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民”评级并非糟糕透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2:32:27
先讲一下我的一位从事信访工作的朋友的苦衷:现在的一些老百姓变坏了,希望拿“上访”说事,然后漫天要价。由于考核机制等原因,政府希望花钱消灾、息事宁人,侧面助长了一些人由上访变成了恶访。更让他感到苦闷的是,一些媒体迎合恶访者,对政府横加指责。最后,他告诉我,这都是公众“仇富”、“仇官”的结果。
我觉得他说得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在法治社会的公平语境下,我们不能僭越法律而要求政府做这做那,加之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因素,政府只能是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内从事庞大的社会管理职责,工作难免挂万漏一。但如果仇官心态严重,戴着有色镜看政府做的任何一件事,不仅会陡增自己内心的仇恨,甚至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生态。
譬如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良民”评级:江苏睢宁县创造发明了史无前例的“良民”评级,将每个公民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入了大众信用征集系统,如被评为“招商引资、平民英雄”获表彰+20分,恶意欠缴电话费-20分。县委书记高调称要“严管民风”,让群众“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制约”。(3月26日《南方都市报》)
从去年开始,国家已经把个人征信纳入法制化管理,睢宁县的做法虽然让人心里感到不舒服,但也是构建诚信社会的有益探索。很不幸,在“见官就骂”的时代里,鲜有人能够认真了解“良民”评级的背景,就开始绑以“权力要挟”等大加批判。媒体报道的单方倾向性和网友的回应非理性,让本来严肃的征信管理蒙上了一层“权力色彩”。如此上纲上线、如此集体无意识、如此不求甚解,实乃对政府乃至制度的一种逆反心理,或者说是公然抵触。
由于贫富不均、权力失衡现象存在,所以一旦很多事情发生后,人们往往加以“公众”立场想问题。这本无可厚非,但若毫无原则甚至带着仇富、仇官的情绪,就不理性了。如果说基于日常经验而积累起来的对于官员普遍的不信任感和“有罪推定”而仇官,我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要情绪化、全盘否定化。因为并非每一个富人都为富不仁、每一个官员都臭不可耐、每一项制度都糟糕透顶。
因此,对政府行为不要动辄就批,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万万不可意气用事或随波逐流。对待每一件公共事件,如果公众都能够理性看待,权衡法制、公众、政府等各方利益,就不会出现以“情”试法的事件,法治社会才能不断前进。就“良民”评级而言,最起码可以换回人们或沉睡或丢失的信用和良知啊!
质疑“良民”评级可以,千万别有仇官心态。