上,使用“人民大会堂特供茶·宴会用茶”字样。厂商顺势在其海外推广中使用“来自中国的宫廷用茶”广告语,使茶叶的销售价格,从以往不超过200元∕斤,飙升至1000元∕斤起价,上演近似点石成金的神话。
鱼龙混杂的“人民大会堂特供”广告同样伴随而来,从香烟、白酒、到味精、地板等,几成乱相,无非是投合大众“特供的,都是最好的!”心理。但其中究竟真伪几何,管理局也未曾披露于媒体。
2008年9月,三鹿奶粉问题事件曝光,震惊全国。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第99号公告宣布:所有食品企业不再享有免检资格,不得再开展含有免检内容的广告等宣传活动。10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出禁止广告发布中出现“国家机关专供”及类似内容的通知,严禁以国家机关名义发布广告,并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对广告中出现“国家机关专供”及类似内容,依法予以从重处罚。
至此,“特供”在民间的吆喝收敛不少。
人民大会堂服务员选拔内幕
怎么能进人民大会堂工作,一直是比较神秘的事情。今次给大家揭秘人民大会堂服务员的选拔内幕。
某省教育厅领导对北京人民大会堂选调服务员报名的学生进行初审。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劳动厅、省卫生厅和省人事厅分别负责联系学校学生报名、政审、用工证明、体检和人事代理等相关工作。人民大会堂里的服务员都是从各省的尖子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在那里无不认真负责,又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为人民大会堂选调服务员工作一般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协调,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劳动厅、省卫生厅和省人事厅分别负责联系学校学生报名、政审、用工证明、体检和人事代理等相关工作。学生的选拔将在全省10所旅游服务类学校里进行,人民大会堂管理局随后赴所在地进行面试。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大会堂服务处的周处长说:大会堂里的服务人员代表着国家,因此形象上有一定的要求标准,男孩子一律身高在1.75米至1.80米,女孩子要在1.65米至1.70米以内。相貌端正,但最重要的素质要好,特别是思想表现要好。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大会堂服务组编制有三百多人,每四年轮换一次。服务员是从各省市直接挑选上来的,标准定得非常高。来自各省市的服务员,一般是在各自的省厅服务。
为大会服务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茶具。也正是标准定得高,选中的比例也就极少,时常是三四百人的应选者只挑出两三个。难怪有人说,大会堂里的服务员,是各省市送来的尖子,在大会堂里走一圈,不亚于看了一场全国的选美比赛。
人民大会堂内一名安保人员。服务人员在这里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大会堂总面积17万平方米,走完整个大会堂要近1个小时。而一个服务员每天走的路要超过1公里。但在大会堂中的服务员中,却几乎找不出一个北京人来!这是何故呢?
为大会服务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茶具。经过了解才知道,不用北京人的原因是为稳定军心。逢年过节,北京人可以回家团聚,而在京的外地人员却形单影只,北京人回家会影响其他人的情绪,还有一个原因是为安全保密。在家中休息,难免向家人说一点工作情况,有时会无意中泄露国家机密,造成工作的重大失误。为此,局领导只好忍痛割爱不用北京人。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在大会堂里召开的会议种类很多,今天是冷餐会,明天可能是宴会。而后天又可能是讨论会。且会议规格各异,同在一个大厅,今天可能是500人,明天就可能是4000人,而最多的曾开过10000人的不设座的冷餐酒会,所以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会议和宴会,大会堂里有一支由五千多张椅子,一千多张桌子组成的桌椅流动大军。每次活动前,由服务人员按要求搬动,劳动强度极大。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在主席台上整齐划一的服务。在北京城里,五星级的宾馆饭店不少,“服务周到”是他们的共同口号,而大会堂服务的标准则更高,要求做到“万无一失”。“万无一失”仅仅4个字,做来却经过三十多年的漫长考验。这对一个一千多名职工,仅服务处就是三百多人的大单位来说,是何等的不容易。为做到“万无一失”,工作人员在“细节”上下了大功夫。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一次,一位记者询问一位正在赶去集合的服务员:“卫生间在哪里?”只见这位服务员立刻停下脚步,站稳身子,随后打出一个漂亮的手势:“在那边。”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正是这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让每一个走进大会堂的人,体会到这里管理上、训练上的细致入微。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在两会期间,大会堂里每一条地毯接口处都会有专人负责,防止代表被地毯绊倒。当一些患病或上了年纪的代表身体不适时,服务员会热情主动地去照顾,甚至会跟踪服务到卫生间……
出了主会厅,在休息大厅看到了人民大会堂两会的服务人员,端庄贤淑。能到大会堂里工作的服务员,都特别感到荣幸。
出了主会厅,在休息大厅看到了人民大会堂两会的服务人员,端庄贤淑。一位来自四川德阳的服务员,在大会堂里干了近四年,这位活泼干练的服务员说:“当年我正准备复习功课迎接高考,但当听说大会堂招服务员,便毅然放弃考学报了名。人民大会堂是祖国中心的中心,能有机会到那里工作,是一生中的荣幸。”她说,那年她们那里共有七百多人报名,最后录取了4个男孩子和1个女孩,而她就是其中之一。
大会堂的这些工作人员,就是这样地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