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胡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24:40
作者:史铁生
预习题:1、字词:心绪  清朗  谄媚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3、文章分别写了哪些事情?每件事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5、你认为文中的“胡同”有什么特殊的内涵?
6、熟读文章以后,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一、 导入课文、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由此开始文学创作。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有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及《病隙碎笔》行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二、 学习目标展示
1、理解胡同的特定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比较文章前后部分笔调的差异。
3、学习作者积极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 朗读课文(正音)
四、 分析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写胡同?请用文章中的话回答。——“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
2、那么作者认为胡同好写吗?为什么?讲讲你的理由。
作者认为不好写。因为“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写胡同就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
3、为什么作者说写胡同就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你怎么理解。
因为作者认为“不是我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写到了作者的几段“历史”?如果按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划分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事情?每件事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1)幼年时期(2)童年时期(3)少年时期(4)成年以后
具体分析:
(1)幼年时期:
①在门口等待母亲归来。  作者怎么等母亲的归来的?是不是在母亲回家的必经之地等?
不是。而是看着太阳,因为幼年的作者相信母亲会从太阳里回来。那么他是怎样看太阳的呢?“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为什么要“顽固地看太阳”?”顽固”说明了什么?说明那时作者对太阳怀有一种敌视态度,也说明了作者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感,期望母亲快些回家。
②奶奶带我去打针。  当时作者的心情如何?你从何得知?心情很害怕、紧张。从作者眼中的环境和打针的表现:“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恐惧之感。“嚎啕”。——害怕、恐惧。为了消除我的恐惧感,奶奶怎么做的?奶奶不仅拿糖葫芦来慰劳我,而且还告诉我我的出生地和出生那天的天气:“下着罕见的大雪”。暗示了什么?暗示苦难将伴随我的一生。
(2)童年时期:
①初入幼儿园的情景。  初入幼儿园肯定会认识不少小朋友,作者高兴吗?为什么?不高兴。因为“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到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说明了作者的心惦记的是母亲,反映了作者心中的一种失落和对亲人的思念。
②听僧人诵经和听教堂钟声的故事。  “僧人的诵经声为什么会总让我看到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这句话如何理解?诵经声、教堂的钟声会给人以清静、超脱的感觉,能让人暂时忘却人生烦恼。作者在诵经声中看着夏夜的星光,对未来产生了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远离那些不开心的烦恼。“睡梦中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指钟声给作者以温暖的感觉,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也多消失或改作他用。”自己刚刚对未来有些期待,有些希望时,给自己带来期待和希望的教堂、寺庙已经被推倒和消失或改作他用。
(3)少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